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公司管理系统 | 工程企业管理系统 | OA系统 | ERP系统 | 造价咨询管理系统 | 工程设计管理系统 | 签约案例 | 购买价格 | 在线试用 | 手机APP | 产品资料
X 关闭

知识管理的过程观与资源观的统一论

申请免费试用、咨询电话:400-8352-114

来源:泛普软件

1. 概述

近20年来管理科学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知识管理的发展。从学术界、企业管理的大师和前辈们,到管理技术产业界对知识管理的原理、概念、职能和工程应用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随着大的跨国公司在内部设立“首席知识官”(CKO)以及IT界和管理咨询公司大量的知识管理解决方案问世,“知识管理”已经成为这个时代赐手可热的一个词。

有关知识管理的书籍、论文和各种解决方案开始大行其道,我们认为这些书的出版,对现在蓬勃发展的知识管理来说是有益的。

本人通过介绍知识管理领域内的前辈们的工作和著作,特别是尊称为“知识管理之父”的瑞典企业家与财经分析家卡尔?爱立克?斯威比博士的专著《知识型企业的管理》[1]一书。介绍早期的探索者的主要观点,并结合知识管理的最新发展,讨论知识管理的基本问题,即知识管理的资源论和过程论,提出现代知识管理是资源论与过程论的统一。

1.1. 主要学派和著作

知识管理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人物包括美国管理学教授彼得?德鲁克博士(Peter F. Drucker)、瑞典企业家与财经分析家卡尔?爱立克?斯威比博士、日本管理学教授野中郁次郎博士(Ikujiro Nonaka)和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托马斯?H?达文波特(Thomas H,davenport)等。这四位处于当今知识管理大师级人物对知识管理领域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作为时代先知,四位大师在这个时期的创造性工作各具特色。

德鲁克博士无疑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管理思想家和百科全书式的管理理论大师。他的远见卓识对于二十世纪的管理具有深刻的影响。德鲁克是最早感知和预言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的人物之一。他在《哈佛商业评论》1998年1/2月号上发表的“新型组织的出现”[2]论文中,基于二十世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依赖于产业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这一事实,提出二十一世纪最大的管理挑战是如何提高知识工人(Knowledge Worker)的劳动生产率。他的著作对广大管理人员理解、认识知识经济,接受知识管理以及现代知识管理的研究和实践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野中郁次郎博士深入研究了日本企业的知识创新经验,在著作“知识创新型企业”(《哈佛商业评论》1991年11/12月号[3])提出了著名的知识创造转换模式(1991, 1995年),这个模式已成为知识管理研究的经典基础理论。野中郁次郎特别强调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和知识环境对于企业知识创造和共享的重要性。

与上述两位学院派出身不同,斯威比博士既是企业家又是企业分析家的背景,导致他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具有浓厚的实践色彩。在1979年以后的15年内,他一手创办和经营了北欧最大的出版集团,同时还是著名的市场分析家,他的分析报告是斯德哥尔摩股票交易市场上最重要的指南(定期发表在财经杂志上)。管理工作本身以及对知识型上市企业的分析使他最早感觉到知识和以知识为核心的无形资产对与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作用。斯威比博士是最早明确使用“知识管理”一词发表论文和著作的大师[1]。

具有浓厚IT和管理咨询背景的美国波士顿大学信息系统管理学教授托马斯?H?达文波特在知识管理的工程实践和知识管理系统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目前仍然是指导知识管理实践的主要理论。达文波特关于知识管理的两阶段论和知识管理模型是近期知识管理的主要贡献。他的专著《营运知识-工商企业的知识管理》[4]是知识管理领域的权威性著作。

上述这些先驱们的研究形成了现代知识管理发展的几个主要方向:知识型组织、无形资产/知识资本测量和报告、知识工人与知识工作过程、基于知识的组织理论和发展战略、组织知识环境(个人社会网络和实践社区)等。

1.2. 斯威比的主要贡献

本文主要介绍斯威比的著作及其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贡献。斯威比的主要理论和贡献[1]是:

■他是世界上最早在著作中使用了“知识管理”一词的人(1986),并对知识和知识管理的基础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首先发现和定义了知识型组织(Knowledge organization)这一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企业组织形态,并开创性地对知识型企业的组织特性、生命周期、治理结构和成功要素等进行了系统性研究(1986, 1987, 2002);

