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云计算解决“木桶短板”问题
青云科技副总裁 甘泉
以“颠覆创新赢在未来”为主题的“中国房地产产业链主题峰会暨第十六届CIHAF中国住交会”,于2015年1月1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开幕,并在19-20日的两天时间内,通过十余场主题论坛与商务对接,从政策到市场,从资本到电商,从精装修到工程采购,全景式读懂中国房地产全产业链。本届盛会吸引了国内外权威研究机构、500强企业代表、著名经济学家、政府决策者、地产百强开发商企业决策层等欢聚一堂,为了解行业精英的所思所想,凤凰房产特意采访了在业界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业内舆论领袖。其中,青云科技副总裁甘泉认为云计算能帮助企业解决信息孤岛、信息解决、信息共享的问题,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形成信息闭环,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Q:如果跟国内其他一些云计算互联网公司相比,觉得青云的特色或者优势体现在什么方面呢?
甘泉:青云科技的优势在于,我们推出来每一项服务,从目前来看都是国内领先的。在圈内来看,不管是从界面,用户的易用性,从里面的功能,从性能、可靠性、稳定性,还有特色服务,从这些所有的方方面面来讲,我们都已经成为中国云计算事实上的标杆。
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打开我们的页面,我们先不说里面的功能,你可以打开我们的主页去看,去对比中国其他的那些云计算厂商,他们基本上都在抄袭我们的东西。抄袭我不是说这个东西是好是坏,我不做评论,但至少说明我们做得还不错。
Q:我们今天分论坛也是关于房企的云服务方面,你怎么看待你们的云服务跟房地产业务的结合?
甘泉:如果有兴趣的话,你应该听我的PPT演讲,因为昨天晚上我准备了很久,说实话,我对云计算敢拍着胸脯说我是一个专家,但是对于房地产我不是一个专家,因为我只知道房子很贵,我买不起。对于房地产行业,我其实并不是太了解,所以我昨天努力地去想试图寻找这两个行业的结合点,因为云计算不是一个非常专的领域,它实际上所提供的服务能够被整个中国甚至整个世界所有的行业都能够用到,这就好比我们在传统领域,没有云计算之前,你说戴尔我制造服务器,或者是IBM制造服务器,卖给谁,谁会用它,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实际上各行各业都会用到它,所以它是一个普惠行业,跟云计算天然的肯定是有结合点的,因为我不信房地产这个行业不需要信息化。而且在目前的这个时代,信息化反而显得越来越重要,它从一个辅助性的领域慢慢变成了一个主导性领域,我相信房地产行业也会慢慢的走向信息化,甚至是以信息化作为核心,来构建它的业务。
这时候如果你想在现在这个时代构建你的信息化的服务的话,云计算是最好的途径,也是最好的工具。这就是说我们之间结合点我觉得还是比较清晰的。如果你想去做信息化的话,那么云计算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是一个最好的工具。
Q:做房地产本身从工程建造角度有一种技术叫BIM,BIM跟所有部品部件的信息化组成这样一个产业化的逻辑很相似,大的数据通过信息化来构建房地产的房子主要的构架,跟您的云计算其实可以说是异曲同工的方向。我想了解到的是,青云这方面除了服务于房地产开发商,是否还服务于一些建材类的企业?
