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与各类型各层次教育相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摘要:加快发展现代中等职业教育,关键是要构建与各类型各层次教育相匹配的“两纵一横”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一人一卡”式的“学分银行”终身职业教育框架,核心是贯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上升通道,重点是找准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关键在于突破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上升通道;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10-0041-03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中等职业教育?这其实包含着两个问题,第一,在经济社会充分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中等职业教育?第二,在人才需求质量和层次越来越高的当下,我们的中等职业教育应该怎么办?
关于第一个问题,坦率讲,在今年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前,社会各界是有不同意见的。持反对意见的主要基于三点:第一,与普高相比,中等职业学校的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不强,导致学生和家长的就读意愿不强;第二,现阶段的中等职业教育,没有体现出终身教育的理念,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上升通道;第三,经济社会的优质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各行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传统劳动密集型的蓝领岗位越来越少,这些岗位的劳动价值得不到中职毕业生的认可,另一方面仅仅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毕业生难以胜任新型技术岗位。这三个方面的因素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中职难办的怪圈。
上述观点的形成和存在,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我们不能就此否定中等职业教育。今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的《决定》和《规划》,都明确提出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作用,为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基础性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教育,培养技能人才。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关于职业教育,前几届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相关政策文件基本都是用“大力发展”的表述,这种表述更主要的是发展规模,今年用的是“加快发展”的表述,这表明职业教育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接下来的工作重心将转移到发展质量与效益上。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我们必须承认不足,必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是我们要回答的第二个问题,我们的中等职业教育应该怎么办?
笔者以为,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关键是要构建与各类型各层次教育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核心是贯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上升通道,重点是找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几个关键性的突破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两纵一横,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立交桥”
(一)学历教育的纵向贯通
具体包括中高职、高职与应用本科、应用本科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之间的贯通,通过有效衔接,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向上延伸,打通技术技能人才深造发展的渠道,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保障。
措施1:高职院校附属中职学校模式。可借鉴大学附中的办学模式,引导地方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建立紧密联系,必要时,可组织专业对口的中职学校加挂高职院校附属学校的牌子,与高职院校一体化办学,以此推动中、高职院校的有效衔接。可采取注册、对口招生考试、综合评价推荐等形式入学。
措施2:探索举办专门面向中职毕业生招生的地方高职院校。创办新的职业技术学院,专门面向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招生,可采取注册、对口招生考试、综合推荐等形式入学。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专业建设等与地方各中职学校形成有效衔接。
措施3:探索举办主要面向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本科层次应用型大学。创办本科层次的应用型大学,主要面向高职院校招生,学制设计为1—2年,可采取注册或自主招生考试形式入学。也可部分面向中职学校招生,学制设计为4年 ,可采取高考、保送、综合评价推荐、自主招生考试等形式入学。应用型大学的专业设置与地方各高职院校要形成有效衔接,以应用技术类专业为主,重点为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技能人才。
措施4:探索实践中高职院校“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要求,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迁移能力,探索中高职院校学生学历注册“A专业+B专业”模式,鼓励或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主修一门专业,选修一门专业,学制不变。
(二)职业资格培训体系的纵向贯通
具体包括建立和完善从初级工到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相衔接的技能人才培养通道。
措施1:要求普通中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应用本科院校毕业生除获得学历证书外,还应参加各类别的职业技能鉴定并获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双证书”培养制度。
措施2:教育部门和人力社会保障部门联合确保中职学校职业鉴定机构的申报、审批、认定与实施。
(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横向融通
措施:高中分类建办。与本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决定》中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相匹配,建议地方高中阶段教育也按照学术性高中、特色高中、综合性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等四个类别明确各自的办学定位,并通过课程落实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横向融通。学术性高中定位于为国内外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输送学术拔尖人才,可以选取目前传统高中名校及高中录取分较高的普通高中;特色高中定位于为国内外一流的应用型大学输送专业拔尖人才,可选去目前高中录取分不高的普通高中或新建的普通高中;综合性高中定位于为国内外普通的应用型大学输送专业骨干人才,或为高职院校输送高级技能人才,可选取部分重点中职学校或重点技工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定位于为高职院校输送高级技能人才,或直接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劳动者,可选取公办、民办、企业或行业或社会办中职学校。
二、一人一卡,建立“学分银行”终身职业教育框架
在终身学习背景下,迫切需要突破传统教育在教育体系、制度和培养模式上的局限,实现对通过各种学习途径的学习成果都能逐步建立认证、评估、累积和相互转换的管理制度,“学分银行”就是这样一种新型的学习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个人终身学习积分卡制度可以作为记载学习成果、认证继续教育学分、认定技能等级(包括职业技能鉴定和其他涉及技能的领域),促进就业、资助和奖励学习的重要依据。
三、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按照《决定》和《规划》的有关要求,我们的中等职业教育应定位于:储备中级技能人才的“孵化器”、向高职院校输送优质生源的“中转站”、推动职普融合的“试验田”。
为社会提供少量的中级专业技能人才。我国的经济发展虽然处于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时期,但仍有一定的中级技能人才需求。而且,有部分中职学校学生出于自身和家庭等原因需要选择直接就业,因此,我们的中等职业学校有必要给他们创造学习中级技能的条件,确保国家中级技能人才之需,并夯实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础层次。
