监理公司管理系统 | 工程企业管理系统 | OA系统 | ERP系统 | 造价咨询管理系统 | 工程设计管理系统 | 甲方项目管理系统 | 签约案例 | 客户案例 | 在线试用
X 关闭
北京OA信息化

当前位置:工程项目OA系统 > 泛普各地 > 北京OA系统 > 北京OA信息化

北京OA信息化流动分析

申请免费试用、咨询电话:400-8352-114

cr

21世纪是一个基于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社会经济模式的变化,组织的形式、规模、发展战略、竞争策略、市场环境、社会思想都正在或即将发生变化,人们对“知识就是生产力”有了更深刻和更直观的认识,知识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增值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更多“知本家”的出现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于是,在对以往经营管理中关键要素的重新定位后,知识管理被置于21世纪组织管理的重要位置。知识管理意味着在恰当的时间,将正确的知识传给正确的人,使他们采取最适合的行动,避免重复错误和重复工作。

    近几年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的重点大部分集中于对知识管理的概念、特征、管理策略等问题的引进和介绍,而对于知识管理的微观活动——知识流动机理的研究却不多。知识流向、流速又是知识管理中的瓶颈问题。鉴于此,分析知识管理中的知识流动,对我们更好的进行知识管理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1、知识管理中知识的分类和特征

    (1)分类

    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

    显性知识是指能够用符号表示出来的,存储在各种文献中或信息系统中的、易于存储、交流与共享的知识。有形物质是其载体,可以通过书籍、资料、数据库、电脑软件等直接获取。而隐性知识是指专家和知识员工头脑中具有的实践经验、思想和思维方法。人脑是其载体,具有高度个性化和难以格式化的特点。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在管理决策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隐性知识在管理决策中起的是直接作用,企业管理者最终是依赖大脑中的隐性知识来进行管理决策的;而显性知识则起的是间接的作用,它只有内化为隐性知识才能发挥出它所具有的智能性功能。因此与显性知识相比,隐性知识对于企业管理来说更为重要。

    较之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的转移借助于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就能容易地实现。而隐性知识只能在两个有经验的个人之间有效地传递,或通过把信息传递给具有足够专业知识并能完全懂得这种信息的个人,借助这种方式达到知识的流动。所以说,如何实现隐性知识的有效转移是知识管理中的重点与难点,我们将在第四部分作进一步的探讨。

    (2)特征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需的知识及知识管理中流动的知识,除具有知识非排他性、无损耗性、边际收益递增性等共性外,还有特殊性:一是知识的创新性,表现为新设计、新观点、新思路、新发明、新战略战术。二是知识的资产性,表现为知识作为“软”性的资产,-旦与“硬”性的资产结合,便能为社会创造更多更新的财富,使产品增值,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三是知识的垄断性,表现为专利、专营具有知识产权,受到法律保护。四是知识的渗透性,表现为以知识为基础,综合运用和专业应用于宏观和微观世界、物质和精神生产,如,企业文化等。

    2、知识管理中知识流动的方式

    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知识管理是企业在面临一种新的形势下做出的战略性的反映。管理学家卡尔·费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简单地说,知识管理就是企业对其所拥有的知识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而如何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传递知识,从而使每个员工在最大限度地贡献出其积累的知识的同时也能享用他人的知识,实现知识共享则是知识管理的目标。在对知识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知识流动过程,如图1所示:

    根据知识在不同主体之间的流动,从宏观上,我们可以把知识管理中的知识流动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知识在企业组织内部中传播和应用的过程,称之为“内向型”知识流动;另一种是知识在企业组织之间的传播和应用的过程,称之为“外向型”知识流动。

    2.1 内向型

    根据知识流动的方向是否与业务流程问题解决方向一致,“内向型”知识流动又可分为线形和交叉形两种。

    (1)线形的知识流动。线形的知识流动是与业务流程问题解决方向一致的。也就是说,知识的流动发生在由业务流程实施计划确定的某一时点。其中,知识的需求者和知识的提供者都是参与业务流程一部分的员工。比如,在芯片设计与制造过程中,设计工程师(知识提供者)根据业务进度安排完成产品的设计,然后再将知识转移给制造小组,从而完成知识的流动过程。

    (2)交叉形的知识流动。交叉形的知识流动方向偏离业务流程的进度方向,也就是说,知识的流动可在任何未知的时刻发生。在这种情况下,知识提供者也不必是业务流程中的正式成员,可以是业务流程之外但与之业务交叉的流程中的成员。比如说,在专业化服务公司中,一个咨询师在为一家电子公司提出如何改善包装的建议过程中,可能会与该组织内负责制造的工程师(知识提供者)或相关部门联系(与建议提案过程无关),以了解最新的包装设备。

