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仇保兴同志在全国城市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现场会上的讲话》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天津市市容和园林管理委员会,重庆市园林事业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加强城市湿地资源保护管理,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保障城市生态安全,2012年我部在辽宁省铁岭市组织召开了全国城市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现场会,会上仇保兴同志做了“科学谋划、开拓创新,全面加强城市湿地资源保护”主旨报告。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认真学习,积极贯彻落实,切实做好城市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工作。
附件:仇保兴同志在全国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现场会上的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
2012年11月23日
附件:
科学谋划 开拓创新
全面加强城市湿地资源保护
——仇保兴同志在全国城市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非常高兴与大家相聚在有中国“北方水城”美誉的辽宁省铁岭市召开全国城市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现场会。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交流铁岭市和全国各地城市湿地保护和管理的经验与成果,深入分析我国城市湿地资源保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任务,研究探讨全面加强城市湿地资源保护工作的具体措施,努力推动城市湿地资源保护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下面我结合近年来全国城市湿地资源的保护情况,并就做好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城市湿地资源保护工作,讲四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我国城市湿地资源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我国湿地类型众多,生物多样性丰富,现有的天然湿地面积约3620万公顷,分布高等植物2200多种,鱼类、鸟类和野生动物1700多种,其中有很多是濒危物种。据统计,全国城市湿地面积约274万公顷,其中水面约88万公顷。尽管城市湿地占我国湿地总面积不到10%的比例,但其具有与人类聚居区共生的独特地位和不可替代的复合功能,而且在所有湿地类型中,城市湿地是最易受到城镇化进程破坏的,所以城市湿地资源保护尤为重要、尤为紧迫。近年来,一大批城市湿地得到了抢救性的保护,城市湿地保护管理的力度、水平和科学性都有明显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命名了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加大湿地保护力度。为了加快对城市湿地的抢救性保护,自2004年2月以来,我们先后批准设立了43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规划面积4万多公顷,分布于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2个城市,其中铁岭市莲花湖城市湿地公园于2009年作为全国城市湿地公园的典型代表入展上海世博会。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不仅有效保护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征和基本功能,而且美化了城市环境,丰富了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也为市民亲近湿地,观赏和体验湿地提供了重要的场所。同时,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也为所在的城市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优化创造了新源泉,为构建本地化的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已成为全国湿地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示范平台。
二是注重抓好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编制,使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科学化。城市湿地处在人类活动强度最大的地区,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始终是一对难解难分的矛盾,要化解这一矛盾,前提就是要科学编制城市湿地的规划。我部已经批准的43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中,80%以上都完成了公园的总体规划编制,50%以上完成了公园的详细规划,并将城市湿地公园纳入城市绿线和蓝线管理范围,划定了绿线和蓝线,使其成为城市规划中法定禁止和限制开发的区域。虽然城市总体规划不可能百年不变,但是纳入绿线和蓝线管制范围的城市湿地,应该百年不变,永久保护。
