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与火灾防御
中国城市化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各类建筑流派导致了大量风格各异的建筑形态。面对21世纪技术革命的挑战,城市的建造者们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使命感。我们将在继承浩瀚的中国古典建筑遗产的基础上,去创造一个适于居住的、生活的、有人情味的现代城市空间。
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0世纪世界各国都经历了大规模城市化的过程,其重要标志体现在:耕地被大量征用,农村人口大量流失并急剧地涌入城市;城市建设急功近利,盲目性很大;城市规划缺少理性支撑,破坏了人文环境;城市缺少系统防灾规划,安全防范水准不高。
自1992年“可持续发展”这个词被引入中国后,人们提出了生态城市的概念。21世纪是提高城市品位的时候了,建设者们将为缔造更美好的城市而重新编写城市规划,而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将是这类规划设计的核心。城市是人类为自身发展而创造的与大自然相互作用的一个人工环境,这种环境将对人类的生活、工作、行为与观念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1.人与自然的和谐
21世纪的城市建设不应仅被视作一项技术专业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城市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建设发展所涉及的具体因素,都应参与其中。发展中的每一种个体环境和现象都是城市整体之中和谐的组成部分。比如,城市与历史的关系,市民的民俗与文化,气候多方位的影响,工业与农业的互动机制等。城市应融于清新的自然之中,市民将生活在树木花鸟之间。“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应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全过程。
2.以人为本
几百年来,街道作为城市的骨干脉络,使人在城市区域中定位。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占统治地位的现代建筑学按照功能将城市分割为交通区、住宅、工作区、商业区等。近些年随着教育的发展,人口老化及城市中心人口密度过高等问题的出现,人们又专门将城市分割成教育区、养老社区、卫星城区等。我们无法否认这类社区划分的积极意义和部分合理性,但它们也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卫星城变成纯粹人在晚上睡觉的地方,年轻人为了去市中心工作和娱乐而疲于路途。而一些托老社区则因独立于社会和公众而缺少生活的气息等。因此21世纪的城市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人具有群居的特征,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需要交流、感染和帮助。一个以人为本的城市应为市民的生活、出行、娱乐、交往提供一种最便捷、最实用、最有效的规划模式。总之,城市建设应从一门专业技术变成一种可任由市民去理解、感知、参与的社会理念。
3.城市发展规模
我国城市化水平由1949年的10.6%上升到1995年的29%,截至2000年,全国已有城市600多个,其中,地级以上城市有200多个。
城市化的发生是与工业化、现代化和生产力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它的生命力在于可以发展生产力,并产生强大的集聚效应。大城市比一般城市具有更显著的集聚效应,这主要来自于物质条件好和文明素质高两个方面。物质条件包括:广泛的工业生产协作,方便的海、陆、空交通运输,灵敏的信息传递,充足的能源供应,繁荣的商业、金融贸易业和其他服务行业,顺畅的物资流通,齐全的城市基础设施等内容。文明素质则主要指人的素质,由于大城市具有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方面的优势,从而拥有并不断产生出大量的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技术熟练的工人。这些物和人的优势因素加在一起,就出现了恩格斯所说的100倍的集聚效应,因而城市化是人类历史所不可避免的一个发展阶段,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
在当前几十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内,城市化的进程还会继续加快,这是当代中国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二、我国城市及建筑所面临的火灾威胁
火灾是各种灾害中与所有人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关系最密切且极具毁灭性的灾害之一,其发生的频度居各类灾害之首。据统计,2001年—2010年,我国共发生火灾201万余起,造成19570人死亡,20311人伤残,直接财产损失约150亿元。我国这10年的火灾基本数据见表1.
