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点感悟
某天对工作经历进行回顾,忽然发现值得向同事和朋友“炫耀”的项目都是刚参加工作时做的两三个项目。随后的项目,大多没有成就感。甚至有些项目给我留下深深的遗憾,至今不愿意回顾。
发现这个现象后,我非常不安,一种莫名的挫折感促使我对这件事进行反思。
老程序,在获得能力和经验的同时,常常会犯一些新程序员不会犯的错误,失去“初生牛犊”一些宝贵的东西。
对经验的认识
在工作中,我们经历了许多挫折。“吃一堑,长一智”,所以我们也获得了许多经验。由于这些经验都是付出代价获得的,因此就显得“异常宝贵”,甚至胜过我们受教育学得的知识。因此,不自觉中,我们将它作为指导我们行动的原则。
其实,我们获得的经验大多只是我们个体在某些偶然的环境下,某些偶然的因素所造成的结果。是特殊性的而不是普遍性,是片面性的而不是完整性的东西。而且没有得到严密的推理或证明,仅仅是一种经验,远没有升华到一种知识。因此,经验只是相对的,远没有达到作为放置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的地步。毛主席曾经说过:“经验主义害死人”,可能就是这个道理。
我曾经犯过几次“经验主义”的错误:在做某些事情时,根据自己可怜的经验,判断某些事情不可为,不但自己不去做,也阻止周围的人去做。甚至在领导决定要做时,也消极对待。但事实证明,这些事情不但可以做,而且可以做好,更遗憾的是被认为不如自己的“师弟”做好的。
那么,难道不要经验的吗?其实不是的,经验确实是我们的宝贵经历,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办事的时候少走弯路,少受挫折。但我们在利用经验的时候,首先要明白,经验只是相对的,它只能作为我们办任何事情的借鉴和参考,而不能作为我们办任何事情的障碍。明白这个道理,可以使我们面对新的问题和困难时,产生一种积极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做事的决心,而不是空谈经验而逃避困难和问题。
项目管理知识僵化理解
经历太多的项目开发后,必然会对项目的过程和管理体系知识有个了解。软件工程学,项目管理、软件成熟度评估、全面质量管理等。看过或接受了太多的培训后,获得了一定的项目管理知识和质量管理知识。希望将这些知识应用的项目开发过程中,使项目的开发能够高效低成本的有序完成。然而事与愿违,往往“出力不讨好”,事情总是“事倍功半”。
曾就此问题请教某高人。他说:首先要充分了解项目组或企业组织的能力及其所处的环境。比如,若组织在“游击战争时期”,则当前项目的做法应该是最好的。若处在“解放战争”后期,那就需要大兵团作战方式了,项目管理过程尽量向规范靠拢。其次,要灵活的运用项目过程管理知识。项目组和企业组织必然要从“游击战争时期”向“解放战争时期”过渡,规范的项目管理必然要应用到项目过程。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要生搬硬套,从最简单的过程改进入手。简单的手段运用得当,项目的过程也能得到优化。比如,简单的“太祖长拳”,乔峰运用它能够和少林高僧的绝学武功抗衡;而最神奇的“六脉神剑”武功,由于“呆子”段誉运用不当,屡屡受制于人。
问题和风险
项目在启动时,往往需要评估风险。老程序员根据经验,会估计到可能遇到的风险。有些风险,若发生将造成项目灾难性的结果。于是,常常被这些未发生的风险吓倒,不敢承担某些具有风险性的工作。而新的程序员,往往比较乐观,也非常单纯,并勇于向目标前进。它虽然不知道风险的存在,然而风险往往是小概率的时间,大多不会发生。当新程序员完成工作,老程序员却会说:这个鬼,走了狗屎运……
其实,有些老程序员往往将风险当作问题。问题是项目中必须要解决的事件,不能回避。而风险不是必须要解决的事件,对于风险,我们发现它后,要采用相应的措施:一、预防它,使它不要发生;二、避开它,通过其它途径达到目的;三、弱化它,使它发生不会给项目造成大的灾难;四、有勇气面对它。当风险发生后,将产生相应的问题,坦然面对这些问题并解决它。毕竟,项目中不可解决的事情毕竟不多。
风险和问题不是同一事件。问题是客观已经存在,必须要解决的事件。而风险是小概率事件,大多数不会发生的事件。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了风险,正如某个电影中的台词“人的一生充满风险,未出生前可能由于母亲的一个疏忽而夭折;出生时接产大夫一个疏忽而做死;生病治不好给病死;好不容易长大了,出门碰到车祸给压死;给人打架被打死;吃饭给呛死;就连睡觉一口气接不上来给睡死都有可能。。。。。。”。然而我们不能由于这些风险就不能快乐的生活了。同样,项目也不能由于一些风险而不做。
多一些的朝气,少一些暮气
中学时读梁启超的《少年之中国》,当时颇不以为然,认为老年人富有经验、知识渊博且老成持重,岂是“猴球”少年可比。现在朦胧中感觉,在自认为学有所成,获得些许经验时,却失去了勇敢、单纯、积极向上的朝气。真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松下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将一段《青年颂》挂在办公室墙上,激励自己保持青年人的心态。松下86岁时,其积极向上的朝气仍然令人赞叹。
