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真正挑战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真正挑战不在于贸易保护主义,而在于是否能借机克服启动内需的制度障碍、创造出可以分享的繁荣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正向经济衰退的纵深发展。这次,中国显然难以独善其身。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虽然周边国家波涛汹涌,中国却得以稳坐钓鱼台,原因之一,在于欧美当时几乎未受那次危机的影响,对来自中国的出口仍能敞开胃口,尽情吸纳。
然而,这次危机源自美国,并迅速扩散到大西洋对岸。欧美消费者一齐收紧钱袋,中国的出口立即遇阻。
在目前的发展模式下,可供中国选择的短期对策确实不多,除由政府大量注入纾困资金外,难有立竿见影的办法,难怪许多人寝食不安。由于各国都面临失业暴增,购买力剧降,国内市场迅速萎缩的问题,民众对本国政府的压力和期望自然升高,各国之间的相互埋怨和指责也会逐渐升温。面对如此现状,各国政府自然不能罔顾本国民众的情绪。美国国会最近通过的财政纾困计划中,便附带了政府采购须以国产钢铁为优先,企图平息本国民众对工作机会大量流失的抱怨,却引起国际社会的一片谴责。一贯以全球化旗手自居的美国政府,不得不出来再三重申自由贸易的原则。美国政府这次似乎进退失据,做了两面不讨好的事;世人拭目以待的是,在危机压力下,美国政府对这项原则究竟有多少坚持。
贸易保护主义不会长期化
我的判断是,尽管出于自救的动机,以邻为壑的政策会更有民粹基础,因而会更加容易出台,但是毕竟我们所处的时代不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吃一堑、长一智,当年美国带头搞贸易保护主义,不但加剧了本国的经济危机,而且由于世界各国竞相模仿,进而竞相报复,导致全球贸易的全面崩溃,为法西斯主义的崛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最终引起血腥无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面对这种梦魇般的“前景”,相信居于庙堂之高的各国领袖不会由于自私和短见,再次将人类引往这条地狱之路。全球化的结果是大家都到了一条船上。如今船漏了,洞还不小,要防止同归于尽,只能和衷共济。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这次访华前夕展望美中关系时,便借用温总理的话,表示要“同舟共济,共度时艰”。基于以下理由,我想贸易保护主义这次不会成为一头失控的野兽,因为主要国家不会愚蠢到让它肆意吞噬全球化的已有成果。
首先,由比较利益学说、要素禀赋理论,以及规模报酬递增理论等所揭示的全球性分工带来的贸易增益(gains from trade)是如此巨大和恒久,人们绝不会长期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由国际贸易推动的全球化尽管阻力重重,但总有回天之力。回顾从16世纪地理大发现以来的全球化道路从来是遍地荆棘,处处陷阱,经历各种曲折,例如殖民主义、黑奴贩卖、帝国主义、两次血腥的世界大战,都是全球化付出的代价。可是全球化本身毕竟符合经济规律,带来源源不绝的增益。所以不管是万水千山也好,惊涛骇浪也好,全球化只会暂时停顿或短暂倒退,绝不会永远终止不前。傲视世界千年之久的中国,曾因拒绝海外贸易而蜕变为世界上无足轻重的穷国、弱国,而以贸易立国的英国以弹丸之地,崛起为执世界之牛耳的超强,说明贸易增益的获得或丧失,在全球化时代可以如何巨大地左右国力的消长。
其次,本轮全球化和以往几轮不同,是基于独立主权国家之间的自愿而自由的贸易原则之上,参与各国不但出于自由选择,而且通过分享贸易增益而大获其利。
所以,基于各国自愿和互利之上的本轮全球化并不是出于一方对另一方的施舍和无私奉献之上,或一方借助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武力征服强加于另一方之上所形成的“强迫性经济一体化”。因此,这一轮全球化有坚实的基础,难以退回到贸易保护主义。
第三,这次全球化过程中,各国之间除军事手段之外的相互制衡手段也增加许多。例如,中国拥有大量的美国国债,而美国拥有世界第一的、最开放的市场。美国的有识之士在对中国产品主动关闭市场之前,显然要好好权衡中国抛售美国国债,导致美元剧贬的后果。反过来,中国的有识之士在提倡主动抛售美国国债之前,也必须好好掂量美国关闭其巨大市场对中国经济必然带来的激烈冲击。这就达成两国间的财经恐怖平衡,足以制衡贸易保护主义的蠢蠢欲动。
第1页第2页- 1如何准确拿捏培训的轻重缓急?
- 2<SPAN class=min02_tl>管理培训</SPAN>
- 3新任培训经理,如何有效推动培训工作?
- 4目标管理:目标就象指南针
- 5企业在内训师发展体系构建实践中应用
- 6企业管理:集资建房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 7企业内训课程的选择与分析
- 8战略决定未来 锅里田里一个都不能少
- 9企业管理: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实例
- 10二八法则在客户管理中的三大质疑,你有吗?
- 11辨证论治 搞好企业培训也不难
- 12浅析企业员工培训计划方案中的目标要素
- 13企业管理:价值工程的基本程序
- 14目标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团队凝聚力
- 15解析企业战略与策略的重要性
- 16企业管理:职工一次性付款购房如何提取住房公积金?
- 17企业的战略规划在企业发展中的本质体现
- 18中小型企业战略规划的误区与对策
- 19一个管理者,如何满足员工的需要?
- 20探究保障团队成员管理合作高效而不制约发展
- 21企业创新的重要性 中小企业创新案例
- 22宜动宜静做好中小企业发展的预定轨道
- 23大公司战略规划应该如何重启创新
- 242010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周期
- 25信息威慑力与采购谈判
- 26企业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策划书
- 27企业新员工培训的4大关键点
- 28企业管理:成交量的圆弧底
- 29战略实施中的风险管理
- 30品牌战略的新效应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路160号1层9号
重庆公司:重庆市江北区红旗河沟华创商务大厦1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