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技术协同育人基地的构建研究
摘要:根据现代建筑技术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本文分析了政、校、企、行多方协同育人对于现代建筑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为突破单一主体育人方式的弊端,提出构建由政、校、企、行各单位共同参与的现代建筑技术协同育人基地,并确定了“一个中心、三维一体”的基地建设思路与建设内容,研究设计出协同育人基地的整体机制体制框架,并归纳出协同育人基地的特征与优势。
关键词:现代建筑;协同育人;三维一体;机制体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1-0030-03
在当前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现代建筑领域已经从传统能耗型走上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面对新形势的要求,采用工业化和绿色节能的现代建筑施工技术已成为解决节能减排、劳动力短缺和环保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大力发展和推动集绿色节能、建筑工业化,建筑构配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机械化、组织管理信息化等多专业、多学科的现代建筑技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建筑领域一线技术人员的培养主要还是基于对传统建筑施工人才的需求,无法满足当前建筑企业急需的大批适应现代建筑业发展,熟练掌握现代建筑管理、施工、信息等技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所以在今后一段时期,如何突破传统建筑技术人才的培养瓶颈,培养适应现代建筑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建筑类高职院校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协同育人在现代建筑急需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分析
1.以学校为主体的育人方式不适应现代建筑业的市场需求
以学校为主体的育人方式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在以教授专业理论和传统建筑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对于新形势下倡导工业化、绿色节能、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建筑技术来说,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新工艺不断应用和发展,要求育人与行业的发展同步,育人质量要以对专业技术的实践能力以及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来评判的,而学校的师资并不具备与时俱进的企业现场经验,自身的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也就很难培养出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企业作为人才的需求者、使用者和评判者,同时企业也是现代建筑技术的应用与实践者,拥有学校难以复制的技术实践场所与专业技术人员,也只有企业才最清楚建筑技术各岗位工作中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缺少了企业的参与则难以培养出满足现代建筑行业要求的合格人才。
2.以企业为主体的育人方式不利于人才可持续性发展
多数建筑行业企业拥有数量可观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不同建筑形式与特点的工程实践现场,具备了一定的育人基础条件,所以不少企业内部设有培训中心,定期对内部员工或社会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工作。但企业的培训中心主要是针对某一工程项目或技术难点进行的专题短期培训,而很少像学校进行德、智、体全方位的长期育人。这也是由于企业的特征决定的:①企业是以赢利为主要目标的,而全面长期育人是以社会责任为主要目标,两者定位不同,所以企业开设的培训如果对社会开放,也是以赢利为第一目标的;②企业一般进行单一的建筑技术培训,所拥有的技术人员多数也是集中在某一建筑领域,不会像学校一样,招聘大量不同专业的教师,以达到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现代建筑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涵盖建筑、节能、设备、自动化、环保、材料、信息技术等多专业领域的内容,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作为社会人所必需的通识能力;③由于受企业赢利目标的限制,企业热衷于短期能见效益的工作,而对于需要长期投入、难以预见效益的现代建筑技术的研究、开发等工作一般缺少热心。建筑企业以上特点决定了以企业为主体的育人方式必然会限制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
3.不同学校在培养建筑类人才质量上存在较大差异
在很多地区,存在学校之间,甚至同一地区的学校之间对同一专业学生的培养由于师资、教学条件不同等因素,出现定位不一、培养质量相差较大等问题。主要的原因有:
第一,由于不同学校各自发展定位不一,特别是不同行业背景学校,虽开办同一专业,但同一专业在不同学校里的重视程度不一,建筑类学校一般都将建筑类专业作为本校的龙头专业,从师资、办学经费等方面进行重点支持,这类学校一般定位较清晰、育人质量也较高;
现代建筑技术协同育人基地的构建研究第二,目前缺少一个相对统一、规范性的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各学校完全自主编制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缺少必要的基本要求,导致育人质量不一。
针对以上学校主体育人、企业主体育人、学校之间育人质量不一的现状与问题,建立由育人相关方共同组成的协同育人基地,对于现代建筑技术急需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二、构建由政、校、企、行共同参与的“一个中心、三维一体”的协同育人基地
1.协同育人基地的组成与任务分工
以广东省现代建筑技术协同育人基地建设为例,参与方由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共同组成,基地按照“政府管理、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育人”建设原则确定了各参与单位的任务分工,具体如表1所示。
表1基地参与单位及任务分工
相关方主要参与单位名称分工情况政府部门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1.作为基地的主要投资方;
