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恺:建筑,向自然学习又弥合于自然
中国工程院院士 崔恺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对总图设计一知半解,认识比较浅,虽然也学过厂区的总图设计,学习怎么在场地规划设计当中做竖向设计、计算标高、画等高线,很是枯燥,不太明白其中真正的技术含量在什么地方,只觉得基本上都是排水设计的工作。后来在工作过程中有很多机会跟总图专业的同志合作,但是总的来讲在初期还是一种技术性的合作,我们建筑师把总平面大概布置出来,由总图专业负责梳理场地标高和地下管线的综合。
这些年我觉得很不一样了,行业里面专门有了景观专业,换句话说,设计最终呈现出来跟建筑有关系的往往是景观设计师的工作,如何种植绿化,如何控制景观设计当中的若干要素,无论是在自然空间还是在城市空间当中,景观设计师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建筑设计如何与场地设计、景观设计一体化?如何把技术设计和环境创作有机结合起来?下面我就结合这些年积累的一些设计经验,把对总图场地设计和建筑设计的思考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从事建筑设计这些年来,我一直提倡本土设计的理念,就是立足于土地,注重自然景观和场地之间的关系。我这里说几点认识。
认识之一:自然风景胜过人造建筑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写过一段话,大意是说,每次坐飞机我都喜欢坐在窗口边,往下看城市景观,毫无疑问,虽然每个城市都在变得越来越大,但每个城市对景观的影响、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好。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城市郊区的位置铺满很多大型的开发区,零零落落,路网虽然铺得很多,但破坏了景观,每次看到自然景观,山脉、河流,最能打动我。
认识之二,就是我们永远没法超越自然
换句话说,我们的努力方向应该是更加向自然学习。建筑确实有它自己的逻辑,有人们生活的需求,也有我们的建造技术,实际上不可能完全变成自然的一部分,我也不太同意把建筑简单地作为自然的从属,建筑应该是在向自然学习的同时,去弥合与自然的关系,而不是简单地造一座假山、一片假水。
认识之三,建筑可以融入自然,成为风景的一部分
现在越来越多的优秀建筑,越来越多的景观,帮助建筑重新回到自然里,这是不言而喻的。
认识之四,建筑再造地景的基本策略
以融入风景为目的的设计思路要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设计策略,我这里提出了随形、嵌入、靠色、顺势、延伸和点景,我会结合项目做一些解释。
随形
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建于沙漠戈壁滩上,它的地理位置处于敦煌绿洲和戈壁滩之间,面向莫高窟的方向是宏伟的沙山和起伏的沙丘,二者间的距离差不多有十五公里,这就是我们最开始的场地认知。当我们开始着手调研场地时,是站在绿洲上去仰望沙山的风景,所以整个场地设计或者说建筑设计是来自于对这个场地的判断,到底我们是把它建成像城市建筑一样的一个房子,还是把它建成像古人在沙山里面掏出洞穴的那种感觉?当然我们最终选择了后者,就是用沙丘的语言来塑造这个游客中心。
沙流见证了历史长河中世事的沧桑,整个建筑充满着强烈的流动感,若干条自由曲面的形体相互交错,蜿蜒起伏,巨大的尺度和体量将沙漠地景建筑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最早的建筑方案设计中,如何解决大量的停车问题、游客的集散问题,包括从城市道路上如何进入这个游客中心,如何创造一种特殊的场地环境,这些都是我们跟景观设计师和总图设计师一起通力合作去考虑的问题。在最终设计出的总图里可以看到游客中心前方场地两侧分别是大车和小车的停车场,中间让出一个比较开敞的广场,游客从城市道路上就可以直接看到建筑。
广场的纵深很长,摒弃一般广场平铺直叙的设计手法,我们希望创造出一种介乎于敦煌的绿洲和沙丘之间的感觉。考虑到夏日的遮荫功能,我们将场地两侧建成树下停车场;场地中间则希望能够保持一种沙丘的地势状态,使沙丘跟绿洲有一个穿插,游人在场地上应该像在沙丘上行走一样,而不是简单的平面广场。这让我们想到了骆驼队在沙漠中缓慢前行的意境,所以我们在设计建筑前景观时就把场地标高做了一点变化,这样一种微微的地形起伏给欣赏建筑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视角。
游客的观感体验应该是这样的:刚接近场地时看不到建筑的全貌,视线经由场地中央的沙丘只能看到建筑顶部起伏的线条,与场地浑然一体,利用沙丘提供一个新的视野;然后当游客上到沙丘顶上时就可以通过标高俯瞰场地,一览整个空间的全貌;再经过一个缓坡开始接近这个建筑,最终走到最前面的广场。
