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知识环境(AMT研究院 安巍)
*人的一切知识都是后天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是对现实的反映。知识(精神性的东西)借助于一定的语言形式或物化为某种劳动产品的形式、可以交流和传递给下一代,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引自辞海*
知识是什么?
我认为从管理应用的角度来看,知识是帮助人们思考的意识形态中可以控制的资源。其中的关键点包括(图一:知识的关键要素):
1〉 帮助人们思考的
2〉 意识形态的
3〉 可以控制的
4〉 资源
知识环境是什么?
我认为知识环境就是构成和产生这四个要素的自然和人为的因素(图二:知识环境)。
从农业经济转变为工业经济,再由工业经济转变为知识经济,每一次的变化都伴随着知识体系的改变,而知识体系的变化又是由知识环境的变化所促使发生的。
彼得·德鲁克指出过,企业所拥有的、且唯一独特的资源是知识,其他资源比如资金、设备等不带任何特殊性,能产生企业独特性和作为企业独特资源的是它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能力不是本质,隐藏在能力背后或者说产生能力的根本力量是企业所拥有的知识。
任何事物都不能以个体形式独立存在,都有其特有的存在环境。在这里我们讨论知识的要素,同样也要提及知识所存在的环境。从哲学上讲,知识环境是广义的,知识是狭义的;从计算机程序设计上讲,知识环境是代表通用属性的类,知识则是具体的对象。无论知识环境与知识之间的辩证关系如何,我们都可以首先确立一点,那就是知识是从知识环境中抽象出来的、具体的、可学习的内容,而知识的要素同样也表现为知识环境的要素,通俗一点来说,就是同一类似的知识环境所凝聚的知识是类似的,进而导致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态度也是类似的。知识管理的目的就是找出这种类似的规律并有计划的进行引导从而达到管理的效果。
故而,知识管理也对就是知识环境的管理。
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就可以讨论能够聚化为知识的知识环境。
(一) 帮助人们思考
一个销售的例子(图三:知识跃迁):某生产食品的企业,最早卖东西的方式是在市内的超市、商场里面租用专柜将食品陈列,后来发现招聘促销和导购小姐可以更好的帮助顾客找到自己的产品,在后来发现超市、商场门口的招牌广告的影响效果非常大,其后又发现在各种媒体上做些广告会带来更多的消费者,现在又觉得利用Internet运作电子商务有可能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家企业经营者的销售思路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从被动到主动;从单一到多样;从眼前收益到潜在收益,这样的改变来自于哪里?
我们知道变革的发生可以归结为内外两种因素的组合力量,而引发这种变革力量的根本是作为实体的企业对外界和内在环境的认知,也可以说当自然环境因自然或人为的影响发生改变的时候,客观存在的实体也会伴随发生自然或人为的改变。这样的话就会有四种过程和完全不同的结果。(图四:内外因变革的过程和结果)
(图四:内外因变革的过程和结果)
改变力量(原因)
企业发生的变革(过程)
企业获得的收益(结果)
外因
内因
自然的改变
自然的改变
企业没有意识到外界市场、竞争环境的改变,仍然维持现有的产品、技术、客户,仅仅是作为适应性表现缓慢的过渡。
无法正确判断变化,没有先进思想的支持,结果可想而知。
自然的改变
人为的改变
企业意识到外界市场需求、竞争环境的变化,积极的分析自身客观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及时调整经营思路,以求适应当前到的标准。
正确认知了环境的变化,善于利用先进的工具改善自身的弱势,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还有可能因为错误判断了形式,采用了错误的变革方法,但也是人为改变的结果,关键在于改变的方法是否得当)
人为的改变
自然的改变
企业自身希望发生改变,但是没有将具体的方法和措施实施在自身的组织上,妄图通过个人意志影响全体成员自我意识的改变来达到企业的目的。
项目不能推行;决策层的意见不能得到各管理层的认知;战略性设计付之东流。但毕竟产生了影响,尚有积极的一面。
人为的改变
人为的改变
企业自身希望发生改变,进而通过强有力的制度和适合的方法得以将思想成功灌输到全体成员,达到相对的统一。
成功过渡成为能够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宠儿。
在这四者可能出现的过程和结果中,第一种一定是不可取的,它只能导致企业的自身的消亡;第三种是大型集团公司经常发生的情形,也是众多有识之士黯然神伤的结果(例如国内某大型通信产业集团发生的变革);第四种接近理想状态,几乎是没有可能达到的结果,当然我们也不排除有个别带有浓重个人崇拜色彩的企业可以达到这个结果,但同时也几乎一定伴随着相对惨痛的代价(例如香港某富豪的企业尽管个别上亿的投资失败但没有影响其整体战略的转变)。而对于大多数企业第二种选择是最佳的。当外在环境发生了变化,内在因素积极的做出相应以达到最好的过渡状态。这个时候对环境的分析、对受众者响应程度的估计,都依赖于知识的积累,也可以是对所处的知识环境的分析。(注:有关于知识环境的表现形式我们在最后一个部分“资源”中进行讨论!)同时,也是我们这个部分的结论:知识环境发生了变化,知识能帮助人们更多的思考如何去适应新的知识环境。
