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教融合 促进校企合作
【编者按】10月23日,广东省2014年“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论坛在广东中山市举行。本次论坛由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来自省内各市的政府主管部门人员、中高职院校校长、行业企业代表等100余人热烈互动交流。论坛旨在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立足广东地方产业特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会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欧阳河作专题讲座,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李小鲁作专题发言。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江门市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湛江财贸中等专业学校、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广州市电子信息学校等学校分别作了专题报告。本刊将摘录部分职校在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先进经验,为我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提出可供参考的发展路径。
“镇校企”合作办学——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契合当地产业环境,对接产业设专业,以“一镇一品”的产业布局为基础,实施“一镇一品一专业”建设,建成制造类、现代服务类、艺术设计类、电子信息类、化工类5大专业群,在产教融合之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但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之路并没有在此止步,学校开拓创新,以产业学院为平台,进行了“镇校企”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合理布局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继续教育三大功能。产业学院是该校依托现有重点专业群和特色专业群,与专业镇政府在其产业园区合作兴办,集学历教育、社会培训、技术研发与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教育实体机构,是“一镇一品一专业”办学思路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在古镇、沙溪、南区、小榄4个专业镇(区)的特色产业园区合作兴办了古镇灯饰学院、沙溪纺织服装学院、南区电梯学院和小榄学院,将办学边界从中等城市向下延伸至乡镇,实行差异化、特色化和创新式发展战略,使教育科研资源辐射到镇区企业、社区,有效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该校还率先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体制,通过在产业学院实施董(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创新现代高职院校的治理模式和管理机制。学校初步建立了校企共同创新、专业共建、人才共育、师资共培、资源共享、实习就业共担的“六共”运行机制,有效解决了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的实习实训难、校企合作开发课程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难、专业服务产业难等4大现实难题。
该校初步形成了“总部+基地”办学格局,校内依托产学研园,成立产学研园理事会和中山市产学研战略联盟,校外依托4个产业学院建立起辐射24个镇区的成人教育基地。产业学院成为学校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实践平台,成为高职教育办学体制机制、现代学校管理制度、长效校企合作机制、招考制度、面向地方的社会服务能力、面向社区的终身教育等重要和关键领域进行创新实践的重要载体,开创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资源和质量双驱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策略
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面临以下挑战:(1)学校资源有限,不能适应校企合作的需求;(2)教学质量不高,不能满足企业人才的岗位需要;(3)职教机制不健全,不能适应校企合作的市场运作。为此,该校通过实施资源和质量双驱动策略,破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的难题。
1. 整合学校自身各种资源,优化合作条。该校采取了三个措施来整合自身资源:①整合专业设置,实行专业对接产业链、教育对接价值链的举措。②提高师资素质,实行竞争上岗、以职定责、多劳多得、优质优酬措施,并聘请设计师、学者和企业家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聘任企业师傅担任兼职教师。③改革实训模式,通过对接产业办专业,面向市场育人才,把企业引进校园,把课堂搬进车间,实现实训中心对接产业链。
2. 主动融入到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分担政府重任。依托当地的经济产业结构特点,参与当地产业发展规划,整合行业协会、专家学者、科研机构、高校、地方商会等各种资源,开展五位一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实践。
3. 与创业成功毕业生合作,反哺学校发展。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认为优秀毕业生回校寻求合作是最直接的资源。如该校与中山市暴风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电商产学园,电商产学园设置了一系列学生的实操岗位,为学生的实训实操提供了大量机会。
4. 给企业最大的红利,发挥资源价值。学校主动提供场室,邀请企业把生产设备、技术精英长驻学校,允许其按照生产实际进行运作。企业把设备和师傅投入到学校教学中,把生产计划和教学计划结合起来,和学校教师共同实施和改进教学。
5. 建立民主透明的运行机制,保障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形成明确、可操作的机制,并在运行中予以不断完善。学校、教学、学生与企业、生产、员工间的利益关系、责权利要明晰,制定产权协议、各方责任书,从而有效保障校企合作有效进行。
“四双”产教融合模式——旅游职教集团校企合作新思路
