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鹏:对新常态、新设计的几点思考
旭辉集团北京区域事业部总经理孔鹏
我是清华学建筑学出身的,但投入职场后经历了比较快速的改造,大学毕业以后直接投身到房地产开发的洪流中,15年的职业生涯了全部在做这方面的事情,经历了不同的企业,在工作过程中有很多心得和想法。我想就“新常态 新设计”这个话题谈一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新常态是一个宏观经济的词汇,其实对应的就是常态,什么是常态?常态其实就是我们的国民经济,我们的GDP已经高速成长了二三十年,再靠原有的投资拉动、人口红利和资源消耗、粗放增长的方式增长比较困难,但还要保证经济以不低于7%的速度发展,所以7%的增长就是常态。
面对新环境新情况,原有的方式方法不适用了,就要采取新方法新措施,这就是新常态。所以说新必然要带来各个领域的新,新常态的新对于设计来说,将会让我们面临一种节制的、资源节约使的增长,要靠创新拉动增长,这点和以前完全不同。2014年到2015年,包括一带一路、亚投行和万众创新解决的都是这个问题。所以我们的开发和设计,今后都要面临这样一个局面,怎么去更节制的、更有质量和更有效率地实现增长目标,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设计环境。
我们的建筑师和建筑教育从最根本上有一个很充分的认知,这个认知就是我们所有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的创作都要一体两面分开来看。建筑是这样,瓷器也是这样,一定分为两类,一类是大众消费品的创造,一类是非大众消费品,也叫做艺术品的创造。大众消费品和艺术消费品的创造在根本上有不同逻辑经济学的支撑,我们在所有的建筑教育和成长过程中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学院的教育里,大家都是朝着艺术家的方向发展毋庸置疑,学生要有这样的教育背景以及理念、理想。但是当你在工作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由一个建筑艺术家的理想变成一个建筑师,一个大众消费品的创造者。就像由一个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变成了一个制造茶壶的匠人,中间有巨大的落差。建筑师怎么样面对这样的落差,往往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其实现在很多的建筑艺术的创造者,包括各种各样的知名建筑师,拿出来的是建筑创作领域的东西。但是我们更多人从事的是大众消费品的创作,两者之间有不同点。所以在建筑教育和职业思想上要对不同点有充分的认识。
用三个关键词结束我的思考:第一个是价值对标,有时候我跟设计院的同仁和设计师讲怎么评价什么样的设计师最有能力,或者说作为一个甲方,我怎么看设计师最根本的能力是什么?在我看来,好的设计师在于他能够迅速地和一个项目的投资方,和这个项目的利益攸关方建立一种融洽的沟通能力,但是最终还要回归到你所在的价值体系,并且运用出来。最终,还要既能达成理想,又能实现经济效益,这种能力不是每一个建筑师都具备的。
如果你具备了价值对标的能力,第二个关键词引申到从我的行业角度怎么看新常态和新设计。我现在和一些设计院的负责人及领导交流,会发现项目越来越少,越来越难,规模建设没有了,以后这个行业怎么办?现在房价涨了十倍,设计费一分没涨还降了,大家未来的发展空间在哪里?所以第二个关键词我讲的是产业重塑或者产业创新。我和我的朋友谈设计院最重要的能力是创造价值体系和产品解决方案的能力。为什么设计师挣不到钱?因为项目和设计师不挂钩,设计完了甲方就接收。设计师能不能更多地加入或者参与到项目中来、敢不敢跟投自己设计的项目?如果加入进来设计师会怎么思考这个项目?对这个项目的销售和运营结果感兴趣,还是说符合消防规范、千人指标、符合设计书就可以了?
如果你能在前端做思考,提出的思考就更具价值,完完全全能够在这个产业中分到产品创造力和产品价值的一杯羹。同时,我们还有一个下游,或者更上游,就是设计和金融的结合。现在整个设计行业面临大的发展,开发商和业主各种各样的项目非常多,设计师的眼界宽度远远超过常人,而且是实实在在的产品缔造者。如果我们是基金的话,愿意不愿意跟着设计师跟投?设计师能不能把自己的项目金融化和基金化?其实,这个行业的未来在新常态下有很多方向,代表了我第二方面的思考,关键词叫做“产业创新”。
最后我想讲的是职业精神。我常到日本,我看到日本人身上有一种“执业精神”,执着的“执”,敬业的“业”。我们的建筑师创造能力非常强,但我有时会看到,一些国内的建筑师对项目精力的付出和对它价值的判断都是和它的价格有直接关系的。假如一个项目有两亿设计费,大家就投入全力设计,而另外一个项目设计费只有两百万,随随便便就做了。但是日本人就算在大众消费领域也会拿出对艺术品的执着投入。如果我们的建筑师也都有这样的“执业精神”,我们在新常态下一定会有更好的未来,有更多优秀的新设计产生。
- 12015安全工程师考试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精华24
- 2时评:房地产应从使用者需求角度出发
- 3时评:老建筑保护为何拼不过推土机
- 4时评:城市建设要有“全盘棋”考虑和“千里眼”谋略
- 5顾明:中国BIM应用新阶段的关键点是流程再造
- 6陈志:房地产商不应炒概念抬高房价
- 7[山西]多层办公楼质量创优策划方案(结构汾水杯)
- 8LED照明企业上半年热闹背后:下半年的思考
- 9时评:告别“城市看海” 规划不能短视
- 10“众口难调”的BPM项目组
- 11追踪热门的危险-《平衡》摘录
- 12蔡为民:两会催生第四轮救市
- 13林中:不喜欢拿地王 拿地策略是“捡漏”
- 14时评:中国城镇化导致空城问题严重
- 152015年安全工程师考试《生产管理知识》习题(11)
- 16马克·海默尔:摩天大楼在城市里面受人瞩目
- 172015年安全工程师考试《生产管理知识》冲刺题(1)
- 18[河北]高层底商住宅楼创优实施方案(安济杯)
- 19庞宝根:建筑工业化是地产转型载体
- 20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软件质量保证工程师
- 21李杰:设计应该引导需求、引领潮流
- 22管理即沟通
- 23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预控浅探
- 24时评:“城镇化”不是简单的“数字化”
- 25聂梅生:养老地产需要零土地成本和融资成本
- 26[杭州]酒店工程创优计划(西湖杯)
- 27张建宁:互联网+设计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思考
- 28苏州某超高层综合楼创优方案(创鲁班奖)
- 29安全工程师考试《生产法及法律知识》预测试题(25)
- 30贾康: 房地产有把握实现软着陆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路160号1层9号
重庆公司:重庆市江北区红旗河沟华创商务大厦1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