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锫:根植于自然在未完成中探寻永恒
当代著名建筑师 朱培
“自由”是建筑生命力的重要属性。如果能在充满阳光的早餐空间边早茶,边阅读,边思考,边工作,自由,放松,是多么自在闲暇自在,餐厅,书房,工作室的边界模糊了。但今天大多居住空间明确的功能定义,让人们很难用自己的想象力去演绎,无法找到属于你自己的空间。
朱锫就喜欢在不明确的空间中工作,他认为当我们谈论建筑空间的“功能”时,不如换个词“使用”。功能是被定义的,而“使用”则是当建筑与人发生关系时,被实际演绎出来。罗马的万神庙之所以能保留至今,而同时代的其它庙宇难遭拆除的厄运,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万神庙的建筑空间的不明确性。它从罗马时代的神庙到早期的基督教堂,再到东正教,天主教堂,从而保留至今,仍具有生命力。
朱锫给建筑的定义是“最好不要定义”,而我们给朱锫的定义也遇到了困难。他在百度百科里,是”中国美术馆及文化建筑设计领域中影响最大的建筑师之一”,但事实上他42岁时就成为设计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国际知名设计师,被美国媒体称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5位(50岁以下)建筑师之一”。他还设计家具、珠宝,他的建筑模型已经多次被国际知名博物馆收藏。参照他的工作方式和作品范畴,朱锫更像一个天马行空、具有理想主义的艺术家。
Q:您的建筑往往给人以前所未有的体验,比如去年刚竣工的民生当代美术馆,您提到未来美术馆不是单纯的“看与被看”的关系,那将会有哪些可能?
朱锫:今天,美术馆的功能已经不是简单地去欣赏艺术了,而是激发人们参与艺术。美术馆是文化艺术的交流、活动发生的场所,未来美术馆不再是成功艺术家呈现辉煌的圣殿,而是激发公众和艺术作品及艺术家互动,交流的艺术场所。空间不再是为呈现作品而作,更是为艺术创作而生。艺术作品最有意义的瞬间,不是作品完成之时,而是公众参与与其互动的时刻。一些灵活可变的空间,功能并不明确和急功近利,却可激发艺术家和公众创作激情,为特定环境和场地而创作,让艺术品,公众和美术馆融为一体。
具体到民生当代美术馆这个项目,首先第一点,我要提供一些没有被完全清楚定义的空间。只要它不清楚,别人就会帮助你弄清楚,不同的人,就用自己的方式演绎,这样,观众就会参与进来。
Q:如何做到让建筑处在“未完成”的状态?
朱锫:要想让你的建筑“不完整”,就意味着你必须要做到很多形态。 对于当代美术馆来说,人行走在美术馆中的空间经验比人静止在艺术作品前的视觉经验要重要的多。传统美术馆的空间是为作品而做,空间是静止的。当代美术馆的空间是为人而做,空间是动态的。基于这样的理解,如何塑造一系列感受不一样的空间,引诱人们从一个空间走到另外一个空间,探索一个又一个神秘和未知的可能,就成为当代美术馆空间设计的关键。
我经常用“空气粒子”讲美术馆的动态,比如在没有风的环境下,空气的粒子是静止的,只有压力差,空气才流动。我们思考的是怎么才能让人在这个美术馆有“压力”,这个压力形成的原因,除了它内容不同之外,就是它空间的大小、明暗、形态、材料等等有变化。
民生现代美术馆的空间悬念是借助于空间尺度的大小,空间的透明与封闭,空间的室内,室外,半室外,以及院落,屋顶平台等来实现的。参观者首先穿越雕塑花园和建筑之间的甬道,经过一相对较低的空间来到充满自然光线的多层垂直空间,这里介乎门厅和中庭之间,是整个美术馆漫游的始点,也是参观体验的终点。参观者从这里出发可以进入环绕着它周围的大,中,小三个展览空间,以及中心院落,多功能厅,书店,设计品商店,餐厅等。人们又可以沿着介乎于观众席和台阶式展览平台之间的楼梯缓步而上,进入二层被定义为“完美美术馆空间”的主要展览空间。
所以民生当代美术馆是一个特别流动的美术馆。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认为建筑不完整,公众的活动参与进来就完整,这个是我理解的不完美才是完美的关键,这也是建筑具有艺术性的一个关键。
Q:所以您再设计的时候,其实不光在做建筑工程上的考量,也在思考建筑内人的感受,与人的互动,这其实与艺术创作就有相通的地方。
朱锫:建筑如果不用一种艺术的角度去做的话,很难感染别人。因为我觉得建筑最终还是要影响别人,能让别人感受到一种情感。在过去的建筑里,比如中外很多传统建筑或是现代的优秀建筑,它有一个共性,不管它是什么功能,或者它建造的目的是什么,它会影响别人,去感染别人。面对一个建筑,去走入、停留,再到思考,建筑能够跟人产生某种情感交流,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高的境界,也是最终评判一个建筑好坏的标准,今天的建筑不仅仅是解决人的基本需求。
Q:您做了非常多的艺术、文化类的建筑项目,这是否因为您曾经学画,有一种艺术家情结?