    两种“内向型”知识流动的影响和作用随着活动过程的阶段不同,其性质也不同。比如说,产品开发小组和研究小组之间的接触过程,通常是研究人员确定研究阶段中每项活动的日期安排,并知道自己应在先前达成一致的时间范围内(如,研究项目开始的两周内)递交一份进度报告给生产小组,由于知识需求者(生产小组)与知识提供者同属一个业务过程(研发流程),他们之间的知识流动是预期性的,因此,可认为这种知识流动是线形的,但若研究人员向组织中其他不属于该业务过程的人咨询时,这种咨询过程中的知识流动就是随机性的,所以可认为这种知识流动是交叉形的。

    2.2 外向型

    技术知识、经验和生产技巧的获取可以为企业带来生机和活力,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因此,这种“外向型”企业组织之间的知识流动意义更大。按照其流动方式的性质,又可分为直接和间接的知识流动。

    2.2.1 直接的知识流动

    直接的知识流动的具体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技术合作。技术合作是企业之间知识流动的最主要的形式。企业是研究与开发(R&D)的主体,是创新的主要来源,所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若想分得一块“蛋糕”,企业不但要依靠自身的知识和技术积累,还要依靠外界的知识来源,吸收别的企业先进的技术及管理方法,不断加强创新的力度。技术合作本身就是一种知识的流动,企业之间通过各自的知识、技术的交流,在相互学习、共同创新中,一个企业的知识扩散到另外一个企业,这种知识的流动是在某种合作的基础上完成的。合作带来了丰富的技术源泉,形成了规模经济。因此,技术合作是企业间知识流动的最常用、最直接的方式。

    (2)人员流动。人员及其所掌握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的流动是企业间知识流动的一种重要流动方式。某个企业的人员流动到另一个企业,他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相应地被扩散到这家企业,并且这种知识和技能会很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新产品和新的制造工艺反映出来。随着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企业人才的流动将带动知识的合理分配,加速企业的技术创新,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流动所产生的知识和技术的流动,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不断创新和发展。

    但值得注意的是,人员的流动一方面为其所转入的企业带来了收益,而对于其所离开的企业来讲却是一笔巨大的损失;同时人员对新环境有一定适应期,企业对新人员又有一定的磨合期。这就是知识流动过程如何优化的问题,我们将在第四部分予以讨论。

    (3)专利技术转让。专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水平,专利技术属于知识型资产,它是现代企业间知识流动方式中较为活跃的一种。通常,在某个时期内,一家企业所申请或引入的新生产技术和新产品专利越多,其技术创新强度则越大,水平越高。企业通过购进别的企业的专利技术,提高生产能力,创造良好的效益。所以,专利技术的转让是企业间流动的又一有效途径。

    2.2.2 间接的知识流动

    知识在企业间的流动除了上述的几种主要方式以外,还有一些间接的方式,如,市场调查、企业间员工非正式交流、产品交易会等等。

    因为企业组织之间的知识流动主要是以直接的方式为主,在此,我们仅简单列出其流动的几种具体方式而不作重点讨论。

    3、知识管理中知识流动的特征

    3.1 动态性

    知识流动存在于企业内部,也存在于企业之间不同的主体中,构成的基础条件就是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动态作用,包括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产业部门与顾客等主体之间以及产业内部的相互作用,其实质就是知识流的扩散与转移。另外,组织因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在不同时期调整发展战略,从而其知识管理战略也会发生相应改变,输入与输出的知识也随之动态变化。其三,知识流动经过的各个环节的层次、水平本身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带动的整个知识流动也呈动态性。

    3.2 制衡性

    在一定意义上,由于知识的共享性,知识一般成网络状扩散和流动。在网络状的知识流动中,拥有知识的组织和个人成为这个网络中纵横分布的节点和信息源。孤立的知识流动是不成立的,任何一个组织均呈辐射状与外部众多组织发生基于知识流的密切联系,联系越广,知识流动的水平越高,就越有效;而且每一个结点都是信息分源,它的知识传递制约着下一个结点的知识接收;同时它也是上游信息源的信宿。这就使得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都具有制衡性,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3.3 交叉性

    知识流动是在不同类型的组织之间进行的。组织在作为知识的消费主体的同时又可能成为另一主体的知识供给者,具有交叉性。同时,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这种知识流动的跨度会不断增大,故交叉性会更强。