甘泉: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是说,你知道云计算分为几层,一个是基础设施层,上面是平台层,再往上是服务层,对于青云而言,我们没有那么贪心,说这几层都要做,我们做的主要是基础设施层,再加上部分的通用性的平台层。如果是我们的定位在这里的话,你就会看到我们不会去直接切入那些垂直性领域,就像你说的房地产或者建材行业垂直性领域,这些领域我们会留给谁呢?留给我们平台的使用者,我们会将这个平台弄得越来越开放。开放的意思是说,我们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平台,相当于我们打好了这个地基,上面盖什么样的房子,实际上是要发挥整个社会的想象力。
比如说像你刚才说的这个行业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我们肯定是不会做的,因为我相信把这个服务能够搬到云上,能够把它做好,一定是需要专门的人才,这不是我们简简单单说那么弄一下,就能够提供的。这就留给了大家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我一直相信,如果底下的平台做好了的话,那么上面的这些业务一定会百花齐放,我们现在做的就是这个事情,构建业务的壁垒变得非常低,你只需要有专业的知识、有专门的业务知识,你就可以在我们平台上以极低的代价、极小的成本去构建你的服务,同时把这些服务去交给用移动App的方式,交付给每一个用户。大概是这么一个模式。
Q:其实我们更多做的还是底层的一些东西。
甘泉:对,我提供的是一个基础设施,说实话上面的平台层已经非常异彩纷呈多种多样了,已经不是说我们能覆盖得过来的东西。你刚才只是谈到房地产建材这一个行业,你知道中国有多少行业吗,每一个行业都需要专才去做,这不是我们能覆盖得了的。我希望的是说,我把底下的工具做得尽量的好,非常好用,像你刚才说的这个行业的那些专门的人才,就不会为这一层而发愁,如果没有我们的话,他如果从物理设备直接开始构建他的服务,他会非常痛苦。因为我们才是服务器的专家,网络的专家,我们才是IT的专家,他们不是。他们的业务实际上更应该放在自己的专门的领域里边,他们应该去提高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IT本身并不是这些人的核心竞争力,而那些业务创新才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我们需要让他们利用我们的工具,把他们的精力集中在他们的业务创新上,而不是集中在招一堆人才去做底层的东西上面,这是我们的目的。这个社会是要讲分工的,我们只做我们这一层,然后我们希望说这个生态圈能够建立起来,能提供异彩纷呈的服务给大家。
Q:之前提过透明计算,我一直不太清楚透明计算和云计算有什么区别?
甘泉:透明计算我也是第一次听,我其实对IT行业一直有一个诟病,就是他们特别喜欢弄各种各样的概念,弄完了这个概念之后就吓唬大家,像透明计算我觉得也是一样的道理,实际上不仅仅有透明计算,还有什么网格计算,反正我记得我以前看过的这种计算性的列表,起码有不下十种。
但是从目前来看,基本上云计算会把这些你所提到的这些计算都涵盖掉,最终大家都会集中在几个少量的名词里面。比如云计算起得也不是太好,但是从英文翻译过来,叫cloud computing,计算很好理解,一加上“云”就不好理解了。“云”在中文里面实际上是一个不太好的词,因为云代表的是模糊,云山雾罩、云里雾里,基本上说的都是这个东西,就会把本来很清晰的一件事情,变得非常不清晰。所以云计算其实没这么复杂,我也是建议你待会儿去听听我会讲关于云计算的介绍,我会讲云计算本身做的事情是什么,其实没有这么复杂,也没有这么深奥,其实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情。
Q:如果从中长期来看,您觉得云服务里边可能会有哪些新趋势呢?
甘泉:如果从中长期来看,首先我觉得云计算去取代传统的IT架构,这是必然的趋势,我们一直有一个这样的判断,公有云、私有云,我们认为未来一定是属于公有云的,但是这听上去有点奇怪,比如像你们这些传统的企业,你说我有自己的信息中心,我肯定不会去用公有云的。人们都会这么想,变革就是这么发生的,人们都会抗拒。但是未来一定是属于公有云的,但是你说我们现在就强迫用户说你必须得用公有云,否则你就会死,我觉得这个不对,你理解了这是违背规矩的,我只是说未来的目标一定是属于公有云,但是走路你不能这么直通通的去走,说企业把你的东西全放弃掉吧,我们全都用公有云,这不合适。
更多的时候是在未来两三年里,你会看到大量的私有云项目会出现,比如说像你们所在的企业,都是属于比较著名的传统企业,他们会怎么样呢?他们会用自己的数据中心,会建这种私有云的项目。只有建了这种私有云的项目,他们对云才有体验,这种体验是非常重要的。我相信在座各位可能都没有用过云,你们就没有体验,没有体验的话就停留在一种概念里面,你们就会瞎猜,对它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想象,不管这种想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会有。你无法真正意识到它到底能帮你做什么,企业用户也是一样的,你没有真正去摸过、用过这个东西,你没法有这种体验。所以大部分的这种传统企业有钱,他们也不在乎这些成本,所以他们会构建自己的私有云。从而产生这种体验,会把业务不断地部署上去。