这个场地设计不仅把建筑跟沙丘相关联,更是借由场地标高的变化呈现出一种特殊的、与大地景观的深层关系,利用场地的微处理,使建筑的表达更加呈现出某种自然性,这也是源自大自然的启发。原本在设计时建筑的屋顶是可以上人的,后来由于业主担心管理问题,作了修改,不让人上去,比较遗憾。实际上我们每次去工地都特别愿意走上屋顶,看戈壁滩的壮阔天空,傍晚的满天星斗。
嵌入
我们经常会为了保证环境的完整性,把建筑嵌入到地下。以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为例,由于建筑功能多,体量大,建在地上会对整个遗址的环境造成影响,这里的遗址发掘有地上和地下两部分,这也给了我们启发,干脆把建筑建到地下,让人有深入地下进行发掘、观看文物的体验。从平面上看,殷墟博物馆酷似甲骨文的“洹”字,即取依附洹河之意,象征洹水在孕育商代文明中的重要作用。所有的建筑基本上处于地表之下,在地上刻了一个标识,使这个地方呈现出文化的意义。地表被植被覆盖,不会破坏殷墟遗址的原貌。
靠色
中国杭帮菜博物馆是一个很小的项目,处在南方湿地当中,如何让建筑融入环境是从一个开始就提出来的挑战,先由北京林业大学老师做了景观设计,把一个座落在南宋皇城大遗址旁的建筑融入原生态公园内。
我们特别感谢总图和景观这个设计,他们最终让场地、景观和建筑之间充分的弥合,我们希望通过坡屋顶和植草屋面来让建筑跟环境显现出衔接,当然包括金属格栅选择绿色也是考虑到跟环境比较容易协调,这就是用靠色的方法来做。在栈道上走,就可以看出建筑与环境确实是比较积极的对话,最后呈现出的感觉超出了我们自己的预期。所以我觉得,建筑师要想真正把建筑做好,特别依赖于跟好的景观设计师的合作。
杭帮菜博物馆建筑以南宋风格为主基调,突出杭州园林特色。建筑群依照山势,由西向东形成半弧形,整体碧绿通透,玲珑有致,与原生态公园环境相切相融。
顺势
中信金陵酒店位于平谷,在设计之初,我们到现场去看过,有一些小的别墅矗立在山坡上,这些别墅不大,立于山坡上是为了看风景,但本身就是风景的一部分。在这种环境里让我做一个5万平米的项目,感觉有点没法下手,因为这么大的体量,本身就是对环境的破坏,这非常具有挑战性。在做项目规划时,我们就在考虑如何让这个建筑融入景观,而这个地方又不像雁栖湖,守着一盆水,到处都是会议中心。这里除了周围的一些小别墅,就没什么房子,水库也不是很大,山上非常安静,要在这样的场地上建一个大体量建筑,经过场地调整、分析,最终选择了一个与场地弥合的比较完好的地址。
这个场地就像梯田,我们就考虑用梯田的形式来建造,对场地进行了比较大的开挖,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为场地处理不慎,采取了主动的技术措施,增加了造价。从整体立面上可以看出,基本上所有的客房都是沿着等高线布置,在中间形成一定的公共空间,采用玉石的形态,与周围山体比较融合。最终这个房子在正面看有7层高,背后看只有1层高。总平面布置依照“上居下憩,动静分区”的原则,自山坳下水库漫滩伸向场地高出的高台,建筑依山就势,结合地形形成等高线状层层跌落的建筑形体,保持山体的自然轮廓特征,使建筑融于山体之中。
原来建筑师在做景观设计的时候,依赖于总图设计师和景观设计师的配合,今后仍然会这样,但如果更积极的方式,我觉得建筑师应该加深对场地的认知,使建筑与环境真正的协调在一起,这是最好的状态。
- 1周正良:未来家装发展模式
- 2夏涛:商业综合体项目设计思考
- 3Thomas Oslund:把园林设计建筑当做是一种艺术创作
- 42015年安全工程师考试《生产管理知识》冲刺题(7)
- 52015安全工程师《安全产生法及相关法律知识》习题(7)
- 6护栏与预埋件连接点、预埋件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 7IT项目成功7大领导策略
- 8胡正春:要通过立法保护历史建筑
- 9人防工程专用施工表格(全套)
- 10打造企业级项目办公室
- 11一级注册建造师注册证书、执业印章遗失补办或污损更换申请表
- 12项目质量管理:论质量控制在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 13安全工程师《生产法及法律知识》强化试题(6)
- 14形象进度报告
- 152015年安全工程师《安全产生技术》模拟题(26)
- 16时评:短命建筑频现凸显权力任性
- 17苏州某超高层综合楼创优方案(创鲁班奖)
- 18黄书恒:从藤本壮介看东方建筑发展
- 19鲁班奖申报需要的资料及要求
- 20住建部标准定额司赵毅明处长在“信息化时代工程造价新思维、新技术”讲座发表重要讲话
- 21承孝相:建筑与文化有效融合
- 22姚仁喜:公共建筑要让民众骄傲
- 23时评:从城市到建筑,是否少了个环节
- 242015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测试题19
- 25管理层的绩效管理心理曲线
- 26“众口难调”的BPM项目组
- 27安全工程师《法律法规相关知识》习题精选(12)
- 28新思维新技术造就中国工程造价行业新发展新出路
- 29强真:城镇化要让城市居民记得住乡愁
- 30历史的今天(9月3日)属于胜利----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路160号1层9号
重庆公司:重庆市江北区红旗河沟华创商务大厦1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