■他首创了知识型上市企业的分析评估模型以及包括无形资产在内的会计报告系统(1986年, 1989),他对无形资产测量系统的研究已成为瑞典,欧盟(EU)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制定新的会计报告标准的重要基础(1993, 1995, 1998);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斯威比提出以知识为核心的企业发展战略框架(1997, 2001),并将关于知识型企业的组织理论,包括有形和无形资产在内的监测信息系统统一在知识战略框架之下,形成完整的知识型企业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

2. 专著的主要论点

由于斯威比博士有极强的企业管理实践背景,以及会计和公司财务分析专业基础(他从大学会计专业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审计师),因此知识管理对他而言,实践的色彩远大于理论(尽管他从事了大量理论性研究,写了大量研究论文)。他习惯于从企业是社会系统中经济实体这一本质出发,从资产和资本的角度来看待知识,从组织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角度来衡量知识管理,始终把人这一知识的真正载体置于知识管理的核心。斯威比对泰勒主义(Taylorism)对知识管理的影响持强烈的怀疑和批判态度,他相信基于泰勒主义的知识管理方法和实践(例如以IT为主的知识管理项目)应该对目前失败的那些知识管理项目负主要责任。

2.1主要观点

《知识型企业的管理》[1]的主要观点是:

1、知识≠信息,信息是对象(object),可以收集、存储和利用;知识是过程(process),是人行动的能力;信息经过人的大脑吸收、处理后才能变成知识,才能变成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创造和共享发生在人与人的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之中;知识管理的对象是知识而不是信息。

2、知识管理从来都不是IT或软件解决方案,信息技术或软件解决方案在一个成功知识管理项目中的比重不会超过30%。信息技术在某些情况下,会有助于知识管理的实施,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知识管理的失败;不利用信息技术也可以实施成功的知识管理;只有信息技术或软件系统的知识管理项目很可能会是以失败而告终。

3、知识管理必须以人为中心,因为只有人才是知识的载体,知识只有通过人的行动才能变成组织效益;真正有知识的人才总是稀缺的,因此,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把人才当作组织最重要的生产资源来开发利用——在如何招聘人才,公平对待人才,为人才创造最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利用和挖掘人才的知识为客户和所在组织创造最大价值,同时通过适当的方式减低组织对人才的过分依赖等方面下功夫。

4、知识管理是个自下而上,上下配合的过程,必然伴随着组织的变革,因此知识管理通常与变革管理是孪生兄弟。

5、知识管理不是一个一时的项目,必须成为组织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

6、没有测量便没有管理,任何成功的管理项目都需要适当的测量系统配合,知识管理也不例外。

7、对组织知识进行管理需要更新观念,需要学会和习惯将组织看成是由人和人际关系网络构成的知识系统,包围组织的是一个外部知识网络环境,即由客户和供应商构成的知识生态系统。

8、知识管理需要全局观点,核心是基于知识的企业发展战略,转变观念是成功知识管理的前提,配合知识战略的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内部工作过程改进是具体的知识管理实践。

2.2著作评论

斯威比在该书中总结了知识型企业所共有的特点,归纳出知识型企业成功的十个要素。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知识型企业究竟应该怎样通过知识管理,通过利用这些成功要素去获取成功。并且可以根据这一成功要素理论,分析和诊断所在企业的成功或失败前景,探讨成功或失败的根本原因所在。十个成功要素的理论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作者反复应用这些观点对书中所引用的有关企业管理案例进行剖析,得出一系列令人信服的结论。并且对有些企业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大胆的预言。

斯威比的理论和方法着重在帮助企业家有效地认识和管理核心资产――无形资产,创造更大的价值,经营知识经济时代的成功企业。 斯威比相信学习的过程应该首先是个实践的过程,有效地实践离不开有效的工具。因此,他本人以及合作伙伴设计开发了多种基于斯威比知识管理理论的学习和实践工具,这些工具对迄今为止的全球知识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书中第5章的“对知识的测量”建立了无形资产的评估报表体系以及知识资本的指标体系,是最早研究知识管理评测的著作。

书中不足的是斯威比教授的理论体系建立在过程论的知识上,认为“知识不能被管理”,不重视技术手段在知识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本文主要论述的问题。

3.引出的课题

很显然,知识管理的先辈们因为各自的研究背景不同,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知识管理的特征,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其核心是对知识的基本概念有不同的观点。

