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房地产拐点已到 李嘉诚撤资很正常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世锦
“中国进出口企业年会2015暨中国对外贸易500强俱乐部年会”于4月26日至27日在北京举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出席并演讲。
刘世锦称,中国房地产高速增长期已经过去,其明确表示房地产市场的历史性拐点已经过去。“构成中国房地产市场70%以上的城镇居民的历史需求峰值是1200万到1300万住房,这个峰值去年已经达到了”。
刘世锦预测,今后房地产市场将逐步平稳,随后将逐步下行。但其同时表示,中国房地产的调整比较复杂,一二三线城市是分化的态势。
对于李嘉诚撤资中国大陆房地产市场,刘世锦评论:“很正常”。
增长速度放缓完全符合规律
我想借此机会就当下宏观经济形势做一个简单的交流。首先我想说怎么来看中国经济最近一些年出现了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现象。大家知道现在有一个高频词叫做新常态。新常态最重要一个特点就是增长速度放缓。大概从2010年的一季度开始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增长一直是下行的态势。对这样一个变化,我所在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五年前就做出过判断,从后发成功追赶型经济体的经验来看,人均GDP达到1100国际元的时候,出现增长速度的放缓是完全符合规律的。
从国际经验还是从经济学的逻辑上来讲,出现增长速度的转换是完全正常的,符合规律的,也是中国经济走上成熟的一个表现。
在中国增长速度放缓的同时,我想大家应该注意中国经济所发生的结构转换。几年前你们如果到中国来,大家都在批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问题。什么问题呢?投资为主、工业为主,更多的依靠外需,更多的依靠要素的投入。但是这种状况在过去两三年以及今后一两年的时间里面都会发生一个转折性的变化。2012年中国的消费已经开始超过投资。2013年中国的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最近几年,中国出口的增长速度已经由过去20%以上的常态转到了我们认为今后几年5%到10%的水平,去年我们增长2%多一点。
从要素投入来讲,中国15岁到65岁的劳动力从2012年开始减少,每年大概减少二三百万人。所以中国更多的要依靠要素生产力的提升推动经济增长,所以说中国经济正在发生一个非常深刻的变化。
除了这些结构变化之外,中国就业形势最近几年还是不错的,去年前三季度就完成了全年城镇新增就业的指标,这和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数扩大有很多关系。中国增长的速度虽然是放缓了,但是人们容易产生一种数字幻觉,比如说2000年的时候,中国经济总量是十万亿人民币。增长10%就是一万亿人民币,增长1%就是一千亿人民币。
2014年中国GDP总量已经到了63.6万亿,增长一个百分点是六千多亿,算上通胀最多增长三个百分点,就相当于2000年增长十个百分点。
李嘉诚撤资大陆房地产很正常
所以,前两天经常有报道说投资者撤出大陆,比如李嘉诚要把房地产从中国大陆撤出去。记者问我怎么看,我说很正常,中国房地产高速增长期和密集型的产业高速增长期已经过去了,很正常。另外,技术含量高的产业进入中国很正常,我们去年吸引全球外资企业是第一位的。
就业也是如此,2005年GDP增长一个百分点,吸引就业人口80万人,但是去年达到了1700万人。总体上就业形势还是好的,你到各个地方去看,听到的声音是劳动力短缺。当然我们就业方面结构性就业困难问题,大学生就业困难是存在的,要用另外一个办法解决。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特别是农民收入的速度比城里的人更快一点。风险控制我们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全局性、系统性的风险底线。
总的来讲,最近几年中国的增长速度是在放缓的,这是符合规律的。更重要的是在速度变化的背后,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取得了具有转折意义的变化。我们经济转型过程中最容易出问题的几个环节,比如说风险控制的问题的,就业的问题,居民民生改善的问题等等,在这些方面我们总体上还算稳定。所以我想从这些角度来看,对中国经济最近几年的进展,大家应该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房地产峰值已过
