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免费试用、咨询电话:400-8352-114
关于协同软件产生的原因,许多文章已经有所阐述。对于协同软件的追本溯源,各人有个人的见解,不期望短时间内得到统一。从应用软件本身的角度来看,应用软件走向协同,有以下两个最为重要的原因:
一、信息孤岛与网络普及
信息化在中国走过了将近30个年头,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一大批企事业单位通过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软件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但是同样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是:信息孤岛!几乎每个实施了信息化的单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孤岛。
信息孤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信息断层:
1、 个人或者事务层。即个人自己的信息存在断层,例如工作无法自动安排日程,个人的信息、文档资料与具体的工作事务间缺乏关联;
2、 团队或者组织层。即团队或者组织所属成员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关联,特别是对于多人共同处理的一些事务,这一断层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工作效率。
3、 社会或者产业层。即同一社会区域间的不同组织单位、同属一个产业链的上下游厂商、企业与政府职能单位、各个不同的职能单位,之间都存在信息沟通不畅、协作性不高的情况。
面对信息孤岛,网络技术的兴起与应用似乎成为最为有效的解决方法。确实,包括局域网和互联网在内的网络技术,使信息孤岛在技术上具备消除的可能,但在现实应用中,网络技术如果不结合协同软件,对信息孤岛的消除帮助极其有限,因为在网络上"联网"的往往是单项应用或者单个部门,如网络财务等等,许多信息、应用业务、组织成员之间并没有联网,更谈不上基于网络的协作。特别是一些非结构化数据的连接与协作,在协同软件出现前,没有像企业资源计划(ERP)那样有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体系化的应用推广,因此在应用上也比较紊乱,还缺乏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规范,如:
公文管理、
档案管理、
知识管理等等。
事实上,非结构化信息数据的协作与资源计划管理一样重要,据调查数据显示,一家不具备协作性质的公司,只能对仅仅20%的企业资源进行真正的优化与管理。而另外80%的有用资源则分别残留在电子邮件里、桌面上、内发的文件中、从网络下载的各种页面上,以及由企业应用程序生成的可读报告里。
网络技术特别是第二代互联网WEB2的兴起,使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协作具备了技术基础,互动与诚信成为WEB2的显著特征。在互联网上看新闻、发邮件等单向的、以信息为中心的应用,已经转变为在网上处理办公事务、进行商务往来等,互动的、基于团队和群组的协作。协同软件因为网络的普及,特别是WEB2的兴起,而具备了更多应用基础。
二、“知易行难”与管理执行力
提升竞争力是企事业单位为提升工作绩效的核心之一,如何提升竞争力,前两年大家更多的是从提升战略决策力着眼。为了提升战略决策能力,许多单位花了不少的人力、物力,企业单位实施
erp系统,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ERP软件作为一个以计划为核心思想的管理软件,能够提升企业对于内外部经济资源的计划、分析,以缩短交货周期和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企业库存和企业内耗,从而提升企业对内外部管理环境的准确判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许多企事业单位的战略和决策依据的获取并不困难,只是有时获取方式、途径、速度存在少许的不一样,而执行力却成为困扰企事业单位管理者的难题。
“知易行难”已经成为企事业单位,在管理中普遍存的情况。ERP软件以及政府单位所使用的传统的
业务管理软件,解决的是一个"知"的问题,即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告诉应用单位该去做什么,而协同软件解决的是一个"行"的问题,即通过软件告诉每个操作者应去怎么做。主流的协同软件产品来看,
流程管理恰恰是协同软件的主要应用功能。从管理学的角度,协同软件的流程管理部分,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事情:
一个是让执行者负责地做事,这是组织、人员的流程资源绑定; 其次是流程的节点步骤管理,即这一步做什么、下一步做什么,这是为了避免流程紊乱,使管理有层次和秩序,是为了正确地做事; 再次是节点的活动管理,即定义该节点做什么事、如何做,这是为了使流程参与者正确地做事,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协同软件作为管理软件的一种,主要是为了满足管理工作的需要。从管理学角度看,提升执行力,解决在管理中“知易行难”的问题,是协同软件产生并广受青睐的另一个重要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