在科学编制和有效管理湿地规划的前提下,城市湿地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投入不断加大。如铁岭市委、市政府,多年坚持高标准、高定位,以城市生态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为出发点,对莲花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进行了高起点、高水准的规划建设,突出了湿地资源的优势,成为具有生态观光休闲、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科学研究、城市雨洪调蓄等复合功能的城市湿地公园。目前莲花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已经成为了铁岭文化名城的生态文化品牌,成为一张生态景观方面的金字招牌,并因此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
三是积极实施城市湿地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湿地恢复初见成效。许多地区开展了城市湿地的恢复工作,特别是在松花江流域的长春市、哈尔滨市;海河流域的北京市、天津市;黄河流域的济南市;长江中下游的杭州市、苏州市、上海市;西北地区的西安市以及华中地区的武汉市等,都实施了城市湿地修复工程。
在莲花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建设中,铁岭市针对莲花湖湖水受污染严重、水位下降的实际情况,对主体水域进行全面清淤治理,恢复了水域面积122.6公顷。在恢复建设过程中,注重保护原生态和自然景观,并模拟构建了自然湿地植物群,栽种了15种以上当地水生植物1300万株,新增绿化面积113万平方米,整个湿地内堤坝均采用拟生态手法进行植物护坡,恢复了近自然状态的生态驳岸,既充分体现了自然景观,减少人为痕迹,又大大丰富了生物多样性,同时使莲花湖的水体形成活的循环水系,将原来的死水、臭水变成活水、净水,显著改善了湿地生物的生存环境。
城市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的实施,不仅使部分城市的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得到有效保护,也促进了湿地内部生态结构和功能的调整和完善,并且在景观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人居环境改善、旅游功能发挥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一举多得。
四是城市湿地保护的相关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为了加强对城市湿地公园的管理,全面保护和合理利用城市湿地资源,我部相继制订和发布了《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和《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各地也相应制订出台了城市湿地保护管理法规、标准,如江苏无锡市、山东东营市等都出台了城市湿地公园保护地方法规,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城市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特别是2010年我部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颁发的《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将城市的湿地资源保护纳入城市园林绿化重要工作内容,并作为国家园林城镇、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考核的重要指标。城市湿地资源保护工作进入了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五是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全面开展,湿地科普服务功能不断体现。根据城市湿地公园临近城市,与市民的生活密切,同时又具有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的特点,各地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如无锡长广溪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湿地科普馆普及湿地基本知识;昆山市湿地公园通过建设农耕文化馆、湿地演示区、鸟岛、观鸟回廊等开展各种科普宣传活动;东营市明月湖湿地公园内设置了鸟类展板,举行“放飞黄河口”等宣传教育活动;绍兴镜湖湿地公园专门开辟了两条水上湿地游线路,公园年接待游客超过150万,有效普及了湿地公园的生态教育功能,使科普工作深入人心。我国城市湿地公园面积虽小,但是由于具有高度功能复合性和贴近老百姓生活,已经成为生态教育的主阵地。
二、我国城市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几年来,我们做出了一些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制约城市湿地资源保护工作的瓶颈在加大,湿地保护面临的挑战也在加剧,集中表现在:
一是湿地保护的公众意识还比较薄弱。我国于1992年加入《国际湿地公约》,湿地保护工作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逐步走上正轨。目前全社会对“城市湿地”概念上还比较陌生,理解上相对片面、狭隘,对湿地的结构、功能、效益了解不全面,尤其是对城市湿地的生态价值、复合功能及其不可替代性等尚缺乏认识。特别是有些城市的决策者,生态保护意识不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对城市湿地盲目开发利用,造成了一些城市湿地生态退化、水体污染、物种减少,甚至完全丧失湿地功能。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普遍滞后,宣传教育的广度、力度、深度都还不够,尚未唤醒全社会对城市湿地的保护意识,尚未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是湿地面积仍在不断减少。虽然局部有所改善,但是整体上湿地面积还在减少。在城镇化的进程中,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增加,一方面,部分城市长期盲目开垦占用自然水系,使湿地面积逐年减少;另一方面,失控的房地产开发使很多湿地转变成城市建设用地,被工程建设、建筑工地或者人工化地表所代替。据相关研究,我国近40年来,城市化程度较高的沿海地区已累计丧失湿地2.19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全部沿海湿地的50%。越是城镇化水平高的发达地区,湿地保护的难度越大。