现代化城市具有生产集中、人口集中、建筑集中、财富集中等基本特点,同时伴有可燃易燃物品多,火灾危险源多等现象,这就导致了城市火灾损失呈增长趋势这一世界性的共同规律。
由于人口和各种生产力要素逐步高度集中于城市,各种自然灾害对城市侵袭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日趋严重。但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城市抗御灾害的问题常局限在个别的自然灾害上,而没有从整个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发展的各个环节与不同方面进行系统的技术研究和技术与经济的综合研究。因此,城市综合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已经构成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潜在的严重威胁。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大城市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现代建筑的基本发展方向是:
1.向高层发展。即在节约城市用地的同时,将城市立体化了。
2.向大规模、复合型方向发展。即将地下的商场、地铁交通与地面的商业和居住层联合成一个整体。
3.向多用途、多功能复合型(在同一建筑的同一水平楼层内集社会公众活动、办公事务、饮食服务为一体的复合使用功能型)方向发展。向大跨度、大容量的建筑方向发展。
应该说,上述任何一种建筑形式都会给建筑防火带来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挑战。
由于社会、土地和人口诸多因素的影响,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我国大城市的主要建筑形式。这些建筑的出现,革新了传统的施工工艺,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也对建筑防火设计和消防灭火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火灾是指失去控制的火,在其蔓延过程中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一种具有灾害性的燃烧现象。防止火灾的发生及其严重危害是城市建设最基础的工作之一。
从城市防火角度看,我国绝大部分城市普遍存在着以下一些共性问题:
1.城市基础设施差,建筑物本身耐火能力低
我国大部分的城市都是在旧城市的基础上兴建、发展的,历史遗留下来的简陋棚区,手工作坊,各色民居和各类工业、商业建筑高度混杂在一起,立体地展现出这些城市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风貌。这些城市及其老式建筑物普遍没有或很少具有整体防火能力。有人曾形象地说,某些城市犹如坐落在“火山”上。而相当一部分城市的消防管网设施是几十年以前建造的,其中一部分已无法正常使用。
2.建筑密集,规划布局混乱
城市旧区的建筑密度大,房屋大多是低矮破旧的,几十栋,甚至几百栋连成一体,建筑间通道狭窄,一旦发生火灾,消防扑救和人员疏散都是严重的问题。城市中的新建筑或穿插在旧区中,或相对集中建设,但总是由于各种各样现实条件的制约而无法保证合理、规范的防火规划真正实施。
3.管理渠道不畅,全民防火意识差
城市防火规划管理涉及的单位和部门众多,现实中暴露出来的矛盾常常无法找到权威、统一的管理部门予以解决。而在城市中,绝大多数居民的防火意识很差,缺乏最基本的防火、灭火知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生活和生产用燃料成分多种多样
我国的城市生产和生活用燃料的成分比较复杂地交叉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如有用柴草、木炭、煤、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油、电等作为基本燃料的。这种无规则的混杂加大了管理工作的困难,增大了火灾危险性和控制火灾的难度。
5.建筑电气火灾危险性加大
城市中的老小区的建筑密集,建筑原有的电线布置本来就不规范,而随后不断出现的乱拉乱接现象更把这种混乱推向了极端。许多线路敷设的时间已十分长久,线路的绝缘部分早已老化甚至损坏。而逐渐增多的家庭电器又不断增大用电量,电线超设计负荷现象十分普遍。所以,电气火灾已成为建筑火灾的第一成灾原因。
6.城市缺少整体防火体系
到目前为止,国家还没有系统的、可具体操作的综合防御火灾的对策。各部门只能尽其有限能力开展一些局部的研究工作。全国在城市综合防火能力及防御体系和政策的研究方面还几乎是空白。
7.高层建筑带来新的防火问题
高层建筑内容纳的人数很多,垂直撤离距离大,加之火灾中人们的恐慌心理,都使安全疏散成为人们首先关注的问题。另外,高层建筑给消防灭火带来了特殊的困难。当火沿着建筑内空间发展时,消防人员会因烟雾的阻碍和垂直攀登距离过长而延误战机;当火沿建筑外墙向上蔓延时,消防人员往往会因云梯高度不够和供水不足而无法扑灭升腾的火焰。
8.大空间和地下建筑增多
高大空间的公共建筑和地下建筑对防火安全系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现行的一些常规消防设施基本不能满足这一类建筑的安全要求。而大空间和地下公共建筑一旦出现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
三、建立统一的城市消防、救灾系统
