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免费试用、咨询电话:400-8352-114
摘要:笔者对专业实训教学内容开展项目活动,实操工作事例,锻炼了学生专业实务的能力。同时尝试“主体活动探究式”课型,增用“探究式教学”,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听讲、思考、讨论、实训等途径去主动地探究,小组合作互助互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效果良好。
关键词:主体活动;项目活动;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7-0137-03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纳税申报”是《会计业务处理(办税业务处理)》课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7月版)任务2增值税的实训活动之一。以往笔者对例题补充2个申报表附表,花费大量时间吃力地分析例题,演示计算,指导学生观察申报表结构、栏次,识别填写内容,最后添加练习巩固。而学生面对大篇幅的业务题、多个复合结构表格,容易混淆,注意力难以集中,技能生疏,许多学生未能在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教学目标达成度低,学习效果一般。
于是,笔者从配套《模拟企业办税实训》(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6月版)P18团队训练题为蓝本,节选留下代表性的4笔业务和相关发票单据,添加1笔非常损失业务,整合成“新广州市天地果酒工业有限公司增值税纳税手工申报”项目活动,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探究、实操。在开展项目教学的同时,尝试“主体活动探究式”课型,增用“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互助互学,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前置任务,预习探究
课前笔者了解12会计2班原有学习小组配合情况,对配合效果差的小组进行重组。要求学生重温教材P28页例题,分发每小组一份项目活动资料,提出预习提纲:①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表格之间数据有何联系?②销售、视同销售的金额和税金应填写在哪个表格?哪些栏次?③外购业务准予抵扣的业务金额和税金填写在哪个表格?哪些栏次?④不准予扣除的进项税额应填写在哪个表格?哪些栏次?
课前,小组进行“预习探究”。通过提纲引导,学生先自主分析,再集体讨论,初步探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的表格间数据联系和填表规律。预习中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选派代表在课堂反馈疑问。个别组织能力强、表现积极的学习小组还初步讨论了项目活动的实施。
二、反馈预习,解答疑问
授课时,“反馈预习,解答疑问”环节约10分钟。笔者先抽查预习情况,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在申报表的空表以不同颜色标明销项税金、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金额的填写栏次;对表格之间相应的栏次进行连线,简单、直观地描述表格之间数据联系和填表规律。笔者稍作修改补充,给予激励性评价。然后以举手示意的形式了解预习的达成程度,向各小组征集预习中遇到的疑问。如:一般纳税人为何有按简易征收办法征税的业务?防伪税控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与非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外购有何不同?……笔者还是通过举手调查,只对1个普遍的疑问进行了集中解答。小疑问则由其他小组的优秀学生互助解答。个体特殊疑问,笔者先安抚,约定课下单独辅导解答。
三、合作探究、讨论交流,适时启发、分层指导
答疑完毕,接下来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适时启发、分层指导”环节约15分钟,笔者阐述项目的职业情境,提出项目活动要求。
大部分学习小组组织有效,有序逐步开展活动。成员之间先查看业务发票单据,集中判断业务性质,归集计算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的业务资料,讨论制定或分工或统一实施的活动计划。如有的学生对销售业务直接选用发票上已知税金,对视同销售业务计算组成计税价格,乘以法定税率,计算出销项税额,填写附表一、附表四,合计结果填写主表“销售额”、“销项税额”;有的学生则直接选取准予抵扣的外购业务专业发票上的税金,填写附表二、附表三,合计结果填写主表“进项税额”;有的学生辨析非常损失业务,计算进项税额转出金额,填写附表二,合计结果填写主表“进项税额转出”。最后组长带领全体成员查看主表,完善有关栏次,综合计算填写“应纳税额合计”。学习小组活动中遇到疑问,可向教师、邻近小组求助。
笔者一边巡堂查看小组如何实施活动,及时发现困难小组,或个别指导,或集体指导,使用设问式语言提示学生观察业务发票,启发思考,引导小组成员继续开展活动。一边注意聆听小组活动步骤、税法应用是否得当,查看申报表“半成品”,为后面“精讲点拨”收集第一手资料。
四、精讲点拨,激励性评价
项目活动结束,小组相互交换纳税申报表。“精讲点拨,激励性评价”环节约20分钟。被推荐上讲台的学生使用投影展示成果——纳税申报表,陈述活动步骤,税金计算过程、填表方法、注意事项等。笔者先做了激励性评价,肯定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再选择其他小组代表进行准确性点评。各组相互批改,做出客观评价。
