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erp系统多少钱的“一物多码”现象
本文主要针对某装备制造业企业通过引入ERP/PDM系统实现针对三维产品数据的信息化管理与协作为例,探讨如何避免三维产品数据由于设计者重复申请ERP物料代码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如大多数制造业企业一样,其PLM的主要组成系统为ERP-PDM-CAD,erp系统负责存储和管理产品的非几何信息,如编码、材质、分类、物流和财务等等,设计者基于三维CAD进行产品开发,通过与CAD系统集成的PDM实现对三维产品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协作。
一个完整的PLM框架和流程就此搭建完成,但细节问题却层出不穷。经过一段时间的工程实践,PLM的管理部门发现,由于设计者众多,且所属不同的产品设计部门,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很难充分沟通,反映在零部件数据环节所出现的问题就是,工程师A需要某标准件模型,如ISO4017 M5x12-不锈钢-发黑处理,即申请通过与ERP集成的PDM模块申请了物料代码,如A047001,后续工程师B需要该零部件时不知同事A已经申请,且ERP/PDM系统中已存在所需数据,因此在此经由审批流程申请同样产品ISO4017 M5x12-不锈钢-发黑处理的物料代码,如A047002。
在此环节中,作为ERP职能部门的信息化部门,面对浩如烟海的通用零部件和人员分工问题,很难及时发现并避免重复物料的创建,致使一段时间后ERP/PDM数据库中存在大量相似甚至完全相同,但却具备不同物料代码的信息项,且不易进行补救。同时,由于大量相似件的存在,如M5x12、M5x14的可替代零部件等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该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通过引入Psol智能化零部件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通用件外购件重复数据项的问题。
纠其表里,其主要技术特点表现为,通过零部件数据几何与非几何属性的对接,实现ERP/PDM数据的唯一性保证。
零部件的几何属性即为该零部件的三维CAD模型,其非几何属性表现为代码、材质、分类号、物流信息、财务信息等,Psol技术可将零部件的非几何信息通过零部件属性方式挂载于三维CAD模型,各属性信息行或列可被PDM/ERP系统所识别和显示,同时在PDM指定区域建立链接Psol平台的零部件存储区域,设计者需要零部件数据时可通过该存储区查询获得所需的零部件,所有零部件为属性完整的三维原始CAD数据。这样就大大优化了零部件数据的审批和使用流程。
与此同时Psol平台提供大量的外围零部件数据供工程师在选型过程中查看,一旦搜索到所需零部件即可通过一定的标准化签审流程将零部件数据纳入到PDM存储区,成为企业产品数据的一部分。在所谓的标准化签审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需要为零部件模型挂载所需的非几何属性,使之成为有效的PLM全流程数据。
下图即为PDM外围Psol平台将指定路径下的模型与文本行实现集成的主界面。
通过该模块的应用,初步实现了零部件数据在PLM各环节的无障碍流转,同时大大优化了ERP管理部门和标准化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
同事也使得设计者的工作能够无反复的进行。
- 1重庆OA客户
- 2重庆OA行业资讯
- 3西安OA行业资讯
- 4北京OA行业资讯
- 5合肥OA软件行业资讯
- 6郑州OA行业资讯
- 7济南OA行业资讯
- 8上海OA软件行业资讯
- 9石家庄OA行业资讯
- 10天津OA行业资讯
- 11沈阳OA行业资讯
- 12哈尔滨OA软件行业资讯
- 1新医改渐行渐近 六大信息建设初现端倪
- 2IT基础设施库ITIL的力量:ITIL介绍及应用案例(三)(AMT 张纯棣 编译)
- 3什么是Web Service
- 4金达仁:信息化能够为金融危机做些什么?
- 5农村信息化推动“三农”的全面发展
- 6IT规划的误区与风险
- 7OA软件销售公司大部分是项目型,而非产品型OA
- 8北京平谷:一个无线农村的发展范本
- 9云时代的IT外包:从瘦身到健身
- 10IT规划:企业必须重视这些分内事
- 11通用项目管理度量 IT项目失败主要原因
- 12当ITIL遭遇富营,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 13善用财务系统 中小企业实现“不差钱”
- 14某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组织结构参考
- 15重庆服装服饰企业2014年最新名录
- 16四大利器助你走出IT运维管理的困境
- 17开源软件真正能够用起来还在于执行力
- 18以服务为本 才能推进保险业前进
- 19[原创]面壁ITIL之发布管理
- 20如何向信息化标杆企业看齐
- 21ERP系统 性能不良的混合产品?
- 22.NET:微软大胆向Web服务的跳跃
- 23电子信息产业提速 催生投资新机遇
- 24IT让银行更有趣
- 25经济萧条中脚踏实地逐步搭建电子商务平台
- 26IDC:全程电子商务助中小企业走出危机
- 27重庆物流及快递行业公司名录
- 28金达仁:危机下的中国企业应以创新求生存
- 29规避“过山车型”ERP系统有哪些妙计
- 30部门绩效指标中的“进步项”与“日常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