2.制定相关制度与规范,对基地的日常运行进行规范和管理;
3.参与协调基地内参与各方特别是企业和学校之间利益、基地外社会组织与基地之间的利益;
4.制定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调动和发挥基地核心院校积极性,建立基地运行的有效动力机制,构建宽松有序的融资环境行业、协会广东省建筑业协会、广东省房地产协会、广东省高职建筑与房地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1.为基地内各单位提供相关市场信息、技术交流与咨询、行业统计分析、行业政策规范等;
2.广东省高职建筑与房地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还负责规范基地内的高职院校在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的制定、专业设置与调研、专业建设指导与评估等工作企业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等1.为育人基地提供企业教学环境,安排企业技术人员全程参与基地育人环节;
2.发布企业用人需求;
3.作为基地技术研发成果的推广应用基地院校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等1.负责基地日常运行管理工作;
2.在校、企、行合作基础上,开展系统的人才培养工作;
3.开展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及与相关本科院校开展专本对接相关工作;
4.向基地中的相关企业提供院校人才信息
2.机制体制整体设计
良好的基地机制体制是协同育人基地高效运行的基础,具体做法:
一是整合基地各方资源,建立相关资源共享机制。基地内的政府、院校、行业、企业签订《协同育人协议》,明确各方合作育人的职责及权益,同时在此基础上成立理事会,并建立基地相关人、财、物的共享机制(如《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人力资源管理暂行办法》、《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暂行办法》),为实质性地开展协同育人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是制定专业建设、社会服务、学生实习与就业的协同机制。基地由相关政府、院校、行业、企业人员组成为专业建设、实习就业、社会服务三个委员会,具体负责基地相关的人才培养、培训、对外服务及学生实习就业等工作。如专业建设委员会重点以相关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载体,并建立与完善《协同制定及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校企协同共建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兼职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聘任考核及激励办法》、《专任教师开展社会服务活动考核及激励办法管理办法》、《兼职教师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学生“双导师制”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校企合作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监督和评价管理办法》等制度。具体如图1所示:
图1基地机构组成及机制体制整体设计
3.“一个中心、三维一体”的协同育人基地建设思路与建设内容
协同育人基地按“一个中心、三维一体”(以现代建筑技术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校校协同、校企行协同、政府引导与支持三个维度一体)的建设思路,具体建设内容如表2所示。表2协同育人基地建设思路与建设内容
一个中心第一维度第二维度第三维度现代建筑技术人才培养校校协同校企行协同政府引导与支持具体建设内容招生计划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专业标准(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编制与修订教材编写课程教学改革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育人质量考核评价学生就业服务专业技术研发、服务与推广教师下企业锻炼企业职业继续教育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企业职工培训在广东省教育厅及广东省高职建筑与房地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建立各高职院校之间的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先进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上的优势资源与示范作用,在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专业竞赛与交流、人才培养研讨、师资交流等方面开展协同育人合作,切实提高基地内学校的办学水平及本地区建筑类专业的育人质量由广东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广东省建筑业协会、广东省房地产协会作为校企协同育人的钮带,发布相关的市场需求信息、技术交流与咨询、行业统计分析、行业政策规范等,指导学校与企业在专业建设全方位开展协同育人工作。
基地内企业可与院校签订“培养订单”,学校实施“菜单教学”,企业与学校共同制订人才专业培养方案、设置专业课程,企业为学校提供实验实训、顶岗实习等条件。同时企业为学校专业教师提供实践锻炼,学校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继续教育及技能鉴定等 广东省教育厅作为基地的主要投资方及政策支持方,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加强育人基地建设的相关政策,协调财政等部门,争取基地建设项目和资金支持。积极引导校企之间加强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来校工作、派遣教师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协调解决校企合作是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充分发挥各方协同育人的高效性与可持续性
三、协同育人基地的特征及优势
1.育人基地为建筑类专业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融通、共享提供了一个制度化的平台,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阻碍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的体制障碍
