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技术在地震应急中的反思与展望
“5.12”汶川大地震已过去整整一年了,我们在抚慰那场灾害带给人们的巨大伤痛的同时,也在反思空间信息技术在灾害应急中应用的价值,以及我国空间信息技术在未来灾害应急中所应发挥的作用。
地震灾害中,空间信息技术大量应用
“5.12”地震发生时,国家地震局历经4年建设的“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地震发生后4分钟内便测定了地震的参数,为灾后救援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充分利用国内外合作机制,利用卫星数据开展数据处理、信息分析、灾情监测与灾害风险评估工作,为救灾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并逐步从应急评估工作转入到灾情的全面评估阶段;水利部应用遥感遥测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对灾区滑坡、水利基础设施、堰塞湖等进行分析,形成了一批有科学依据的分析报告;国家气象中心通过空间分析与专业气象模型的结合,为灾区准确及时地提供气象预报和服务工作。
测绘部门紧急行动,赶制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426幅8500多张, 为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应急办、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中国民航总局、中国地震局、环保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解放军疾控中心、交通运输部等单位的抗震救灾行动提供地图和地理数据服务。成都市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在第一时间建立了抗震救灾空间信息发布网站,并在随后的时间不断进行数据完善和更新。本系统可以提供献血点、灾民安置点、寻亲等信息的查询。
为了给国家和抗震救灾一线提供系统的基础信息,中国地调局先后组建了航空遥感数据解译、卫星遥感数据解译、地质灾害应急排查汇总分析、地质灾害综合评估、地质资料、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研究7个专业工作组,为国务院及水利部、国家发改委、四川省政府等提供了大量急需的基础地质信息。 四川省交通厅公路局,利用现有的公路GIS数据,制作了四川受灾地区的县路网图,及灾区公路交通示意图,在第一时间为抗震救灾的交通运输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紧急状况下,众多不足凸显
虽然各部门在地震应急中充分发挥了GIS的作用,但我们仍发现很多不尽人意的问题,如李小文院士指出的遥感图像提供不及时,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主任陈军指出的地理信息实时获取与快速处理、应急集成能力明显不足; 服务创新、机制完善亟需加强等问题。
由于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孤岛现象严重,导致政府部门无法及时得到核心数据,造成许多重复采集和处理。由于各部门核心业务和空间数据分布在不同系统中,缺乏数据的有效集成和关联,不能有效流动和复用,规模效益不高。对于政府机构和单位来说,需要有效阅览地理信息,并便捷地加载专业信息,从而快速搭建业务运行系统。这样才能改变以往的专业应用系统一揽子构建方式,降低成本和技术复杂度,促进信息孤岛现象的解决。
“地理信息网就好比电网,理想的模式是把地理上广泛分布的各种地理信息服务资源互连在一起,形成代理信息服务资源,支持各类服务资源的注册。提供地理信息一站式服务,即从一个入口可以找到并获得来自不同部门的所需数据。”陈军做出了这一贴切的比喻。这样才能使地理信息无缝地嵌入到各部门、各行业的业务系统中去,解决专题GIS建设中技术复杂、成本高的难题。支持面向热点问题或突发事件的信息聚合、服务查找、热点会商等。在线综合服务更是能让用户在其上无障碍地加载信息,快速搭建业务系统,并满足个性化需求。
建设这一平台的总体设计思路就是: 一个体系,即形成全国一整套数据资源体系; 两套网络,指依托政府内外网络的国家、省、市(县)互联互通; 三层架构,即基于SOA的三层架构(数据层、服务层和支撑层); 五类服务,是指基于在线、离线、移动等多种模式的五种服务(二维地图、三维地图、空间数据、地理编码、数据应用分析)及二次开发服务接口。
陈军指出,形成一体化地理信息资源体系,需要逻辑上集中,即技术标准统一、上下前后贯通; 物理上分布,指分散存储、分建共享。信息提供各方按照统一的规则,添加、更新、维护和管理自己的信息,从而形成协同运行管理; 同时应建立变化信息有效采集与快速更新机制,同步进行主数据库和用户数据库的及时更新,缩短更新周期。
灾害过后,空间信息应用将加速发展
2008年举行的中国科学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对空间信息技术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快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以及防灾减灾高技术成果转化和综合集成,建立国家综合减灾和风险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国家和地方灾情监测、预警、评估、应急救助指挥体系。”
