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公司管理系统 | 工程企业管理系统 | OA系统 | ERP系统 | 造价咨询管理系统 | 工程设计管理系统 | 签约案例 | 购买价格 | 在线试用 | 手机APP | 产品资料
X 关闭
免费项目管理软件

当前位置:工程项目OA系统 > 建筑施工OA系统 > 免费软件 > 免费项目管理软件

清代18座城门今何在?

申请免费试用、咨询电话:400-8352-114

  广州的人民公园原点右边,有一个“广州古城”的模型,很多爱研究古羊城的人们,都会被它吸引。

  细看这个模型,穿越至旧时广州。那时,广州很小,有18座城门告诉人们,它的边界:东至中山三路,西至中山六路,南至珠江,北至越秀山。如今,如果乘 坐出租车绕广州旧城走一圈,车费可能不会超过20元。1918年10月,民国政府的广州市政公所成立,实施拆城筑马路,18座城门不复再。如今只能在路名 中追寻遗迹。

  小北门

  依越秀山旧城墙重建

  小北门位于越秀山麓,现址在小北路,路名就因旧时小北门而得名。

  小北门在解放前就已经被拆除。原在小北门遗址建有喷水池、石山,植有花卉,俗称小北花圈。后因交通需要改建为小花坛。2010年10月,由青砖、红岩、城垛等元素构成的“小北门”重现,成为越秀公园东门。

  由于时代的变迁,小北路上遗留下来的历史信息并不多。所以在“小北门”重建过程中,设计主要依据就是越秀山旧城墙。城墙以灰色为主色调,城楼上有2层 建筑,中间设有满洲木门窗用于通风,屋顶处是十足精美的琉璃瓦,门楼中间采用大拱门设计,城楼两段则各连接一段仿古城墙。

  大西门

  遗址仍在 已成文物

  在中山六路与人民路相交处西南侧,铁栏杆围出一个长方形的绿色地带。拐角处一块黑色石碑提醒着人们,它有着一段不平凡的过去。这块石碑上写着:“西城门瓮城遗址”。这个瓮城遗址,是当年西城门的一部分,也是迄今为止找到的保存较好的广州瓮城基址。

  1996年,该遗址在城市基建工程施工中被发现,1999年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遗址虽只保存了残迹,但仍可隐约看出当年瓮城的形制。它南北 长50余米,东西宽18米,残存基址高三四米。墙垣由红砂岩条石包边,墙体斑驳,看得出曾经过多次修筑。南墙壁有一处拱形门阙,用白色花岗岩条石砌成。

  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西城门是百姓进出广州城的主要入口。那时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官府只允许商人在西门外面做买卖。这里商业繁华,所以在城门附近 有很多典当铺。宝生大押正是在西门外,与大东门的东平大押相对应。它曾是广州市内的最高建筑,是当时广州城的第三大典当铺。

  文明门

  藏身文明路百米小巷

  喧闹的文明路骑楼群中,一座古色古香的“文明门”牌坊,悄悄藏身于街铺之间。穿过牌坊,理发店、士多、小吃店等临街商铺被浓缩在这不足百米的巷子中。

  很多人以为,巷子的名字叫“文明门巷”。86岁的街坊谢先生笑着解释道,“不是不是,这条巷就叫文明门,不带‘巷’字哦。”如今,文明门内巷里只有文 明门1-10号10个门牌号。谢先生回忆,60年前刚搬到文明路时,就已经有“文明门”这条巷子。如今看到的牌坊,则是上世纪90年代文明路翻新时才修建 的。

  据史料记载,古城门“文明门”的开辟可追溯到明朝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在民国时期的修路工程中,文明门连同南城墙一并被拆。原南城墙所在位置取名为文明路。

  “文明门”小巷的位置,是否旧城门所在地?南都记者比对清末年间的《广东省城全图》发现,位置吻合。附近的老街坊也认为很有可能。“小巷的正对面是市 一宫,即旧时的孔子庙(广府学宫)”,谢先生猜想,以前书生们在广府学宫考完试,然后经过文明门,再行到青云直街,旨在取个好意头“青云直上”。

