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卫生信息化:边缘突进“一盘棋”
新医改方案在2009年4月公布启动。一直密切追踪卫生信息化前沿的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在“医改”的大旗下,蓄势待发。
2009年6月,卫生部就宣布,先期启动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这些项目涉及面广,对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有重要影响,将直接惠及亿万群众及家庭。其中就有多项直接涉及妇女儿童的保健服务,包括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以及孕产妇系统保健服务和0~3岁儿童保健系统保健服务项目等。中央财政已下达服务项目补助资金,标志着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正式启动。
社会的发展使得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妇幼卫生自身业务和管理的提升完善也就显得越急迫。2009年8月中旬,妇幼信息化标准与信息化建设管理论坛在内蒙古包头举行。这是新医改后,全国妇幼卫生信息化领域的首次全面集结。参会的代表已经感觉到,妇幼卫生信息化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新医改背景下,动作一向快捷的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会上有专家表示,妇幼保健中心承担的有关课题任务,就是帮助卫生部加紧研究制定专门针对妇幼卫生工作的监督和测评体系。妇幼卫生所承担的一系列重大任务和工作的基础,都离不开基础信息的采集和覆盖全行业信息流的通畅,否则,国家和各级主管部门对于诸如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执行到位情况、行业监管,就只能停留在原有信息滞后导致事后评估的状态,对于业务的实际运营状况更会是“两眼一抹黑”。
挑战当前
回顾妇幼卫生信息系统的发展史,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早期起步(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1990年,工作方式以妇幼卫生年报、纸质报表和手工汇总为主。第二个阶段为中期探索(1990年至2003年),单机版的妇幼卫生年报软件,纸质报表电子化,手工汇总加计算机汇总,在这一时期于1996年完成了妇幼卫生监测“三网合一”,包括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孕产妇死亡监测和出生缺陷监测的部署。第三个阶段为提高发展的时期(2003年至今),电子邮件传输妇幼卫生年报数据、妇幼保健信息基本数据集标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信息系统网络支撑平台研制、妇幼保健机构监测网络直报全面铺开、妇幼卫生监测的网络直报启动、妇幼保健服务记录表单规范、基于健康档案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
众所周知,在卫生信息化的建设路程中,不乏信息孤岛、系统分割的现象。这种现象也同样困扰过妇幼保健信息化。2009年,当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化被推向前台时,妇幼保健的信息化也开始紧密部署。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规定,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重性精神疾病病例管理。同样,在国家的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中,农村妇女住院分娩规定为继续实施的项目之一,以求达到保障母婴安全,进一步提高住院分娩率,逐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
据悉,中央财政2008年投入19.04亿元,对中西部地区22个省(区、市)所有县(市)的814万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给予补助,其中对西部地区按每人400元补助,对中部地区按每人300元补助。2009年,中央继续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将项目范围扩展到全国所有县(市),对全国1186万名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给予补助,补助标准不低于2008年。
而在2009年开展的项目中,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以及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都是妇幼保健的重点项目。为达到项目目标,与会专家提出,必须做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的基础信息统计、分析和管理工作,对辖区内孕产妇数(包括农村户籍孕产妇数、非农村户籍孕产妇数、孕产妇总数)、活产数、住院分娩人数、孕产妇死亡数,资金使用情况及节余情况等按季度逐级报送。
在妇幼保健工作中,信息技术究竟能提供什么样的支持?有专家表示,第一,能直接为制订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第二,对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 第三,对政府的投入进行总体评价; 第四,是实现政府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基本保障和重要途径; 第五,是对妇幼保健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和评估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第六,是进行社会宣传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支持系统。