发现这个现象后,我非常不安,一种莫名的挫折感促使我对这件事进行反思。
老程序,在获得能力和经验的同时,常常会犯一些新程序员不会犯的错误,失去“初生牛犊”一些宝贵的东西。
对经验的认识
在工作中,我们经历了许多挫折。“吃一堑,长一智”,所以我们也获得了许多经验。由于这些经验都是付出代价获得的,因此就显得“异常宝贵”,甚至胜过我们受教育学得的知识。因此,不自觉中,我们将它作为指导我们行动的原则。
其实,我们获得的经验大多只是我们个体在某些偶然的环境下,某些偶然的因素所造成的结果。是特殊性的而不是普遍性,是片面性的而不是完整性的东西。而且没有得到严密的推理或证明,仅仅是一种经验,远没有升华到一种知识。因此,经验只是相对的,远没有达到作为放置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的地步。毛主席曾经说过:“经验主义害死人”,可能就是这个道理。
我曾经犯过几次“经验主义”的错误:在做某些事情时,根据自己可怜的经验,判断某些事情不可为,不但自己不去做,也阻止周围的人去做。甚至在领导决定要做时,也消极对待。但事实证明,这些事情不但可以做,而且可以做好,更遗憾的是被认为不如自己的“师弟”做好的。
那么,难道不要经验的吗?其实不是的,经验确实是我们的宝贵经历,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办事的时候少走弯路,少受挫折。但我们在利用经验的时候,首先要明白,经验只是相对的,它只能作为我们办任何事情的借鉴和参考,而不能作为我们办任何事情的障碍。明白这个道理,可以使我们面对新的问题和困难时,产生一种积极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做事的决心,而不是空谈经验而逃避困难和问题。
项目管理知识僵化理解
经历太多的项目开发后,必然会对项目的过程和管理体系知识有个了解。软件工程学,项目管理、软件成熟度评估、全面质量管理等。看过或接受了太多的培训后,获得了一定的项目管理知识和质量管理知识。希望将这些知识应用的项目开发过程中,使项目的开发能够高效低成本的有序完成。然而事与愿违,往往“出力不讨好”,事情总是“事倍功半”。
曾就此问题请教某高人。他说:首先要充分了解项目组或企业组织的能力及其所处的环境。比如,若组织在“游击战争时期”,则当前项目的做法应该是最好的。若处在“解放战争”后期,那就需要大兵团作战方式了,项目管理过程尽量向规范靠拢。其次,要灵活的运用项目过程管理知识。项目组和企业组织必然要从“游击战争时期”向“解放战争时期”过渡,规范的项目管理必然要应用到项目过程。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要生搬硬套,从最简单的过程改进入手。简单的手段运用得当,项目的过程也能得到优化。比如,简单的“太祖长拳”,乔峰运用它能够和少林高僧的绝学武功抗衡;而最神奇的“六脉神剑”武功,由于“呆子”段誉运用不当,屡屡受制于人。
问题和风险
项目在启动时,往往需要评估风险。老程序员根据经验,会估计到可能遇到的风险。有些风险,若发生将造成项目灾难性的结果。于是,常常被这些未发生的风险吓倒,不敢承担某些具有风险性的工作。而新的程序员,往往比较乐观,也非常单纯,并勇于向目标前进。它虽然不知道风险的存在,然而风险往往是小概率的时间,大多不会发生。当新程序员完成工作,老程序员却会说:这个鬼,走了狗屎运……
其实,有些老程序员往往将风险当作问题。问题是项目中必须要解决的事件,不能回避。而风险不是必须要解决的事件,对于风险,我们发现它后,要采用相应的措施:一、预防它,使它不要发生;二、避开它,通过其它途径达到目的;三、弱化它,使它发生不会给项目造成大的灾难;四、有勇气面对它。当风险发生后,将产生相应的问题,坦然面对这些问题并解决它。毕竟,项目中不可解决的事情毕竟不多。
风险和问题不是同一事件。问题是客观已经存在,必须要解决的事件。而风险是小概率事件,大多数不会发生的事件。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了风险,正如某个电影中的台词“人的一生充满风险,未出生前可能由于母亲的一个疏忽而夭折;出生时接产大夫一个疏忽而做死;生病治不好给病死;好不容易长大了,出门碰到车祸给压死;给人打架被打死;吃饭给呛死;就连睡觉一口气接不上来给睡死都有可能。。。。。。”。然而我们不能由于这些风险就不能快乐的生活了。同样,项目也不能由于一些风险而不做。
多一些的朝气,少一些暮气
中学时读梁启超的《少年之中国》,当时颇不以为然,认为老年人富有经验、知识渊博且老成持重,岂是“猴球”少年可比。现在朦胧中感觉,在自认为学有所成,获得些许经验时,却失去了勇敢、单纯、积极向上的朝气。真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松下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将一段《青年颂》挂在办公室墙上,激励自己保持青年人的心态。松下86岁时,其积极向上的朝气仍然令人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