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免费试用、咨询电话:400-8352-114
摘要:根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要求都较高的特点,在教学中通过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研究,推动了教学革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从而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汽车发动机;课堂教学;项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7-0135-02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包括汽车发动机的构造、维护和修理等重要内容。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满足现代社会对汽车维修人才的基本要求,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显然,该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地组织教学。但是,很多课堂上是教师在黑板上讲结构,口头上说修理,学生没有兴趣,教学有效性很低。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有必要研究和实施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提高《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类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的统称,包括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小组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法它不同于具体的教学方法,它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理念。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行动为导向,把培养学生行为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营造符合工作实际的教学活动氛围,引导学生感受知识、技术和方法,通过学习小组共同制定计划,组织实施,相互评价,完成工作任务,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专业能力。它具有以下的特点:
(一)注重行动导向,强调方法学习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中运用行动导向法教学,从任务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更多的时候是学生行为的指导者,是学生碰到学习问题时的咨询者,是课堂上的一位主持人。但这并不影响教师作用的发挥,相反,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要准备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
(二)注重互相合作,强调全面学习
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组织《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需要制定工作计划,研究工作难点,查看资料,钻研技术,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了知识和技术,提高了技能;其次,整个过程都是由学生共同参与,共同研究,共同承担不同的角色,在互相合作的过程形成了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再次,学生通过工作研究、配合和理解全面掌握知识,并通过社交生活中各种行为的不断规范,学会合作方法和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注重兴趣培养、强调小组学习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好奇、兴趣等心理作用,来提高求知欲;学生还可以通过教师的鼓励,学生间的配合,取得成果之后的喜悦等,增强学习的动力。同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制定工作计划和完成工作内容,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检验结果,从而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运用
《汽车发动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内容实践性强,对基础理论要求也比较高,汽车发动构造与维修知识来自工业生产实际,学生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能获得真知。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工作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准备工作
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开展《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要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把学生自由搭配、班委成员建议以及教师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综合起来,做到每组学生的理论能力、沟通能力、动手能力等形成互补,以便有效地开展活动。
以行动为导向、任务为载体的教学内容的确定要与汽车维修实践相结合,选择的工作任务必须是汽车维修工作岗位的典型任务,要具有实际意义,体现具体的岗位情境。任务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满足社会对专业技能的需求。教师要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并认真钻研相关教材,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工作任务。
(二)任务设计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开展行动导向教学,要让学生明确工作任务,也就是学习任务,了解工作任务的结构和程序。接受任务后,首先要针对具体任务,搜集完成任务所必须的资料,通过上网查找,技术咨询等途径,了解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术,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其次要依据计划和工作流程图,组织工作任务的实施,也就是学习活动的开展;最后还要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三)任务实施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堂的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给出具体任务,各小组分组讨论,依据本组的实际情况,确定每个任务大概需要的时间、工具和设备等,教师在各个小组之间适时辅导,帮助他们确定出合理的、可实施的计划。
在完成每个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先将任务的目标、内容及要求,以课件、引导文等形式向学生描述和解释,引导学生自主获取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各类信息,通过小组讨论,制订完成任务的计划,并在此过程中,接受学生对疑难问题的咨询,指导学生制订计划。如在配气机构的检测与维修教学任务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手段描述与配气机构有关的汽车故障案例,继而引出配气机构的学习目标,重点掌握配气机构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方法。任务明确后,学生则根据教师的引导,依据所掌握的专业知识,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然后小组讨论,最后整理、归纳,从而对配气机构形成基本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
运用行动导向法组织教学,效果反馈与评价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这个环节主要是对任务活动的回顾、评价和分享成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的感受,分享工作成果的快乐,找出自身的不足,对学生的工作过程合成果作出客观的评价,从而让学生在过程分析中得到思考,巩固已学习过构造理论知识,熟悉工作过程和步骤,增强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教学评价可运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种方法进行。过程性评价主要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工作态度等。结果性评价主要用于评价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研究
在具体实施中,我们也碰到下面一些问题,值得深入探究:
首先是任务设计问题。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如果不注意结合学生、环境及课程特点,容易引起以下教学问题:(1)若教师缺乏本专业实际应用经验,缺乏实践及前沿知识,课堂教学效果就会不理想。(2)若教师只看到学生的缺陷,不了解新时代学生的兴奋点、兴趣及积极面,则学生主动学习性较差,达不到课程教学目标。(3)若教师只知道学科体系,不知道按课程的能力目标重组教材,项目(案例、课题、任务、实务)应用不符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则不能满足课程教学要求。
其次是活动组织问题。由于教学过程以学生的工作为主,教学中教师不能中途停止学生的工作,再加上学生分组较多,不同组的学生的工作效率会有差异,时时会出现有的组已完成工作,但有的组还正在进行的现象,使得教学进程比较慢,正常的教学进度不能如期完成。
再次是成果评价问题。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是以传统体系为标准,注重成绩的高低而不是能力培养的成效。行动导向教学法则是强调学生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课程成绩的高低并不能说明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的好坏。虽然现在很多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改革教学评价体系的内容和方法,但由于各种原因,还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
综上所述,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重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只要教师对行动导向教学法有充分的理解和灵活的运用,积极改善教学环境,那么,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中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庆斌.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2]雷正光.德国双元制模式及其可借鉴的经验[J].外国教育资料,2000(1).
[3]叶昌元,冯建平.行为引导型教学法[J].浙江: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技工教研室,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