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生活教育在中职旅游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中职旅游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问题的存在也是不可避免的。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上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以及“教学做合一”三大原理为解决现存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并为提升中职旅游教学质量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中职;生活教育;旅游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10-0137-03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包含三大原理,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以及“教学做合一”。这三个原理,对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具有极高的应用意义。具体到中职旅游专业的日常教学,若能恰当地运用和实践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无疑会使学生如“飞出笼子的小鸟”一般在中职的求学路上更自由地翱翔;使教师施教的舞台伸张到更宽广的天地去;而对于学校、国家、社会也同样意义深远。
一、 当前中职旅游教学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作为中职教育中的“老牌”专业,同样在不断地摸索与创新的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中职旅游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理论脱离实际
1.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目前各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虽已日臻完善,但大部分仍是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并未以职业或职场的特性来作定位和导向。因此,教师只能向学生灌输笼统宽泛的概念,告诉学生什么是“旅游”、中国的风物特产有哪些……学生则只能学习到“是什么”、“有什么”而不知道该“干什么”。
2.教学内容不能反映实践所需。所有的理论知识最后都要回到实践中去,能否为实践所用成了判断理论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旅游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产业,旅游需求日新月异,然而教学内容却始终相对固定。这种情况,导致从事旅游行业的学生不能第一时间投入工作,需要去弥补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之间脱节的那段空白。
(二) 缺乏实践环境与条件
1.学校条件与资源不齐全。目前很多地方行政部门对中职教育重视力度还不够,投入不多。中职学校实训平台的缺失,使得日常教学只能在教室中纸上谈兵。
2.缺乏校外实践机会。校外实践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环节,然而现实的情况并不乐观。安全和管理问题成为很多职校不敢放手让学生外出实践的托辞。企业如旅行社等,或者不可能一次性提供足够的岗位,或者不愿接纳短期见习的学生。校外实践机会的缺乏,使得学生不能了解旅游工作的特点,不能更好地制定职业规划。
(三) 学生基础薄弱,缺乏主动性
随着普通高中的不断扩招,中职学校在招生中“捡漏”的尴尬情形愈发明显。学生知识基础薄弱,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存在着各种纪律问题,增大了中职学校的教学难度。旅游工作,如导游、旅行社计调等都需要掌握较高的知识水平与服务意识。如何提升学生的水平,促进其自主学习,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 生活教育的渗透
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突出且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不仅不利于日常的教学活动,甚至对整个中职旅游专业的生存和发展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那么,应该如何来完善和提高中职旅游教学工作呢?或许我们可以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获得一些启示。
(一) 创设生活情景,打破课堂桎梏
1.情境模拟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与教育本是一体,所有的教育内容皆来源于生活,“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中职教育以培养职业技术人员为根本目标,从中职学校走出去的学生,要适应各个工作岗位的要求,因此中职教育教学要以职业与职场为导向,要时刻创设符合职业特性的学习环境,将“职业”这一生活纳入到教育教学中来,让学生在课堂上不再面对空洞的理论知识,而是置身于一个现实的工作场景中。
有鉴于此,结合旅游专业的就业方向,即导游、旅行社、酒店工作人员等,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模拟相应的情境,如景区、旅行社、酒店前厅、餐厅、客房等等。例如,在笔者讲授《旅行社业务》这门课时,先将学生进行分组组成若干旅行社,并让他们自行取名。这些“旅行社”中,各位成员负责不同的工作,如销售、计调、宣传等。在学习的全过程,始终以“旅行社”作为一个学习单位,有固定的座位模拟办公区域,有醒目的标志表明部门名称,有的“旅行社”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专属名片。
2.任务驱动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是为改造生活服务的,在改造生活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也就是说,教育不仅源于生活,更要改造生活。所以,在教学上,如果单纯地使课堂情境生活化职业化,但内容仍以教师讲授课本理论知识为主,那也只是虚有其表。我们不光要让学生成为职场中的人,更要让他做职场中的事。
依然以《旅行社业务》这门课为例。笔者在讲到“旅游线路设计”这一内容时,先以“岗前培训”的方式讲授课本中有关旅游线路设计的理论知识,之后提出本节课的任务——为本地设计主题分别为“历史”、“民俗”、“美食”的旅游线路。各“旅行社”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并展示其设计成果,任务完成质量好的将获得奖励。事实表明,由于有任务的驱动,学生在理论学习环节更为投入,之后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成果也更顺利。教师以做为出发点去教,学生以做为目的去学,要做的事都源于生活中的存在,这恰与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不谋而合。
3.从生活中取材
所谓“生活教育”,不是单方面地把生活搬进课堂里来,课堂也同样可以而且应当走到生活中去。
导游服务工作必须具备较高的景点讲解技能。但现实中,学生在学习讲解技能时,大都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究其原因,不外乎是由于未能亲临其境,只能凭空想象,所以即使内容很熟练,也不能将景点介绍得生动到位。为了提高学生的讲解能力,笔者尝试着将课堂安放到具体的景点中去。例如,我校位于本市著名的一处公园附近,而该公园也恰好是导游资格证考试口试的景点之一。于是笔者先组织学生到该公园游览,边游览边要求学生记下重点内容,之后让他们整理撰写并背诵导游词,再让他们到实地做讲解。经过这样一番过程,首先学生对该景点有了感性认识,理清了讲解的顺序与重点;其次能够有针对性地熟悉导游词,不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最后是能既熟练又到位地做讲解。
