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创新、风险 P2P网贷洗牌前夜的三大主线纠葛
很难用“爆发之年”来定义P2P的2014年,无论平台数量还是成交规模,P2P的爆发从2013年延续至今,看似远未结束。根据网贷之家数据,2014年平台数量预计增加至1600家,成交总量约2500亿元,分别比2013年增长136%和100%。
但这确是一个游戏规则成型的年份:确立以银监会为主导的监管方向,划出“红线”与原则;东方创投案与贷帮事件接受司法检验;第三方托管架设的“去资金池”账户体系成为普遍接受的防违规手段。
在业务层面,P2P逐步在早期“小微融资”的基础上,发展出垒大户、对接各类资产等形态。票据、保理、融资租赁资产开始通过P2P平台获取流动性,甚至借助质押融资等外衣,部分平台开始将信托受益权实质上转让给小额投资人。P2P变得越来越像所谓的“金融资产交易中心”,被各类金融机构巧妙利用。
监管、创新与风险,是P2P这一年互相缠绕、互为影响的三大战线。随着平台数量猛增,资金端获客成本高企、资产端优质借款人难寻的问题加剧,跑路事件显著增多,年末堆积的兑付压力空前巨大。我们尚难判断P2P的“饱和点”在哪里,但行业正迅速向之趋近。
监管:框架初步成型
尽管很早就受到高层关注,P2P至今尚未受到实质监管,仅从原则上明确了方向。
2014年4月,国家正式明确P2P监管由银监会主导,随后银监会高层提出了4条监管红线:明确平台的中介性质;明确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担保;不得搞资金池;不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9月,银监会创新监管部主任王岩岫,进一步明确P2P的10大监管原则:在前述红线基础上,新增“落实实名制”、“设立行业门槛”、“资金由第三方托管”、“不承诺本息、不自保自融”、“开展外部审计”和“坚持小额化、支持个人和小微企业”六项要求。
未来,这将带给P2P行业两大变化:业务向合规方向转型,回归中介性质,主要表现为“去担保”和接入第三方托管。
部分平台如红岭创投,将本金担保逐步置换为风险准备金赔付,或如陆金所、宜信等,引入财产保险公司的“履约保险”来为P2P借贷增信。
第三方托管,亦逐渐成为行业普遍选择。投资者和借款人资金往来由托管方实现(设立实名的二级虚拟子账户),避免平台过手资金,可以防止形成资金池乃至平台卷款跑路。目前P2P业务账户托管主要由第三方支付公司开展,不少银行如平安亦瞄准这块市场,但尚无成行案例。
“到年底,汇付天下接入的P2P平台约500家,市场份额大概占半壁江山。”汇付数据互联网金融部总经理钟红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2000多家平台仅有40%左右通过第三方支付做真正的托管,另外60%差不多都走资金池模式。此处资金池模式主要指资金汇集到平台控制之下的账户,再发放出去,至于是否存在假标或者期限错配只有平台清楚。
第二个变化是,大量资本进场“圈地”。至年末,行业有近30家P2P宣布获得超30亿元投资,积木盒子、拍拍贷、有利网均称获千万美元量级投入,还有更多资金在寻找标的。“很多风投机构在布局互联网金融,P2P、网络征信、第三方支付都会涉足。”深圳瑞业资产管理公司创始合伙人柏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业务创新:类银行还是类OTC?