接着将为何出现偏差的问题抛向学生,激发学生代表主动发言,分析错误,修正差错,笔者则做最后的小结归纳、纠正,突出重点。此外还对巡堂时发现的共同差错,及时分析原因,联系教材法规,引导学生正确应用,修正偏差,突破难点。
下课前,笔者查看各组申报表批改结果。成绩较12会计1班有较大进步,并不是全部理想。笔者还是激励学生,并提出修正错误、加强练习的意见,以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体会
笔者认为对比平铺直叙的讲授、练习,实操“新广州市天地果酒工业有限公司增值税纳税手工申报”项目活动,贴近工作实际事例,锻炼了学生专业实务的能力。尝试“主体活动探究式”课型,增用“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听讲、思考、讨论、实训等途径去主动地探究,先认识纳税申报的结构和栏次,能说清填写步骤,从中找出申报表各表格之间的数据联系;辨析发票种类,熟练应用税收法规,计算出各栏次的数据,填写纸质纳税申报表;进而利用表格之间勾稽关系检查、核对数据的准确性。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探究更多,小组合作互助互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效果良好。
1.开放课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教师不只是向学生提问,更多的是解答学生的疑问。问题不再是教师预设的、单一的,而是学生从自身角度、水平提出的,有可能是偏常规,这就要求教师课前换位思考,预计学生的疑问,做好充分准备。学生也不再顾虑,大胆提出疑问。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相互帮助解答,及时有效解决疑难。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自主学习、集体合作练习,从做中学,做中感悟,较好地达成了学习目标。教师从传统灌输式教学中解脱出来,活动的重点不是讲授,更多地是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集体合作;帮助学生拟定合理的活动实施计划,选择恰当的方法实施活动。
课堂是开放的,教学程序不再是固定的,很可能层出状况,学生活动杂乱无章。这就要求教师言行既要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更要起到主导课堂的作用,通过适时地启发、专业的引导,使学生活动最终回归到教学重点上来。
2.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课堂创设的项目活动,看似翻版例题,却增加业务发票单据,更鲜活,仿真实务工作,让学生上课如上班。采用“主体活动探究式”课型的过程中,学生在重温例题、讨论预习提纲时,动手尝试项目活动时,都深刻体验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了学习探究的欲望。因此就连平日懒散的学生都不敢怠慢,也在学习小组的督促下配合项目活动实施。
学生在项目活动合作探究中,相互督促,精神更集中,学习有了效率;相互讨论交流,学习有了气氛;相互帮助,学习有了第二支援,教师不再吃力,教与学更为和谐。
3.合作探究,训练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课堂上主动实施的“阅读教材法规,辨析发票单据,观察申报表,聆听教师引导、学生提示、学生疑问,思考探究,讨论交流思路、步骤,计算税金,填写申报表”等一系列动作,无不锻炼了学生“读、听、思、说、算、写”等学习能力,不再是被动的“划要点、背要点、学例题、练习题”式学习。
学生先观察申报表结构、栏次内容,标识栏次的数据来源,连线相关栏次,直观地识别到纳税申报表之间数据联系,感性认识了增值税纳税申报。再解读项目业务题,辨析发票单据,探究计算、填表,锻炼了分析能力和应用法规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应纳税额的能力。最后实操填写纸质纳税申报表,体验了仿真工作,切实提高了实务能力。
4.适时引导,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课前“预习探究”阶段,预习提纲的4个有针对性的问题,无疑是本节课程授课的重点。能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法规,重温例题,观察申报表,逐步探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表格之间数据联系和填表规律。有学生发现了问题,有学生产生了疑问,有学生出现了困难。进入课堂,在“反馈预习,解答疑问”环节学生就大胆提出疑问,这些疑问正是教学中的难点,笔者采用集体解答、相互解答、个体解答,修正了个体偏差,让学生逐步完善自身的知识架构,进一步自主探究如何解决问题,消除疑问,克服困难。
在“合作探究、讨论交流,适时启发、分层指导”环节,学生集体活动,合作探究;有的小组顺利有效,有的小组主动求援,有的小组停滞不前,教师适时地启发引导、分层指导,为探究指明了正确方向,为活动提供了专业支持。
在“精讲点拨,激励性评价”环节,活动成果呈现,学生代表陈述、相互点评,正是感悟、内化知识的过程。而教师精讲点拨、共同差错的修正,正是归纳知识,小结技能要点。学生能从聆听他人经验中感悟,深刻理解了重点,有效地突破难点。最后教师激励性评价,更是为下一次学生探究活动打了强心针。
参考文献:
[1]刘军.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1):6.
[2]徐艳丽.“主体活动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1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