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物联网准备好了吗?
公共安全是指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安全,其涵盖范围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涝等;技术灾害,如交通事故、火灾、爆炸等;社会灾害,如骚乱、恐怖主义袭击等;公共卫生事件,如食品、药品安全和突发疫情等。我国的公共安全形势严峻,每年死亡人数超过20万,伤残人数超过200万;每年经济损失近9000亿元,相当于GDP的3.5%,远高于中等发达国家1%〜2%左右的水平。
公共安全重在预先感知
公共安全管理的一般过程分为监测、预警、决策和处置,前两者属于安全事故发生前的防范,后两者属于事故发生后的紧急处理。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隐患越早被识别,处理就可以越及时,损失就越小。管理公共安全事故的重点应该在发生前,而不只是在发生之后。但目前的情况是,安全的防范技术难度大,同时也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物联网是安防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公众所说的物联网就是带有传感/标识器的智能感知信息网络系统,涵盖了当初的物联网、传感网等概念,是在传感、识别、接入网、无线通信网、互联网、计算技术、信息处理和应用软件、智能控制等信息集成基础上的新发展。
公共安全管理的关键是预先感知。感知的对象很多,例如地表、堤坝、道路交通、公共区域、危化品、周界、水资源、食品药品生产环节以及疫情等容易引起公共安全事故发生的源头、场所和环节;感知的内容包括震动、压力、流量、图像、声音、光线、气体、温湿度、浓度、化学成分、标签信息、生物信息等;感知的目的就是要准确获取管理对象的异常变化。
公共安全中需要感知的对象、内容和数量非常巨大,感知之间的关联关系也错综复杂,要做到准确、及时和无遗漏,光靠人工识别基本无法做到、也不现实。物联网的智能化应用将转变传统管理模式,大幅度提高公共管理水平。
求解技术局限
物联网基本层次结构按照普遍的理解划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由传感器、RFID和传感网络组成,负责数据采集;网络层一般指三大电信公司的宽带网、Wi-Fi、GPRS/CDMA、3G/4G等,负责数据传输;应用层是基于信息数据汇集之上的各类应用。
感知层上的局限是:目前的传感器在较为复杂的环境下,难以做到准确、快速感知;高性能传感器的成本过高,对使用环境要求苛刻,限制了推广;传感器标准不统一,大家各自为政。
网络层比传感层和应用层要成熟,几大电信公司不遗余力地扩展网络能力;三网合一的推进将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提高传输能力。
应用层上,专业系统条块分割,形成“信息孤岛”,限制了应用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各专业系统之间技术体系标准不统一,存在互联互通的技术障碍。
另外,在管理层面,也存在条块分割、难以形成统一指挥的局面;而且创新和产业体系不成熟,创新能力不够,存在较多简单模仿和贴牌,不利于形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局面。
不过,目前安防行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将会影响到整个公共安全领域。
IP化
安防系统的数字化及网络的普及为IP化提供了条件;安防系统从分散的单点系统朝分布式监控、集中管理方向发展,联网监控报警是大势所趋,“平安城市”等项目的大规模建设也加快了联网监控的步伐。
IT化
传统IT厂商及电信运营商全面进入安防行业,安防行业面临重大洗牌;IT行业成熟的结构化、标准化体系架构设计和理念将应用于安防领域,推动安防行业升级。
网管化
安防系统规模越来越大、监控范围越来越广、监控对象越来越多,海量存储对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做到电信级可管可控。
面对这些新的趋势,公共安全的信息系统建设需要迈上一个智能化综合管理的阶梯。
系统的融合性
物联网将横向整合各个孤立的安防系统,实现信息互通和联动,形成立体化决策支撑体系,使决策更智能、更科学。
平台的开放性
物联网采用标准化的开放平台,带动整个安防产业链发展,形成安防行业规模化的态势。
应用的灵活性
采用安防通用平台+应用子集的顶层设计架构,在保证系统标准化、可重用的同时,满足应用的多样性和不同应用的个性化要求。
系统的智能性
智能感知通过多感知协同,在感知阶段就完成信息的智能处理,滤除无效、冗余信息,保证信息获取的真实、全面和有效;智能分析对感知信息进行分析,对数据特征进行准确地识别和判断;智能决策通过专家系统等形成最优的决策建议;智能处置对异常情况和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处置,如结合特定业务和应用的报警联动;智能管理系统具有智能的自动配置管理、自动诊断和告警、故障自动愈合和多种接入方式的远程维护功能,尽量减轻人工负担。
政策科研双管齐下
正如物联网是信息化发展的更高阶段,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安监系统也是公共安全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在政策与管理层面,需要将公共安全信息科技列入国家战略性发展规划范围;整合现有相关资源,引导资源投入和技术、产品创新;推进产学研结合,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示范项目建设。
在技术层面,公共安全中的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包括5大方面:
1. 物联网智能安防、安监通用平台的建设,设备的接入和管理,中间件、体系结构和标准的确立。
2. 高性能传感器和传感设备的研发,例如新型材料、纳米材料、生物技术、仿生技术、极低功耗、MEMS。
3. 云计算的利用,包括异构数据海量存储和管理、智能信息处理、主动决策等。
4. 基础资源管理,包括万亿量级节点的标识、异构网络融合、自治认知。
5. 物联网的安全,涉及物的真实性、联的可靠性、网的健壮性。
物联网的发展将极大地拓宽安防、安监的范围和内涵,未来的安防、安监将会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物联网的一个基本功能;物联网对安防、安监行业的推动不仅体现在提升传统安防、安监的技术上,还将对整个行业的产业格局、业务模式产生重大影响,今后新的安防、安监应用、运营模式也将会层出不穷。
图注:物联网智能安防共性平台总体架构
- 1城商行资金清算中心:夹缝生存到蒸蒸日上
- 2协同OA办公软件对OA项目的需求分析
- 3IDC缺失 广电遭电信网间暗算
- 4医改中医药流通的盲点
- 5在线协同办公的图形化工作流集成开发
- 63G车载移动监控的现状分析及其未来发展
- 7高清监控时代的四大必经之路!
- 8广西电信IPTV被叫停的思考
- 9云服务帮助小医院实施EHR
- 10国航SOC建设中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 11泛普协同OA政务版-公文转换
- 12宽带建设广电疲于消耗战
- 13厂长职位说明书示范
- 14OA软件灵活定制流程的特点非常适合企业对日常流程的完善
- 15迎接中国的城市化挑战
- 16完善对在华外资银行监管体制
- 17OA管理员岗位说明书示例
- 18电子政务系统中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研究
- 19零售业ERP是宝马还是牛车?
- 20试点城市选择分歧大
- 21对我国医药物流管理发展的几点思考
- 22成都办公自动化系统OA哪家公司的比较好?
- 23电子病历软件需具备六大功能
- 24一种更少插手干预的并购后整合方法
- 25OA办公软件流程个性化主题设置
- 26成都泛普OA办公管理系统“我的日程管理”特点
- 27XX集团采购人员任职要求
- 28浅谈视频监控存储的三大格局与方式
- 29商业银行IT总体架构管理原则
- 30浅谈烟草企业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