城市规划学有三个基本原则:一是要尊重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二是要尊重自然生态环境;三是要尊重地域文化特色与风貌。由此,从规划来看,对于城市湿地必须要做到非常严格的保护,必须以《城乡规划法》的强制性对开发利用活动进行限制和制约,将最宝贵的又不可再生的资源留给子孙后代,让老百姓能永远享受到城市最美丽的景观。
三是湿地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大量污水和废物,有的未经处理就对外排放,再加农田中大量化肥和农药的残留物,最终都汇聚到湿地和水体之中,大大超过了湿地的自净能力,导致湿地水质下降、湿地生物物种减少、生态功能退化,破坏了湿地乃至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据统计,我国的亩均农产品化肥农药使用量是发达国家的2-3倍。巢湖地区的统计结果显示,当地面源污染占水体污染源的60%。农业的面源污染如此之巨大,造成水质恶化,使城市湿地中大量生物死亡,物种大幅度减少,河道淤积,自净功能丧失,结果对其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不仅如此,城市湿地受污染而丧失功能的状况还有加剧的可能。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松花江、黄河、淮河、辽河为轻度污染,海河为中度污染。长江、珠江等十大水系监测的469个国控断面中,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分别为25.3%和13.7%,这些大江大河,丧失水质生态功能的水体就占三分之一以上;26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有14个,占57.7%,我国许多重要的湖泊,例如滇池、巢湖等水体的水质都变成了劣Ⅴ类,完全丧失了生物多样性和水体自净化功能。我国今后二、三十年仍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高潮期,大环境对城市湿地保护工作带来的严峻挑战不容忽视。
四是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退化。河道、湖泊原有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岸线被硬质驳岸和砌底代替,这样一种“两面光”或者“三面光”的水利工程建造模式,使原有的自然河堤变成了钢筋混凝土堤,河道的断面形式单一生硬,湿地生态多样性和历史文化遗产被严重破坏。全国各地,几乎所有城市河道的处理都是一个设计模式,一种景观风格,这是一种可怕的现状和灾难性的趋势。而且,各类城市防汛工程还在持续扩大,甚至为了百年一遇的洪涝不惜破坏原有自然湿地和文化遗产。天然湿地越来越少,城市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城市湿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雨洪、美化环境、减少“热岛效应”等生态服务功能有可能会逐步下降、退化,甚至完全消失。
五是湿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过大。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城市湿地面临着被破坏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旅游业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越来越多的人倾心于观赏美丽的城市湿地,观赏人与自然和谐的美景,体现了城市湿地的使用价值,也有利于提高人们保护湿地的认识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为追求短期效益,过度开发、超负荷接待游客,导致著名的湿地景观受到严重的破坏。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不断在湖泊、河流、湿地周边大量新建游乐场所、开发房地产,逐渐成为威胁湿地的最主要因素。比如说环太湖的苏州和无锡,原本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由于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水大量增加,特别是环太湖一度有多达1200多个化工厂,其污水不达标排放使得这些地区的湿地污染日趋严重,再加上沿途的乡镇外发包湖面给渔民进行水产养殖,为追求高产而大量的投放饲料和生物激素,使环太湖地区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水质污染反过来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越来越大,成为威胁到渔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最终造成恶性循环。大家都知道滇池前几年已基本上成为了一个臭水沟,曾经美丽迷人的滇池无限风光已经不再。蓝藻暴发的时候有半米多厚,不仅没有美景可赏,还散发出浓烈臭气,周围的居民不得不安装双层玻璃窗来防止臭气的渗入。这绝对不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人居环境。好在通过近几年拨乱反正式的有效治理,此两处水体污染已明显得到控制。
三、城市湿地资源保护利用要正确处理的若干关系