这些会反过来刺激公有云的销售,为什么?因为传统企业都已经拥抱云了,那对于我们这些有些中小企业,我没有实力去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就可以直接用公有云去搭建我的业务。
到未来迟早有一天这些传统企业也会意识到我自己用IDC来搭建私有云是多么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公有云已经足够的稳定、完善以及强大了,这时候你就可以把你的业务直接搬上去,所以私有云会越来越少,公有云会越来越多,未来一定是属于公有云的。我们基于行业的判断,基本上是这个样子,从长远期来看,公有云将会成为未来,我们现在不会谈论这个电是从哪里来的一样,电是电厂发的,这个电厂在哪里,我们从来都不会关心这个事情。你可以认为这个电就是公有的电厂发的电,你不会去关心这个事情,你很少听说有人在去弄什么发电机在这里发电,云计算也是一样,迟早会让人们忘记它。未来直到有一天你们这些记者永远不会请我们去讲,因为它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时候,我们就会淡出这个舞台,以后它已经成为一个常态了。
Q:我们作为一个传统企业,比如房地产这种传统行业,您觉得作为地产商来说,如果作为这个平台的使用者,可能更优于搭建这个平台。
甘泉:你作为一个平台的使用者,其实对你而言,更方便,因为在公有云上面创建你的环境,你所获得的这些资源,就跟你在私有云里获得的资源实际上是一样的,他们之间没有太多的区别,但是现在的主要矛盾实际上是企业用户到底信不信任的问题,我们一谈到公有云,心里就打鼓,公有云岂不就是大家去分享,我看不见、摸不着就觉得心里很不舒服。现在的障碍其实在这里,我其实也非常理解企业用户的这种想法,我不认为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我认为这种想法在现在是合理的。所以我们会帮助这些用户去构建自己的私有云,因为只要你去体验了那个云服务,你就知道它是什么样,它能帮助你做什么。我觉得它就有点像鸦片一样,你一旦用上了它,就觉得离不开它,你想再回去的话,应该是回不去了。现在主要是缺这一点,缺体验。
Q:青云这边是否跟我们所熟悉的开发商有一定的合作呢?
甘泉:房地产业的开发商,直接有联系的还没有,说实话在我们青云上面使用我们服务的70%、80%的用户只是说注册了公司的名称、电话什么的,但具体做什么的话,我们真不知道。因为我说过,我们取代的是像戴尔、惠普、IBM、华为这样的企业,你说我卖了东西是一个通用性的东西,你说我卖给谁,或者我应该耕耘哪个行业,实际上对我而言,它们都一样。
Q:目前房地产业的企业在与云计算的互通之间具体是有什么样的需求点。按照您的职业的常规化,您可以给我们讲一讲。
甘泉:我会在我的论坛里讲到,实际上云计算跟房地产业到底是怎么结合,当然你刚才是说现在我们青云跟房地产业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说实话,我说过房地产这个行业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而且我认为既然是非常传统的行业,那么它一定有它的惯性,这个惯性意思是什么呢?它们很可能是最后一批进入到云计算的,这个我相信,我也可以理解,我并没有责备的意思。我可以理解这个行业,因为你这么古老,你一定会有惯性,一定会这样的,否则就变成突变了。
我觉得这个结合主要是我们现在的这种房地产的模式,就是信息化建设的这种模式,它基本上是个孤岛的模式,就是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做,是一种孤岛的模式。实际上是谈不上,也就是说它解决的唯一的问题就在于销售人员或者管理人员需要有电脑,需要把信息录入,需要去查。也就是干这个事情。但你说这个信息化,实际上是处于一个非常边缘的位置。我们不仅仅是存在这种重复建设的问题,比如我们这个项目来了一个新项目,我就需要创建一套环境,没有项目的时候,我就把这个东西丢掉了。下一次有的话,我再去重新建。
还有一个就是我刚才说的信息孤岛。云计算实际上能帮助房地产企业去解决这两个问题,而且解决的步骤的话也不是说一劳永逸的,而是说一步一步的,从一开始非常初级的我平滑的去迁移,从一种物理环境的搭建迁到云上去,这种迁移的努力是非常小的。
下一步我们会过渡到中级阶段,就是信息要整合,你在云上面提供的就不是一个一个小的环境,而是一整套的服务。可能有非常多的服务,大家都是共享的,信息数据是共享的。
到了高级阶段,甚至要形成一个你要把这些信息为你所用,因为你手里掌握着大量的信息,这种信息不光是楼盘信息还是用户的信息,你手里掌握的大量信息,这些信息要产生价值。我们常说大数据、大数据是干什么?大数据其实目的就是为了从这些大量的信息中提取有效的信息给你所用,给你做什么用呢?给你做决策用,也可以做业务创新用,这样就形成一个我们所谓的闭环,它是属于良性发展的过程。
Q:据我了解,现在建材类行业内,海尔已经开始做智能家居,它的智能家居之前推出的理念是会用它的智能家居终端系统搜集普通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年龄,或者通过穿戴式设备搜集他的健康情况,然后传到他所谓的云服务的计算机上,他们会根据这些信息进行一个整合,再分析,包括判断这些地域或者这个年龄段的消费趋势,来研发下一代产品,这个可以算做云计算的初步应用,可以这样理解吗?