朱锫:我觉得应该有关系,绘画的经历会影响到自己对建筑的一些理解。比如首先我就觉得建筑师应该像艺术家一样去工作。我也认为建筑本身就是艺术。当然,建筑不是简单的视觉的艺术。幼年绘画的经历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像我之前提到的,建筑应该给人以新经验,我认为这就是建筑的艺术性。
Q:您的很多项目是基于旧建筑的改造,如何做到既对历史传承,同时让这个建筑在未来也不会过时?
朱锫:我觉得每个事物存在,都有它的道理。比如民生当代美术馆曾经是个松下电视机显像管厂,承载那个时代的一个很重要的使命。现在,它最初的使命结束了,但是我觉得这个建筑的意义还没结束,它有记忆,应该把它留下来,记忆是延续的。我们因势而为,变无用为有用。这样的前提,就会使我们的美术馆多一份存在的道理。这个世界没有必要什么都从头来,我们可以把一个看似无用的事情变得有用,这也是艺术家的角度,这就是中国人说的“无用之用”。
Q:您在世界各地不同地区做建筑,当地的历史和人文环境也各不相同,尤其对于文化类建筑这种公共空间的设计,您怎么确保这个建筑设计出来之后,能够让本地人都欣然接受呢?
朱锫:这点我想的很清楚,这么多年来,我的设计可以呈现出各式各样的形态,总结起来就是因地制宜。我的理念不变,但是环境在变。我认为建筑是自然创造的,不是人创造的。这也是我前面提到的“自然启发设计”。但凡今天有生命力的建筑,它一定是尊重自然的基本法则。拿北京四合院来说,院落的大小、建筑高低,围合的关系,都是北京特定气候所塑造的。冬天西北风来临,院子太大就不能避风,无法使用;如果前面的房子过高,就会遮挡后面房子的光线,冬天人就无法生存。在上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一定有人做过各式各样的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空间形式。但是这些人为的主观努力,最终会随着历史发展被淘汰,留下的一定是最适合北京气候条件的建筑类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种特定的自然或地理环境气候会塑造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塑造一种特定的文化,塑造一种特定的建筑,我觉得这个是最根本的。
Q:所以您曾经提出一个理论,叫“看不见的建筑”,也是说建筑要尊重环境本身?
朱锫:“看不见”的意思就是,尽可能的让建筑少去影响它所在的环境。这是建筑最谦虚的一个状态,在视觉上,或者感知上它的存在没那么强烈,不突兀。比如在蔡国强四合院、新建筑用了漫反射的材料,就是为了捕捉环境,让环境映射到建筑的表面,使其消失。
- 1公建工程再装修竣工质量核定单
- 2陈琪:电缆外皮可降解或成绿色建筑使用趋势
- 3张宝贵:心在天而行于地
- 4殷艳明:色彩要有对比才有特色
- 5江西某医院综合楼质量与文明施工创优策划(杜鹃花杯)
- 6时评:我们只能“山寨”吗
- 7时评:对于少数派诉求不宜一刀切
- 8小岛一浩:建筑设计应注重流向
- 9李友:北大方正挑战传统格局
- 10如恩:给中国设计加点国际范儿
- 11从国内手机制造商的困境谈起研发管理
- 12取消70年产权为不实消息 专家称房地产税“没消息”
- 13冷元宝:设计师要有原创意识
- 142015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练习(15)
- 15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法律知识》全真习题(24)
- 16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全真习题(4)
- 17时评:建筑设计师们面临裁员降薪处境
- 18时评:尊重规划权威 才能告别奇怪建筑
- 19 [甘肃]大型钢结构化工厂工程创优汇报PPT
- 20时评:城市发展不能继续“摊大饼”了
- 21山东某花园小高层(11层)工程创优策划
- 22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及其应用指南
- 23罗康瑞:出售不等于撤资,卖物业是为了买新地
- 24阿玛特亚:愿大规模文物损毁不再重演
- 25伊莉:我们不是设计师是生活规划师
- 26 项目管理要重视团队建设
- 27时评:用新型城镇化释放经济增长动力
- 28沈力男:泰禾追求高品质和差异化
- 29由巴西队刹羽而归谈项目团队建设
- 302015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法及相关知识》(7)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路160号1层9号
重庆公司:重庆市江北区红旗河沟华创商务大厦1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