认为知识是一种企业资源,是一种物质对象(Object),可以被管理和控制,这就是知识管理的资源观。

达文波特认为知识是结构性经验、价值观念、关系信息以及专家见识的流动组合。知识为评估和吸纳新的经验和信息提供了一种框架。知识产生于并运用于知者的大脑里。在组织机构里,知识往往不仅仅存在于文件或数据库中,也根植于组织机构的日常工作、程序、惯例及规范中,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编码、存储和传播。这就是知识管理的资源论主要观点。资源论主要在美国由IT界发展而来,“数据-信息-知识”的递进概念,使得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紧密相关,IT技术在其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斯威比明确提出“知识不能被管理”,“不利用信息技术也可以实施成功的知识管理”等。这就是典型的知识管理过程论。

这就提出问题,知识管理的资源观和过程观的应用和辨析问题。作者认为知识管理同时具有资源特性和过程特性,是知识管理的统一论。

4.知识管理的资源性和过程性的统一

作者认为知识管理具有两重性,知识管理是在信息管理(主要是Object管理)基础上,通过将隐性知识转化而成显性知识,并在企业范围内传播,通过员工的活动和学习,形成技能和企业惯例(即结构知识)。这个过程就是知识管理的动态特性。知识管理的资源性与过程性表现在企业知识管理过程的动态统一之中。

1. 企业隐性知识需要显性化,即物化

企业知识一种重要的来源就是隐含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之中。就员工的日常工作而言,需要相互交流通信,需要安排每日的工作,需要设计合理的工作流程,并将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知识沉淀,这就需要知识管理系统的支持。

就公司的人力资源建设而言,需要实施以人才的合理选拔,保证人才流失不阻断公司知识的传递延续,这就需要不断地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使得员工的知识能够被“显性”化以便传播和存储,形成企业的知识。

对管理和决策人员而言,需要合适的知识和企业经营信息,以辅助决策,需要专家的协助,需要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市场信息和相关的政策法规,需要了解公司的宏观经济运行统计数据和报表,这都是正确及时决策不可缺少的,即需要知识管理的决策支持环境。[7]


2、显性知识可以被编码并进行管理

企业可以象管理其有形资产一样来对其知识资产(主要是显性知识)进行管理:获取资产并将其“存放”在能够被很容易获取的地方。对有形资产而言,存放地点是“仓库”,相应地存放知识资产需要有“知识库”。即知识首先需要被沉淀。

建立企业知识库一般设在企业内部网(采用安全措施可以与互联网连通),其主要目的在于集中而统一地储存和管理企业所拥有的知识资源,避免知识资源的流失,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资源的交流和共享。企业知识库的内容是各种类别和类型的知识资源(电子文档),其核心链条是企业知识分类体系(即专业知识类别和知识要素类型),并辅以知识管理部门的机制设置(集中管理内容和权限,协调管理交流和传播)和部门、岗位及用户的个性化设置(分散使用功能和内容)。

3、将知识管理融入管理实践,实现知识化过程管理

通过建立知识管理的基础工作平台和知识库,并合理组织和管理,使他们能够较容易地获取到。知识管理接下来的问题是:企业员工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分工,要求他们在接手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之前去记住一天艰苦工作所获取的经验或者是花费特定的时间从广泛的知识库当中去寻找是低效的。相反地,知识管理必须融入贯穿工作的始终。使它成为整个工作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样当需要知识时,从外部导入知识;而当知识被创造出来或获取到时,又可以及时地将其导出给组织的其他部门。

但是,使知识活动成为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唯一的一种方法就是要通过不断地搜获知识并将之融入工作,同时去掉那些根本不重要的活动来对工作进行设计,也就是要将知识管理的思想、方法、工具融入到管理过程之中,融入到每个员工的业务活动之中,这就是实现“知识化的管理”。

综上,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是紧密相连的,同时与企业知识传播的文化和环境相关,目标是实现企业的知识创新体系,因此知识管理既需要对显性知识进行“管理”,又需要建立知识交流的环境和实现知识转移的“过程”,是资源性与动态性的统一。(kmblog)

发布:2007-04-22 10:45    编辑:泛普软件 · xiaona    [打印此页]    [关闭]
长春OA系统
联系方式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路160号1层9号

重庆公司:重庆市江北区红旗河沟华创商务大厦18楼

咨询:400-8352-114

加微信,免费获取试用系统

QQ在线咨询

泛普长春OA快博其他应用

长春OA软件 长春OA新闻动态 长春OA信息化 长春OA快博 长春OA行业资讯 长春软件开发公司 长春门禁系统 长春物业管理软件 长春仓库管理软件 长春餐饮管理软件 长春网站建设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