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公司管理系统 | 工程企业管理系统 | OA系统 | ERP系统 | 造价咨询管理系统 | 工程设计管理系统 | 签约案例 | 购买价格 | 在线试用 | 手机APP | 产品资料
X 关闭
房地产项目管理软件

当前位置:工程项目OA系统 > 房地产OA系统 > 相关系统 > 房地产项目管理软件

伍江:“城市与自然应“握手言和”

申请免费试用、咨询电话:400-8352-114

摘要:一入汛期,全国多个城市遭遇暴雨袭击,北京、武汉、南京、郑州等多个大中城市纷纷内涝。怎样才能不再频繁开启“看海模式”?解决问题的关键,不能简单理解为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

同济大学副校长 伍江教授

一入汛期,全国多个城市遭遇暴雨袭击,北京、武汉、南京、郑州等多个大中城市纷纷内涝。怎样才能不再频繁开启“看海模式”?解决问题的关键,不能简单理解为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更要让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教授分享他的思考。

“看海模式”不是偶然,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入欠债过多

一遇暴雨就内涝,这是我国许多城市建设长期积压下来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紧紧围绕工业发展等生产领域进行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停滞不前。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城市建设成绩很大,高楼大厦林立,但地下基础设施,这些看不到的部分,投入严重不成比例。

从开发模式来看,改革开放初期,政府没有这个财力,大多数情况下是利用市场机制,把过去欠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债一点点还掉,请开发商把它所直接相关的那一部分基础设施建设起来。如今还是这个模式:上面一个具体的建设活动,下面跟一个市政配套。等旁边楼再造起来,基础设施管径不够了怎么办?挖开再放大。

如今,我国基础设施的投入在全世界都是很大的,比如高速公路系统、高铁系统、高压输配电系统等,但多集中于国家层面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本身这部分投入并没有加强。后者从职责上来说是地方政府的,财力有限的时候,地方政府更多关注地上建设而不是地下部分,以此让财政发挥更大的政绩效应。所以,修路的积极性很大,路底下的事,比如排水、电力,只要三五年没事就行,毕竟官员是有任期的。

到现在我们的马路还在不断地“拉拉链”。很多人问为什么事前不规划好?的确很少有这种规划。基础设施是需要先期投入的,如果设计比较超前,投入量就会很大,而且势必有很大部分先期投入在短期内得不到使用。很多城市负责人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

所有的城市发展建设都是渐行渐进的,完善地下基础设施需要的时间更长。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全都按照超前100年的高标准完成,可能本身就需要100年的时间。不要急,慢慢来,但标准一定要提高,一定要有足够的远见。

由于没有统一部门管理,各自为政,浦东综合管廊造好后却从未用过

20多年前,上海刚刚开发浦东时曾提出,这是一个完全的新城区,没有历史包袱,地下基础设施应该做得更好一些。当时有专家提出,浦东的主要干道下面要设共通沟,就是地下管网的综合管廊。

综合管廊的意义在哪里?地下管线很复杂。上海外滩马路这么宽,改造时下面的管线都排不进去,每个管子之间要商量来商量去,因为管子直径可能只有20厘米但占地可能要达2米宽,造成地下不够用。这是全国都面临的问题。而一个共通沟至少有3个面可以放管线,一旦要修理,只要规定距离建一个直立井,这个沟里面就可以进人,根本不用一遍遍挖马路。

很多人并不知道,浦东真造好了一个很宽、很大的共通沟,里面甚至可以开汽车。但遗憾的是,造好后从来没用过,马路照样挖,照样一遍遍安置水电煤管。为什么?因为碰到一个很大的问题——共通沟谁来管?没有统一部门来管理,各自为政,都不愿意替别人管,于是到现在还浪费在那儿。

现在政府提出管廊建设,亟须从体制改起,由政府建设、提供平台来维护它的日常。其实西方国家相关责任人更分散,光是电就有很多公司提供,但它们建立了很好的协调机制。如果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能够尽快造好的话,我们城市基础设施会得到大大的改善。

现代人的防雨思路是防和堵,海绵城市需要疏堵结合

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学习西方经验,把预期放长远。另一方面,思路也要改变,不能把城市排水安全都交给地下这根管子。现在人们提出海绵城市的概念,我认为,海绵城市的前提就要回到人跟自然的和谐。

建筑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防雨。现代人的思路是防和堵,用水泥盖屋顶,防水层补了又补,但随你怎么做,总有漏的一天。这是对抗的逻辑。

但中国古人对于水的态度,叫疏堵结合。疏导不了的时候暂时堵一堵,然后做成一个斜坡,顺势让水淌掉。真正的疏导靠什么?一个非常重要的疏导途径,是让水顺着那些对人的生活没有冲突的自然河道流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堵的方法大大提高了,这是好事。但是别忘了在堵的同时,主要手段还应是疏导。

我们统计过,100年间上海的自然河道消失了90%,上海是水乡,现在很多河道都填掉了,臭河浜填掉能换来土地开发。下雨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管子排,把人工排水变成唯一途径。其实,城市没有必要把那些自然河道都堵掉,不仅破坏了城市的自然排水系统,还大量减少了人们亲水的可能性。

韩国首尔的清溪川改造在全世界都很有名。清溪川曾是首尔的一条小河,后来因为工业、城镇化变得又臭又脏,于是上面用土盖掉,造房子修路,下面修大管道,让城市排水从管子里走。这是上世纪50年代的事,10年前,韩国决定把这个河重新挖开,现在又变成了首尔一条著名的景观河,还承担了下雨天排水的任务。

用谦虚的态度对待自然,而不是跟自然对立

海绵城市,强调的是吸纳力。河道就像血管,水来了以后,有很多大血管、小血管、毛细血管把水排掉,我们现在就是血管没有了,都靠人工支架,全身都是支架怎么能行?!除了排水以外,城市还要能吸纳、贮留一部分水。

对自然河道要充分去研究历史水位线,尊重它。河有多宽取决于有多少水从这里通过,曾经淹过水的地方叫排洪道,那里没房子,人不住的。但现在,河两边修两个坝,用人工办法让河面最小化,旁边造房子,二三十年可能没问题,等雨一大超过坝的高度,整个城区都有可能淹到水里。其实,可以在排洪道种树,树是不怕水淹的,没水的时候是滨水的森林公园,有水的时候泡水里也没关系。城市里,需要多一点可以贮水的地方。

土壤本身就是吸水的,是城市呼吸的管道。城市里要多一点通道,不是指人工的水泥管,而是能让水渗到土里去,甚至也可以跟人工结合贮存地下水。现在的问题是,随着城市硬化,垂直渗透水的通道太少了。以北京为例,北京雨量算不上多,但一下雨就淹,就是硬地太多了,水下不去。其实,用不着满眼都是水泥、花岗岩,园林路上铺点碎石木头,既美观又实用。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始终讲天人合一,中国人注重风水,其实就是注重空气和水。科学技术的进步给我们提供了克服自然问题的手段,但不能以为这样就可以让你跟自然对立,科技是辅助手段,主要还是要顺应大自然,适当的时候利用人类智慧改变一下,而这个改变也要以疏导为主。要用谦虚的态度对待自然。人工的办法不是说不好,否则人类也不会进步,生产力也不会提高,但总得适可而止。

发布:2007-11-10 13:40    编辑:泛普软件 · xiaona    [打印此页]    [关闭]
相关文章:
相关系统
联系方式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路160号1层9号

重庆公司:重庆市江北区红旗河沟华创商务大厦18楼

咨询:400-8352-114

加微信,免费获取试用系统

QQ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