(二) 意识形态
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形式。显性知识是可以学习并掌握的,对企业知识环境来讲就是通过有形的实体所展现出来的、客观存在的文化载体,比如说:企业的目标、企业的宗旨、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战略发展等等诸如此类可以用文字和语言描述出来的内容;隐性知识是可以领悟并推广的,同样对企业知识环境来讲是通过无形的意识所传达出来的、主观存在的精神力量,比如说:讨论、交流、聊天、会议等等此类凭借个人的理解能力掌握的内容。应该说无论显性知识或是隐性知识、有形的或是无形的,都是通过人脑对过往所获取的信息进行个性化的加工后反应到工作中的具体表现。而正由于有一个必然的加工环节而不是纯粹的模仿,也就使得这种意识形态的资源可以被引导并加以控制。对于这一点,这里我不想加以过多的理论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知识是广泛存在于意识形态中并被人加工使用的资源这一结论就足够了。
(三) 可以控制的
提到控制,通常我们能够想到机械控制、能量控制、设备控制等等物理上可以看到或接触到的东西。而从控制论来讲,控制是研究各类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规律的科学。它是自动控制、通讯技术、计算机科学、数理逻辑、神经生理学、统计力学、行为科学等多种科学技术相互渗透形成的一门横断性学科。由此可以,控制本身就是属于精神世界范畴的、具有很强不确定性的名词。而在这里我们提到可以控制指的是什么呢?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人的思想会受到来在个人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的影响,而两种环境中又可以分为共六个不同层面的制约。
环境分类
环境子类
定义
个人环境
听
来自除自身外的全部听觉信息
看
可以接触到的全部视觉信息
想
自身对所获得的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
社会环境
学习
直接主动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
生活
间接被动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
工作
直接被动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
(四) 资源
资源是形成知识环境的必要条件,有什么样的资源就构成了什么样的知识环境,这里提出的资源就包括上述提及的个人环境和社会环境。狼人之所以认为吃生肉是正确的,原因就是相对于他的个人及社会环境赋予他的价值观如此。为此,当我们希望受众者拥有那样的知识,就完全可以从构建相对于受众者相应的知识环境入手。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事情并没有绝对好与坏、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相对的好与坏、正确与错误。而使人作出好与坏、正确与错误的根源力量广泛的来源于以前所发生的、经历的甚至于听说过的的事情,正所谓“三人说虎即成虎”的道理。
引导人们按照预期的目标和想法进行思考要优于强加管理人们的方法,而引导的最终目的仍然是管理要达到的结果,不然,引导有何意义呢?
- 1《昆明OA信息化》
- 2《21世纪的管理挑战》
- 3呼叫中心昆明OA信息化经验谈
- 4彼得·德鲁克为管理学做了怎样的贡献?
- 5如何让昆明OA办公系统更接地气
- 6昆明OA信息化规划方法(一)(AMT研究院 苏丹)
- 7昆明OA信息化导入后如何来Share知识?
- 8知识活动的全过程解读
- 9云计算影响未来颠覆OA系统行业?
- 10联想集团昆明OA信息化案例
- 11管理软件:一个梦开始的地方--谈商业智能与昆明OA信息化(王永强)
- 12走向昆明OA信息化的新一代办公自动化
- 13民政部内网门户网站和新闻口径昆明OA信息化系统开通启用
- 14托马斯·M·科洛波洛斯谈昆明OA信息化
- 15企业昆明OA信息化案例分析之——施乐公司
- 16未来广告公司的昆明OA信息化
- 17构建核心知识库,上海黄页打造呼叫中心2.0
- 18跨企业协同管理——大势所趋(邓溯锐)
- 19民生信用卡中心启用深蓝海域昆明OA信息化平台
- 20对管理的理解
- 21昆明OA信息化平台建设
- 22普华永道的Kraken与“知识曲线”
- 23飞利浦:从电子邮件通向昆明OA信息化
- 24昆明OA系统如何以细节盘活全局
- 25北汽福田开创轻卡时代新纪元
- 26云OA”软件永久免费的OA
- 27专家王振强谈昆明OA信息化
- 28《组织的管理》
- 29泛普软件群昆明OA信息化在仿真系统中应用讨论实录
- 30日本“7-11”便利店的昆明OA信息化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路160号1层9号
重庆公司:重庆市江北区红旗河沟华创商务大厦1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