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公司管理系统 | 工程企业管理系统 | OA系统 | ERP系统 | 造价咨询管理系统 | 工程设计管理系统 | 甲方项目管理系统 | 签约案例 | 客户案例 | 在线试用
X 关闭
学生社团管理系统

当前位置:工程项目OA系统 > 学校OA管理系统 > 相关系统 > 学生社团管理系统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预警机制研究

申请免费试用、咨询电话:400-8352-114


  摘要:建立专业预警机制,才能为专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才能为专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在对建立专业预警机制的理论基础和意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专业预警监测的主要指标及专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专业预警;理论基础;监测指标;专业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10-0071-03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存在不顾办学条件盲目开设新专业、对学生培养不负责任、专业能上不能下、牺牲学生前途以保住专业教师岗位等情况。政府或学校如何打破这种现象,有必要对专业建立亮牌预警的机制。专业预警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学校动态地调整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提升办学质量与效益。

  专业预警机制就是监测与评估专业的办学情况,对该专业的生源状况、毕业生就业质量、社会需求与社会评价、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硬件条件、专业师资情况、专业教学情况等各方面进行连续监测,对非可持续稳定运行的状况发出预警,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使得该专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一、建立专业预警机制的理论基础

  1.供求理论

  高职教育与经济联系紧密,高职专业建设预警机制要关注高职院校教育资源的供应与经济发展以及学生自身的需求情况,需要保持高职专业设置供与求较为合理的均衡状态。供求理论是高职专业设置预警机制的经济学基础。

  高职教育是根据社会需要培养各种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类型,其专业设置要面向社会市场的变化与需求,要以区域经济建设需要、学生和家长的需要作为专业设置的驱动力。《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指出: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为此,高职院校必须了解本地区现有岗位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即将出现的人才需求状况,分析现有的专业设置是否能满足现在以及未来几年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同时,要保证设置的专业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教育资源的供应。教育资源指一切可以为教育活动利用的条件和因素的总和,必要的教育资源供应是教育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教育资源密切相关:一方面,教育资源是专业设置的基础,它影响着专业建设的水平和专业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专业设置是否合理科学,也决定着教育资源能否被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具体可分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前者主要包括经费投入、校内外实训基地、实验室、课程建设、各种专业设备等,后者主要包括师资力量等。教育资源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一个专业的设置必须要有好的教育资源供应作为支撑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高职专业设置预警应该兼顾各方面的供应与需求,使高职专业设置的种类和数量都能达到一种较为合理、均衡的理想状态。

  2.风险管理理论

  风险管理理论不管在经济领域,还是在社会、军事等领域都有着重要应用。高职专业预警机制的建立离不开对风险管理的分析与研究,风险管理为高职专业预警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与借鉴,风险管理理论是高职专业预警机制的管理学基础。

  首先,高职专业预警机制从建立预警指标体系来着手。专业设置预警指标体系的确认与建立是高职专业设置预警机制的基础。高职专业建设主要受内部和外部两大因素的制约,其中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专业硬件条件、师资的数量与质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情况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就业情况、生源情况、社会需求与社会评价等。

  其次,在指标体系建立后必须对其进行及时地监测与评估,才能实现它的真正作用。监测与评估体系的建立应及时地对专业预警信息即各项预警指标进行采集,并建立动态数据库系统,同时要组建一支专家评估队伍对监测的结果进行正确合理地分析。高职专业设置预警机制的运行以建立预警指标体系为起点,以建立监测与评估体系为重点,以建立报警体系和预警决策机制为终点。预警决策机制的建立可以依靠专家评估队伍根据不同专业警度情况提出相应的排警决策,给相关部门提交评估报告、决策方案,相关部门再结合决策方案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最终解除专业设置警险,达到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健康发展的目的。

  二、建立专业预警机制的意义

  1.建立专业预警机制是避免高职教育资源浪费的必然选择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贪求大而全,不顾自身条件争办热门专业,对于人才的社会实际需求没有进行定量分析,没有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相匹配,不与当地人才需求状况相适应,缺乏必要的前瞻视野,专业同质化现象严重。以湖南省为例,湖南现有高职院校64 所,共开设1685个专业(以2014年公布的招生专业备案数统计),其中开设财经大类专业的学校数达60所,占全省高职院校的93.75%。而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有40所,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有38所、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有39所、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38所等。另外,如会计电算化、软件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重复率也非常高。通过专业设置预警机制,一些没有特色、办学水平低下、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专业可以得到预警,可以避免因专业的同质化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2.建立专业预警机制是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必然选择

  以服务为宗旨,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高职院校存在的基础与自身价值的体现。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要在静态和动态上都与区域经济相适应,这势必要求高职院校主动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特殊行业的实际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这就需要专业设置预警机制来解决因区域经济发展而不断冒出的专业建设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支撑力量,促进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产业的良性互动。

