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15p
段合同A 工程相接,上游与第三期第二阶段工程合同C 衔接。按深圳河防洪工程规划河
道轴线,起至里程为10+021.581 至11+800.00(见图号SZH Ⅲ -B-HD-01~SZHⅢ
-B-HD-04),河段长度1778.419m。其中,深圳侧堤防起止里程为1+069.249 至
11+836.351,香港侧堤防起止里程为10+021.581 至11+749.711,本标段主要工程项目
包括河道工程、堤防工程、重配工程、桥梁工程和环境保护工程。
1.2.自然条件
1.2.1.气象及水文条件
1).气温:深圳河流域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
22.4℃,极端最高气温38.7℃,极端最低气温0.2℃。
2).降水:每年4~9 月份为雨季,多年平均降水量1882.8mm,其中4~9 月的平均
降水1591mm,占年降水量的84.5%。年最大降水量为2634.1mm(1975 年),年最小降水
量为898.6mm(1963 年),最大24 小时降水量为362.6mm(1966 年6 月12 日)。
暴雨量大,产流量高降水时空变化明显是本地区降水的主要特点,降水的空间分布
多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3).风速:多年平均风速2.6m/s,主导风向东南,历年最大风速34m/s,瞬时最大风
速40m/s。每年6~9 月台风登陆频繁,根据1953~1980 年资料统计影响本地区的台风
次数每年4.8 次,严重影响的每年达1.6 次。
4).洪水:深圳河流域的洪水由降水形成,大洪水主要由梧桐河、布吉河、莲塘河、
沙湾河的洪水组合而成。布吉河洪水过程峰形尖瘦,陡涨落,流速较快;莲塘河洪峰流
量小,洪水过程较平缓;深圳水库基本控制了沙湾河的来水,其水量取决于深圳水库的
下泄流量;梧桐河水来自香港境内,在罗湖桥下游附近汇入深圳河。
5).潮汐:深圳湾属弱潮河口,潮汐周期为不规则半日混合型,一个太阴日内,潮汐
两起两落,周期约12 小时50 分钟潮波涌入深圳河后,波形逐渐变形,涨潮波变陡,落潮波变缓,憩流时间滞后。深圳河干流属感潮区,据水文站监测统计数据表明,历年最
高潮水位为2.38m,最低潮水位为-1.55m,历年各月高潮水位平均值为0.98m,各月低潮
水位值为-0.38m。
1.3.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治理深圳河三期工程河段处于深圳河中、下游地段,其间有莲塘河、
平原河、沙湾河、梧桐河等支流汇入。该河段内地貌属低山丘陵,地势南陡北缓,南岸
低山丘陵连绵,有低山傍河二立,河谷宽窄相间,山体高程30.97~62.28m,山顶最高
点181.1m,建筑物较少,原始地形保留完整,植被良好。北岸地面起伏不大,多在高程
7.63~3.84m 左右,大部分在5~6m 以上,建筑物密集成片,原始地形已荡然无存。
2).工程地质:本区处于莲塘山构造带的南端,区域变质强烈,构造活动及岩浆活动
频繁,除第四系地层外,地层支离破碎,互不相连,且各时代地层的岩石受到各种不同
程度的变质作用,区内出露地层有上古生界第四系地层,另有侵入岩产出,现由老至新
叙述如下:
(1).上古生界下石碳统测水组(C1dc)
出露在深圳河中下游沿岸,为一套韵律比较明显的海陆交互相砂、泥质碎屑含煤建
造,局部夹碳酸盐岩,厚度>574.3m,与下伏岩层呈整合或断层接触。
①.下段(C1dc
a):为一套砂泥质页岩,局部含砾。由于受深圳断裂带的影响,岩石多
已变质为石英岩及片岩。本工程河段钻孔揭露有石英绿帘石角岩、绿帘石角岩化灰岩、
粉砂质绢云板岩。
②.下段(C1dc
b):岩石粒度比下段粗,以石英岩为主,夹砂页岩,底部以砂砾或喊砂
砾为标志层与下段分界。本工程河段钻孔揭露有千枚岩、粉砂质绢云板岩、变质砂岩等,
呈互层或夹层产出。新鲜岩石呈灰、灰白色,致密坚硬,力学性能好;风化后为黄、黄
褐色,呈碎块或土状,力学性能差,岩性软弱。
(2).第四系地层
第四系地层岩性主要有人工填土、河流冲积作用为主,同时有洪积、海积形成的粘
土、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淤泥质砂、粉细砂、中砂、中粗砂、砾砂与砂砾(卵)石
等。
①.全新统人工堆积层(C4
s):包括堤防、巡逻路、建筑物区铺填等,据钻孔揭露,一般厚度2~3.5m,最大达6.4m,分布于地表或地层上部,多为素填土,少量为杂填土。
