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公司管理系统 | 工程企业管理系统 | OA系统 | ERP系统 | 造价咨询管理系统 | 工程设计管理系统 | 甲方项目管理系统 | 签约案例 | 客户案例 | 在线试用
X 关闭
学籍信息管理系统

当前位置:工程项目OA系统 > 学校OA管理系统 > 相关系统 > 学籍信息管理系统

古都新名片 南京教育现代化云端开启

申请免费试用、咨询电话:400-8352-114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推动力和革新因素,对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的评估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点之一。伴随着近年来虚拟化、云计算等概念的普及,新兴技术理念正在加速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在全球范围内,教育信息化已经跨越了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初级阶段,走进了深入应用阶段,并探索如何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深层学习行为,创造出各种交互式研究性学习和团队学习的新形式,推动学习方式变革。而云计算作为未来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架构,它包括了教育信息化所必须的一切硬件计算资源,这些资源经虚拟化之后,向教育机构、教育从业人员和学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该平台的作用就是为教育提供云服务。

  2012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十二五”期间,以“智慧教育”为抓手,建设基础教育“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促进高等教育,发展职业教育,促进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公平。

  近日,南京市电教馆与华三联合举办的南京教育云建设专题研讨会,以“智慧教育云端开启”为主题在南京江宁高中举行,吸引了来自国内教育行业的众多专家500余人,就国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展开探讨、对教育云的应用进行了深入解读、对数字化学习进行交流研讨。

  聚沙成塔将资源有效利用

  南京市从上世界90年代末期开始教育城域网的建设,历经20多年的发展。很多学校在不断加强硬件环境条件的同时,教育信息化应用建设的步伐也不断加快,许多与信息技术与教学、教研结合的优质资源在改善教学质量的同时,却犹如“每一粒细沙”被散落在教师的个人电脑,移动存储设备,或学校的服务器中;于此同时,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初期,由于学校管理者缺乏对教育信息化推动教学改革、促进学校教育管理的清晰认识,逐渐走进了教育信息化闭源发展的“死胡同”,出现了管理应用平台只能唯“我”所用,不具备可复制性,不能推广和借鉴。

  南京市电化教育馆陈平副馆长坦言,“在云到来之前,南京教育信息化建设面临资源分散,学校管理者对教育信息化意识淡薄、模糊,应用和管理平台不具备可复制性等问题。”

   “我们需要通过云服务的模式,将散落在全市的资源利用起来,并通过云服务的方式,把资源让更多学校的师生共同分享。”可以说如何将资源平台打通,通过云服务的模式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便利,是摆在南京电教馆,提升南京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的首要课题。

  南京电教馆作为市教育局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管部门之一,提出了围绕“教育云”建设的整体思路。陈平指出,“我们希望把学校硬件条件、基本应用、教师能力提高到一定的层次;同时,市区两级加强技术支持和服务能力,包括市电教馆和区县电教中心共同建设。”

  通过组织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班,提升学校管理者意识,获得培训经验,从而进一步在学校中培养教育信息化助手,帮助校长和管理者对教育信息化策略、运作等出谋划策,为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提供技术应该起到的作用而提供依据。

  资源与协作完善管理和运营机制

   随着南京市教育局新“三基”(“基于脑的教育”、“基于网的教育”和“基于小班的教育”)基础性战略的出台,尤其是“基于网的教育”将借助网络和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决定在“南京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技术上采用云计算模式。

  据介绍,公共服务平台模块是整个系统承上启下的核心平台,对下实现基础设施的屏蔽并充分发挥其性能;对上为统一门户、多业务承载和单点登录、信息标准体系和运营维护体系。公共服务平台一期建设项目包含了教师教研协作平台、资源平台,2012年建成,目前已经在四个试点区进行试运行;二期建设项目为网络教学平台、云服务支撑平台。

  教研协作平台为基于网络开展教学研究、教研互动与业务交流、教师专业发展等提供了便利。陈平指出,“教师教研协作平台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基于网络的研修平台,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首先,打破了城市和农村二元化明显的弊端,教师教研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农村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培训,无需再受到舟车劳顿、时间浪费的困扰,通过平台可随时获取;其次,教研平台运作所生成的教学资源,通过与资源平台的对接,让资源不断汇聚,在日后为教师们所用。”

  资源平台是南京优质教育资源的源泉,在这里各类资源丰富,工具和资源模板多样,不断完善的资源审核机制,资源多级别、多维度的分类管理。陈平表示,“通过征集、自建和购买的方式来建设资源平台,做到全学科、全年段的覆盖,在2015年之前,能比较好的为教师提供服务。”

  为了在未来充分发挥两个平台的作用,南京电教馆对机制建设可谓煞费苦心。陈平坦言,“教育行业相对封闭,教育竞争客观存在,信息化推进成效慢。”曾经身为教研员,在学科教研与信息技术教研摸爬滚打10多年的陈平馆长,为此深有体会。一方面学科教学和技术深度融合层面需要教研员的深度介入,一方面传统的“面对面”教研模式又根深蒂固。所以电教馆与教研室的协同协调就至关重要,陈平表示,“目前的思路是让教研室所有教研员都能接受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以学科研究为突破口。后续跟教研室相互融合、配合,共同推进教研协作平台与教育资源的建设。”

  对于资源平台的建设,南京电教馆首先想到的就是运维和运营问题。通过运营机制的调整,采用增值服务的方式,甚至付费方式,保证有更多的资金保证平台的后续发展,让资源常新,常续。陈平也强调,“目前江苏省也在酝酿和开展教育信息收费的征求意见,后续会出台政策,收费不是赢利,而是更好的提供服务,如果机制建立将更有效的推进资源平台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常态发展。”

   同时针对教师个体的机制建设也在不断的探索中,如教师的独享、分级的分享,与企业合作给教师提供资源分享,推进教育水平均衡发展、淡化教师竞争概念,打破资源分享壁垒。

  教育均衡江宁区走在了前面

  江宁电教中心的王家文主任兴奋的告诉记者,“江宁市教育信息化促进了教育均衡的发展。”目前江宁区已经建成了区教育城域网,南京市电教馆数据中心跟江宁区已经联通,在2015年实现电教馆与12个电教中心光纤互联,为教育云的实施打下更好的基础。

  目前在江宁区的电子备课平台上,已经有6万多篇教案,并还在以1000篇/天的速率增加,电教中心平台上电子备课、图书馆、智能办公、手机APP、资源平台、实验室等等。

  由于江宁区已经具备链路条件,所以南京市教育云优先在江宁区实现落地,同样的模式逐步复制到其他区,并完成整个南京市的教育云。

发布:2007-03-30 11:41    编辑:泛普软件 · xiaona    [打印此页]    [关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