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南昌OA(KM)与个人南昌OA(PKM)关系之商榷 (孙洪波)
前一阵子在各类纸媒体和网络媒体有一场组织知识管理和个人知识管理(PKM)的辩论,这是一件好事情,表明知识管理在国内引起了大家的重视。但其实大可不必将这两种本是同根生的东西吵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目的
知识管理(包括组织知识管理和个人知识管理(PKM))的目的是什么?
无论专家们把KM说的多么深奥,做为管理的一种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是提高效率并由此获得利益(这个利益包括物质的利益和精神上的利益,以下同)。组织实施知识管理,通过知识管理的氛围的建立,鼓励大家知识共享,把公司或企业的知识沉淀,然后利用这些知识去创新,去应用,使组织的智商得到提高,最后增强组织在市场的竞争力,获取更多的利益。个人实施知识管理,通过个人有意识有目标的知识的学习,知识的有效管理,然后对知识创新应用,提高个人绩效,提高个人在职场的竞争力,获取更多的个人价值。
在上面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组织知识管理和个人知识管理(PKM)的关系,但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着两者没有直接的冲突关系。
就KM和PKM的目的而言,且不讨论是否冲突,单就目的本身来讲,肯定是有所区别的。作者文中也说得很清楚,前者是为了组织的竞争力,后者是为了获取更多的个人价值,也就是说前者的落脚点是组织利益,后者的落脚点是个人利益。回过头来看,在一个组织中,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是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恐怕不是几句话能解释清楚的,但是显然下“这两者没有直接的冲突关系”这样一个论断是不太合适。冲突是否存在,可能还要结合组织的具体文化环境来谈。不同组织业有不同的文化,多数企业要求员工把公司利益放在个人利益的前面,这说明二者还是有冲突的时候,否则就不必排先后顺序了。也有个别组织非常重视个体利益,但是那往往是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考虑问题,也不是我们KM话题的讨论范围。当然,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也有合拍的时候,反应到KM和PKM上,我们总不能只看合拍的一面忽视冲突的一面吧.
关系
那么这两者是什么关系呢?他们果真水火不容吗?
在辩论中,我感觉那些反对个人知识管理(PKM)的先生们有一个共同的误解:个人知识管理本身反对共享。正是基于这个不成立的理解,推导出了PKM不应该倡导的结论。敢问一下这些先生:谁说个人知识管理就反对共享呢?事实上是,现在很火的blog(博客)就是作为一种个人知识管理中知识共享的工具出现的。
Blog的确是一个值得仔细研究的话题,有很多深入的讨论,反对赞成的人都不少,朋友们不妨自己去找一些看看,蛮有启发的。我本人就是一个blogger和PKM的初学者和受益者,我们讲反对也好提倡也好都是基于某种环境。在Internet的大环境中,我想还不会有人去考虑internet的利益吧,即便考虑也是一种网络道德的形式,基本不涉及利益冲突。这种情况下,Blog也好,PKM也好,只涉及个人利益,有什么反对可言呢?
个人知识管理(PKM)是知识管理的理念、方法论在个体的应用,是对个人知识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学方法。而继承自知识管理理念与方法论的PKM,乐于知识共享是其应有之意。
但组织知识管理和个人知识管理(PKM)又有其不同之处,这正是大家所看到的那些东西,这也是大家辩论的原因。组织更多的是要求知识的分享,使整个组织的竞争合力达到最高;而从个人知识管理(PKM)的角度上讲,它可以专心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而不用过多地考虑共享的问题。但这些因素并不能表明组织知识管理和个人知识管理有必然的冲突,因为对自己实施知识管理的个人要比没有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个人更明白共享的意义。个人知识管理中很重要的一块就是个人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包括人际圈子、组织提供的信息平台、报纸杂志,而个人要想在自己的人际圈子得到他想要的知识,他必须能给别人提供价值得到别人的认可,即他必须能分享自己已有的知识,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共享将成为个人的一种习惯。
说到共享,我想一个简单的假设就可以让大家明白其中的问题,你是一个PKMer,那么你当然要从别人那儿共享一些思想和知识,同时也要把自己的交换出去,现在我们要考虑的是,你PKM的成果,就是说把你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融合形成了新的知识和技能,是否要共享呢?
