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管理工具(标准化)
有一次在某企业进行内训时,该企业生产部经理提问道:我们部门有一位设备维修工,经常违反纪律,但有些设备只有他会修理。请问我们是否该处分他?其实国内不少企业都会出现类似这样让管理者头疼的问题。在一个企业里,如果出现像这样不可缺少的人,那对企业来说是十分危险的。避免或减少这种危险的法宝就是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创新改善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2大轮子。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
一、标准化的四大目的
在工厂里,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
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
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如果没有标准化,老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没有标准化,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rn本篇文章来源于PMC资源网公益网站生产管理系统
- 1设备磨损机理
- 2对新的生产计划和控制方法的要求
- 3生产过程批次管理程序
- 4生产活动的构成
- 5生产组长岗位职责
- 6注塑车间安全生产制度
- 7工业生产计划体系
- 8影响生产进度的原因分析
- 9生产前的准备
- 10生产现场管理人员工作职责
- 11能力计划决策步骤
- 12工厂选址的操作流程
- 13生产过程控制制度
- 14生产领料流程
- 15因库存引起的利润变动需要注意
- 16生产组织线性规划练习例题
- 17生产计划的管理周期
- 18流水线生产作业计划的期量标准
- 19物流管理规定
- 20操作标准作业规定
- 21生产能力的调节
- 22生产制造系统内部管理改革方案
- 23生产工艺流程图
- 24生产异常处理规程
- 25生产管理软件是什么?
- 26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规程
- 27机械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 28现场管理的实施方法(QCD)
- 29进度跟催与管制
- 30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