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公司管理系统 | 工程企业管理系统 | OA系统 | ERP系统 | 造价咨询管理系统 | 工程设计管理系统 | 甲方项目管理系统 | 签约案例 | 客户案例 | 在线试用
X 关闭
学生社团管理系统

当前位置:工程项目OA系统 > 学校OA管理系统 > 相关系统 > 学生社团管理系统

对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申请免费试用、咨询电话:400-8352-114

    摘要: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目的是,结合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及中职学校实际,对中职学校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做出思考,促进学校课程建设工作与交流。其中方法是,查阅资料、教师交流、课程建设实践。最终得出结论,对中职学校实施精品课程建设提出自己的观点:精品课程的产生不依靠制定某种管理模式和标准,而是要积累一定时间、经验才能产生,因此精品课程的建设应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对具有不同特点的众多课程按统一的评审指标评审具有优缺点;精品课程的建设应该重视两个关键,即特色和教学水平。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1-0070-02

    据统计,截至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13177所,在校生2197万人;高等职业学校1280所,在校生959万人。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超过3000万人。2001年以来,职业教育累计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输送了7000多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教育部教职成〔2005〕1号文提出“鼓励和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办出特色、提高质量,创建一批一流水平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职成〔2011〕9号《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必须明确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定位,在各自层面上办出特色、提高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文件还指出: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要以保证规模、加强建设和提高质量作为工作重点,拓展办学思路,整合办学资源,深化专业与课程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办学能力,不仅关系中职学校的未来发展,也将影响中高职协调发展的大局。响应国家发展总体目标,广东省教育厅也作出相应的措施,积极开展省级、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评审、建设工作,开展了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中高职五年一贯制等试点工作。从以上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现状和发展的趋势分析,创建符合未来发展趋势、具有一流水平的中等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离不开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归根结底就是课程质量。为此,中职学校普遍推行课程建设,希望通过课程建设,推出精品,精品课程建设成为保证中等职业学校办出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切实措施。
  笔者认为课程建设应以所有课程达到“合格”为最低标准,以争当“精品”为最终目标,因此为此,笔者通过查阅有关文件、资料,与我校具有教学管理经验的教师交流,结合我校实际,对我校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做出了一些思考,由于教学经验不足,观点难免欠缺成熟,仅希望能达到与同行讨论交流,促进学校课程建设的目的。
  一、对精品课程建设分阶段进行的思考
  精品课程是经过一定的时间历史积累,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的,而不是仅仅依靠制定某种管理模式和机械的标准就能产生。学校制定精品课程建设办法、评选指标,只是一种行政上的支持手段,通过这种手段或方法,可以在学校创造一种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氛围,促进精品课程的出现,可以对精品课程进行长期的质量监控,但行政手段不能催生精品课程。结合每个中职学校特色和发展历史来看,每个学校的专业特色不同,专业办学年限也各异,中职学校专业教师中不乏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双师”资格、“硕士”学历的专业人才,但由于“教学是一门特殊的艺术”,专业见长的人才不一定教学见长,专业教师需要适应教学岗位,通过一段时期的教学积累经验,才能形成具有“名师”气质的教学风格。教师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的这一阶段,也正是一门课程由“合格”向“精品”蜕化的阶段。因此,精品课程的建设应该分阶段进行,首先所有课程应达到“合格”标准,在合格课程中评选“优质”课程,在“优质”课程的基础上按校级精品课程的要求进行建设,通过2-3年的建设过程,最终成为校级精品课程,同时,“合格”、“优质”与“精品”也应按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价。
  二、精品课程建设办法或评审指标的优缺点
对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按一定的指标体系进行打分评审精品课程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优缺点。不同课程特点不同,要制定一个面面俱到的评价指标是件很困难的事情。笔者认为指标体系的制定应该以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理念为原则,突出共同点与侧重点。中职院校精品课程指标体系的制定原则可以借鉴高职高专精品课程指标体系的制定原则: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作为指导方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中职院校办学定位;课程设置要具有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侧重专业领域课程,同时兼顾职业化特色鲜明的基础理论课程。基于这样的制定原则,指标体系产生的同时也具有了以下的优缺点:一方面指标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多类型课程的评价,具有可行性;同时可使主观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量化,保证公平性和可比性。另一方面,指标体系又会使精品课程的评价散失很多信息,若每门课程都要逐条符合一样的、众多的指标,也许最后取得“高分”的所谓“精品课程”又会落入“千人一面”的尴尬局面,磨平了棱角,缺少了个性。因此,我们应该在制定评审指标时注意这些问题,客观清楚地看待精品课程建设办法或评审指标。
  三、精品课程建设应重视两个关键:特色和教学水平
    不同层次的学校(本科、高职、中职学校)、不同类型的课程(理论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决定了精品课程的评价不可能有统一模式,那么,何谓精品课程?在教育部发布的《2007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中的定义是: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此定义强调了衡量精品课程的两个关键:特色和教学水平。
  首先,精品课程之所以不同于其他课程,关键要有自己课程的“特色”。何谓“特色”值得探讨。不妨比较:一门课程学生全都及格、分数高,另一门课程学生虽然不全及格,分数也不高,但却能感染一部分学生,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甚至对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产生了影响,那么到底哪门课体现了教师对课程的广泛理解和知识的精确把握,哪门课可以算“精品”?引用一个例子:据说北大中文系有位先生,讲唐诗,按教学大纲规定,要将几十位诗人,上百首诗,可是他半学期只讲了一首唐诗,但把诗人的生平、时代背景、诗词格律都讲透了,学生认为是好课,可是如果按教学大纲来看,恐怕难以合格,但是这种教学艺术不能不算一种“特色”。因此,正如在本文第二点中所述,面面俱到的评价指标也许会散失特色,但真正的精品课程的“特色”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精品课程的评价指标中必须有“特色和创新”的评价。结合目前中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分析,精品课程的“特色和创新”可以从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实训模式创新、评价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建设。
  其次,一门课程的好坏,学生才是最后的评价者,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具有一流的教学水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且这里所说的教学水平应该是只“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而不是仅仅一个“名师”的教学水平。同一门课,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都是统一的,但不同的教师讲授,教学效果完全不同。一门课程 “张三”讲授,能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名课,如果换成“李四”讲授,那么就不一定还是名课了。 稳定的、一流的课程教学团队是把课程讲成“精品”的关键,因此,在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的同时应该结合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人才引进与师资培训,建设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课程组教师队伍,为精品课程的产生提供人才的保障。
  推进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属于一所学校教学的顶层设计,作为推进者或建设者,应该遵循“理智教育”的原则,减少教育行政化的干扰,为精品、名师营造一种“心平气和”成长环境,而不是急功近利、拔苗助长。作为一线普通的中职教师,我们应该以这些散失高考机会的中职学生的自身客观实际出发,平心静气的地搞教育,真正为学生的成材而精心努力。只有真正上好一门课,才能培养出一批有用人才,造就一所一流的中职学校。

发布:2007-04-08 11:30    编辑:泛普软件 · xiaona    [打印此页]    [关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