一是城市湿地保护与城市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我国很多城市都是依水而建、因水而兴。中华民族是农耕文明最悠久的民族,自古以来都是逐水草而居的,我国大多数城市都诞生于水系。历史上看,中华文明的诞生和兴衰存亡都与水生态有着密切关系。我国的大部分农田都是平坦的,不像欧洲国家是起伏不平的,我国75%的农田属水浇地,占全世界水浇田总的60%以上,可见水系、湿地确是中华民族生存的命脉。城市水系则是现代城市生存成长、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具有供水、交通运输、防灾、雨洪调节、生态安全、调节气候等不可替代的复合功能。
历史上几乎所有城市的衰亡都是跟水系的枯荣直接相关,如果水源被污染,湿地被破坏,水循环被中断,必然威胁到城市的安全与发展。在城镇化的中后期中,国家85%以上的GDP产生在城市,将来城市还将拥有大约75%以上的全国人口。城市的兴衰存亡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存亡,而城市的兴衰又基于城市水系。城市水系中的湿地是城市之肾,如果“肾”衰败了,整个城市功能必然瘫痪。许多历史各城的繁荣昌盛就是因为有了湿地的存在。比如元代定都北京,就是因为有莲花池美丽的湿地。但是,现在莲花池的现状已经无法让人联想到它曾经的美丽,而且因为其生态功能丧失,几乎每年都遭受洪涝灾害。城市又因水而秀、因水而美。不仅因为水景是最美的城市景观,水是最重要的城市生态调节因子,还因为水是柔的、阴性的,与刚硬的、阳性的城市建筑形成阴阳互补协调的关系。这也是城市健康的中国文化注释。
一些城市的水体被污染、湿地被破坏、PM2.5严重超标,破坏了城市生态系统的阴阳平衡,严重影响城市的健康,谈不上宜居、宜业、宜游。事实上2006年铁岭市恢复建设莲花湖城市湿地公园,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城市品位,还大大改善了老百姓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也提升了这个城市的竞争力。一批国内外的500强企业落户铁岭,与其美丽的城市环境直接相关。正是城市湿地资源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动力,我们一定要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保护好城市湿地,等于保护了城市竞争力,保障了城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
二是城市湿地保护与城市生态安全,特别是水资源安全的关系。健康的城市湿地是城市安全的关键。当前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两大主要威胁是耕地减少和缺水。缺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资源性缺水,另外一种是水质性缺水,其中80%以上属水体被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因而出现了“江南水乡没有水喝”的现状。一个城市,如果缺乏健康的湿地水系,自然的水循环、自净化和再利用就无法实现。这是因为95%以上的水都是就地循环利用的,而且是动态均衡的,水源一旦被污染无法利用,这个城市就不可能得到健康发展。城市湿地不仅可以补充城市建设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水源,对城市地下水形成有效、持续、稳定的补给,同时可以提供良好的生物栖息环境,可以依靠湿地生物来净化水质、保护水源,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城市湿地是整个区域水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城市“蓄水池”起着蓄水和雨洪调节、控制地表径流量、调节区域的水平衡和小气候、减少热岛效应等作用。一方面,城市的建设强度越高,硬化地面面积越大,一旦下大雨,雨水径流总量和雨洪峰值流量就越大,市民生命财产受到的威胁也就会越严重;另一方面,城市快速发展,湿地资源被不断侵占,面积在缩小、质量在下降,其蓄水防洪和生态调节功能逐渐减弱甚至丧失。长期以来,我国一些地方用单一的水利工程措施进行城市抗旱、防洪和开发,而不注重利用湿地对雨洪的储蓄和净化利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城市地下水位下降,水系、水源枯竭、水体污染、水网功能退化等问题。如华北地区,解放初期,老百姓打井五米,地下水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现在要打150米深才能看见水。地下水位下降反过来导致地表承载力的变化,必然影响所有地面工程和建筑安全。事实上自然界的“湿地”和“雨洪”的关系犹如鱼和水的关系。如果城市湿地保护有力,湿地能起到良好的滞洪、蓄洪、净化水质等功能,雨洪就能与城市和谐共生。由此可见,湿地是城市安全最基本的元素之一,没有健康的城市湿地,也就丧失了自然的滞洪能力。今年进入雨季以来,我国包括首都北京、武汉等许多城市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内涝灾害,这都与湿地的蓄水防洪功能退化直接相关。因为城市越大、城镇化水平越高,越容易在城市上空形成逆温层,导致局部地区暴雨几率大增。北京从上世纪90年代之后出现了一种非常反常的现象,那就是暴雨一般不下在山区,而是下在城区。比如今年的“7.21”,北京遭遇到60年未遇的特大暴雨,城区下了200多毫米雨水,山区平均仅下了50多毫米,密云水库只补充了其实际蓄水量的30%,还有70%仍放空。城镇化等导致城市周边微气候和地理空间格局的变化,使得城市湿地调节功能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可以说保护城市湿地就等于维护城市安全。