第二个问题,我想说怎么看下一步的经济走势,目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还比较大。大家很关心下行到什么时候是一个点,我们讲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所谓中高速增长的底在何方?我们判断目前还在转换当中,这个底还没有找到。在没有找到以前,经济下行的压力始终还是存在的,在什么情况下它能够触底?我想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是高投资要触底,三个方面要落地。第一个方面是出口,我刚才讲了中国的出口已经调整到位了。第二个是基础设施,其实它的高峰期是在2000年左右,也是调整到位了。正在进行的就是中国房地产的调整,去年开始出现回落。当然,在中国国内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和讨论,有人认为是短暂周期性回落,但是我们看法是很明确的,是历史性的拐点。原因是构成中国房地产70%以上的城镇居民的历史需求峰值是1200万到1300万住房,这个峰值去年已经达到了。达到以后,今后这些年逐步平稳的走,逐步下行。
但是中国房地产的调整是比较复杂的,比如说像北京和二三四线城市情况不一样,是一个分化的态势。但是在可预期的将来,在波动中间逐步的调整到位,这是第一个条件。
过剩产能必须退出 以提高产品价格
第二个条件就是严重过剩产能的退出要到位。大家知道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随着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的高速增长,中国一大批重化工业也快速的增长,其中包括煤碳、钢铁、铁矿石、石油、石化、建材等等这些行业。当需求端增长放缓以后,这些行业也要有相应的调整。但是这些所谓严重产能过剩的行业一直调整比较慢,最近我们也注意到一个现象,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这一轮经济回落,包括今年第一季度,调整最大的实际上是企业的盈利水平在下降,引起财政收入的下降。企业盈利水平为什么会下降呢?我们做了一个策划,我刚才讲的重化工业的五大行业,工业品的出厂价格已经37个月负增长了。
所以工业部门出现的利润下降,主要是刚才讲的几大行业造成的。如果去掉这五大行业,还是和去年差不多。所以我们面临怎么让过剩的产能快速退出的问题,比如退出以后减产10%到20%,甚至更大的幅度,这些行业的产品价格就能够回升,PPI能够恢复正的增长,企业能够恢复盈利,财政状况也会有所好转,这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第三个条件是我们培育一些新的增长点,包括服务业的开放,要素生产力的提升和创新的推进。
现在来看刚才讲的三个条件也逐步在靠近,或者叫具备。但是中间还是有一些调整和困难以及一些问题。我个人估计在今年或者明年有很大可能性触底,或者会找到新的均衡点。这样的话,中国经济就在一个新的均衡点上保持住稳定性,具有可持续性。比如说再增长五年或者十年,这样我们设定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都是可以实现的。
出口增长5%-10%是新常态
中国的出口已经由过去20%以上的增长速度降后今后几年可能是5%到10%,主要的原因还不是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我们进场讨论美国、欧洲、日本有什么变化,对我们出口的产品有什么影响,确实这个影响是有的。前几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需求受到一些影响。但是最近一两年我们看到了正在发生一些积极的变化,美国经济还是不错的,欧洲也不会更坏了,也出现了一些积极向上的苗头。日本安倍经济学搞了以后,有一段时间有一点起色,但是现在看来还是一种基本上维持原来的样子。
国际形势这样的一些变化对我们有影响,但是不是决定性的。最重要的影响是中国随着国内要素成本的上升,像土地、劳动力、环境成本的上升,我们出口企业现在已经稳定了一个水平,就是5%到10%的增长,可能是一个常态。
但是中国贸易占全球贸易的份额还会继续上升,根据国际经验来看,这个趋势应该还是存在的。再一点我想说我们中国下一步怎么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特别像出口会有一个相当大的结构调整。刚才我讲了包括外资在中国也会发生一些结构性的变化,因为中国的竞争优势以及基本条件正在发生变化,我们要素成本、劳动力、土地、环境成本都在上升。
另外,从需求的角度来讲,有一些过去过热的或者高速增长的行业,它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所以我刚才讲了,像房地产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的竞争力已经下降,或者已经不具备明确的优势,可能会发生一些转移。
但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下一步是重头,特别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包括中国的农业,我们讲农业发展方式的改变都需要很多新的要素进来,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方式以及承载着这些新的技术、管理、供应链、营销渠道、管理体制等等这么一些东西的资本它要进来。
