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成功的CoP
主持人:
什么样的CoP是个成功的CoP?
黄 培:
一家公司建设CoP有一个口号:随需应变的知识共享与知识获取。
孔祥云:
那公司用的是微软的系统,讲的是IBM的口号。不过这倒是很好的一个目标。
黄 培:
什么是成功的CoP?我提一条:CoP的成员在碰到问题时能够向CoP求救,其他的成员也会在第一时间给出答复。
孙洪波:
这样的目标更实际一点。
黄 培:
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在于如何做到"及时,主动",而主动>及时。主动分享的态度是CoP关键成功因素。
孙洪波:
知识管理系统是否是公司员工遇到问题时求助的第一选择可以作为初期评价知识管理实施效果的简单标准。这意味着多数员工已经从知识管理中初步尝到了甜头并且开始把知识管理系统作为自己日常工作的重要辅助工具。能否成为第一选择,可以说是决定企业知识管理成败的关键。
这个主动分享的态度可是不容易形成的。
主持人:
大家了解比较好的CoP应用案例么?
黄 培:
在1994年,英国石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发起了一个称为虚拟工作组(Virtual Teamwork)的项目。这个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先进的技术,建立一个跨越地理和组织边界的虚拟组织,达到将需要分享经验、技能和协同工作的雇员、承包人联结起来的目的。
看看他们的成果:在1995年这个项目完成时,英国石油公司的员工可以通过远程电视系统相互协同工作。在1995年,英国石油公司的钻井船出现故障。在过去,要解决类似的问题需要专家乘坐直升飞机到现场解决问题,费用平均达到150,000美元/每天。在虚拟工作组投入使用之后,钻井船的工程师在一台小型摄像机面前检修有故障的设备,这台摄像机通过卫星通讯系统与英国石油公司的虚拟工作组的基地相连。他们与千里之外的专家取得联系,通过实时的电视系统,这些专家与船上的工程师共同诊断设备故障。故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解决。
孙洪波:
从这个案例看来,我更倾向于员工主动提问,专家被动分享。
主持人:
CoP应用的障碍之一就是大家不会主动分享。技术问题非常容易解决,但是人的问题解决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
孙洪波:
就英国石油公司的例子而言,专家的分享应该是基于问题的,而不是主动分享,事先把所有的经验分享出来,黄培怎么理解主动分享?我很看重使用者的感受,给大家分享一些成功的感受,特别容易激起大家的兴趣。
主持人:
是的,尤其是要让提供知识的专家有成就感。
CoP除了提供专家转移知识的通道之外,在集体快速培训、头脑风暴等方面也有很多价值。
孙洪波:
也是促进创新的工具之一。
黄培怎么看知识货币的做法?
知识的衡量不是货币多少这么简单,但是作为一种方法,是可以配合其他措施使用的。KM或者CoP这个话题,总是绕不过知识共享的激励问题。
主持人:
好的,说了这么多,各位能否为企业提供一些建设CoP的思路?
孔祥云:
形成CoP的第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界定范围(Boundary)以及建立认同(Identification)。企业必须非常清楚的定义CoP的意义和目的。比如,究竟是为了改善公司流程?提升利润?提出制度改善方案?评估公司跨入新市场的机会?或是提出跨入下一世纪的策略方向?只有明确定义出具体的目标,CoP成员才能集中火力,积极投入社群的相关事务,并且体认到自己对公司的具体贡献。
实际的做法包括:
1.企业应提供充分的硬件资源和软件系统,例如社群成员讨论所需的空间、设备、系统环境等,以示对社群发展的高度重视;
2.将员工对社群的贡献与绩效考核制度结合,列入升迁或薪资报酬的考量;在无形的报酬方面,让成员觉得公司的高阶主管甚为重视社群的贡献,并且给予特殊的荣耀与肯定,将使其社群成员产生高度荣誉感,并可以自然形成经验丰富的成员乐意提携后进的环境;
3.公司更应该导引社群的学习方向与企业营运的目标相互结合,并以具体的激励方案表扬社群成员对公司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贡献。
孙洪波:
这与“企业必须设定知识管理的战略目标”是非常相似的。
黄 培:
上面提到的英国石油公司在知识管理的领先地位是世界公认的。以下是他们取得成功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1. 取得高层管理者的支持。知识管理项目如果缺乏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则注定要失败。除了在预算上提供额外的支持,英国石油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大力支持甚至部分参与项目目标的制订。
2.高质量的全职项目组。设计范围广泛的计划、管理和支持之所以能够使整个计划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项目组由熟练的雇员组成,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他们在其它公司取得的成功经验为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奠定的基础,同时也增强了参加者的信心。
3.“指导”而不是“教导”。在虚拟工作组实施的过程中,既要求参与者改变工作方式,又要求他们学会使用新的工具,这种变革需要通过指导的方式予以支持。之所以称为“指导”而不是“教导”,是因为整个过程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互。
4.采用试点。显而易见,采取试点方式的投资要远远小于大规模实施。
5.测量、评价结果。虽然知识项目的最终目标更多的是在质上而不是在量上有所提高,评测工作对于评价知识管理项目的成果也是至关重要的。
主持人:
好了,今天我们的“KM三人行”就到这里,相信上面的讨论有助于大家对CoP的进一步理解,希望各位网友继续关注这个栏目。
- 1南昌OA的关键要素(一):目标共识(AMT研究院 安巍)
- 2[论文] 南昌OA的理论和技术方法评述(朱战备)
- 3非确定条件下的有效信息流与信息需求(杨烈飙)
- 4泛普OA协同办公供应商管理
- 5面向流程的南昌OA战略-理论篇(上)(AMT研究院 周瑛 编译)
- 6行业成熟期的竞争战略选择
- 7危机管理:探究在中国跨国公司危机管理的短板
- 8OA协同的物资维护操作手册
- 9海量信息管理之战
- 10企业内部的UGC
- 11基于南昌OA的ERP辅助实施体系研究
- 12十个拒绝改进管理工作的借口
- 13[技术] 南昌OA的实现技术与方法分析(AMT 袁磊)
- 14怎样评估你的南昌OA系统所产生的效益?(孙洪波)
- 15南昌OAKM的未来--能力管理CM(杨烈飙)
- 16网站内容管理 增强网络银行竞争力
- 17组织南昌OA(KM)与个人南昌OA(PKM)关系之商榷 (孙洪波)
- 18南昌OA心经:如何逾越知识鸿沟
- 19自主创新呼唤提升知识生产能力
- 20[实施] 南昌OA的八种实施方法(方家平)
- 21什么是Wikipedia?
- 22协同OA办公系统的信息发布平台
- 23田志刚代表南昌OA中心的发言(2003-9-22)
- 24[方案] TurboCMS内容管理解决方案
- 25呼叫中心南昌OA策略概览(上)(孙洪波)
- 26知识化电厂管理模型的研究(二)(李江林)
- 27[理论] 南昌OA:如何识别与规避风险?(AMT 贾文玉)
- 28知识型组织如何发展竞争情报 (一)(AMT研究院 郎蒙 编译)
- 29企业竞争情报绝不是“鸡肋”
- 30面向流程的南昌OA战略-理论篇(下)(AMT研究院 周瑛 编译)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路160号1层9号
重庆公司:重庆市江北区红旗河沟华创商务大厦1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