为高职院校输送优质生源。通过推行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模式,由高职院校牵头制订基于专业发展连贯性的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与专业课程标准,由专业对口的中、高职院校共同实施,中高职三二分段自主招生考试采用“334”的模式,即:考试内容与权重设计为:30%文化基础、30%专业理论、40%专业实操。或通过综合评价推荐入学方式实现中高职,甚至“中职与应用性本科”一体化办学,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造就具有专业素养优良、实践能力过硬、具备高级技能证书的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为职普深度融合创设先行先试的条件。建议选择部分中职学校开展综合高中试点,以探索综合高中为突破口,推动深圳高中阶段教育按照学术性高中、特色高中、综合性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等四个类别明确各自的办学定位,并与高等教育领域的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有效衔接。
四、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校企合作是撬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杠杆,文革以前的老中专之所以能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过推进行业办学模式,坚定不移地走校企合作的路子。现在,我们的中职学校也在推行校企合作,但这种合作从整体上是形式大于内容,没有触及到校企合作的灵魂。这次,《决定》和《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应该抓住政策机遇,通过一系列改革行动,把校企合作做大做实做透,赋予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更多的内涵。
(一)以专业整合为突破口,推动职业院校差异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
针对当前地方职业教育多头办学、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过于繁杂的现状,各地的职业院校专业整合要明确专业集群发展理念,引导各中职学校重点发展3-5个拳头专业,确保拳头专业形成较强的规模、质量和效益优势。各中职学校之间在专业设置上要实行错位发展,尽可能地避免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专业调整过程中涉及到的教师流动、教育教学设备设施调配,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人社、财政等部门协助。
(二)鼓励“引企入校,引校入企”,构建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的新格局
多元化办学格局是《决定》和《规划》提出的又一个新思路,在这方面有条件的地区或城市应该扮演先行先试的先锋者角色,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赋予中职学校办学管理权的同时,还要赋予中职学校办学经营权。一方面,拆除职业学校的围墙,推行开门办学,鼓励学校引进企业,利用学校的场地和资源优势,开办各类校办企业和教学工厂,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岗位情景,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要允许学校和企业在创造教育价值的同时,也能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另一方面,要鼓励学校到企业办学,要倡导“工厂就是学校,车间就是课堂“的职业教育观念,在培养技能人才的同时,为企业一线员工创造在岗学习和终身教育的条件和机会。
构建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的新格局,还要探索行业企业举办职业院校、试行“公办、民办、公民合办”等多种办学形式;要推行全日制职业教育与非全日制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逐步打破全日制职业教育与非全日制职业教育的政策界限,对全日制职业教育与非全日制职业教育一视同仁、统筹管理,将工学交替、双元制、学徒制、半工半读、远程教育等学习方式纳入职业教育各项政策支持范围。改革学制、学籍和学分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各种灵活学习方式的学校职业教育。
(三)由高职牵头、行业企业和中职学校参与,编制同一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标准及评价标准
构建与各类型各层次教育相匹配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核心是要贯通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通道,统一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标准。在现有政策环境、体制机制的作用下,各地应采取小步快跑的策略,第一步贯通中职与高职的通道,再逐步贯通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硕士、博士的通道。在这方面,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成立专门机构,统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标准体系建设。具体的做法是:由高职院校牵头、行业企业和中职学校共同参与,就某一专业编制详细的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标准及评价标准,开发配套的教材,由对口的中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过程,以标准的形式保障技能人才培养的连贯性、系统性,赋予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教育所必须的学业水平、专业技能、发展平台与成长机会。
(四)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探索建立独立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标准
第一,改革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和编制制度。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制定教师资格标准、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淡化学历标准,强化职业能力要求。制定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标准,扩大兼职教师、技术技能教师的比例,增加职业院校用人的灵活性,建立职业院校教师编制动态调整机制。
第二,改革职业院校教师聘任制度。扩大职业院校用人自主权,鼓励职业院校在核定编制内自主聘用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专兼职教师。加大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推行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岗位购买服务制度。
五、在普通教育阶段普及职业教育基本常识
在初中阶段开设普及职业教育基本常识的课程,使之成为初中学校的必修课之一,有利于中小学生在中招录取时做出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学业选择,也有利于改变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偏差。各地应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建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向沟通的桥梁,通过开展课程和学分互认,使学习者可以通过考试在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之间转学、升学,从而推动深圳高中的多样化发展。
我们的中等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只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而卓越的中职教育,就使其成为高素养的现代职业人。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
[2]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 1深化多元办学模式改革 提升卫生人才培养质量
- 2 如何让中职学生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 3中职语文教学中加强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
- 4求大学生社团管理系统?
- 5 以“导”促“学”以“动”带“学”——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 6高职民航部件修理专业建设研究
- 7中职会计重点专业建设研究
- 8 生本教学法在中职学校汽车电气教学中的运用
- 9 如何运用“协同创新”理念提高高职语文教学有效性
- 10现代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整合
- 11爱的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践应用
- 12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反思
- 13 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14中职学校学生在线学习学习质量监测方法探究
- 15如何做好中职班主任工作
- 16高职师范专业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 17高职中文速录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 18重视技能培养,建设社团文化,促进职校学生素质提高
- 19论当代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培养策略
- 20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弱化现状及其强化措施
- 21深化产教融合 促进校企合作
- 22高校社团管理系统数据库怎么做?
- 23 营销理论视角下的交际教学法:4RS交际法
- 24完善高校章程核准审查工作的几点建议
- 25“中国梦”与高校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 26民办高职经济学基础教学教改多元探析
- 27中长跑运动的训练方法探究
- 28基于任务导向的双师素质培养研究
- 29高职院校“空中课堂”网络教学探索与实践
- 30以中职学校志愿服务活动为切入点的创新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路160号1层9号
重庆公司:重庆市江北区红旗河沟华创商务大厦1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