所以我想中国的市场其实还是很大,我们也做了一个测算,中国即使以后GDP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比如说我们今年政府预期的目标是7%,以后是降到7%以下,降到6%。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中国经济每年的新增量大概最少在七千亿美元,相当于在世界上排在第二十位国家的经济总量。
所以从每年的新增量来讲,中国从全球范围来讲还是最大的,不论对中国的企业还是国外的企业,不论中国的企业在国内发展还是走出去,对外资企业或者想在中国来发展自己的业务,还是有很大的空间。但是这个结构在升级,并不仅仅是数量的变化。
一带一路的机制要设立好
最后,简单说一下咱们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讲一带一路,是一个长期的,重大的战略。中国这些年形成了一些具有优势的产业,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基础设施建设这方面的能力。不仅像原材料、装备,设计能力、技术人员包括我们的一些劳动力、中国筹资的能力,应该是全方位的能力都在提升。有些方面,从世界范围来讲我们的竞争力还是排在见面的。
所以怎么把中国这种优势和其他国家的发展需求结合起来,一带一路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这方面大家可能会做更多的讨论。但是我想说我们需要探讨一个问题,我们怎么创造一个更好的机制。早上的时候,一些嘉宾在谈中国开发区搞的很成功,能不能在其他国家搞开发区呢?学一学中国的办法,这些方面我觉得还是有潜力的。
但是我想提醒一下,照搬有时候可能是困难的,你可以学习,可以模仿。但是每个国家的国情都不一样,你即使是模仿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再学习,这个方面还要下很大的功夫。如果在这方面我们能做一些积极的探索,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不仅仅是中国自己的战略,是造福于所涉及这些国家共商、共建、共赢的方面。
我们把机制解决的好,这个战略下一步推进会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也是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或者说在全球各个方面取得更好的合作,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
- 12015年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练习题(13)
- 2时评:何必纠结建筑工人的“高工资”
- 3分析:2015年LED的几种创新应用方向
- 4黄志达:爱设计享生活
- 5某客运枢纽车站工程创优计划
- 62015年安全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模拟题(16)
- 7江苏省建筑土建施工质量验收资料(2002)目录
- 8曾昌宇:房企正从综合开发商向城市综合服务商转型
- 9俞虹:建筑和传播紧密相连
- 10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法律知识》全真习题(30)
- 112015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测试题11
- 12安全工程师考试《法律法规》第三讲习题精选(1)
- 13时评:“短命工程”考验政府规划前瞻力
- 14朱永新:启动全国建筑体检普查计划
- 15俞挺:失重的建筑师
- 16质量管理:项目管理之项目质量文化
- 17时评:未来10年BIM将成为建筑设计主流
- 18保温涂料的发展趋势分析及保温效果
- 19时评:城市发展与古建保护
- 20天津某大学综合楼工程质量创优策划
- 21预制构件明细表(钢、混凝土)
- 222015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测试题23
- 23李瑶:为专业而联盟
- 24[重庆]框架结构高层办公楼施工及质量创优汇报(鲁班奖)
- 25[北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程创优策划(结构长城杯)
- 26蔡为民:自贸区楼市之商机探索
- 27安全工程师考试法律法规相关知识精选习题(5)
- 28朱培:别把东北的建筑盖到柬埔寨,这是最大的生态
- 29沈佳宁:西安有必要在一些核心地段建造超高层地标建筑
- 30许常吉:医疗建筑不适合成为地标性建筑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路160号1层9号
重庆公司:重庆市江北区红旗河沟华创商务大厦1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