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是苏宁的最大财富——访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
谈起苏宁获得由三部委联合授予的“2006年度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称号时,张近东董事长感慨地表示,这是政府对苏宁企业劳动用工与人力资源实践的肯定,是每个苏宁人的荣誉,是多少财富也换不回的荣誉。苏宁一直以积极的姿态,发挥着民营企业应有的社会作用,扩大就业通路,十多年来,为社会提供了12万个就业机会。同时,公司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回报社会。
张董事长坦陈,苏宁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创业初期更多地是希望通过努力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生活得更好一点。这是民营企业朴素而实际的创业思想。但是,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我们深刻体会到,民营企业小的时候是个人的,大了就是员工的、社会的。
张近东还概括了他和苏宁的财富观:员工是苏宁的最大财富,苏宁的员工创造着苏宁的财富和价值,而苏宁的财富同样是属于员工所有人的,利益共享,责任共当,共同打造中国最优秀的连锁服务品牌。
张近东介绍说,近几年,苏宁通过“1200工程”、“蓝领工程”、“4045工程”等系列人才工程,为苏宁储备、培养了一大批“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人才。
“1200工程”———大学生成为管理人才的加速器
商业连锁近来出现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特点,连锁事业的高速发展也面临着人才储备不足的窘境。2006年苏宁电器连锁事业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苏宁电器一口气在全国同时开设了52家门店,创下家电史上连锁发展的纪录。苏宁电器是如何解决人才培养及储备的瓶颈呢?又怎么将社会就业和企业发展进行了最有效的结合呢?
面对记者的疑问,张董事长介绍说,2002年10月,公司根据“自主培养、内部提拔”的用人方针,启动“1200工程”———在全国范围内招聘1200名2003届大学生毕业生。苏宁锻造“1200工程”,目标在于通过全面、系统的培养,应届大学生在2-3年左右的时间内,成长为集团中层管理团队的核心骨干,成为苏宁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
从2002年“1200工程”一期至今,苏宁电器共计引进培养应届大学毕业生6500余人,投入资金1亿多元。现在,“1200工程”员工已经成为苏宁各体系最抢手的人才,也成为苏宁中高层干部的最重要来源之一。而目前“1200工程”第五期已经开始。
“蓝领工程”———农村务工人员成为产业工人的摇篮记者获悉,国内大多数家电连锁企业均采用“外包模式”的后台服务体系,而苏宁电器一枝独秀,走“专业自营”之路,后台服务体系采取“自建”模式。截至2006年10月1日,苏宁电器在全国28个省和直辖市,100多个城市拥有430家连锁店。这也意味着苏宁电器的服务后台有一支庞大的物流售后服务大军,同时在苏宁售后体系中,60%以上的安装维修员工来自农村。
我国农民工用工状态不容乐观。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熟练工人和高技能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缺乏就业技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难度却越来越大。记者了解到,为了全面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技能,满足苏宁服务需求,苏宁启动了“千名蓝领工程”。
张近东阐述道,首先苏宁每年从社会、技校等引进几千名家用电器安装作业人员,经过简单培训,符合上岗作业基本要求;其次,通过进一步强化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成为某项业务的技师;再次,通过蓝领工程计划,培养锻造出一批业务精良的工程师。经过蓝领工程培养合格的务工人员,不再是简单的农民工,而是社会抢手的技术人才。十多年来,苏宁已培训培养了7万多名安装维修作业员工,其中,经过蓝领工程系统培训的人才已达到数千人。
“4045”工程———大龄下岗人员再就业的绿色通道
在员工引进中,苏宁响应政府的号召,竭力推行再就业人员的安置工作。2002年10月,苏宁积极响应全国总工会和江苏省总工会关于安置下岗人员再就业的精神,在招聘过程中,大量录用了下岗员工,促进了政府再就业人员安置工作,竭力为政府减轻最重要也最难推进的下岗人员再就业压力,成效最为显著的是“4045”(女40周岁以上,男45周岁以上)再就业安置工程。
为了让这些“4045”人员适应苏宁各项能力要求,尽快熟悉业务流程,苏宁投入大量精力和费用,采用“集中培训、岗位带教”等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技能培训,有效提升了“4045”员工自身素质及职业修养,增强了适应企业和社会的能力。这些“4045”员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一至几项足以谋生的职业技能,顺利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找到了自己人生新的起点。
苏宁的定位:做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
张董事长告诉记者,在苏宁有一句话:“苏宁是所有苏宁人的苏宁,是社会和国家的苏宁。”社会的繁荣与稳定,直接关系到像苏宁这些大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整个社会和谐健康发展,不仅是党和政府的一项任务,而且关系到社会购买力和社会消费信心,关系到企业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发达国家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仅不影响企业发展,反能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提升企业的资本市场形象,在赢得社会各界支持、获得高素质员工、扩大市场等方面得到更多的回报;愿意为人民服务的企业,也必将凝结更多的优秀员工,获得更大的创造力和发展力,这同样是企业未来必需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16年来,苏宁电器人员引进与培养工程的启动,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也为苏宁连锁的超高速发展提供了各类人才,解决了大批量、标准化培养人才的难题,为企业后续良性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在采访的最后,张近东感慨道,国家授予苏宁“2006年度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的荣誉,我感到任重而道远。苏宁将以此作为新的起点,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履行公民义务。
来源:中国人力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