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情报理论:洞察竞争对手的想法
像竞争对手的战略专家那样去思考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令人痛苦而又明白无误地向人们表明,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商业世界里。在寒气袭人的时期和萧条的市场中,一家企业战略的成功通常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竞争对手的战略。例如,在金融动乱时期,一家银行的前景——甚至生存——常常取决于其竞争对手近期的并购行为。同样,波音(Boeing)公司的新型商业客机787 Dreamliner最终能否成功,将取决于空中客车(Airbus)公司具有竞争性的新型客机A380和A350的定位、营销和销售方式。辉瑞(Pfizer)制药公司保有市场份额的能力以及在降低胆固醇治疗市场中的盈利能力,将取决于该公司在制药行业的竞争对手——包括品牌企业和无名小厂,更不用说那些正在开发替代性治疗方法的生物技术公司和医疗产品公司——如何行动。
这种战略上的相互依存性意味着预测竞争对手战略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最近对企业高管的一次调查发现,企业在决策时(例如,在决定引入新产品和定价时),潜在竞争对手的举动和反应对决策几乎从未产生过影响1。我们认为,之所以会存在这种疏忽,一个重要原因是,各种战略规划工具(如博弈理论和情景规划)的运用受到一定局限,除非企业能正确定义战略博弈的关键要素,尤其是竞争对手的战略选择和目标。而这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任务。能真正了解竞争对手及其决策者最关心什么、他们如何认识自己的资产和能力,以及所有这一切对于他们的战略有何意义的企业寥若晨星。具有这种洞见的企业能够反推出竞争对手的动向,并预测出它们可能会做些什么。例如,在信贷紧缩时期,如果这种企业知道其竞争对手资金困难,将会规避新的风险,不会投标竞购资产,就能正确确定其有利地位,以具有吸引力的价格出手购买金融和非金融资产。
要洞察竞争对手的想法并非易事,因为各个企业(及其决策者)通常不会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无论在任何时期,每家企业都有其必须保护、利用和依靠的资产、资源、市场地位和能力。即使在大致相同的市场环境下,不同的禀赋实力也意味着不同的企业战略。此外,即使是禀赋实力相似的竞争对手,如果其老板、利益相关方和决策者有不同的目标,也可能会实行不同的战略。
因此,如果你希望抢在竞争对手的战略动作之前,而不是被动反应,你就必须在两个层面上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一个是组织层面;另一个是个人层面。在组织层面上,你必须像竞争对手的战略专家那样去思考,去寻求使其禀赋实力与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相互契合的完美战略。在个人层面上,你必须像竞争对手的决策者那样去思考,确定在决策者中谁会做出何种决策,以及引导他们做出决策的影响因素和动机。这种方法使你可以跳过大多数竞争情报职能部门所做的资料收集工作,直接进入思考过程,从而有助于将竞争情报转化为竞争洞见。虽然我们的方法并不排除会出现意外,但它将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竞争对手和它们可能采取的行动,并消除某些靠猜测得出的推断,在一个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的商业世界里,这种推断会妨碍企业战略的制定。
像竞争对手的战略专家那样去思考
当你的竞争对手与你非常相似时,很可能也会采取与你相似的战略——我们将其称为对称竞争。当企业具有不同的资产、资源、能力和市场地位时,它们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对相同的市场机会做出反应——我们将其称为非对称竞争。预测竞争对手未来战略的要点之一是:了解竞争对手与自己的企业有多少相似之处或不同之处。
例如,在快餐食品行业,两家领先的竞争者麦当劳(McDonald's)和汉堡王(Burger King)面对着相同的市场趋势,但对于反对肥胖的潮流,它们却采取了迥然不同的应对方式。麦当劳大力推广各种它所宣称的健康食品。而汉堡王却在咄咄逼人、政治上锋芒毕露的广告配合下,推出了高脂肪、高热量的三明治。作为最强势的快餐企业,麦当劳是消费者和政府反对肥胖运动的众矢之的。它无法承受公众在这些问题上对它的嘲弄和批评。而像汉堡王这种较小的快餐企业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健康意识不强的快餐消费细分人群中看到了占有市场份额的商机。汉堡王采取的是非对称竞争方式。
通过采用基于资源的战略观点,企业可以确定自己是面对对称竞争还是非对称竞争。根据这种观点,企业应该保护、利用、拓展、创建或收购那些有价值的、稀缺的、独具特色的,以及可以成功开发的资源和能力。资源可以分为三类:有形资产(例如,物质资产、技术资产、金融资产和人力资源),无形资产(品牌、声誉和知识),以及现有的市场地位(接触消费者的渠道、产品规模和范围的经济效应,以及实践经验)。能力可以分为两类:优于其他企业的识别机遇和开发机遇的能力。
