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以寻常心看“超快速建筑”
以寻常心看“超快速建筑”
12天建完37层楼,整个“小天城”57层的建造时间只花了19天,“远大可建”的惊人之举,俨然是在挑战速度的极限,说它高调也好,低调也罢,总会给人以哗众取宠之感。不过,起码它利用自己独特的工厂化建筑方式,“搭积木”一般创造了科技的奇迹。当93%以上的工作可在工厂里完成,建房现场被简化到只需“拧螺丝”的地步时,人们对于“建筑”一词的理解,或会增添新的定义。就如写字,以前是用笔来写,现在多用键盘来写,“写”的概念扩充了外延。
当前业界对于这样的“搭积木”,可谓毁誉参半。事实上,随着科技与工业的发展,人们很多生产和消费行为都在不断简化。比如一幅画虽有上千笔,但印刷机一转,顷刻而就;而日常洗衣服,摁一下按钮就可解决。追求简化与效率,本身是无可厚非的,建筑亦然。科技的目的,本就是给人类提供便捷、速度与效率,“远大可建”敢于向速度极限挑战,并不违背科技的宗旨,相反,这个速度纪录今后还能否再次刷新,值得人们期待。当然,其前提是必须对安全性能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并通过时间来检验。
以此而论,人们对于“远大可建”的高速度,怀着一种矛盾的心理。一面是好奇,是期待;一面又是担心,是质疑。其实很多新技术的出现,都会经历这么一个阶段,都是在公众审视的眼光下不断修正、调整,走向成熟。只是,“远大可建”的“搭积木”建筑主要是做政府的公共建筑项目,尚未从这种封闭系统中走出来接受市场的检验与洗礼,因此,其冲刺速度与高度的节奏,不妨放缓一点。毕竟,就建筑来说,比速度极限更重要的还有很多,如安全性、舒适性、个性、风格等。极限冲刺到一定程度,再往上冲并无多大实用价值,更多的只是眼球效应;而尊重市场规律,兼收并蓄、步步为营的发展思路,方能防止剑走偏锋,赢来公众叫好又叫座。
- 1胡越:政府应给予国内建筑师提供更好创作机会
- 2杜柏均:美观、经济、实用、环保的设计更现代
- 32015年安全工程师《生产管理知识》习题(10)
- 4仇保兴:绿色建筑新增成本可在3至7年内收回
- 5时评:房地产回暖阻碍鬼城能否逆袭
- 6透彻理解客户需求,开发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 7徐婷:家,是释放爱的地方
- 8公路工程行业管理咨询实践心得
- 9陈晓东:缔造建筑装饰行业的新未来
- 10时评:牵住北京发展的“牛鼻子”
- 11质量管理:苏通大桥质量与安全管理信息化实践
- 12管理咨询的中国幻象
- 13时评:BIM时代“老规矩”待破
- 14造价、预算很难吗?听听老预算员的经验总结!(上篇)
- 15时评: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要“高低”并举
- 16橱柜企业怎样挣脱“增利不增收”困局?
- 17布置工作这么做
- 18质量创优方案
- 19时评:“短命建筑”何时休
- 20时评:做好城市规划为保护地名文化遗产提供物质条件
- 21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全真习题(7)
- 22LED显示屏行业整体分析
- 23工程质量控制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 242015年安全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模拟题2
- 25天思ERP让钱潮自行车飞起来
- 26质量管理:基于CMMI的软件项目质量管理框架
- 27【哈尔滨】防腐涂料记录
- 28叶凌:中国绿色建筑政策之演变
- 29质量管理:六西格玛在中国
- 30廖鲁江:未来5-10年绿色建筑会成为刚需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路160号1层9号
重庆公司:重庆市江北区红旗河沟华创商务大厦1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