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中国的克劳顿村:塑造全球统一文化
“我已经讨厌了为那些缺乏领导力、不愿意分享我的价值的公司艰苦地付出。”40岁的自由工作者德博拉·瑞希说。
毫无疑问,德博拉不是唯一的一个因为在上述环境中感到厌倦的人。当人们开始反省他们在那些复杂的、以系统作为运作基础的大型公司里的工作是否真正值得的时候,德博拉就是一个好案例。
她离开赫赫有名的,自己为之奋斗数年的公司已经有2年半了,并且她还没有过打算回去的计划。
不过类似的情况却没有发生在GE中国,相反的是,一些起初离开的员工又重新应聘,回到公司。GE正在将其闻名于世的领导力培训作为留住员工的秘密武器。
以培养领导力而知名的GE,在美国有一个神秘的领导力培训中心——“克劳顿村”,据不完全统计,财富500强中,有170多位CEO曾经在克劳顿村受训。
大约在5年前,GE在中国开设了其在海外规模最大的一个培训中心。这个培训中心被叫做“GE在中国的克劳顿村”。
全球化原则本地化做法
保持一致性,保证所有的培训是指向统一的文化,GE全球副总裁Susan Peters这样解读培训中心的课程设置原则。
“GE在克劳顿村的培训的系统与在中国的培训系统应该说是完全相同的。”Susan说,无论是在克劳顿村,还是在班加罗尔,或者是在上海,培训什么,怎么培训,都是完全一样的。“因为GE相信,我们必须要有一种统一的一种方法去培养领导者,我们非常强调的是单一同质的GE文化。”
事实上,早期GE将培训输出到全球各地的时候,情况并不是这么整齐划一。几年前,仅仅是教练课程,就有45个版本,不同地点的培训师,用的术语和技巧完全不同,比较上海与纽约的培训师的课程,人们或许会认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课程。
但后来,GE开始基于“同质文化”、“统一方法”改变这一做法。在同质文化的定义之下,GE将领导力培训提炼出五大特质,想象力、包容性、放眼全局、专业和思路清晰,包容性、专业和思路清晰是重中之重。
Susan承认,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现在,GE在培训经理人上的侧重点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变化源自公司业务战略的需要。今天GE关注的是全球化和业务增长,这些战略的重点会体现到培训上。
同时,当业务战略指向全球化的时候,必然要求经理人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沟通。如果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理人在接受培训的时候,得到的是不同版本的课程,那么必然会出现不必要的沟通障碍。相同版本的培训使得经理人在全球范围内的沟通甚至流动成为可能,GE希望达到的目标是,员工在上海或者班加罗尔接受了培训,当他们去往纽约或者巴黎时,一样能够胜任工作。
正是因为GE要塑造统一文化下的全球化工作的经理人,在培训经理人方面,这个公司坚持不专门为某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理人开发评估工具,但在具体的培训项目和培训内容上,Susan指出,GE尊重本地文化和本地惯例。
在领导者的创造力和成长培训课程上,美国的教授没有机会给中国的经理人讲课,而中国本地的教授则会被邀请授课,与课程配套的示范优秀领导者的典范的环节,也会被刻意安排寻找本地的榜样。
除了全球统一设定的课程外,GE还预留了空间给当地市场,当地市场可以量身定做适合自己的培训课程,使得身处当地的经理人有机会了解更多本地市场的情况,并融入到当地的文化中。
培训输出第一站
2008年1月下旬,Susan将领导者创造力和成长课程带到位于上海张江的GE发展培训中心。在这个中心的三楼,依次分布着若干个培训教室,这些教室甚至连名字都与GE在克劳顿村的培训中心完全一致。
约有100位来自GE不同业务部门的高管接受了封闭式的培训。在此之前,领导者创造力和成长课程一直在克劳顿村进行培训,主要的受众也是中高层管理者。
随着课程的持续开展,Susan希望能够让更多的高层管理者接受这个培训,在对外输出时,Susan将第一站选在了上海。
事实上,在对外输出培训时,位于中国的全球技术中心是获益最大的培训地点之一。除了极少数的几个针对高层管理者的培训以外,几乎所有在克劳顿村开课的培训,都已经落地中国。这也使得中国技术中心成为中国甚至是亚洲的培训总部。
Susan说,中国作为GE培训输出的第一站,将是一个趋势。“中国对GE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市场,很多新的东西我们都会先拿到中国来,无论是领导力培养还是人才培训,还是业务的新尝试,中国都会走在相对前沿的位置上。”
在将近5年的时间里,通过GE在中国的发展培训中心,GE中国的人才战略,与其全球的战略紧密地对接起来,在这个中国的“克劳顿村”里,全球化的大课堂让中国的经理人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不过,Susan仍然力求保持克劳顿村的神秘感。尽管基础课程、领导力培养课程以及高管培训课程都能在中国的发展培训中心完成,但是她还是希望给那些中国的经理人机会亲自去克劳顿村参加培训,对他们而言,克劳顿村就是心中的“领导力圣地”,“那是一种独特的经历。”Susan说。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