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次贷危机爆发
由于央行信贷政策急剧调整,中国民间借贷泡沫爆发后迅速破灭。浙江、内蒙古、河南等地足相关业务的机构和个人陷入困境并波及大批企业乃至银行,有爆发局部金融危机的风险。各级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力求化解危机。在政府的强力干预下,危机在短期内可望受控,但如果不进行深层次的改革,风险还会逐步积累并再次爆发。
民间借贷危机的形成
民间借贷市场在中国一直存在,近期更是异常火爆,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或是公民与组织、企业之间直接的借贷行为,在中国一直存在并起到了重要作用。民间借贷市场一直存在,改革开放初期,草根创业者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民间借贷往往是解决启动资金难题的唯一出路。不少今天的富豪如黄光裕、张大中等都是通过民间借贷来开创事业的。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民间借贷急剧升温。据央行温州中心支行调查,仅在温州地区,已发现的民间借贷市场规模就达1100亿元,约合当地银行贷款总额的20%,而据中金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估计,中国民间借贷余额在2011年中期同比增长38%至3.8万亿元,相当于银行总贷款的7%。
信贷双轨制和不稳定的信贷政策是造成本轮民间信贷泡沫化的主要原因。中国目前正规金融体制以国有银行为主导,资本价格受到严格控制,不能满足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中国金融体制中,通过证券市场直接融资与通过银行间接融资的比例约为1:3,而银行体系又是被大型国有银行主导,民营中小型银行匮乏。中国尚未实现利率市场化,政府控制着存贷款基准利率,商业银行只有很小的空间调节利率。
在大型商业银行主导、缺乏利率自主空间的体制下,规模较小、信用程度不高、个体情况差别较大的民营中小企业很难得所需的个性化融资服务,民营中小企业长期面临贷款难的问题。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民间借贷市场应运而生,由此产生了信贷双轨制,从熟人亲戚借贷开始,逐步发展成专业化的民间借贷机构。在商业发达的地区,历来就有亲戚互借、熟人间“标会”等民间资金借贷行为,随着民营经济对资金需求,部分人专项组织、经营民间借贷业务,成立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甚至地下钱庄。民间借贷不受法律保护,如果曝光经营者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债权人的利益也缺乏保障,但事实上各级政府对此持默许态度。
虽然历年来也爆发过若干次金融诈骗案,但民间借贷总体来说仍然持续发展,特别是在浙江地区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灰色市场,实际上形成了官方——民间双轨制信贷市场。2008-2011年的信贷政策剧烈波动,导致民间借贷市场爆炸性增长。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推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信贷规模急剧扩张,大批民营中小企业也获得了大量银行信贷,用于扩大生产规模或是投机炒作。
但是,2010年下半年通胀开始抬头,央行货币政策急剧转向,大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实行严格的信贷规模控制,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急剧恶化,不但不能得到新贷款,贷款延期也困难重重。
为了避免资金链断裂,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求助于民间借贷,用于紧急周转或是过桥贷款,民间借贷市场迅速繁荣起来,并吸引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身于相关业务。
本轮民间借贷有三大特点,潜伏着巨大危机,泡沫破灭的征兆越来越明显。第一,借贷利率越走越高,已经到了不合理的地步。据调查,目前民间借贷年利率高达70%到90%,是目前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10倍以上,这种“高利贷”越来越像传销式的骗局,是不可持续的。
第二,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和银行也卷入了民间借贷。来不少上市公司和银行利用“委托贷款”的方式,曲线进入民间市场放贷。所谓委托贷款就是通过银行安排,资金充裕的上市公司直接把钱借给需要资金的公司,还有一些银行甚至直接向担保公司发放贷款。
第1页第2页第3页- 1财务软件是用哪个好,简单易懂的?
- 2协议的重要性,谈售后回购税务处理
- 3如何优化完善中小民企的资金链
- 4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
- 5无中生有节税法
- 6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记账
- 7oa财务软件系统的操作步骤
- 8企业所得税的新会计处理与新税务处理差异
- 9营改增后企业真的减负了?
- 10税务常识有哪些 公司税务基本知识
- 11“走出去”税务风险咋应对
- 12中小企业融资新三难
- 13财务系统逐一介绍各模块的用途和功能
- 14税前扣除不需发票也可扣除的项目
- 15“年底双薪”个人所得税
- 16销售货款的回收应该由谁负责
- 17税收对市场经济的作用有哪些?
- 18小微企业免征营业税和增值税后续报道
- 19营改增政策效应分析
- 202014出口退税的操作明细流程
- 21企业融资成功十大妙招
- 22信用贷款比抵押贷款更安全
- 23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 24银行企业文化宣传方案
- 25投资理财行业十大潜规则
- 26财务软件什么品牌比较好?
- 27关于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若干问题
- 28新《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的几点变
- 29财务非小事,创始人自己须重视的三大相关工作
- 30房产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