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业助力“中国智造” 新兴产业获新政策利好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正形成全球经济的战略制高点。为带动中国服务业发展,推动中国制造业全面升级,国务院日前下发《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导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积极发展定制生产,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一方面,“中国制造”向“中国服务”升级,将直接带动国内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行业的跨越式发展,促进我国产业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另一方面,顺应全球第四次产业革命浪潮,“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将提升整个制造业的竞争力,为我国经济转型积聚新的驱动力。 生产性服务业锤炼经济增长“内功” 《意见》强调要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引导企业进一步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分离和外包非核心业务,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一是鼓励企业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发展;二是推进农业生产和工业制造现代化;三是加快生产制造与信息技术服务融合。国务院不仅首次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还从深化改革开放、完善财税政策、强化金融创新、有效供给土地、健全价格机制和加强基础工作等六个方面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如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加快国内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抢占全球经济制高点、推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举措。从国际上看,金融危机后,欧美制造业加速回流国内,各国相继制定的新的产业规划,抢占全球经济新的战略制造点。例如,美国制定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推出了“工业4.0”战略,日本发布了制造业竞争策略,加强了对先进制造业的前瞻布局。 从国内宏观经济看,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成为判断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壮大,一是将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激活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二是将带动行业和企业创新,推动两化融合;三是将吸纳大量劳动力,进一步促进国内就业。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夏农介绍,近年来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普遍超过70%,生产性服务业增速高于服务业平均增速。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是46.6%,已连续6个季度超过GDP和第二产业的增速。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匡贤明认为,这表明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态势正在形成,服务业主导的格局初具雏形。 信息产业助力“中国智造” 此次发布的《意见》明确,将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电子商务、商务咨询、服务外包、售后服务、人才服务和品牌培育等11个领域作为重点,并提出了发展的主要任务。其中,物流、信息技术服务、电子商务成为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催化剂。 信息技术服务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制造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正对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带来颠覆性变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等技术向社会各个层面渗透,让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边界越发模糊,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成为趋势。《意见》提出,发展涉及网络新应用的信息技术服务,积极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促进定制生产等模式创新发展。 电子商务重构制造业发展模式。电子商务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价格,拓宽销售渠道,拉近了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如今,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趋势越发明显,交易额不断攀升。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我国电子商务业在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赠长放缓的情况下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交易额约为5.66万亿元,同比增长30.1%。 物流业信息化降本增效。现代物流业事关中国经济血脉畅通。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8%,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约6.5个百分点。提高物流企业配送的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云计算、物联网、北斗导航及地理信息等技术大有用武之地。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物流体系不仅提高流通效率,还有助于改变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发展模式,剥离物流业务降低成本。 新兴产业获新一轮政策利好 如今,互联网经济正向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渗透。在信息产业中,新兴技术突飞猛进,成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新的驱动力。专家表示,由新兴互联网技术催生的服务业新业态成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点,并加快促进制造业向智能化、网络化、高端化转型,在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打造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为大力培育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生产性服务业新业态,政策层面正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7日发文称,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相关部门,重点围绕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完善产业宏观发展环境,在云计算、物联网、生物、电子商务、创新药物、低空空域开放、通用航空、电力体制八大领域,研究出台一批重大产业政策和改革措施。 归根到底,借鉴德国工业4.0战略,我国制造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将为经济注入更多创新基因。
相关文章:
- 1专家:用EPM填补呼叫中心黑洞
- 2CRM管理软件反季节推广现在正当其时
- 3移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 4CRM系统及时解决客户投诉
- 5CRM系统能否用得好,谁说了算?如何选择最优秀的合作伙伴?
- 6成功的CRM软件项目需要管理者配合的有哪几点?
- 7浅析现代企业应用crm的必要性
- 8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与社交化
- 9基于智能手机的物流CRM解析
- 10CRM系统如何保留客户?
- 11怎么衡量crm的价值?
- 12企业CRM系统是标准化的还是要定制化的
- 13crm能为企业带来哪些效益?
- 14CRM的应用分为三个层次其中实施的阻力哪些?
- 15CRM有哪些?
- 16CRM项目如何减少人员流失的负面作用
- 17CRM:短信营销不是数据库营销
- 18盘点2008年的CRM 让人欢喜让人愁
- 19用销售管理软件“你都能管些什么?”
- 20crm系统对企业内控体制建立的影响
- 21展望:托管型CRM09年加速爆发
- 22CRM在客户管理方面主要体现三点
- 23年末并非是企业实施CRM项目的良时
- 24解析客户关系管理成效不达预期的固惑
- 25CRM是如何进行销售过程管理的?
- 26如何使CRM成为挖掘“金矿”的流水线
- 27下一代crm应该是长什么样呢
- 28基于并行工程的PDM应用研究
- 29CRM下午茶系列之二:从SNS谈起
- 30如何在CRM中萃取更多的价值?
上一篇:影响crm实施成败的9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