目前,职业教育办学普遍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同一地区由不同部门管理的多所同类职业院校之间专业重复设置,教学设备重复建设,彼此争抢生源、师资与经费,导致职业教育投入不足与重复建设浪费两种矛盾并存。协同育人基地的建立,可以在不改变各职业院校原有的行政隶属关系、经费拨款渠道的前提下,由基地内的院校、行业、企业共同签订《协同育人协议》,并在此基础上成立理事会,制定理事会章程,明确各方的职责及权益,同时建立基地内相关人、财、物的共享机制,以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突破阻碍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的体制屏障,在保留原有的“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下,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
2.育人基地有利于促进职业院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育人基地建立后,除了在教育行政部门及广东省高职建筑与房地产类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统一部署下实现办学规格、办学条件及人才培养等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外,还会定期组织基地内职业院校进行建筑类专业建设交流与研讨,一些办学水平高的学校通常会发挥着主导、示范、辐射的作用,利用自身在办学理念、师资队伍、设备场地等方面的优势,对基地内外的其他同类院校施加积极的影响,促进同类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本地区建筑类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
3.育人基地有利于增强职业院校对企业的吸引力,同时可以降低校企合作的成本,促进校企多边、多向合作
现代建筑技术协同育人基地将行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如广东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行业协会(如广东省建筑业协会、广东省房地产协会)等力量整合到基地内,这样既可以发挥行业对基地的指引作用,还可以大大提高基地对建筑类企业的吸引力。基地内的职业院校在教育行政部门及广东省高职建筑与房地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统一部署下实现办学规格、办学条件及人才培养等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办学水平与实力,也会增强职业院校对行业企业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协同育人基地的组建,使校企合作的方式由个别学校与个别企业之间双边合作变成基地与多个企业多边、多向合作,这样既可降低学校与企业合作所需要的成本,同时由于有育人基地的整体实力和信誉作保障,可以大大增强校企合作的可靠性,还能为企业寻找急需人才提供快捷、便利的一站式服务,这些更能吸引更多的建筑企业加入到育人基地内。
四、结语
现代建筑技术协同育人基地主要针对现代建筑行业对一线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培养符合现场实践技术技能要求的合格人才而建立,它的建立克服了单一主体育人存在的弊端,充分发挥了基地内政、校、企、行各协同单位的优势。虽然协同育人基地还存在着如体制机制不完善、参与单位数量不多、约束力不强等现实问题,但从它的定位、特征及优势上仍不失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与育人的一个全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骏,崔永华,贾林.基于非营利组织经营行为的职教集团发展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1(5):7-9.
[2] 张燕.浅析职教集团科学建设与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J].科技论坛,2013(24):293-294.
- 1学生社团管理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 2完善高校章程核准审查工作的几点建议
- 3一堂英语课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实施一堂英语课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实施
- 4学生社团管理系统的价值体现
- 5 加强管理会计的应用,推动企业转变发展方式
- 6互联网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 7质量意识下的高职教育内部管理模式研究
- 8中医康复保健专业“四联五举”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 9内容依托式教学在全国实用英语口语大赛中的运用
- 10现代建筑技术协同育人基地的构建研究
- 11中长跑运动的训练方法探究
- 12艺术高职的美育意识与教师行动
- 13试论新课程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 14 营销理论视角下的交际教学法:4RS交际法
- 15如何在中职学校开展VB程序设计课堂教学
- 16 试论Moodle平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 17 英汉篇章语法衔接手段对比分析
- 18基于顶岗实习的商英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
- 19学生社团管理系统设计功能模块简介
- 20 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 21广东省职业教育改革试点的最新动向
- 22体育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 23 拓展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激发中职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 24改变教学方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 25实践教学改革的“倒逼”分析
- 26让职校英语课堂响起来
- 27听评课的专业化探讨
- 28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预警机制研究
- 29以爱为魂,培养高尚师德
- 30技工学校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路160号1层9号
重庆公司:重庆市江北区红旗河沟华创商务大厦1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