在视频游戏机行业,微软(Microsoft)公司和索尼(Sony)公司都试图在下一代游戏机系统上占据统治地位,根据每个公司的有形和无形资产以及现有的市场地位,它们的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是能够预测的。尽管这两个竞争对手的核心业务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视频游戏机的影响,但双方都将游戏机视为可用于取代目前市场上某些单机操作的消费电子产品(如DVD播放机)的潜在的数字控制中心,并能与高清电视、个人电脑、MP3播放机、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相互联接。
对于索尼公司来说,其有价值的业务主要在消费电子产品、音频和视频内容提供领域,因此,将PlayStation游戏机发展为起居室控制中心十分重要,这样,该公司各种消费电子产品业务间的任何蚕食都来自公司内部。在最近索尼公司的“蓝光”标准成功击败东芝公司的高清DVD标准之后,索尼就做好了在今后的专利权转让收入上实现巨大回报的准备。由于PlayStation游戏机只有用“蓝光”光盘才能玩,因此,它成为索尼公司推动对“蓝光”游戏、视频和音频内容需求的最重要的传播媒介之一。
微软公司的硬件和内容提供业务有限,但在个人电脑和网络软件业务上却占有统治地位。因此,将Xbox游戏机发展为起居室控制中心将有助于保护和拓展其软件业务。对微软公司来说,未来的“数字起居室”应该靠微软的软件来运行,这一点至关重要。如果苹果(Apple)公司的一种产品成为未来的“iHome”起居室的控制中心,微软公司的软件业务可能就会受到损害。
因此,索尼和微软的这场“游戏机之战”具有各不相同的动机。但是,这两家企业现有的市场地位(现有业务和产品领域的经济效应)、有形资产(专利权,现金)和无形资产(知识,品牌)表明,它们将会为赢得胜利而激烈竞争。可以预料,它们将会生产比过去的系统技术先进得多的游戏机控制盒,并实现与互联网、计算机和各种各样的消费电子产品的无缝互联。还可以预期的是,这两家企业为了迅速在全球消费者的起居室中建立装机基础,都会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各自的游戏机控制盒。为了赢得最佳第三方游戏开发商的游戏独家使用权以及消费者的更多认可,或许还将继续展开比以前的各代游戏机控制盒更为激烈的竞争。基于资源的战略观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对于微软和索尼来说,这场“游戏机之战”远不止于仅在视频游戏机行业占据统治地位,我们可以据此确定,双方接下来很可能还会采取具进攻性的竞争战略。
任天堂(Nintendo)公司则与此不同,它基本上是一家单纯开发视频游戏的企业,因此,它是微软和索尼的一个非对称竞争对手。采用基于资源的战略观点,可以解释为什么任天堂最新开发的Wii游戏机主要关注玩游戏时的体验,而并未定位于要成为起居室的数字控制中心。因此,Wii游戏机最具创新性的特点是一种易于使用的新型控制器,可以同时迎合游戏新手和铁杆游戏迷们的喜好。Wii游戏机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的游戏机中内置的那种昂贵的数字控制中心功能,因而使其能以较低的零售价格上市销售。
以一种严密、系统和基于事实的方式,运用基于资源的战略观点来研究竞争对手,可以帮助你确定它们在任何战略性问题上有可能会考虑的可选方案。但是,如果你希望更好地洞察自己的竞争对手最有可能从中选择哪种方案,你就必须不止步于只对它们的讯息、行为、资产和能力进行一般性分析,还需要考虑其决策者的个人感受和动机。
像竞争对手的决策者那样去思考
由于企业决策者的目标很少会与企业的目标完全保持一致,因此,企业的行为方式常常显得与其规定的战略意图不太协调,或与局外人对其遵循的最佳路径的准确评估并不完全一致。所以,如果你希望预测竞争对手下一步的行动,你就必须经常考虑其决策者的偏好和动机。
为了洞察竞争对手做出任何决策时的想法,关键是首先要确定谁最有可能做出决策,然后搞清楚可能影响竞争对手行动的个人或团体有何目的和动机。例如,在大多数企业中,撤销投资的决策是由老板和高管层做出;战略性定价和服务的决策通常由一线销售经理(个人或集体)在企业规定的指导原则的范围内决定。
老板和其他重要的利益相关方
在你的竞争对手中,那些具有控制利益的个人或团体的目标可能会对企业战略产生重要影响。有时,个人的爱好会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维京(Virgin)航空公司之所以会带头涉足商业性太空旅行行业,就部分反映了该公司具有超凡魅力的创始人Richard Branson爵士爱好冒险的个性。对于家族拥有(或控制)的上市公司或私营企业,家族的价值观、历史和关系可能都会影响其战略。一个由私募股权公司拥有的竞争对手为了获取现金和使企业对于买家更具吸引力,很可能会重点关注近期业绩的提高。虽然每一家私募股权公司都各不相同,但你通常可以通过研究任何一家特定公司的历史,预测其将会采取的战略,因为许多此类公司通常会重复自己成功的战略。
其他利益相关方也可能对一家企业的战略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通常也值得去洞察它们的想法。在评估通用汽车公司或福特汽车公司的任何重大战略举动时,如果不考虑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的利益,以及这些利益可能会如何阻止或推动这些战略举动,你的评估就不可能正确。非业主利益相关方在影响企业战略上的重要性还会因其所在的国家而有所不同。在欧洲,环保组织和其他非政府利益相关群体对企业决策发挥的影响要比在美国更大。
高级管理层
由于企业老板要聘用高级管理人员来贯彻执行自己的战略目标,因此,一个火星人可能会以为,管理层的决策肯定反映了老板的利益;但地球人都知道,这既可能是真的,也可能并非如此。这就是为什么你必须对竞争对手的高管层进行分析研究。
