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投资会计分录编制秘笈:新知一网打尽,助力财务精英轻松驾驭投资账务
在会计中,金融资产按照摊余成本计量时,特别是对于债券投资,通常有两种情况:按期付息到期一次性还本和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下面我将以这两种情况为例,详细解释其会计分录的编写。
一、第一种情况:按期付息,到期一次性还本:
1. 初始计量(购买债券时):
借:债券投资 - 成本(面值)
借/贷:债券投资 - 利息调整(差额,根据正负数决定借贷方向)
贷:银行存款(支付的总金额)
这里,“债券投资 - 利息调整”用于调整债券投资的初始成本,使其等于实际支付的金额。
2. 后续计量(计提利息时):
当债券按期付息时,计提的应收利息是票面利息。
借:应收利息(票面利息 = 面值 × 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实际利息 = 期初摊余成本 × 实际利率)
借/贷:债券投资 - 利息调整(差额,根据正负数决定借贷方向)
二、第二种情况: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
1. 初始计量(购买债券时):
会计分录与第一种情况相同。
2. 后续计量(计提利息时):
在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的情况下,计提的利息不直接计入“应收利息”科目,而是计入“债券投资”下的“应计利息”二级科目。
借:债券投资 - 应计利息(票面利息)
贷:投资收益(实际利息)
借/贷:债券投资 - 利息调整(差额,根据正负数决定借贷方向)
这里,“债券投资 - 应计利息”累积了从购买日到债券到期日之间的所有未付利息。到期时,这些利息连同本金一起支付给投资者。
三、总结:
无论哪种情况,关键是理解“摊余成本”的概念,并根据实际利率和票面利率的差异来调整“债券投资 - 利息调整”科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确保投资的账面价值在持有期间逐渐接近其到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