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丹锋:建筑安全保障不只是脚手架
浙江华铁建筑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市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常务副会长、杭州市建筑设备租赁商会会长 胡丹锋
说起建筑设备租赁,可并不仅仅是房子外面搭建的脚手架,胡丹锋提出了,建筑安全保障专家的概念,“我们团队会提供一整套施工安全方案,租赁设备只是其中一环,这当中会不断投入研发出来的新产品,为施工安全提供保障。”别人或许能有短期的计划,但对长远未来缺乏把握,而胡丹锋恰好相反,他对于自己的一个未来规划和目标有着清晰的考量。
而且他目标明确,就是引领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为什么要创业?胡丹锋说,这个问题要想清楚。
法学专业毕业的他到法院工作不到半年,就放弃了。那里的安逸和他天马行空的思考太不契合了。
“我们老家东阳有很多人做脚手架租赁,我父亲也做过。”他自然而然地,也以此为创业项目。
老实说,这个产业的起步门槛并不高,有租赁存放的场地,然后配备几个人帮忙管理下就好了,胡丹锋说,那时自己也是这样开始的,“每周只要工作一个下午,平时联系下业务,很轻松,一年就能赚上千万元。”那是2007年的事。
也正是由于怀着这样的心态——日子很好过,于是这个产业一直都维持着稳定模式,但胡丹锋不这样想,“为什么不能赚几个亿呢,为什么不能从做一番事业的角度出发,改变传统行业,获得认可呢?”他躺在床上不断地琢磨着。
他提出,要把这个产业做上市,要实行股份制,行业内的老前辈们自然不拿他的话放心上。他却埋头认真做了起来。
2008年底,他成立了华铁公司,而且目标明确,就是直奔着“上市”去的。“那时成立公司就考虑上市的很少,我们抓住了这个机会。”2009年,胡丹锋就着手准备正式上市进程,与券商、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三家中介机构签订IPO服务协议,“这是下决心,不给自己留退路。”
每天只睡5个小时 用最短时间完成“不可能任务”
其实,那时候建筑设备租赁产业走“上市之路”,真可谓困难重重。
“全国约有3.9万家这样的公司企业,市场规模大约4000个亿,但是却很少和银行对接,这个行业本身利润丰厚也不需要银行资金,而且建筑安全租赁设备属于流动的固定资产,银行不好管控。”但如果要实行股份制资产控制,以及未来上市融资,不和银行打交道是不行的。所以,他率先出招,拿下银行1200万元的贷款,虽不是大数目,却跨出了一个大门槛。
也是从那时起,胡丹锋就投入了一个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中,“几乎没有休息日,每天工作到凌晨两点睡觉,早上七点多又出现在单位了。”他笑称,自己的司机都相当辛苦。
如此,紧赶慢赶了三年。2011年6月,公司完成改制,成立股份公司“浙江华铁建筑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杭州市上市培育对象。“只可惜正好遇上IPO暂停,耽搁了1年多。终于在今年5月29日成功上市。”在胡丹锋看来,这中间的每个节点都抓得非常好,几乎没有浪费时间。效率之高正是他的风格。
就在华铁筹备上市之后,行业内有不少同行也学着准备上市了。
“原本我们公司在商会内实力不算强,但之后在民主选举时,我被选为了会长。”胡丹锋说,建筑设备租赁商会大约有成员四百多个,但是每次开会到场的人数都有七八百之多,大家希望能在这里学习分享到新的思路和观念。
支护产业备受重视 十年或能达国外发达水平
说起建筑设备租赁,很多人只想到造房子外面搭建的脚手架。
“其实,我们最早是做地铁深基坑维护,之后也操作城市里高楼的地下室工程。”胡丹锋说,这其实是建筑安全的保障专家,国外关于建筑支护的投入占比约达到5%,而国内目前只占了2.5%,随着产业对于安全问题越加重视,支护占比将逐步提高,他预计未来十年或能达到国外水准了。
因此,纵使房产行业出现下行,支护行业依旧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他一直坚持创新研发的投入,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做产品研发。再比如,公司研发的钢支撑应力监测系统,“看似一下坍塌的支撑其实早在一两个月前就已经发生位移了,原先人工检测很难发现细小的数据差别。”胡丹锋就考虑,给这些支撑装上测力芯片,可以实时监控,还能节省不少财力、物力。
不论过了多少年 都要当做是家“初创企业”
在华铁,胡丹锋有一支年轻的团队,“我们平均年龄是29岁。”年轻意味着,爱冒险,能折腾,渴望成功。
同样,他希望公司也永葆年轻的活力,因此即使公司已经成立七年了,依旧把华铁当做是一家初创型企业。“创业随时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要时刻保持紧张状态。”这一路走来,胡丹锋也会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努力,这时他会静下心来,问问自己的初心:为什么要创业?“只要找回初心,一切迷雾就会散开了。”
主流大行业的创业之路已经相当艰难了,因此需要避开规模型企业和重资本,不断细分市场,抢占市场空白点,支护行业相对于房地产行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别人或许能有短期的计划,但对长远未来缺乏把握,而胡丹锋恰好相反,他对于自己的一个未来规划和目标有着清晰的考量,“倒是对眼下需要做的事很难规划,这充分考验我的应变能力。”
- 1安德鲁·李:设计要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 22015年安全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模拟题(16)
- 3[辽宁]框架结构教学楼工程创优汇报(50页 争创鲁班奖)
- 4地板企业借助互联网信息化实现转型
- 5朱锫:让自然启发设计
- 6北京某大型工程创优措施方案(长城杯)
- 7克里斯托弗·卡彭特:专注于高奢品展示空间的设计
- 8赵虹:酒店建筑并非只是纯粹的
- 9Project Plan
- 10董藩:政府释放楼市积极信号但为时已晚
- 11赵宝静:增强社区功能增加公共空间
- 122015年安全工程师《安全产生技术》模拟题(29)
- 13郭建祥:职业建筑师使换乘化繁为简
- 14浅谈高强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 15王澍:真正的丑陋不是容貌 而是内心
- 16项目管理方法值得经理人员借鉴
- 17房地产项目管理软件谁能介绍一下?
- 182015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试题23
- 19蓝戊己:建筑物移位技术让城市规划多了一个思路
- 20宁夏建筑工程表格(地方标准)
- 21大数据是BIM技术的基础
- 22江苏省建筑土建施工质量验收资料(2002)
- 23徐家芳:室内设计将出现更加细化的分工
- 242015年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产生技术》练习题(5)
- 25石培华:旅游业融合可促进全产业结构优化
- 26时评:“意外”拆掉古建筑岂是房企太“任性”
- 27质量管理体系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 282015年安全工程师考试《相关法律》自测题(19)
- 29李安:设计应该被尊重,设计本应有价值
- 30安全工程师考试《生产法及法律知识》预测试题(3)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路160号1层9号
重庆公司:重庆市江北区红旗河沟华创商务大厦1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