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在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道路上,触碰了职业教育的5个实质性问题,即:如何吸引企业融入职业教育,如何实现职业教育对接岗位工作,如何实现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同步进行,如何使学生完成“学生——学徒——准职业人”的转变,如何使指导教师完成“职业人——师傅——人师”的转变。为解决难题,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在和南沙大酒店10年的合作中,提炼并实施了“校企双主体,办学双协议;教学双任务,育人双导师”的合作模式。
该校和南沙大酒店围绕以下六个主题开展校企合作:一是开发实习教学要点库,解决实习教学内容的问题;二是开发实习大纲及编写实习教材,解决实习课程微化落地的问题;三是配备企业导师,解决“师带徒”的问题;四是建设企业课堂,解决实习教学场地的问题;五是建设数字化实习课程资源库,解决自主学习的问题;六是落实顶岗实习考核与评价,解决实习质量评估的问题。目前,学校提炼的“校企双主体,办学双协议;教学双任务,育人双导师”的合作模式,已在广东旅游职教集团普及推广,“四双”产教融合模式在解决校企合作相关问题上取得了突破。
1.“双主体”着眼于解决企业融入职业教育的问题。10多家合作企业参加广东旅游职教集团,常务理事单位在集团“六共模式”(人才共育、利益共享、基地共建、机构共管、校企共需、契约共守)框架下承担教育责任,开展校企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训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就业指导服务六个方面的合作。
2.“双协议”着眼于解决校企合作的规范问题。学校和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明确并细化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责任和义务;实习协议由学校、学生、家长、企业四方签订,明确学生遵守企业纪律、开展岗位工作的义务,明确企业落实教学计划的义务。
3.“双任务”着眼于解决实训教学体系化的问题。实训教学体系化指“学校课堂延伸到企业”的情景教学和“促进学生向准职业人转化”的实操教学。
4.“双导师”着眼于解决“师带徒”的问题。“师带徒”指企业技能导师以“师带徒”形式开展岗位职业指导,学校文化导师定期送教上门。该校将此方式延伸到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教育中,形成“岗学对接,四级递进”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统领各专业实训教学。
现代学徒制的创新实践——紧扣实业发展与就业主导的双赢举措
职业教育突出反映了实业发展与就业主导这两条主线,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紧紧依托这两点,清楚洞悉学校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环境氛围,深刻把握职教发展的自我需求和社会需要,从“车间进校”,到“企业课堂”,再到“岗位学制”,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1. 车间进校——学校免费提供场地,企业车间搬进校园。2007年,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为解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引进了汇丰公司,开创了东莞乃至广东“车间进校”模式之先河。“车间进校”是将企业的模具专业生产车间引进校园,学校为企业提供车间场地,企业在学校进行生产,为在校学生提供实训机会。学校的专业建设、实训任务和教学计划全部放在真实的生产车间,车间的生产岗位就是学生的学习岗位,企业的生产任务就是学生的学习任务,真正实现了车间与教室的统一、师傅与老师的统一、作品与作业的统一、学员与学生的统一。
2. 企业课堂——学校提供优秀学员,企业培训机床操作高手。2009年,为了快速提高教学质量,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大胆走出去,开创“企业课堂”新模式。“企业课堂”是在学校对学生进行前期培养的基础上,企业从学校选拔优秀学生,用自有的师资、设备和课室,在公司内独立开展为期一学期的企业课堂教学。对学校来说,毕业后学生更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因为在“企业课堂”中,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高度匹配;对企业来说,他们培养了一大批熟悉机床的优秀的模具技能人才,提高了设备的社会认可度和技术人才对设备的忠诚度。
3. 岗位学制——企业为学校建设校区,岗位师傅直接带徒。2012年,学校与拥有省内第一条智能化精密模具柔性制造生产线的香港朝日集团东莞钜升公司达成长期合作协议,建设“钜升课堂”,开展“岗位学制”的实践。学校实行“2+0.5+0.5 ”的课程模式,学生先到“企业课堂”学习一学期,然后再到企业顶岗实习一学期,最终形成“2年(学校学习)+0.5年(企业课堂)+0.5年(顶岗实习)”的课程模式。对半年的“企业课堂”,学校提出了“岗位学制”的要求,安排学生进入钜升公司生产岗位当学徒,让学生实现从知识技能到岗位能力的跨越,完成由学生到岗位熟练从业人员的完整教育过程。
产教联动,学做融合——生产进校园的创新模式
江门市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在滚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两大难题:一是工科专业高消耗、高成本的难题;二是“2+1”人才培养模式中也碰到了工、学分离的难题。为破解这两大发展难题,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和加工制造类专业的特点,与江门市新会区新农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共同研究探索“生产进校园”创新模式。经过两年的研究探索,该校成功破解了工科专业高消耗、高成本的难题,破解了校企合作中工学分离的难题,破解了技能训练、竞赛普及化的难题,还破解了“双师型”教师技能水平提高难题。江门市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在生产进校园的实践道路上发掘了以下创新点:
1. 产教联动,创新了校企深度融合的模式。该校的“生产进校园”教学模式,坚持产教联动,以教学为主,生产为教学服务:学校接订单首先着眼于是否适合教学内容,以合作企业的十个基本固定的生产项目为主要载体;企业专家工作室与专业带头人共同研究生产任务,按不同层次拆分工作内容,开发产教项目,以适合不同年级的教学;教师的教学以生产为主线,生产活动为载体,理论与实训一体。学生通过参与项目的一切活动,学做融合,实现了工与学的对接。
2. 学做融合,提高了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该校按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教育理论设计并实施教学,使学生在源自企业现实,又经过典型化的“做中学”环境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解决问题。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时,合作企业与学校共同构建课程体系,研究课程标准和考核细则,开发项目化教材,设计“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活动方案,并由双方人员共同组成教学队伍实施教学,实训体系更接近市场。