据悉,未来妇幼保健的信息化工作会朝着三个方向发展: 统一部署,改变目前数据出自多个部门的现状,形成全国统一的信息收集、传输体系,同时解决安全问题,达到卫生信息工作的有序发展; 区域规划,以区域为单元,对卫生信息的采集、管理进行统一规划; 完善系统,加快妇幼卫生等各系统的信息资源管理。
“一盘棋”互动
以信息标准化推动全行业范围内的信息共享,一直是七年前才成立的国家级妇幼保健中心孜孜以求的梦想。经过几年的持续努力,妇幼保健中心克服资金不足、人才短缺、管理分散等不利因素,不仅大幅度改善行业统计指标年度报告的时效性,而且,还在全行业借助信息化手段,推动了日常办公业务信息的流转和公开,完成了卫生部下达的妇幼卫生信息标准化课题。
这恰恰暗合了卫生部层面以信息标准化推动卫生信息化的思路。5月中旬,卫生部印发了《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的通知; 7月底,卫生部网站公布了其组织专家起草的《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卫生部在标准化问题上的态度空前坚决。在“打好三个基础、建好三级平台”的卫生信息资源规划建设蓝本下,卫生部明确表态,要在公共卫生领域,推行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平台; 在临床信息化领域,推动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系统。
新医改方案把“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列为“八大支柱”之一,而且是惟一的技术支撑。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将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逐步实现高效统一、互联互通为目标。要实现这样的建设目标,“打好三个基础,建立三级平台,提升业务系统”是必经之路。
据介绍,标准化居民健康档案即加强居民健康档案标准和规范研究,开发制定统一的、适应各方面需求的居民健康档案标准和规范。国家电子病历基本架构即根据居民健康档案和各个业务领域管理的需要,研究制定适合中国中西医特点的电子病历基本内容和应用规范。卫生信息标准与数据字典则是加快卫生信息标准与规范制定,确定各个业务领域数据集和元数据,提取公用数据元,形成数据字典,实现不同业务系统信息交换的基础。三级平台则是指市级、省级、国家级平台。提升业务系统包含了人人拥有医疗保险,享有公共卫生服务,普及基本医疗服务,保障基本药物供给,加强医疗卫生监督,整合卫生管理平台。
有关专家表示,健康档案是居民健康管理(疾病防治、健康保护、健康促进等)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信息资源。它既不等同于“病历”,也不等同于“社区健康档案”,而是架构于区域范围内各医疗卫生机构之上的、以“人”为中心的个人健康数据。电子病历是现代医疗机构临床工作开展所必需的业务支撑系统,也是居民健康档案的主要信息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机构对门诊、住院患者(或保健对象)临床诊疗和指导干预的、数字化的医疗服务工作记录。电子病例是居民个人在医疗机构历次就诊过程中产生和被记录的完整、详细的临床信息资源。电子病历不等同于“医院信息系统”,它是重点针对个人在医疗机构接受各类医疗服务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临床诊疗和指导干预信息的数据集成系统。
未来居民健康档案将覆盖每一个人的整个生命周期,其内容必须从婴幼儿出生便开始采集。健康档案的内容来自于基本信息、问题摘要和服务记录三方面。系统构架包含8个生命阶段、健康和疾病问题、卫生服务活动(干预措施)的三维概念。
据了解,卫生部正在组织专家研究的电子病历三维模型,将遵从时序性、层次性以及逻辑性。内容来自于病历概要、住院病历记录、健康体检记录、转诊记录以及法定医学证明及报告和医疗机构信息。
呈现新亮点
妇幼卫生信息化不可一蹴而就,循序渐进是每一个成功“案例”的必然路径。
2006年,天津市“十一五”公共卫生重点项目《三级预防减少传染病危害 控制出生缺陷》出台,从孕前专项疾病筛查、产前专项疾病筛查、产后救助三方面入手。基于网络不健全、人员不到位、信息不真实、工作低水平,天津市启动了《天津市妇女儿童健康行动计划(2008~2012)》。
据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信息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规划,天津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从妇儿健康网站等公众平台、法律证件、HIS、系统管理五方面进行了框架规划。在统一应用框架下,以实现高度数据共享,消除数据“孤岛”为原则,以达到为管理与决策层提供结果,以详细需求分析为基础,业务、管理人员与信息技术人员紧密配合、分工合作为目标。重点设计妇幼卫生信息基础平台,以数据共享为目标,基础平台与各个分系统的应用数据依照一定的规则确定其共享程度和存储位置。
到目前为止,天津市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包括基于统一平台的十几分系统,每个分系统均在基本功能规范的基础上,根据天津市妇幼保健业务流程的特点加以扩充和细化; 一些分系统或子系统已超出了基本功能规范的范围; 妇幼卫生信息网络直联至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残联,可以满足直接授权的远程终端查询并输出相应报表,全市各单位的业务开展情况,数据经过验证真实准确。