素填土一般呈褐色、褐红、灰黄色,以粉(砂)质粘土为主,少量碎石与粘质土砂
组成,稍湿,松散至稍密状态,均匀性较差,局部地表有0.1~0.3m 不等厚的砼或水泥
砂浆板。
杂填土灰黑、灰黄、褐红等色,多为粘性土夹基岩碎块、砼块与植物根茎、木桩及
生活垃圾等,成分杂,厚薄不一,均匀性差。
②.全新统冲积层(C4
al):
粘土、粉质粘土——粘土与粉质粘土混在一起,呈棕黄、黄红、黄褐色,湿~硬塑
状。以粉质粘土较常见,粘粒含量在7.5~27.5%。本层后为0.6~4.3m,分布不连续,
不稳定。
粘性(粉)土—灰黄、浅黄色,湿~饱和,可塑~软塑,粘粒含量在5~28%,以粉
粒为主,松软,本层厚为1.2~4.1m,分布不连续,不稳定。
淤泥—灰黑、黑色,饱和,流塑~软塑,含有机质5.54~6.22%,有腥臭味,并贝
壳碎片,层厚0.7~4.8m,平均2.3m,分布较浅,在河道、堤防、路基等处断续有分布。
淤泥质土—浅灰、灰黑色,饱和,流塑~软塑,含有机质2.44~9.36%,有腥臭味,
含砂局部高达40%左右,偶见贝壳碎片,以淤泥质粉土、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质砂(砾)
等出现,层厚0.3~4.1m,平均2.5m,分布较深,多在粉(砂)质粘土以下。
粉细砂—棕黄、灰黄、褐黄色,松散~稍密,饱和,以粉细砂为主,粒度较均匀,
成分较单一,以石英颗粒为主,局部含少量泥或淤泥质,偶见云母碎片,底部含少量粗
砂、砾石颗粒,分布广泛,层厚0.6~6.2m,一般在1.5~3.0m。
中砂—褐、灰褐色,饱和,疏松,含少量砾和粘粒,分布不连续,多在粗砂中成团
出现,层厚0.7~3.5m。
粗砂—浅黄、灰黄、灰白色,饱和,松散,以石英粗砂颗粒为主,分选性较差,次
圆~中等磨圆,局部含中砂颗粒较多,也有的部分含泥质或(淤泥)较多,呈淤泥质或
泥质中粗砂,含砾较多者呈含砾粗砂产出,局部还含有腐木。本层分布广泛,层厚1.0~
11.7m,一般在4.0~6.2m。
- 1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 2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处治技术的探讨
- 3海堤加固整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51p
- 4水电站施工组织设计简述
- 5某办公楼项目施工组织设计32P
- 6住宅楼工程群塔施工方案
- 7楼板裂缝处理措施
- 82013年二级建造师法规知识点整理:建设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 9建筑卫生陶瓷新国标实施 陶企如何表现
- 10地下工程防水怎么做?
- 11压力钢管涂装技术
- 12水电站首部枢纽工程招标文件
- 132015年监理工程师《进度控制》第二章(9)
- 14振动洗石机采用优质的原材料追求进步和卓越
- 15高大曲面墙模板支撑设计与施工
- 16[山西]超高层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商业楼项目策划书
- 17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
- 18建筑创作与建筑师素养
- 19某城区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书
- 20楼市新政不断 涂料行业需具备抗震性
- 21中建四局某公司安全隐患的处理规定
- 22现场施工视频图片
- 23成本管理——如何有效控制人力成本?
- 24如果是地面贴砖的话,一般是有整体面层还是找平层
- 252015年监理工程师《合同管理》知识点第二部分(14)
- 26资产负债表的内容:流动资产
- 27北京某超高层建筑T型墙模板示意图
- 28[福建]永久护岸工程施工方案
- 29施工测量
- 302015年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实务》每日一练(11.7)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路160号1层9号
重庆公司:重庆市江北区红旗河沟华创商务大厦1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