3. 以产促学,破解工科专业高消耗、高成本难题。学校从合作企业中建立了一个支撑“生产进校园”的稳定生产任务供应链,这个供应链不仅满足教学训练体系量的要求,也符合专业培养质的要求,确保教学与生产同步,让生产服务于教学。学校强调“课堂与车间一体,生产与学习合一”,使学生“全员、全部、全程”参与生产性实训成为可能,解决了工科专业实操高消耗、高成本的难题。
4. 以研促教,补强了中职教师科研的短板。“生产进校园”给教师带来的不仅是教学模式的转变,还把教师带入了一个相对陌生的生产领域。团队教师借助校企合作平台,通过承担教学改革项目、编写教材、承担教学技能竞赛、建设课程资源、改革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撰写教研教改论文等,切实提高了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钻研的水平。
引企入校合作培养模式——打造校企资源配置的全新平台
湛江财贸中等专业学校在引进企业入校,创新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方面,采取了以下做法:
1. 校企共建财经一体化实训基地。学校与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3S基地打造、课题研究平台的搭建、学生顶岗实习等方面共建合作,打造财经一体化校内实训基地。财经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从指导思想的确定到规划实施,企业全程参与,使得工程施工与实训需求无缝对接,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形成了教育与企业紧密结合的互动,实现教学服务企业,企业带动教学的双赢局面。
2. 校企共建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实训商场。学校与深圳兴达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引企入校合作意向,在校内开设教学商场,作为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完全按学生专业学习、实训的教学环境设计,基本体现企业经营氛围、企业文化,专业实训完全按照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来进行。根据企业实际设立不同的岗位和角色,学生如同在真实工作和职业环境中进行实训学习,从而掌握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熟悉专业操作规程。
3. 校企共建电子商务专业网络公司。学校引入广东叁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学校。网络公司的引入,使电子商务专业的部分教学实训、顶岗实习教学环节放到校园企业中去完成,校园企业实训成为了超越课堂、超越实验室的大课堂、大教学、大实习活动。学校师生都明显感受到了校园企业对教学实习带来的好处。
4. 校企共同开设企业冠名订单班。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提出了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实行校企联合办学,实施“委托培养、定向就业”的冠名班人才培养模式,使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由原来企业向学校下订单变为企业直接参与学校教学管理。冠名订单班的培养模式,把招生与招工结合起来,教学与生产结合起来,实现了校企的无缝对接,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的“三赢”。
在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职业教育示范省的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是我省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所举办的“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论坛,既是对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一次学习研讨会,更是我省职业教育系统多年来的校企合作实践总结会和成果检阅会,以使各校在总结交流过程中,结合本校实践,加大探索改革力度,从而实现职业教育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等方面的功能,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 1基于Corder错误分析理论的高职生英语写作错误现象分析及教学改革思考
- 2中职德育课教学艺术策略初探
- 3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行业状况及人才需求调研与改革分析
- 4如何做好中职班主任工作
- 5 “三大战略”齐推发展争创一流技师学院
- 6以爱为魂,培养高尚师德
- 7模具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8 让中职语文课堂因活动而精彩
- 9 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堂的应用
- 10浅议中职服装基型法教学
- 11《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教材分析和教法探讨
- 12高职民航部件修理专业建设研究
- 13农村中职唱歌教学的实践探索
- 14 职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的探究
- 15 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16学生社团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17专业对接产业链 工学对接办专业
- 18用人文关怀打造中职“快乐”教育管理特色
- 19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探讨
- 20学生社团管理系统设计功能模块简介
- 21高校社团管理系统数据库怎么做?
- 22中长跑运动的训练方法探究
- 23接受、发现学习及汉语教学中发现法的运用接受、发现学习及汉语教学中发现法的运用
- 24如何在中职学校开展VB程序设计课堂教学
- 25中医康复保健专业“四联五举”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 26关于中职英语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 27区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及路径
- 28携国际之手 育旅商人才
- 29从新教材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的联系
- 30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建设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路160号1层9号
重庆公司:重庆市江北区红旗河沟华创商务大厦1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