    3.4 增值性

    在知识流动的各个环节中,输入的新知识与原有知识有机整合而产生出新的知识,应用于生产经营,获得巨大收益,既实现资产的价值增值,又促进了知识的发展。一个组织的成功不仅依赖于它从外部知识中获取价值的能力,还取决于它将新增知识与现有知识相整合进行知识创新的能力。如果储备在企业知识库中的知识没有经过共享和流动而内化为组织中的知识,为企业所掌握和利用,那么这部分的知识是没有价值的,从而整个知识流动则是中断、不连续的,对于组织核心能力的培养与增强是毫无价值的。从而知识管理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4、知识管理中知识流动存在的几个问题

    从以上对知识管理中知识流动的分析中,我们已认识到知识流动在知识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不得不注意到在知识流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知识的流动是知识管理的微观活动的一部分,所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也正是我们在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在此,我们作一些简单探讨,希望能对知识管理的策略有一些启示。

    4.1 知识流连续性问题

    除了我们在第二部分所讨论的:人员的流动一方面为其所转入的企业带来了收益,而对于其所离开的企业却是一笔巨大的损失;同时人员对新环境有一定适应期,企业对新人员又有一定的磨和期,由此会产生知识流连续性问题。另一方面,企业如何保持这种知识流动的连续性,即知识流不会因某人的突然离去或某人的临时加入而中断,这也是知识流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另一角度讲,保持知识流连续性问题也是关于如何降低知识管理风险的问题。知识管理风险的问题在知识管理的策略中很少涉及到,但在现实中却是许多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时不可避免会遇到的问题,这对我们在进行更深一步的知识管理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4.2 知识适时传送问题

    现在企业面临的挑战也正是如何管理并优化知识流动以提高业务流程效率,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盈利能力。比如,若员工没有获得必要的知识,他就不能完成业务流程中指定的工作,这个业务活动就只能停止。再如,销售人员若不能从顾客支持部门获得顾客的反馈,他们就不能继续推进销售进程。通过加速知识的流动使适当的知识在合适的时候传送给解决问题急需相关知识的员工,从而使他们更有效地寻找到知识,在提高业务产出质量的同时加速组织中价值链的运作。

    4.3 知识流动中隐性知识挖掘问题

   OA信息化方案有许多种类型,但通常都涉及到知识的记录和索引,并将合适的文档知识以智能的方式提交给员工,这仅是显性知识在知识管理中的流动。然而根据德尔菲集团报告,只有大约20%的公司知识被记录下来,其余的80%知识都是储存在员工脑袋中的经验知识,即隐性知识。这些隐性知识对公司来讲是极其宝贵的一笔财富,需要有合适的渠道才能转化为可记录的知识,即显性知识。所以隐性知识的流动和传递是知识管理中的难点和重点。

    4.4 共享问题

    正是隐性知识挖掘问题的存在,使得知识共享问题在知识管理中的地位也更加重要了。同时实现知识共享也是知识管理的目标之一,这是因为:首先,由于知识具有非排他性,并不会因为产权的转移而丧失对知识的使用权,具有收益递增的特性。使用得越多,产生的效益越大,因此知识流动过程中的成员之间应加强知识的共享。其次,知识在流动中不断地传播、转化、利用,企业必须明确哪些知识属于企业核心的保密知识,哪些是能够予以共享的知识,一方面企业要保持自己的核心知识,同时也要参与与其它组织的知识交流与知识共享,在交流与共享中获得新的知识。这是在解决知识共享问题时应该注意的一点。再者,知识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吐故纳新的过程,所以要建立开放性的企业知识网络,让所有的成员能把自己新的知识添加到这个网络中,丰富企业知识的同时,也对外部的知识可以吸收和利用。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审视企业的内涵,则企业是一个创造知识、分享知识和使用知识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组织。组织的血液是知识。企业的主要活动是通过有效地创造新知识、利用和保护已有知识来为顾客创造价值(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和产品),从而保障企业的有机成长并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导地位。知识管理鼓励员工之间、员工和客户之间的合作和知识交流。知识流动是知识管理中的微观活动,研究知识管理中的微观机理对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发布:2007-03-24 17:40    编辑:泛普软件 · xiaona    [打印此页]    [关闭]
相关文章:
北京OA系统
联系方式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路160号1层9号

重庆公司:重庆市江北区红旗河沟华创商务大厦18楼

咨询:400-8352-114

加微信,免费获取试用系统

QQ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