2014年的P2P业务,渐渐不再是字面意义的“个人对个人借贷”,其业务创新呈现多种模式。一种是转向类银行的“大单融资”,零散资金集合投入数百万乃至千万量级的放贷;一种是转向类资产交易平台的证券化模式,将融资租赁、票据等资产进行份额化转让。
红岭创投是前者的代表。其董事长周世平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4年业务量冲刺100亿,大单融资将占80%。
为此,红岭创投引入由原平安银行风控官为首的团队,对公司上下进行银行业务培训,并在各地成立分公司,承接千万量级的大单。
实际上,更多的大单融资通过类似“有利网模式”完成,即P2P平台与小贷、担保、融资租赁合作获取融资客户,实际完成的单笔融资额往往高于传统意义的小微贷款,有浓厚的“个人对企业借贷”性质。
大单融资带来大宗风险,两个事件震动2014年的P2P行业。
8月底,广州金山联纸业老板郝艺远失联,涉及银行贷款7.8亿,因货物重复质押而成坏账,红岭创投亦有1亿涉险,不得不动用自有资金先行偿付投资者。
彼时红岭一面招徕投资者入股补充资金,一面积极斡旋,欲在债权重组中获得郝艺远旗下浆纸交易所股份。但据最新工商资料,红岭尚未出现在交易所股东名单上。
11月,贷帮网、人人聚财齐因合作伙伴“前海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挪用资金,分别产生1280万元、1290万元逾期。人人聚财以自有资金垫付,贷帮网因拒绝兑付而引发极大争议。
事实上,贷帮、人人聚财涉事模式既有大单融资性质,又有资产转让OTC的影子,投资者所拿到的是“融资租赁资产债权”,而非资金直接放贷。如同各地近年兴起的股权/金融资产交易中心,P2P借助互联网将资产或其“收益权”拆分转让,票据、保理乃至信贷资产均现身其中。
此前,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亦表示,要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角度来了解互联网金融。
从起步于个人、小微企业放贷,到普遍转向大单融资、资产转让,P2P的角色定位在面对“生存或逐利”时发生“漂移”,但这未必是监管层乐见的。银监会创新监管部主任王岩岫明确提出,P2P“坚持小额化”的定位,副主任李志磊亦在公开场合表示,不认同“把网站搞成金融产品的交易所”。
风险:“蓝海变红”的烦恼
从一个角度看,P2P的成长远未结束:2014年预期的2500亿元成交总量,放在金融大格局中仍是可忽略的零头;平均每天诞生两家新平台的脚步似乎一直未放缓。但另一个角度看,至少在一线城市,阶段性饱和已经袭来。
“现在创业做P2P,风口已经过去了。”刘侠风说。
资金端获客难,资产端亦如此。传统做“小微贷款”的竞争已趋白热化,最引入注目的事件是12月17日晨,三名宜信武汉分公司的业务员在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业管理部门前与平安员工争抢客户,继而发生械斗,终致一死两伤。
“找借款人有几种方法,最普通的是潜进小区或者专业市场发传单,升级版是在人民银行门口找打印个人征信报告的客户,他们一定有贷款需求。”宜信深圳一名员工对记者说,由于竞争激烈,深圳市场的贷款收益已经被压得极低。
“蓝海变红”是部分平台转做大单融资、资产转让的直接动因。但离开小微信贷市场后,P2P平台面临的环境同样凶险。
红岭创投引入银行团队,业务流程力求严谨,依然在广州纸业贷款上马失前蹄,未能识别纸品重复质押骗局,酿成P2P史上最大单笔坏账。“贷帮事件”更令局外人愕然,作为业内公认的老牌成熟平台,竟凭借款人一纸传真,就将千万巨款划至非合同约定的另一个收款账户,主动“褪”去了法律保护。这一过错,也是投资者要求其垫付坏账的最大理由。
无论内部管理还是风险识别能力,多数P2P平台尚未显示与行业膨胀匹配的成长速度。不少业内人士预计,2015年将是监管、业务、风险三大主线的“汇合期”,监管细则与门槛出炉、业务创新边界划定,现时高悬的兑付风险亦将渐次爆发,新一轮洗牌近在眼前。
- 1监管层强调民营银行自担风险
- 2网贷平台P2P的生态与监管
- 3阿里公布P2P网贷新玩法 招财宝首揭神秘面纱
- 4新一波资本袭来 P2P行业2015将跨入资本时代
- 5P2P借贷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
- 6嗷嗷待“哺” 平台“傍”上市公司或借道三四板
- 7监管政策仍未落地 银行多走“曲径”介入P2P
- 8P2P控风险与监管成难点
- 9李克强在深圳考察 见证首家互联网银行首笔贷款
- 10马云谈互联网金融
- 11P2P借贷平台简介
- 12直销银行产品“谋变” 对接众筹导入P2P
- 13互联网金融顶层设计将出台
- 14上市公司组团投资P2P背后:平台增信+股价套利
- 15“国开系”P2P再添新军 三峡担保组建新平台
- 16“国字头”P2P监管政策的出炉,有什么好处呢?
- 17互联网金融何去何从?
- 18P2P网贷平台安全分析
- 19p2p网贷平台会取代民间小额贷款公司吗
- 20P2P平台频频“死亡”,专家建议帮您忙
- 21P2P同质竞争加剧 车贷平台二三线城市突围
- 22好虎架不住群狼 银行系P2P被逆袭
- 23险企借票据市场进P2P 十万亿规模藏保费金矿
- 24P2P网贷行业处于非理性时期 短期内难现寡头
- 25P2P借贷管理系统真的这么好吗?有没有什么陷阱呢?
- 26监管政策拿保险试水 为互联网金融监管铺路
- 27P2P年底忙回笼流动性 明年初鏖战供应链金融
- 28网贷有高风险 投资前擦亮眼
- 29P2P网贷安全二次研发备受瞩目
- 30P2P网贷系统的安全性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路160号1层9号
重庆公司:重庆市江北区红旗河沟华创商务大厦1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