首先,这种分析可以为洞察企业老板的目标提供另一个来源。例如,当James McNerney于2001年来到3M公司时,他也带来了自己对通用电气(GE)公司的“操作系统”的信念,这是一种集权式变革管理方法论,它促成了GE成功地推行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全球化和电子商务。如果你是3M公司的一个竞争对手,McNerney的历史就会提示你,他将设法把3M公司从一个在传统上比较喜欢松散型管理方法的公司转变为一个更强调运作责任的企业。聘用McNerney是一个信号,表达了3M公司董事会将比以前更加重视成本和质量的意图。事实果然不出3M公司董事会或该公司的竞争对手之所料,McNerney首先采取的战略行动之一就是在全公司启动了一项六西格玛计划。
当然,对于企业老板来说,高管人员并不总是完美的“代理人”,他们的个人利益和行为动机可能与老板并不相同。即使是那些具有最佳公司治理实践的企业,这种令人头痛的代理难题也相当常见。因此,关注企业高级领导人的目标通常也是值得去做的事情。
推荐阅读
以下作品可以帮助读者更多了解本文所讨论的观念和方法。
组织的目标
Jay Barney撰写的“企业资源与可持续竞争优势”《管理杂志》(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年,第17卷,第1期,第99~120页。
David J. Collis和Cynthia A. Montgomery撰写的“Competing on resources: Strategy in the 1990s”,《哈佛商业评论》,1995年7月,第73卷,第4期,第119~128页。
Kevin P. Coyne, Stephen J. D. Hall和Patricia Gorman Clifford撰写的“Is your core competence a mirage?”,《麦肯锡季刊》,1997年2月。
James G. March撰写的“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组织科学》(Organization Science),1991年,第2卷,第1期,第71~87页。
决策者的目标
Michael Jensen和Kevin J. Murphy撰写的“CEO incentives: It's not how much you pay, but how”,《哈佛商业评论》,1990年5月,第68卷,第3期,第138~153页。
Paul Milgrom和John Roberts所着“Economics, Organization & Management”,新泽西州,Englewood Cliffs:Prentice Hall出版公司,1992年。
博弈理论,情景规划和模拟
Hugh G. Courtney撰写的“Games managers should play”,《麦肯锡季刊》,2001年6月。
Hugh G. Courtney所着“20/20 Foresight: Crafting Strategy in an Uncertain World”,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哈佛商学院出版社,2001年。
预测商业上的意外并抢占先机
Kenneth G. McGee所着“Heads Up: How to Anticipate Business Surprises and Seize Opportunities First”,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哈佛商学院出版社,2004年。
- 1重庆OA客户
- 2重庆OA行业资讯
- 3西安OA行业资讯
- 4北京OA行业资讯
- 5合肥OA软件行业资讯
- 6郑州OA行业资讯
- 7济南OA行业资讯
- 8上海OA软件行业资讯
- 9石家庄OA行业资讯
- 10天津OA行业资讯
- 11沈阳OA行业资讯
- 12哈尔滨OA软件行业资讯
- 1意识问题是央企信息化的难点所在
- 2Visual Studio .NET中的XML Web services入门
- 3选择SaaS产品与服务的五个步骤
- 4网上银行:让我不用它几乎不可能
- 5谈谈企业信息门户与企业知识门户
- 6选型故事:财务管理系统选型的坏帐准备
- 7失去知识管理,知识产权将会怎样?
- 8ERP系统 性能不良的混合产品?
- 9分析:食品行业呼唤赢利模式的创新
- 10IT规划的误区与风险
- 11网售模式之辩
- 12数字城市已入中局
- 13网站成为制约保险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
- 14医药信息化:实现erp系统多少钱与GMP的完美结合
- 15统一的指导思想之余流程管理的价值
- 16信息通信能领跑创新经济吗
- 17[原创]面壁ITIL之变更管理
- 18[原创]IT治理相关模型的比较分析
- 19建立企业级项目管理体系步骤(下)
- 20Web Services标准组织成员扩大 SUN 斯人独憔悴
- 21OA软件销售公司大部分是项目型,而非产品型OA
- 22五个一:规模化企业最理想的信息化平台
- 23重庆部分文化传媒公司名录
- 24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实践的七大误区
- 25农村信息化呼唤两个“一公里”
- 26教育信息化:八大技术点 一盘趋势棋
- 27协同办公OA软件的公司,我们就要像海军陆战队一样的勇敢
- 28数据分析帮助钢铁企业抵御经济寒冬
- 29Web servicesEULA自废武功
- 30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中的战略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