三是城市湿地科学管控和合理利用的关系。合理利用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在生物多样性持续改善的条件下,通过生态系统保育和管理措施,维持湿地的基本生态功能。“绝对保护”和“无序开发”等极端理念在城市湿地规划工作中都是不可取的,因为城市是人类活动最频繁的地方,像自然保护区那样,只许动植物等生存条件更美好,而禁止人类进入,在城市湿地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城市湿地的保护和利用是一对非常特殊的矛盾关系,既要保护好湿地生态,让其中的各类物种都能生存繁育,又要合理利用,使湿地为人类生活更美好服务。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这方面,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城市湿地大多处于城市边缘甚至城市中心,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生态价值,相比其他类型湿地,需要更强制性的行政保护措施,才能保障合理利用和可持续性,保证湿地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得以持续发挥。目前一些地方没有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过度开发湿地的各种资源,不仅会导致湿地资源枯竭,还对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只有做到以保护谋发展,以发展促保护,开展城市湿地生态保育和社区管理,探索形成共同保护、共同受益的长效机制,才能实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双赢”。像杭州的西溪湿地,曾经居住在里面的农民养殖了3万多头猪,所有的粪便都直接排到湿地中。猪粪是很好的鱼饲料,能让鱼长得又快又肥,但西溪湿地水体却彻底地变臭变质了。尤其是夏天,西溪湿地臭气熏人,完全丧失了自净功能,更不用说游玩观赏了。史实中,南宋时期西溪湿地是纵横交错的河港,掩映在茂密的树林之中,是与杭州西湖齐名的景观水系。但由于过度片面的生产性,原有的湿地丛林变成了3万多头猪和几十万吨鱼的生产场所地,整个湿地生态系统被完全破坏了。
上世纪90年代末,杭州市政府下决心对西溪湿地进行全面恢复和保护,经过科学规划和保护建设,逐渐恢复了水系和湿地生物,其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也得以恢复,如今又成为中外闻名的湿地美景。
可见,片面单一地利用城市湿地不仅会造成湿地资源的枯竭,而且还会对城市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湿地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合理利用,一要寻找城市湿地生态功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二要在规划建设中妥善处理城市湿地与城市重大基础设施之间直接而又共生互利的关系,充分考虑保护水体、文化和自然景观、水生态、防灾等因素,并全面分析评估城市建设强度对湿地造成的影响。
在城市湿地恢复和保护建设中,一方面我们要反对一些北方缺水城市盲目乱挖大水面,造成水蒸发浪费,只得长距离调水来补充,导致原有自然水系的水源分配秩序被打乱;另一方面,也要反对盲目占用和破坏已经具有悠久历史和生态自适应性的原有城市湿地。我们强调对于现有的或者历史上存在的水系或者城市湿地要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如果不注意保护历史的遗存、尊重古人的创造和严格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的复杂性,就会毁坏这些宝贵的资源,也就等于毁坏了城市的未来。作为城市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一定要转变湿地保护与利用就是对抗、冲突的思维与决策定势,要认真处理好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遵循生态学原理,湿地生态自身的繁育规律,科学、可持续的合理开发利用湿地,使湿地与人类和谐共存。
四是城市湿地自然恢复和园林化建设的关系。城市湿地的恢复要遵循生态学原则、近自然原则和生物多样性原则,充分利用原有的水体、植物、地形、地貌等自然资源,尽可能以自然恢复为主,尽量恢复湿地的自然原貌、历史原貌,保持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整体性、完整性、独特性和地域特色,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平衡,而不是盲目抄袭国外景观,领导主管臆断。二战时期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过:“所有的政治家都有欲望在地球上留下自己的痕迹。”不同的是,有些政治家是用精神和才华,尊重和汇集专家学者意见和民智,顺应自然和客观规律决策,而还有一些政治家是用看得见的巨大人工工程、高楼大厦来彰显自己的功绩。更有些地方领导主观意识太强,连种什么树、什么规格、怎么种等都得自己说了算,根本不遵守公开、公示等管理程序,更不尊重专家意见。甚至就因为领导一句话,原本生长旺盛、民众喜爱的乡土植物、适生树种一夜之间全部更换成领导喜欢的外来树种,不仅造成了原生地的生态破坏,更因为砍伐、树木移植后大量死亡等造成了巨大浪费。可谓是生态劫难!这种做法的结果不是流芳百世,恐怕要遗臭万年。当前这样的问题比较突出,需要特别注意纠正。
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湿地的关系问题,绝不能凭“长官意志”来处理,而应体现陆地园林与湿地的共生性和互补性,既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审美、游赏等需求,更要满足生态保育的要求。只有尊重科学、顺应自然、符合生态的才是美的,只有多样性的才是美的,因为人类的天性就是亲近自然和喜爱丰富的多样性,而不是某些领导个人心中单一的表现形式。在湿地植物配置方面,一是要考虑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二是要尽量采用乡土植物,形成丰富错落的湿地景观。在湿地的岸边环境设计方面,一定要生态驳岸,绝对不能搞“两面光”、“三面光”。这不仅可以使水面与岸线呈现一种自然的生态交接,既能加强湿地的自然调节功能,又能为鸟类、两栖爬行类动物提供生活的环境;同时还能充分利用湿地的渗透及过滤作用,并且从视觉效果上来说,这种过渡区域能带来一种丰富、自然、和谐又富有生机的景观。
回溯历史许多城市湿地功能丧失,80%都是由于错误的“建设性破坏”所造成的。总的来讲,我们要尊重和顺应自然、尊重当地的历史文化、尊重群众的长远利益,系统考虑城市湿地的完整性、协调性、历史文化性、生态安全性、功能复合性和利益共享性,科学开展城市湿地生态修复工程,避免湿地保护与恢复过程中过度人工化而造成“建设性破坏”,切实保障湿地生态廊道的畅通,不断提高城市湿地的生态功能,改善城市生态、优化人居环境。