  而住在青云直街的李女士则补充了当年在老母亲那听来的典故:解放前,“文明门”小巷和青云直街被玉带濠相隔开,以青云桥相连。“知道吗?玉带濠就是古时的护城河”。

  大东门

  东濠涌上的大东门桥

  横跨在东濠涌上的大东门桥日日车水马龙,连接着繁华的中山三路和中山四路。除了桥上清晰可见的朱雀凿字“大东门桥”和旁边的大东门公交站,在越秀区这一带找不到其他“大东门”这样的地名。

  在大东门桥不远处的东濠涌博物馆里,挂着一幅广州城府的清六脉渠图。图上清晰可见,当时的大东门就在如今的中山三路上,东濠涌从城墙流经,而在东濠涌上横跨着一条大东桥,就是如今的大东门桥。

  正在内环桥底东濠涌旁乘凉的刘先生,住在东濠涌边50多年了,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他都看在了眼里。“解放初期,在越秀中还有个公安分局,叫大东分局,现在就剩下大东街道派出所。”虽然有大东街道,但在街道辖区范围内,却没有一条被命名为“大东”的街或路。

  据史料记载,中山三路在清代时,被称为正东门大街,上世纪20年代建成马路后,取名大东路。1948年为纪念孙中山才改为中山三路。

  大南门

  大南路上曾有牌坊为证

  “一直以为大南门是在南关,原来是在大南路”,网友@小猴山地看见《广州市旧城门原址新旧对比》后,大呼长见识了。走在大南路上,两旁的骑楼开满了各类的装饰用品店,店主多为外来人,一路问来,无人知晓大南路上曾有大南门。

  60多岁的广州街坊冯女士称,“小时候听老人家说过,大南路以前有个大南门牌坊,但至于城门,还真不知道。”从小住在大南路的她估计,“大南门牌坊”很可能是老城门的一个标记。

  南都记者翻查资料,发现“大南门牌坊”曾出现在广州百年老店“陈李济”的传记中:相传在明朝万历年间,陈李济的创始人之一李升佐,最开始就是在大南门已末牌坊脚(今北京路194号)经营一间中草药店。

  而有史料记载,在明代洪武十一年至十三年(1378-1380年),广州城曾进行了一次大的扩建,当时城墙有七座城门楼,根据方位命名为正北、小北、正东、正西、正南、定海、归德。而当时的正南,即为大南门,位于现时的大南路上。

  人物

  中大学生 追寻旧城门新痕迹

  百年沧桑,清朝时期广州城曾有过的18座老城门还留有痕迹吗?来自中山大学的一群学生通过翻查资料、寻访、比对,于去年整理出一份《广州旧城门原址新旧对比》资料。

  最近,这份资料在微博上得到热转。团队的一员、大学毕业已一年的邹恩栋表示,真没想到。著名本土文化专家饶原生也称赞这份资料“有价值”。

  这项调研缘起3年前中大举办的一次地理文化展示大赛。虽然邹恩栋读的是旅游学院的会展管理专业,但因为从小对历史感兴趣,同时辅修了历史专业,于是他 决定和另外两名阳山县老乡一起参加这次比赛。而展示的主题,他们最终确定为消失的广州地名,“因为在广州的时候会觉得那些街道、地铁站的名字很有意思。”

  在做地名调研的时候,邹恩栋发现,不少的街名、路名以广州旧城门为名,例如小北路、文明路、大南路等。因而产生了要整理广州旧城门原址新旧对比的念 头。“有些城门不存在了,却依附在了地铁站和巴士站上,例如西门口地铁站和大东门公交站”,邹恩栋称,假如地铁迟建20年,西门口地铁站很有可能就会叫中 山六路地铁站了。

  邹恩栋的另外两位伙伴,分别是中大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和软件学院的学生。3人均不是专门从事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因此,在城门调研中遇到不少困难。毕竟那是上世纪初已经动工开拆的建筑。

  资料不足,实地遗迹难寻是最大的难题。“资料不足不是说没有资料,而是资料太多,来不及看,”邹恩栋解释道,要翻看《广州通志》《广东通志》一点都不 比翻看《二十四史》容易。“城墙城门涉及历史地理学又涉及城市地理学,要通过查找历史典籍释出相关材料,还要大量参考地图资料。”