如果是的话,那么这个PKM不是更象组织的KM而不属于个人了吗?那么PKM和KM的界限在哪儿?
如果不是,那么PKM是不是又在制造共享的障碍呢?PKMer所谓的共享的意义在哪儿,是不是只要自己需要交换的时候才共享,其他时候抱歉?
进一步说,组织要进行知识管理,那么组织的知识是从那里来的呢?答案很明确:是从组成组织的每个个体。而按照我们《目的》那一节看到的,个人知识管理能提高个人的竞争力,那么这些个人竞争力提高的群体的合力如果能管理好了自然要比那些没有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群体合力要大。
那是不是进行了个人知识管理的个人就不好管理了呢?如果所有的员工没有个人知识管理的知识,不知道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有效管理,这样的组织内是不是组织知识管理就可以很顺利地实施呢?
答案显然不是。
没有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员工对知识的共享抵触情绪可能更大,隐形知识更难以挖掘,知识的创新应用可能更难成功。所有在知识管理中会碰到的问题这里都会碰到。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即便对整个组织进行有效的管理后,这些没有个人知识管理概念的员工的合力是否达到最大了呢?如果员工能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这样就能提高员工个体的竞争力。再加上组织内实行有效地组织知识管理,那么整个组织的竞争力自然比没有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员工的合力要大,这对组织不是更加好的事情吗?
中国人习惯了大家都做一群羊,这样便于管理。的确这样的人便于管理,但一群绵羊的合力和一群狮子的合力能比吗?一群狮子中间会有矛盾,但一群羊中间会没有矛盾?怎样使一只羊变成狮子,怎样使一群羊变成一群狮子,前者就是个人知识管理而后者就是组织知识管理阿!还有一个问题时并非所有的羊都能变成狮子,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多引进狮子而使自己的组织能变成更强大的狮子群呢?
一大段讨论以后,都着落在最后的几句话上,你是希望领一群羊,还是希望领一群狮子,可能很多人毫不犹豫地选择狮子,但是在现实中,并非如此简单,凡事讲究制衡,你就不怕狮子中有一只厉害的跑出来抢你的位置?在没有竞争的环境下,前面的所有论述都成立。但是在竞争环境中,所有的结论都要打上一个折扣,因为这时候,每个人要下的决定不是简单的yes or no,而是一种复杂的权衡。如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同时打击对手的竞争力,从这一点上,KM的比PKM要复杂的多。Blog能在Internet存在,某种程度上是否也是因为Blogger之间很少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呢?
在羊和狮子的问题上,我想有一个例子是让我们不想却不得不面对的,为什么印度的软件业比我们的软件业发达呢?挑出两个人来单挑,我想国内的每个程序员都不害怕那些印度蓝领的,可是为什么一群狮子却不能做出比一群绵羊更出色的成绩来呢?这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PKM和KM的问题,而上升到一个普遍性的管理问题,甚至是人性的问题,在这些问题无法得到圆满的结论之前,我们怎么就一定能得出结论通过PKM增强了能力的个人一定会对组织的KM有利呢?
在这个话题上,我想可以引申一下,从智商和情商的角度看一下这个问题,目前意义的KM基本上还是在智商的范围内实施,情商属于隐性知识,而且是非常隐性的,属于KM最难发掘的部分,可以说还没有哪个组织涉及到这个层次;PKM,目前应该可以兼顾两者,情商的东西,比如人际关系管理,恐怕组织KM是做不了的。因此我们是否可以区分一下,智商的东西交给组织去做,而PKM单做情商,不就没有什么冲突了吗?