四、科学谋划,周密部署,全面加强城市湿地资源保护工作
认清上述四大关系以后,针对城市湿地资源保护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形势,我们既要认识到城市湿地资源保护的复杂性、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更要提高城市湿地资源保护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科学理性,要有“本领”恐慌的求知欲。这次会议以现场考察为主,就是希望大家在听取专家专题报告之后,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明确如何编制城市湿地保护发展规划,如何组织实施,如何加强管理,并进一步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明确城市湿地保护的目标任务,科学做好城市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总体上来看,要注重以下六方面工作的强化。
一要完善城市湿地资源保护的法规和标准体系。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湿地保护的专项法律法规,这给城市湿地资源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带来了困难。因为人类的各种活动干扰以及各类城市建设项目的胁迫等,使得城市湿地保相比其它自然湿地资源保护更复杂、更艰难。所以,一方面要加强调查研究,加快城市湿地保护立法工作进程;另一方面在上位法还不具备的情况下,鼓励各地根据地方实际加快地方性法规制定,健全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妥善处理城市建设、湿地保护及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为国家层面的立法工作奠定基础。只有通过立法才能界定湿地的保护范围,明确保护目标和责任主体、保护管理重点与标准,明确保护与合理利用原则以及法律责任等,有序地开展城市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城市湿地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对城市湿地保护的管理技术标准也要加强研究,加快组织编制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以及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复合功能评估、监测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促进城市湿地资源保护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二要科学实施城市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城市湿地资源保护的现状,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实施城市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以维护城市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城市湿地的复合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出发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湿地在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休闲旅游、雨洪调蓄、净化水质、科普教育等方面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要本着生态优先、顺应自然和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开展城市湿地保护与恢复,以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地域风貌特色、推广应用乡土物种为主要措施,尽少使用单一的工程措施,避免“一刀切”的模式,重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水体岸线的复杂性与自然生态性,实现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的环境友好、生态和谐。
三要切实加强城市湿地公园规范化建设管理。要本着“三分建设七分管养”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城市湿地公园的保护和管理,把湿地公园纳入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要配备专业的管理人才、专业的管理机构,统一对城市湿地公园进行保护管理。各地要对照《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和法规,各城市湿地公园和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坚决禁止污染和破坏行为,不得在湿地公园内搞开发,严格禁止承包水面养鱼养蟹等经营行为,严禁在城市湿地公园内围湖造田、开荒取土以及把湿地资源变成建设用地等,要切实制止建设性的破坏。对于开放性的湿地公园,要设置核心保护区,限制和减少人工进入。相关的行业协会要担负起服务与协助监管的职责,要配合城市园林绿化行业主管部门对各城市湿地保护情况进行跟踪考核和评估总结,对保护不力甚至污染、破坏的行为要及时通报,对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要及时推广。
