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免费试用、咨询电话:400-8352-114
一、何谓供应链柔性?
供应链管理的盛行,给管理者提出的最大难题就是:“我该如何掌控这条看不见但有确实存在的供应链呢?我又改如何设计其绩效评价指标呢?”。与单个企业不同,合适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应该能够恰当地反映供应链整体运营情况,以及上下节点企业之间的运营关系。对此,国外学者提出了供应(可靠性,提前期)、转换(过程可靠性,加工时间,计划完成情况)、交运(完好订单完成率、补充提前期、运输天数)和需求管理(供应链总库存成本,总周转时间)等四类指标;供应链研究的权威机构PRTM提出了度量供应链绩效的11项指标:交货情况、订货满足情况、完美的订货满足情况、供应链响应时间、生产柔性、总物流管理成本、附加价值生产率、担保成本、现金流周转时间、供应周转的库存天数和资产周转率;而华中理工大学的马士华教授则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即内部绩效度量、外部绩效度量、供应链综合绩效度量。
然而,在立足区分供应链与单个企业的不同之处考虑这些绩效指标之外,环境变化和不确定性同样是供应链不可脱离的生存土壤,正如战略管理学家Ansoff 在评价企业的“柔性”时指出:企业要适应环境,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能够对所处的环境以及未来的变化趋势有所认识,特别是对环境中不确定事件的分析和应付能力尤为重要。因此类似IBM需要“on demand”的产品和服务,供应链也应当具备一定的柔性,而来源于
供应商、制造商和顾客三方面的不确定性更强调了供应链柔性度应当成为新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
Slack N于1987年首次提出了供应链柔性的概念。他认为,供应链柔性指供应链指对顾客需求做出反映的能力。之后,一大批国外学者开始把供应链柔性作为评价供应链绩效的一项重要指标。Voudouri是较早提出把柔性作为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的一个学者,Beamon在研究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时也认为柔性是指标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指标。国内的马士华教授也指出,供应链柔性对于需方而言,代表了对未来变化的预期;对于供方而言,它是对自身所能承受的需求波动的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