(二) 架设职场桥梁,共谋校企双赢
1.走出去
陶行知先生提出,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里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学校教育,源于生活,源于社会。反过来,生活、社会也是教育的归宿。在学校中,在课堂上,虽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模拟工作场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课堂不可能百分百还原现实的工作场景与职场氛围。中职旅游专业的实操性较高,部分实践项目,如景点讲解等不具备在校内完成的可能性或现实性。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勇于突破条条框框的约束,积极搭桥铺路,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寻找校外实践机会,让学生有用武之地。例如我校主动与本市某文化陈列馆进行合作,将二、三年级的学生推荐给该馆,学生以文化志愿者的身份到该馆做不定期的社会实践,负责介绍馆内展品与引导游客参观游览。这一举措,将学校课堂延伸到了社会,充实了教学内容;也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学习本专业的价值,促使其技能的精进。而对于实践单位来说,见习生、实习生的到来无疑减轻了他们用人的紧张,也相应节约了成本。
2.请进来
在拆除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之后,我们不仅要走出去对接企业用人单位,也要积极地将对方请进学校里来共谋合作。某旅行社是我校校外实践基地之一,在了解到该旅行社正大力推进旅游电子商务项目时,我校向其建议可以由对方出资并做技术指导,在我校校内成立由旅游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及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组成的旅游电子商务工作室。此建议得到该旅行社的认可并已进入前期的筹备程序。把企业请进来,可以利用他们专业的眼光为职校与专业的发展把脉出招。例如前述所及的旅行社,他们在观摩了课堂教学后指出,学生具备一定能力,但缺乏职业素养,少了些职业感。而教师因为长期从事理论教学,与社会与企业也有些脱节,因此所教内容也不尽现实。若能聘请旅行社一线工作员工与管理人员来担任“客座讲师”,为学生做专业讲座,势必对提升学生职业感有莫大的帮助,同时也能弥补教师存在的不足。
(三) 完善教学环境,实现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我校校训之一,符合“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认识论思想。要践行这一生活教育的重要原理,除了必要的举措和指导思想,还需要在教学环境上不断加强。
首先,中职旅游专业实操性强,所需硬件设备较多,需争取上级支持大力投入,如导游模拟实训室、景点多媒体展示系统、旅行社实训平台、酒店实训平台等等。这些教学设备,一方面能有效辅助教师实现理论知识的讲授,另一方面能即时检验学生学习成果,为其日后投身旅游行业奠定坚实的理论与技能基础。其次,师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提升专业化水平,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日常教学之余参与社会实践,多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只有这样才能教出“更专业”的学生。最后,在当前中职招生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旅游专业的招生还是不能只求数量而忽略质量。招生时需注重其知识基础,结合形体、才艺等加以考核。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从业人员需求的日益增加,中职旅游专业的教育教学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在如何提高中职旅游教学水平这一求索之路上,陶行知先生早就为我们指明了一个名为“生活教育”的方向。至于如何辩证地有效地应用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去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则需要每一位中职旅游专业教师不断去摸索与前进。
参考文献:
[1]周洪宇.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
[2]蒋晨丽.新时期中职教育探讨[J].读与写杂志,2010(6):186.
[3]吕海龙.浅析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技术研究,2006(10):10—11.
[4]管丹桂.中等职业旅游教育发展的理性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8(8):80—81.
- 1 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堂的应用
- 2PDCA循环在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的运用
- 3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视角与定位
- 4 如何提高中职会计课堂教学质量
- 5我国汽车发动机再制造技术发展探讨
- 6区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及路径
- 7动机理论及其对中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 8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9 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构建 ——以篮球教学为例
- 10以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综合素质
- 11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及运行机制的研究
- 12如何帮助学生成为他(她)自己
- 13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建设
- 14营造重大利好发展氛围纵深推进现代学徒制模式
- 15爱的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践应用
- 16构建多元立体评价体系,提升课程建设质量
- 17产学研一体服务平台的构建
- 18寓教于乐寓教于行
- 19论当代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培养策略
- 20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预警机制研究
- 21 提高中职生中长跑教学效益的若干有效手段
- 22 生本教学法在中职学校汽车电气教学中的运用
- 23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研究——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24中职学校学生在线学习学习质量监测方法探究
- 25中职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现状研究
- 26 中职数学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研究
- 27高职实践教学“三维立体”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28政校行企多方合作共建广州市高职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基地
- 29 学习效应与甄选效应对组织绩效的影响路径分析——基于组织生态学的维度
- 30互联网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路160号1层9号
重庆公司:重庆市江北区红旗河沟华创商务大厦1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