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汉亚:城市建设可以多方参与
中国投资协会会长 张汉亚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已经贯穿在经济发展各个领域,城市建设也不例外。“从投资建设到运营都是由政府统管,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搞城市建设,鼓励民间投资,发展混合所有制一定要注重吸引民间资金。政府的钱只是一个导向作用,更多的是要企业或者个人来投资建设。”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表示。
对于城市建设中的筹资问题,张汉亚认为,一些公共服务领域,虽然需要政府出面,但企业和个人的参与将是大势所趋。对于一些供水、供暖等领域,“政府主要负责监督,质量要过关,数量要达标,价格要合理。这是一种半公益性质的事业。而像完全不收费的桥梁、道路,企业参与可以实行BOT的模式,政府给财政补贴,只要企业能赚钱,自然就会参与进来。”
Q:城市建设的筹资渠道有哪些?目前采用比较广泛的模式是什么?城市发展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张汉亚:目前城市建设筹资主要包括三方面:政府、企业、个人。政府通过财政资金、卖地收入以及发行债券来做城市建设。政府负责的内容很多,基础设施、城市扩容、水电气供应、垃圾处理都必须政府出面做。现在,政府借助企业和个人可以通过PPP、BOT、特许经营等方式筹资,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
城镇化过程中,城市吸引人口流入需要解决就业问题。特别是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必须先解决就业,才能变为常住人口。企业和个人投资产业要选择一些低能耗、清洁的第二产业,更应该投资第三产业。现在住房问题主要是靠开发商的市场供应,政府保障房主要供给户籍人口,而实际上政府更应该解决外来农民工的住房保障问题。特别是工作比较稳定的人员,由单位统一申请保障房。国家应该重视这方面,不然外来人口住不下来,城市人口不能实现稳定增长。
Q:按照中央计划,2015年也就是今年要完成投资体制改革。目前改革进展如何?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深化改革?
张汉亚: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中,第四条就是明确深化投资改革工作是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
同时要强化节能、节水、节地、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应该说这就是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国家把主要的改革重点放在了提高企业投资自主权。确立投资主体地位,要遵循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这个原则。这个原则通了,可以说投资体制改革就基本完成了。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还需解决的问题。首先,没有真正解决市场配置资源或者优化配置资源的问题,政府投资效益也没有彻底好转。其次,要改进政府投资干预,完善政府配套协调体制。政府多头管理,政出多门,企业很困惑。我建议以行业法去约束投资可能会更好一些。
第三,要改变重审批轻监督的机制。一些企业做项目可研报告写得很好,执行上却高污染、高排放,需要加强监督。
Q:在城市建设中,鼓励企业、个人参与投资,政府如何发挥导向作用?
张汉亚:政府主要负责城市配套设施的建设,包括水、电、道路等功能设施。这些方面也不是完全不盈利,如果做好了也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收益。比如说供暖,内蒙古某地方就是一家民营企业把整个供暖系统承包下来,建设了供暖网道,提供冬季供暖服务。
实际上一些领域是可以赚钱的,只不过国有企业不愿意做,希望得到政府补贴。民营企业参与进来是一定要盈利的,企业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标。政府主要负责监督,质量要过关,数量要达标,价格要合理。这是一种半公益性质的事业。像完全不收费的桥梁、道路,企业参与可以实行BOT的模式,政府给财政补贴,只要企业能赚钱,自然就会参与进来。
Q:在诸多投资主体中,政府的投资效率最低,如何能够实现投资的利益最大化?
张汉亚:政府投资的收益主要在社会效益,不全追求经济效益。政府投资的钱来自于人民,所以理应为人民谋福利,为百姓生活提供方便的条件。每年必须有一定的财政投入,而不是要赚钱,应该履行公共部门的责任。
国家已经对政府投资做出规范文件,政府投资重点安排在公益性和基础性项目,着力增加公共服务产品供给。重点安排调结构的项目,加强薄弱环节,重点加强重大工程建设,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重点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发挥中央投资引导带动作用。政府不能什么赚钱投资什么,否则是与民争利。
Q:如何缓解新城新区的债务压力?偿债渠道有哪些?
张汉亚:很多新城新区的债务压力确实存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地方税收增加就能还清债务。对于一些新区来说,债务是阶段性的,过了初期建设阶段,发展好了,债务就能够偿还,当然这是指没有继续新增债务的情况。现在很多新区已经盈利,也有一些规划不合理的新区,一味求大,脱离地区的资源禀赋条件,修好了道路,根本吸引不了产业投资,像这种地方的债务问题就是一个死结。现在的新城新区数量也很多,都在招商引资,在政策条件上竞争激烈,而投资量有限,必然导致有些地方做不起来。
- 1时评:古建是否“戴帽”,折射理念之争
- 22015年安全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模拟题8
- 3刘道华:个性化设计增加品牌附加值
- 4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多层、多维管理方法(WBS)模型的思考
- 5夏建兵:精彩景观园林设计之路
- 6规模估算在软件研发类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
- 7张锦秋:用智慧砌筑古都新韵
- 8软件项目管理:质量先行
- 9时评:用制度约束低俗、粗糙的设计作品
- 10覃思:绿色设计需要对环保的落实,对文明的保护
- 11时评:警惕“奥运不景气”效应
- 12项目管理实战——基于真实项目案例的项目管理策略分析
- 13卫浴行业未来发展渠道分析
- 14时评:历史建筑保护责任主体是屋主还是政府?
- 152015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模拟题21
- 16时评:造谣“最丑建筑”,抹黑的是什么?
- 172015年安全工程师考试《管理知识》模拟题3
- 182015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26)
- 19李铁:大城市要利于步行
- 20渡堂海:诗意建筑能让我们感受到气息是鲜活的
- 21崔愷:本土设计需要本土文化的自觉
- 22 [广东]电视台工程鲁班奖创优策划方案
- 23聂梅生:开发商愿意为“绿色”买单
- 24适合房地产公司的项目管理的软件介绍?
- 25安全工程师《生产法及法律知识》强化试题(2)
- 26布置工作这么做
- 27斯蒂文·霍尔:多孔渗透式建筑设计理念
- 28仇保兴:如何使“顶层设计”获得成功?
- 29第八章项目质量管理2
- 302015年安全工程师《安全产生技术》模拟题(56)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路160号1层9号
重庆公司:重庆市江北区红旗河沟华创商务大厦1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