四要建立城市湿地资源的动态监管信息。开展城市湿地资源的调查建档工作,对城市湿地进行资源本底调查,通过GIS、遥感等手段调查掌握城市湿地的类型、面积、自然环境要素、生态多样性、水源补给状况,以及水体污染程度等,并进行评估分析,把可能威胁到湿地的主要因素进行分类、排队,进行动态管理,提高城市湿地资源保护的效率和效果。在重点及典型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所在区域建立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点,对城市湿地资源变化、重点保护对象、生态旅游开发影响以及保护规划实施情况等方面进行动态监测,逐步实现定点监测与全面调查相结合的湿地监测体系。一旦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发出预警,并及时反馈给地方政府,切实保护好湿地资源。如太湖监管,由于采用卫星遥感技术,一旦蓝藻爆发,就可通过卫星照片和网络传输,使中央以及各有关部门及时了解到蓝藻的爆发的位置、面积、浓度等情况,可以大大提高和有效监督当地政府实施应急防控的效能。
五要系统开展城市湿地保护科技支撑和培训工作。城市的湿地有着与天然湿地大不相同的特点,如规模小、污染严重、生态脆弱,受人工活动的干扰大、与城市各项工程共生等。所以要针对城市湿地资源的特点,全面开展城市湿地保护利用的科学研究,对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城市湿地保护和恢复的模式、城市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及恢复关键技术、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演替规律的模拟监测、城市湿地对区域气候的调节功能、城市湿地资源开发利用合理途径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为城市湿地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要建立健全国家、省、市(区)三级培训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加强对城市湿地资源保护主管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各级城市湿地资源管理工作者和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促进城市湿地资源保护管理水平提升。
六要广泛开展城市湿地资源保护宣传教育。城市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其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公众对城市湿地重要性的认识和参与的深度。我国湿地保护工作始于上个世纪中期,对城市湿地的独特性、公益性和社会性,更需要面向全社会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尤其是对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要重点宣传。要大力宣传城市湿地的重要功能和多重效益,宣传保护城市湿地的重大意义,宣传我国城市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避免在保护与发展的决策中造成偏差,要极力防止建设性破坏。要创新宣传形式,拓宽宣传渠道,整合宣传资源,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刊、网络等媒介,全方位开展湿地科普、资源保护等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全社会关注湿地、爱护湿地、参与湿地保护、监督湿地保护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加强城市湿地资源保护,事关城市安全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神圣使命。通过这次会议,大家既要坚定信心,也要看到问题,找到差距,明确工作目标,抓住工作重点,迎难而上,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就。
谢谢大家!
- 1建筑中易漏的100项
- 2我国公共建筑装饰市场发展状况分析【图】
- 3[湖南]炎汝高速公路某标段施工组织设计(实施性)
- 42015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每日一练(2.20)
- 52010年中国橱柜行业发展趋势
- 62014年一级建造师《法规及相关知识》每日一练(9.3)
- 72014年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每日一练(8.22)
- 82015年咨询工程师考试《项目组织与管理》:咨询工程师对项目的管理
- 9公路工程交工验收应具备的条件包括哪些
- 10建筑物细部点的高程传递测量方法
- 11监理工程师合同管理知识点:投保人
- 12义乌市2015年度注册咨询工程师考试报名时间为12月23日至1月6日
- 13中铁二十局集团二公司栖霞制梁场冒雨奋战赶进度
- 142015年注册咨询工程师《工程咨询概论》模拟题(14)
- 15安藤忠雄与建筑环境的本质突现
- 16城市干道的植物配置
- 17建筑外墙的隔热措施有哪些?
- 182015年二级建造师《施工管理》知识点(四)
- 192015年二级建造师《施工管理》知识点(三十六)
- 20造价工程师工程计价复习要点:暂定项目报价
- 21浅析无缝线路轨道设计
- 22强调设计阶段的风险管理
- 23武汉地铁2号线江汉路站围护结构比选
- 242015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每日一练(10.31)
- 25桥梁高墩盖梁无落地支架施工技术
- 26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技术探析
- 27园林绿化施工组织设计153p
- 28项目目标的动态控制
- 29石材幕墙石材的允许应力
- 30【微视频】和dim一起来学习之:民法相关知识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路160号1层9号
重庆公司:重庆市江北区红旗河沟华创商务大厦1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