前景
可能许多人不知道知识管理在国内的景况,中国知识管理中心的调查显示,在能上网的群体中80%以上的人还没有听说过知识管理的概念,遑论实施知识管理呢?因此个人知识管理可以作为国内组织实施组织知识管理的一个突破口,假如大部分人了解、理解、实施了个人知识管理,那么组织知识管理的实施就可以拜上日程。进一步说,如果组织要实施知识管理,那么有众多的员工有对个人知识管理的理解和经验,是不是这类企业的组织知识管理更容易成功呢?毕竟个人知识管理靠的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产生的强烈推动力,涉及的东西比较少,从而更容易实施。
组织知识管理和个人知识管理是并不冲突的,个人知识管理可以对组织知识管理有所裨益,而组织知识管理则也可以对个人知识管理提供帮助。
就象前面所说的,PKM要找好自己的位置,KM也好,PKM也好,概念性比较多一些,国内接触也不过几年的时间。正因为这样,才需要先行者们认真的思考和对待每个问题,避免后来者走更多的弯路,这其实也是KM理念的一种体现。PKM是否可以助力KM,现在还没有成功的案例,有机会的话,可以试点,但是重要的是客观地看待试验的结果,不能拿着结论去找结果。
引用论坛一位网友的话,作为结尾:
“本人认为:如果企业中的员工,个个PKM做得好,自然学习的目的性更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吸纳更加到位,提供的知识也更加有价值。PKM与KM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那些忽视PKM单纯强调KM的论调,是知识经济时代中“愚民政策”延续,也是一种不尊重知识提供者的意识。”
说忽视PKM就是愚民政策不知道从何而来,不尊重知识提供者更是无从谈起,KM也是要众人做的,也是要大家参与的,不知道怎么就让这位网友感觉自己被愚了。 如果每个人都站在个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那么我无话可说,但是作为一个社会人,你还必须从组织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这一点上来讲,PKMer应该想想怎样为一个组织做点什么,而不仅仅是Personal。
孙洪波 专栏
- 1对手淘汰与用户淘汰
- 2南昌OA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AMT研究院 谢钰凤)
- 3企业内容管理(ECM)市场 谁执牛耳?
- 4[策略] 政府信息门户实施南昌OA策略初探(钟翠 广西科技信息网络中心)
- 5中国财会从业人员的南昌OA需求(闫荣)
- 6什么是Wikipedia?
- 7[原创]再论隐性知识的传递与沉淀
- 8如何跨越知识鸿沟——知识共享的实现方法·上(AMT研究院 徐嵩泉)
- 9应用ASP技术实现对PDM软件的客户化开发
- 10知识主管(CKO)与信息主管(CIO)之比较研究
- 11企业竞争情报绝不是“鸡肋”
- 12三人行-成功的CoP
- 13从科技下乡看现阶段的南昌OA(孙洪波)
- 14不要孤立看南昌OA
- 15金融行业信息化现状
- 16管理知识经理
- 17需求价值平衡——制造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平衡(by AMT 刘宇 编译)
- 18论虚拟企业智力资本的管理
- 19韩国情报竞争(AMT研究院 彭辉 编译)
- 20项目管理思想在南昌OA中的应用(2004-06-17)
- 21[论丛] 专题南昌OA:先行者的脚步(谭小鹏)
- 22隐性南昌OA有多重要
- 23三步打造南昌OA模式
- 24我的网管工作报告(甘琳燕)
- 25南昌OA:Yesterday Once More(田志刚)
- 26知识化电厂管理模型的研究(五)(李江林)
- 27KM实施方法论之三:选择知识策略(王广宇)
- 28日本的南昌OA理论研究现状
- 29[理论] 南昌OA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培养
- 30“2005年度欧洲最受赞赏的知识型企业”赢得价值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路160号1层9号
重庆公司:重庆市江北区红旗河沟华创商务大厦1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