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大工业体系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改大部制,怎样改?随着两会议程的逐步展开,这个谜底已经到了揭晓的时候。
谜底之一,是启动工业和信息化部改革试点。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主要职责是,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管理通信业,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等。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行业管理部门,主要是管规划、管政策、管标准,指导行业发展,不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确保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同时,组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
凸显了形成大工业体系的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已经从农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名副其实的工业经济大国。中国工业无论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还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超过了50%。中国经济增长表现出了工业化引导的强烈趋势。对于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而言,中国工业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这首先表现在,作为第二产业,现代工业在三大产业中与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关联度越来越高。有数据显示,中国城市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 1300万农民进城。未来的20年,中国将有超过4亿多的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中国已有1亿多农民工的事实表明,只有加快工业化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而现代工业的进一步延伸,无疑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其次表现在,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而言,现代工业既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战场,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很显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离不开加快工业化发展;而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和加快工业化发展息息相关。
然而,我国传统的工业管理体制存在着比较分散的明显的弊端,特别是企业的产品研发、生产和使用往往分散到几个管理部门,以至于形成了研发和生产割裂、生产和使用脱节的状况。这种自成体系、分割管理的局面,十分不利于产品结构、企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十分不利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十分不利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其中,首台首套政策在实施中经常遇到障碍,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国与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工业经济结构、生产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组织形式上的差距。为了有效地缩短这种差距,必须形成大工业和大市场的格局,形成统一的大工业体系。换句话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整合传统的工业管理体制,需要有一个权威部门对我国工业化发展总体规划、协调管理和政策统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启动工业和信息化部改革试点,凸显了形成大工业体系的发展机遇。
凸显了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趋势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思路。之所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因为工业化是不断吸纳新的科技成果、技术水平不断创新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化的作用不容置疑。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强调,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到2020年,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这也就是说,在2020年这同一个时点上,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和工业化基本实现是同步的。由此可见,信息化是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的融合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正像专家们指出的那样,现代工业的信息化是重大装备主设备可控性、测控设备适用性及信息优化应用的综合成果。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必须解决信息的采集、测量、处理、应用和传输等技术及其相关设备。典型的信息化工业企业由过程控制系统(PCS)、生产管理系统(MES)和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三级组成。而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就是广泛融合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可以提高工业产品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和柔性化,使设计研发提高效率和成功率,实现企业综合管理信息化,进而实现企业间信息的互通互联,改变传统工业的生产模式。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启动工业和信息化部改革试点,无疑凸显了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趋势。这个融合趋势的主基调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有人把工业化比喻为躯干,把信息化比喻为头脑。中国作为一个工业经济大国,必须既有躯干,又有头脑。
相关链接: 改革开放以来五次政府机构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于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进行了五次政府机构改革。站在这个特殊的节点上看,已经进行的五次政府机构改革和正在进行的第六次改革,带来的影响都会十分深远。
第一次:1982年。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
第二次:1988年。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在国务院66个部、委、局中,有32个部门共减少1.5万多人,有30个部门共增加5300人。增减相抵,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
第三次:1993年。改革实施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59个,人员减少20%。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8个。
第四次:1998年。国务院不再保留的有15个部委,新组建4个部委,更名的有3个部委。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
第五次:2003年。这次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由28个部门组成。
国务院组成部门拟调整至27个
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如下:
外交部、国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公安部、国家安全部、监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
根据《国务院组织法》规定,国务院组成部门的调整和设置,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国务院其他机构的调整和设置,将由新组成的国务院审查批准。(信息化博客)
- 1当前企业存在的十五个信息安全问题分析
- 2ESB决定SOA部署成败的关键
- 3与时俱进企业透过SOA看ESB技术发展
- 4国内ASP应用,不容乐观
- 5技术管控将问题扼杀在摇篮
- 6压力下的信息化出路
- 7Linux的鲜花 四月遍地盛开
- 8IT厂商业绩解读之惠普篇:谁说硬件没钱赚
- 9全新企业级数据中心三阶段全攻略
- 10存在一劳永逸的供应链吗?
- 11关注企业数据安全 十招防数据泄露
- 12信息孤岛真的不好吗
- 13谈管理流程设计的原则
- 14企业咨询 费用与目标哪个更重要
- 15在线管理模式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 16Web2.0时代 企业如何做好分类信息
- 17SaaS能否终结中小企业高额软件维护费
- 18知识管理好,为什么做不好?
- 19企业如何正确挑选信息化软件
- 20泛普OA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客户信息化的一个上层平台
- 21避免华为自杀事件重演 企业和谐出路
- 22构建企业网站 牢记“四个方针”
- 23放眼当前国内OA市场
- 24杀毒软件被病毒干掉 谁来保护你杀软?
- 25库存不准确ERP再好也没有用
- 26中小企业ERP系统工程建设八步法
- 27SaaS数据安全 居安思危还是因噎废食
- 28中国企业信息战略与专业转型
- 29OA系统上线试运行学习手册
- 30中国本土IT产业竞争优势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