  最后,邹恩栋和组员们拿着一张清末年间的《广东省城全图》和现时的广州地图作对比,一一找出城门的原址,再去实地考察。文字资料则是从学校图书馆借出的《羊城古钞》和《广州城坊志》。“广州的城墙在国内拆得比较早,要系统地挖掘其历史资料,会比北京难得多”。

《广州旧城门原址新旧对比》的PPT放上网后,也有网友对其中的一两个位置提出不同的说法。邹恩栋亦一一耐心听取并核实。例如网友@广州街坊情 称,PPT中太平门的位置不对,应在状元坊对出而非十三行附近。而邹恩栋则认为太平门是在状元坊和太平桥之间,也就是现在的人民南路上。两方的说法都没 错,看地图就能确认。

  将搜集到的资料放上网,与大家分享,若有错误,能有专业人士出来斧正,邹恩栋认为,这也是一大所得。

  “以后有机会,我会将广州城门城墙的历史好好再梳理一次”,虽然在清远阳山长大,本科又在中大的珠海校区上课,但一点也没影响邹恩栋对广州历史的兴 趣。“七八十岁的人可以听到他们的爸爸妈妈说城墙的事,我们这代人可以由近年来对本土历史文化的重新审视、挖掘而想起曾经存在的城墙。但是我们的后代呢? 时间的确会像水一样冲淡一切的。”当然,邹恩栋认为,只要书不被烧掉,历史就还在。

  城市的伸展欲望

  大东门、西门口、大南路、小北路……当你无数次经过这些地方时,可想过,这是“造城者”在百年前为广州埋下的记忆密码?

  昔日,这里城门庄严,戍卒威武,晨听钟鸣,暮闻鼓响。今朝,城门已化做路名,只见车水马龙,熙熙攘攘。

  在南京、西安,古城墙是随处可见的,厚重的历史,不说自明。但在广州,如要寻找城界的痕迹,可谓困难。上世纪20年代拓城开路,旧城墙和城门几乎全被拆毁。即便是老人家,也不记得曾经有过城门的样子,只记得扩路、拆迁。

  城门的位置变成了主干道。比如大东门桥,瑟缩在东濠涌高架之下,紧挨着一个简易的菜市场;比如西门瓮城,位于中山六路与人民中路交界,附近是一座大型商厦。世俗与现代,这两种和“历史感”格格不入的面孔,已经理直气壮地与其比肩而立。

  这并不难理解。当年的城市,抵御入侵。建城门,惟恐不厚。筑护城河,惟恐不深;今天的城市,渴望通畅。拓马路,追求宽敞。修地铁,追求速度。

  站在广州的老中轴线上,向南,跨过珠江是海珠,再南还有番禺、南沙;向北,云山巍巍,更北还有花都、从化。你会发现,有门或没门,都不影响这座城市伸展的欲望。

  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广州,不会为历史而停滞不前。它的历史感,隐匿在城市角落那一块块断壁残垣上,埋藏在口耳相传的民间记忆中。

  专家说法

  广州本土文化研究专家饶原生:改变有历史意义的路名危害不亚于拆掉一栋历史建筑

  “城市的发展为何要改变路名?路名其实也是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本土文化研究专家饶原生表示,这份中大学子制作出来的广州十八城门原址新旧对 比勾起了他的许多回忆。他曾在上世纪90年代初入住大南路旁的仙湖街。因着对历史的研究,也时时意识到脚下踏着的是宋明清时代的古城墙,而所在的仙湖街, 以往的确有个湖,“这些路名就好似一个个历史密码。”

  人民南路,在“文革”前叫太平路,亦是广州西城墙的所在地,从状元坊出去有一个太平门。“一讲太平路,就好容易联想到太平门,但现在连路名都无了,人 们靠什么去记起那段城墙呢?”饶原生认为,轻易改变有历史意义的路名,也是一种“拆”,其危害性不亚于拆掉一栋历史建筑物。饶原生称,这份旧城门原址列 表,令他对广州这数十年来消失的地名感到好惋惜。在他看来,有历史意义的路名也可看做是广州古地图的一种复制。

发布:2007-04-20 17:10    编辑:泛普软件 · xiaona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