甘泉:这已经算是云计算比较高级的应用了。但是我说过,他们去提供这样的服务,不一定要用云计算的模式,他们完全可以用传统的模式去做。我还是做那一套东西,我提供服务,提供大数据分析,但是我跟虚拟化、跟云计算丝毫没关系,也可以这么去做。我们现在探讨的更多的是说,你在现在这个阶段提供这些新的业务和新的想法,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做最好。我一直强调云计算是一个在目前这个领域最好的工具,就是因为它最能够适应变化。你刚才所说的这些业务,实际上都有很多未知的因素,比如这个东西数据量有多大,我不知道,有多少用户会用它,我也不知道。如果用传统的方式去做,你会遇到很多瓶颈,会遇到很多障碍,你的部署时间、你的采购时间、审批时间,都会非常长。那么这个IT资源的交付就会成为你的一个业务创新的瓶颈,因为你不可能说准备好一套提供这个服务,下一次我再准备好另一套再提供那个服务,这时候这个响应速度实际上是慢的。
我们强调的是,你的这些想法想要落地,你最好是能够用云计算的方式去提供的原因就在这里,因为它最能够适应变化,因为它天然就是弹性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云计算在最近几年兴起的原因,不是没有理由的。这个概念其实非常早就有,但为什么最近几年才真正兴起来了呢?这个原因在于我们现在处在一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是求新求变的时代,你说的这个东西在前几年根本就没有,但是最近就有了。为什么人们觉得现在可以做了呢?因为我们现在处于移动互联的时代,用户的需求实际上是日新月异,口味日益刁钻,我们每天可能都会删大量的App,装大量的App。这时候我本身推出一个业务,我肯定需要的周期就非常短,然后你告诉我说从硬件开始准备我的服务需要数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来做这个事情,这个就是说木桶理论里边那个最短的短板,现在这种计算资源的交付就变成了一个木桶里边的短板。云计算就是要补足这个短板,让它变得非常快、非常弹性、非常高效。
- 1北京某科研综合楼优质工程策划书(争创鲁班奖)
- 2洪忠轩:迪拜塔尖的中国
- 3时评:保护老建筑不能总是慢半拍
- 42015年安全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模拟题49
- 5质量管理:六西格玛在中国
- 6周峰越:呈贡是公交导向的线性城市的样本
- 7于强:用简单的手法,做精彩的设计
- 8中国建筑工业化与发达国家相差逾10倍
- 9时评:满是山寨建筑大学精神何在
- 10浅谈中国缝纫机行业的研发现状
- 11安全工程师考试法律法规相关知识精选习题(22)
- 12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备考习题精选(9)
- 13造价、预算很难吗?听听老预算员的经验总结!(下篇)
- 14全球只有一张损益表——解读麦肯锡核心竞争力
- 15靳江:旧建筑的改造与“重生”
- 16 中国企业管理存在的12个问题
- 17时评:城市规划更多体现“人性尺度”
- 18安全工程师《生产法及法律知识》预测试题(8)
- 19李国雄:走在建筑业创新路上
- 20项目管理中产品开发质量的控制
- 21采购管理
- 222015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4)
- 23斯蒂文·霍尔:多孔渗透式建筑设计理念
- 24做好规划是成功的一半
- 25安全工程师考试《法律法规相关知识》习题精选(17)
- 26某市国税局综合业务用房工程创优规划
- 27项目投资决策的方法及其判断原则
- 282015年安全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模拟题53
- 29唐山某钢铁厂焦化工程创优规划(鲁班奖 附流程图表)
- 30鲁班奖申报需要的资料及要求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路160号1层9号
重庆公司:重庆市江北区红旗河沟华创商务大厦1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