  3.建立专业预警机制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所提出的,它主要是指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在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中也需要可持续发展。专业是高职学校的品牌和灵魂,专业建设无疑是高职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高职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立足点。而专业设置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核心工作,它决定了一所学校的资源配置方式,也决定了这所学校能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高职院校能够依据专业预警机制,淘汰社会需求不足、办学水平低下的专业,发展社会需求强劲、特色鲜明的专业,那么,相应的师资、实验实训设备等教育资源基本上就能按照社会需求进行配置。只有利用这种按需办学的科学设置专业方法,才有可能产生“出口畅,进口旺”的良好局面,使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三、建立专业预警机制的主要内容

  1.专业预警的主要监测指标

     专业预警的主要监测指标包括内部指标和外部指标。外部指标主要包括就业情况、生源情况、社会需求与社会评价等;内部指标主要包括专业硬件条件、师资的数量与质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情况等。具体评估要素及评测点见下表1。根据监测指标对专业进行评分排序,排序靠后的专业进行专业结构调整。

表1专业建设预警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估要素
外部指标
就业情况
专业初次就业率、毕业半年后的实际就业率、就业满意度、专业对口率、毕业生一年后平均薪资等
生源情况
高考第一志愿填报率、除第一志愿外的其他志愿填报率、新生想转出及退学意愿的比例
社会需求
与社会评价
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评价、政府或主管部门评价等
(续表1)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估要素
内部指标
师资情况
教师数量、职称结构、科研能力、教学能力
专业硬件
条件
校内实验实习实训教学条件、校外实训基地及
校企合作情况、网络教学资源、图书馆资料等
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
专业定位与专业建设思路、人才规格定位与培养标准、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素质教育等
教学情况
教学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方案执行率、学生满意度、教学质量监控、学生获证情况、实质性的校企合作情况、教材建设等

  2.专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

  专业结构调整主要包括专业培养内容的调整、专业培养定位的调整、专业新增与撤销。专业结构调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专业就业竞争的优劣势、专业生源竞争的优劣势、专业在校生的评价、专业培养效果评价等。结合对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对需要调整培养内容的专业进行相应的课程调整、师资调整、招生调整等;对需要调整培养定位的专业从就业地域定位、行业定位、职业定位、教学定位等方面进行调整与优化;对无法改进的劣势专业给予停止招生、撤销备案。

  四、专业预警机制给我们的思考与启示

  1.专业预警为专业结构调整提供直接依据

  专业预警的最终目的是使专业建设更加合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专业预警为专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直接的依据。通过构建专业预警机制,能有效解决当前在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中较常见的几种问题和现象:一是拍脑袋增设新专业;二是不求专而精,只求大而全;三是只管招生易,不管就业难;四是因人设专业,因人保专业;五是转专业门路少,一条道走到黑等等。

  2.有效进行专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法

  (1)设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学院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各系成立专业建设分会。其主要职责是专业预警、专业结构调整、专业申请与审定等。院专业建设委员会主要由院领导、教务处、招生就业处、企业代表、学生代表(院学习部人员)等组成;各系专业建设分会主要由系主任、教师(教授或副教授)、管理人员、学生代表等组成。

  (2)构建专业建设团队和专业带头人。各专业必须构建专业建设团队和专业带头人。专业建设团队和专业带头人必须对本专业的市场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市场的不断变化对专业的培养方向和内容进行。具体来说,就是要构建责任教授(专业带头人)领衔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评定责任教授,来研究他所在的专业怎么构建,课程怎么构建,教材怎么选,应该怎么教学。这就需要建立一种专业发展响应机制,责任教授和他的团队有义务进行研究。

  (3)规范专业申请与审定流程。“专业围着市场转”,但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设置并不意味着学校不加控制、不审核、无底线。相反,应严格规范专业设置的申请与审定流程,以确保专业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一般来说,专业申请与审定流程应包括专业带头人提出申请、专业系组织讨论论证、主管院长组织教务处就新专业与学校发展方向和目标是否具有一致性进行审核、院长办公会审核确定是否推荐上报、教育厅审核备案。总之,专业设置应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学生的个人需求作为专业运行的直接依据,强调学校有权在一定程度上对专业设置保持调控,以此形成许多范围少、易调头的专业方向,既保持专业的相对稳定,又能够灵活机动,以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4)做好专业预警监测工作。根据专业预警的主要监测指标,做好专业预警监测工作。要成立专门结构和专人负责专业预警监测工作,特别是监测指标问卷的发放与数据的统计是一件非常严谨的工作,不能掉以轻心。另外,数据的代表性非常重要。要做各专业指标排名,分专业的指标最容易受样本偏少的影响。全样本调查及高回收率才能保证各专业指标的代表性。即使是保证了指标、调查时点和样本的科学性,核心指标成为裁减专业的根据后,还要防止各专业产生作假动机。原则上,不要让被考核的各专业纳入毕业生跟踪调查,要有成效地开展独立调查;同时,跟踪调查还要有仿冒答技术作为支撑,不能让作假毁了专业预警监测和专业结构调整。只有通过建立专业预警机制,我们的专业结构调整才有依据,才能为我们的专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颜莉芝.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研究[M].长沙: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赵驰轩.苏州服务业人才需求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34).

  [3]徐从英.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学校专业建设预警机制研究[J].职教通讯,2012(6).

发布:2007-04-08 11:32    编辑:泛普软件 · xiaona    [打印此页]    [关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