随后,搭载了光学、红外、超光谱等多种探测手段的中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成功发射升空,发回了大量的数据,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减灾和环境监测能力。加上即将发射的C号和其他5颗小卫星,8个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将实现对全球环境与灾害的大范围、快速、动态监测。
2009年,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方案浮出水面,平台的建设与运行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基础地理信息的传统服务方式,对提升我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发挥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的最大效益、促进地理信息的深入广泛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平台的总体结构包括服务、数据、运行支撑三层,采取边建设、边应用、边完善的策略,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一期工程,实现基于电子政务内、外网的地理信息资源互通互联,并与有关部门完成典型应用示范。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将使我国基础地理信息的传统服务方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从提供数据到提供在线地理信息服务,实现跨地区跨部门地理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和集成应用。
2009年5月8日,由ESRI、微软、金蝶、威速科技等公司援建的,“成都市应急值守系统援建项目”在四川省成都市政府举行了隆重的交付仪式。此项目的建成,实现了图像视频切换、有限通讯调度、应急值守等平台功能,将对提高成都市政府应急管理能力,预防和妥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起到重要作用。此次项目标志着我国空间信息技术的应急减灾系统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轨道,这必将推动我国空间信息技术在灾害应急应用的发展。
回顾灾后一年我国空间信息技术在灾害应急应用的发展,我们满怀欣喜的看到我国灾害应急的快速发展,在将来的各类灾害中,空间信息技术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1重庆OA客户
- 2重庆OA行业资讯
- 3西安OA行业资讯
- 4北京OA行业资讯
- 5合肥OA软件行业资讯
- 6郑州OA行业资讯
- 7济南OA行业资讯
- 8上海OA软件行业资讯
- 9石家庄OA行业资讯
- 10天津OA行业资讯
- 11沈阳OA行业资讯
- 12哈尔滨OA软件行业资讯
- 1从Web服务前线发回的报道
- 2数字化医院(e-Hospital)向临床应用进发
- 3打造差异化品牌免费OA办公系统在线试用及下载
- 4重庆OA必须增强自身的交流沟通能力、交流的心态和技巧
- 5“中国萨班斯”前夕 内容管理战略复兴
- 6新医改催生六大信息系统
- 7运营商这样开拓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
- 8国航:信息化创新竞争力
- 9专家解疑:解析SOA中服务分解的应用
- 10移动+广电: 驶入全业务快车道
- 11微软: 乘医改东风
- 12油田企业erp系统多少钱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13我们有OA软件商机的时候,还是抓不住,抓不牢?
- 14视频会议营销:互联网营销模式创新
- 15知识再造激活知识沉淀(by AMT 孙洪波)
- 16金融危机来了,中小企业要做些什么
- 17外包中的IT治理结构
- 18网上银行:让我不用它几乎不可能
- 19电子政务:三管齐下深化应用
- 20一个分析师眼中的医疗信息化建设
- 21SOA与云计算之间可进行互补相互促进
- 22[原创]使用IT平衡记分卡进行IT服务绩效考核(一)
- 23供应链上采购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与应用
- 24网上审批成“鸡肋”有何良方对症下药
- 25专家孙强:电子政务呼唤IT治理
- 26选择电子邮件服务器的十二大要素
- 27如何向信息化标杆企业看齐
- 28马文东:EHR建设企业还需“量力而行”
- 29京卫药业薛峰:整合之战
- 302013年,地区级OA软件市场何去何从,我们无从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