消防是一项为全社会服务的永恒工作,它将伴随着火的存在而永远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和城市的变迁,传统的消防概念和技术将被不断地赋予新的内涵。
新兴的高技术使社会日新月异,使城市更加综合化和立体化。就城市消防而言,应逐步实现以下各点:
1.建立统一的城市防灾救援机制
目前我国城市管理千头万绪,所面临的灾难也多种多样,但基本上各城市都没有统一的永久性的防灾指挥调度中心和集中的、机动性很强的专门救灾队伍。根据国外的经验作法和国内的实际情况,目前最有可能实现的就是以消防部队为主体建立起城市防灾统一指挥和救援中心。即现在的消防部队要实现多专业技能、人员素质高、优厚的生活待遇、精良的救灾设备和职业化。
为实现上述目标,国家宜设立统一全国救灾工作的国家消防总局。
2.建立义务消防救灾组织
在自愿的前提下,义务消防队由适龄青壮年组成。他们要经过专门的灭火救灾训练,并依据居住范围编成相应的班、队。平时他们协助专业消防队进行宣传教育和预防灾害的工作,如遇火灾或其他灾害时,招之即来,并马上投入抢救、救助等一线活动中。为了确保义务消防队的长久性和有效性,国家应在相关的法令中明确其地位,并通过保险和其他社会基金方式为义务消防员建立伤残保障。
3.消防灭火指挥高智能化
从防御灾害的角度看,现代化的城市是脆弱的。因为城市联系的某一个链条一旦出事,就可能导致全城性的灾难后果。因此对火灾的扑救指挥就不再是“单点”式地处理了。现代化的消防灭火指挥系统应该具有更多的宏观性、全面性和多维性考虑。也就是实现高智能化的指挥管理。21世纪的消防控制中心应更多地采用电子工业的最新技术。计算机智能技术的应用将改变甚至取代传统的消防思想与做法。各种消防设施和装备将会被更新的技术所完善。例如在消防控制中心,将装备大型三维空间的图像监控设施,以便更准确地了解火灾现场及周围环境。而卫星系统将会及时采集火灾现场的资料并指挥扑救工作,红外观测仪及有关温度测量仪将用来探测远距离火灾现场的温度状况。
4.消防装备现代化
消防装备的现代化将主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如何使消防车辆在与火场有一定距离的安全地带时便可高效灭火;二是亲临现场救护的人员装备具有极高安全度的防护设施。例如人们可以设计采用遥控式的固定灭火导弹和消防队员身着轻便、防毒耐高温的救护服等。
为了实现迅速、有效的抢救目标,在灾害发生时地面与空中立体救灾是十分必要的。因此现代消防必须配备空中快速救助系统。
5.消防队伍的职业化
消防是一门技术,而且是内涵极广的一门较高技术。高智力的脑力训练将在相当程度上取代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因此必须很好地研究消防体制的问题。从世界各地的先进国家的消防情况来看,消防人员比较稳定的国家一般已实现了消防队伍职业化。职业化的体制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稳定,有利于高新技术的采用。
6.救火、救生一体化
由于消防队特有的准军事的组织形式和配有的一些专门设施,在国外,消防队已将火灾时的救火、救人和平时的救生工作一体化了。即消防队同时兼有救灾救生和帮助市民排忧解难等多项功能。他们的消防队都配有一般性的救护车辆和器具且消防队员都具有一定的紧急救护知识。救火、救生工作的一体化有助于人民对消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市民对消防队的期盼已经不再只是救火了。
- 1潮喷工艺在黄土隧道施工中的优势及质量控制
- 22013年曲靖造价工程师现场审核时间及地点
- 3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
- 4【硕士】公路隧道病害治理研究【2007】
- 5审计署确定2015年审计重点 新增高速公路建设情况审计
- 62014年1-12月广西砖产量统计(分月度)
- 7大型超市防火疏散设计探讨
- 8Qbe1.9铍青铜棒国标环保材
- 9地下连续墙锁口管的工艺流程
- 10新建铁路北京至上海高速铁路某标特大桥梁施工组织设计
- 11模板施工方案 21P
- 12某殡仪馆工程平整场地施工组织设计
- 13钢筋混凝土L形截面柱受力性能分析
- 14水电站大坝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5p
- 15框架结构(某营房)施工组织设计
- 162015年房地产估价师《理论与方法》:净收益测算的基本原理
- 17与时间竞赛
- 18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程序 V4.3
- 19渠道防渗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52p
- 20浅析现场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裂缝控制措施
- 21做网架应该注意什么?
- 22现浇板式楼梯的计算方法
- 23【博士】连续配筋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工作机理和结构设计方法的研究【2006】
- 24信息消费时代的都市奇观——世纪之交的当代西方建筑思潮
- 25投资混凝土搅拌站建设需要办理哪些手续
- 26[河南]某医院高层病房楼水电安装施工组织设计
- 27一级建造师实务公式记忆
- 28强制式搅拌输送泵,解决三大问题
- 29呼市某大桥防洪评价报告
- 30山西晋城某大桥(投标)施工组织设计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路160号1层9号
重庆公司:重庆市江北区红旗河沟华创商务大厦1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