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我们培训些啥
在某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老板特意组织了销售部门、生产部门、品质部门等几位公司重要级人物开会研究对策。销售部门首先提出,老板,我们的产品定位是不错,就是我们产品的品质,经常出问题,搞得我们销售工作难做,你看和我们同行的那家公司,品质就是做得比我们好,如我们公司的品质再不跟上,我看我们的市场份额会慢慢被那家公司吞并!生产部门紧跟着提出,我们公司的员工,没有几个受过系统的品质,要想做好品质,首先必须对他们进行品质培训。对于这个观点,大家一致赞同,最后确定选一家专门机构的品质人员授课。最后老板为了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宣布大家在培训的这两天,按上班工资补助。
接下来是忙着找授课老师,选课程,定案,几位公司领导忙得不亦乐乎,当心里想到培训后,品质上升给企业带来的竞争力,心里乐滋滋!
品质培训授课老师也非常卖力,采用幻灯片加投影仪,从PDCA循环开始讲起,再到过程控制,ISO9001—200
、品质五大手册、六西格玛、新老七大手法、八D等,品质理论一套接一套,台上培训师讲得口干舌头软,前排领导听得认真,后面有些员工听得想睡觉。
培训完后,受训者交头接耳,最后汇成一句话:这个培训讲得好是好,就是对我们工厂不实用!如果培训讲师听了,那不半条小命又气没了。如果这话传到老板耳中,不知老板是否心里还会乐滋滋?
品质案例培训
——懂是懂,就是我们做不到
一段时期以来,哈佛管理案例在中国的大地上,掀起了一股案例研究的热潮。在某些企业的品质培训中,品质案例培训也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位。
笔者曾经有一位同事,热衷于管理案例研究,特别是对海尔,可谓是情有独钟,讲起海尔的理论和故事,那真是绘声绘色,叫人听了心中热血沸腾,好像我们的公司明天就可以变成第二个海尔!公司总经理对他也特别器重,有次公司组织品质培训,决定由他担任主讲人。
他的培训可真算精彩,把海尔的品质管理和控制讲得活灵活现。当讲到张瑞敏带领着工人们砸冰箱时,更是叫绝:76台冰箱一字排开,张瑞敏高高的举起大铁锤,一用力,狠狠地砸向冰箱,这惊天动地的一铁锤,也砸在全体海尔人的心中,更砸出了海尔的优良品质;正是这一铁锤,才有一次女工王林洁下班回家后,忽然觉得装最后一台冰箱时,好像未放进说明书,因此坐卧不宁。天已很晚,公共汽车没有了,家离工厂很远,她实在放心不下,让母亲陪着步行了40多分钟走回厂,查看说明书放好了,才踏实地又走回家去的感人故事。
海尔品质案例培训,大家也听得认真,也听懂了,着实让公司员工看到了品质提升的希望。可是三天过后,公司还是那个公司,海尔也仍然是中国的海尔。怪不得有很多员工在讨论海尔案例时说,懂是懂,就是我们做不到!
品质心得培训
——新是新,我们的品质要改善
于丹的《论语心得》和《庄子心得》,能迅速地在中国大地上刮起旋风,掀起一股“心得”研究热潮。这虽不可否认媒体炒作的力量,但是书中一个个经验“心得”的小故事,确实能引起大家心中的共鸣。
在品质培训中,笔者根据工厂的实际情况,结合多年来企业管理经验心得,做过一次别开天面的品质心得培训,篇幅不长,但效果还不错!希望能抛砖引玉,共同关注民族工业的品质提升,只有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在品质心得培训中,如关于品质的理解中有一条是:质量=100万,因为公司在一年的质量事故中,重新验货费用40万元、员工返修费用20万元、返工清洗费用10万元和重新检验费用30万元,加起来总共是100万元。通过一算帐,员工既明白了质量的重要性,也知道质量损失的费用在哪块。如在检验存在的合理性中有一条是这样理解:检验的终极目标是取消品质监督,因检验工序不是在增值,而是在浪费公司的金钱,只要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工作,检验工序可以慢慢减少,公司利润也慢慢上升。如在如何做好品质一章中,分为几个方面:做事之前先做人(人做对了,品质也好了)、标准化、5S、全员改善(增值意识、成本意识、问题意识、QCC等)、定人定岗等,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和小故事,让员工既能理解又能用上手。
在这次培训中,有些同事发表感慨,这些质量培训内容新是新,但是要求我们品质改善的要求却不放松。
品质培训的方法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介绍。大家不要一直盯着海尔,海尔在中国只有一个。但在企业品质管理中,也需要在品质理论的指引下,借鉴别企业成功的质量管理经验,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和创新,找到一条适合本公司的品质管理方法,再对员工培训,才是适用的方法,更是品质管理人员努力的方向。
来源:中国管理传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