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N个为什么
老子在管理的层次论中指出,管理模式是一个系统性的体系,不同的管理模式与管理对象运动过程的阶段性相匹配(平衡)。管理的根本是道治,即因循规律治理。因循规律治理即无为而治。道治只是管理原则,必须有其形式反映这个原则,这个形式就是德治。德治的形式过于笼统,一般人不好把握,还要再次细分,于是追寻到了德的形式——仁。于是德治细化为仁治。仁的形式是义,于是仁治细化为义治。义的形式是忠,于是又了以忠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忠的形式是信,于是又有了以诚信为核心的管理模式。道治这个根本不断地外化,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但是始终贯穿着遵循规律(为无为)的管理思想。
道治是管理的根本,德治是管理的分水岭。假如领导者失去了德治的根本,把德的形式“仁”误以为是管理的根本,管理就从因顺规律管理(无为而治)变为因顺领导意志的人为而治。人的有为与规律的无为将发生直接的撞击,人为管理终将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当然,上乘的仁治以德为根本,效果还是可以的。下乘的仁治误把仁的形式“义”作为管理的根本,仁治模式中的“人治”成分就会迅速发酵。义必须以忠信做为基础,而忠信是一种互动活动,活动双方的忠信互为因果。互信在小范围内可以做到,随着组织规模扩大领导与下属之间很难做到一对一的全信息沟通,从而阻塞了整体互信的渠道。下属有信而领导失信的结果造成了下属以不信对付失信,使组织内部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紧张不可调和,使自忠信以上直至仁治管理模式彻底崩溃。
怎么办?既然领导者的人治效果不佳,不能解决下属的内因问题,只有从外部下手制定行为规范,借助组织的强制力实施制度管理(礼治)。老子在管理层次论对制度管理(礼治)做了精辟论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道德经38章)。老子把制度管理定义为“而乱之首”,意思是说制度管理是乱的前奏。可见制度管理是管理的最后一道门槛,距离乱像在开合之间。制度管理虽然不是最好的管理模式,但它是最基础的管理模式。
制度管理分为两种,一种是人治思想之下的制度管理,所有制度出自于主管领导的个人意志。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制度管理,会越管越乱。另一种是出于规律之下的制度管理,制度出于规律和管理对象的需要,而非领导者的主观意志。
相关内训课程推荐:
《沟通核能--高效的人际沟通》培训讲师:李育新
《摆正心态干工作》培训讲师:张戴金
小编推荐:
企业文化留住企业的根
微小企业需要企业文化吗
- 1让企业集团体系永远后继有人的不二法门
- 2企业管理: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如下
- 3如何穿越企业管理工作当中的困境
- 4企业管理软件哪个最好用?
- 5全民创业阶段,该如何制定创业计划?
- 6现代企业培训与开发的趋势分析
- 7沃尔沃V40 Cross Country亚洲首发
- 8一个战略顾问的自责
- 9务必站在战略的高度看待内销
- 10人性化管理,企业文化是关键
- 11企业管理:经营战略选择控制方式
- 12牢记这5个指标 你的企业才能脱颖而出
- 13企业管理:经营战略的制定
- 14塑造企业文化的要则
- 15企业发展中关于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 16企业管理:技术配套
- 17如何打造合理的新销售人员培训?
- 18“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培训的趋势发展
- 19企业制定企业战略规划的关键要点
- 20企业战略管理:品牌化的战略思维
- 21战略管理三步曲
- 22企业管理:安全生产的本质
- 23成功制定企业战略的三部曲
- 24群是大企业的重武器
- 2592%的企业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
- 26中层经理的一把“辛酸泪”
- 27领导心态与公司管理工作心态
- 28李宁之训:苦修战略调整这门课
- 29企业管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
- 30民营企业“五色”文化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路160号1层9号
重庆公司:重庆市江北区红旗河沟华创商务大厦1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