此外, 天津还完成了全市妇幼保健三级信息网络的建设,实现600多家医疗保健机构和相关单位联网; 通过Internet,连结远程工作站1300多台; 注册用户达到2000多人; 高峰时同时在线操作可达到600多人。
上海市长宁区的卫生信息化建设从2002年开始。长宁区卫生局以数字医院为抓手,统一部署实施了医院临床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实现了临床诊疗信息系统(CIS系统)全覆盖。至今已部署实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系统(CHSS系统),同时自主创新开发全科团队信息系统(TIS系统),并通过三大系统间对接进一步激活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中心、站点、家庭”全流程信息化整合的工作模式。在公共卫生领域,长宁区开发完成并投入应用了“诊疗机构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公共卫生监督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疾病预防控制预警监测信息系统”、“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信息管理系统”,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管理应用的效能。
据介绍,2008年12月份正式验收的《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平台的研究与应用》课题,基于3T Net网络构建了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共享系统,建立了数据整合和交换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及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平台,开发了区域健康档案应用共享子系统、区域诊疗信息应用共享子系统、区域医学影像应用共享子系统、社区综合健康卫生服务子系统、社区全科团队服务管理子系统、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互动服务子系统,向着数字惠民、决策支持、支撑改革三项目标不断靠近。
采访手记:期待妇幼卫生信息化的突破
妇幼保健工作很不容易。曾经,某地的妇幼保健院引进了一名懂信息技术的男性大学毕业生,如同稀世珍宝,吃的、用的以及取媳妇的事,领导亲自过问,就是要留下人才。一些妇幼保健工作者,为了保障母婴安全,甚至自己垫上住院费让待产的贫困孕妇到医院生产。
同样,妇幼保健的信息化工作也是从一张白纸开始,最初甚至举步维艰。200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成立时,做信息化工作的只有当时信息中心主任汤学军一人。汤学军在临床一线工作过,搞过科研项目,而后前往武汉计生委工作,负责计生委信息网络的规划和建设,最后来到妇幼保健中心担任信息管理部主任,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他曾向记者吐露过,妇幼保健的信息化一开始就他一个光杆司令。
几年过去,妇幼保健信息化一直在很沉静的状态中耕耘,但伴随信息化预算与投入的逐年增加,行业信息标准体系的初步确立,信息化人才队伍的不断扩大,让人看到了生命力。
从无到有,机会成为每一个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共性,其中快慢缓急有别。在新一轮医改的大旗下,记者感到妇幼保健信息化突破在即,尤其是居民健康档案的建设内容,覆盖到整个生命周期,最开始就是要从婴儿阶段开始。
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改变?妇女儿童的保健会受益多少?很让人期待。
- 1重庆OA客户
- 2重庆OA行业资讯
- 3西安OA行业资讯
- 4北京OA行业资讯
- 5合肥OA软件行业资讯
- 6郑州OA行业资讯
- 7济南OA行业资讯
- 8上海OA软件行业资讯
- 9石家庄OA行业资讯
- 10天津OA行业资讯
- 11沈阳OA行业资讯
- 12哈尔滨OA软件行业资讯
- 1服务-ITIL之本
- 2项目组合管理在IT治理中的作用
- 3善用财务系统 中小企业实现“不差钱”
- 4IBM在微软与Sun公司之间保持中立
- 5我国企业ERP实施的现状和前景分析
- 6规划ERP系统时勿拖后人力资源模块
- 7[原创]ITIL到底是什么?
- 8IT治理的十条原则(上)
- 9我国公司IT治理进程、误区及管控模式分析
- 10金融业集体转战IT外包 降低信息化成本
- 11Broadview COSSIT运维管理故事
- 12企业风险管理之价值角度的初探
- 13医疗行业中的无线网络技术应用
- 14要实施ITIL必须管理好期望
- 15OA办公系统强大的报表功能才是企业需要的
- 16实用才是硬道理
- 17房企上马信息化项目:谁忽悠了谁
- 18小企业为何存在信息化难迈步问题
- 19信息化规划框架:外延、内涵及方法浅谈
- 20把你的Web服务展现在世界面前
- 21电子政务在构建和谐政府中的作用
- 22我国去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破3万亿元
- 23ERP的选型到底应由谁来负责?
- 24EAM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体系研究
- 25纺织先进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
- 26李包罗谈卫生信息化潜伏隐患
- 27Broadview BCC业务服务管理故事
- 28钢铁企业erp系统多少钱采购系统分析与流程设计
- 29ITSM落地
- 30SOA将以商业智能为入口进入传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