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工程项目OA系统 > 建筑OA系统 > 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系统
抗旱预案
附件
海政办发〔2008〕8号
海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海兴县抗旱应急预案》的
通 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农场,县政府有关部门:
新修订的《海兴县抗旱应急预案》已经县政府研究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一月二十三日
海兴县抗旱应急预案
目 录
1 总则…………………………………………………………1
1.1 编制目的…………………………………………………1
1.2 工作原则…………………………………………………1
1.3编制依据……………………………………………………1
1.4预案分表及适用范围………………………………………1
2 基本情况……………………………………………………2
2.1自然地理情况………………………………………………2
2.2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3
2.3 水资源开发利用概况………………………………………3
2.4 旱灾概况……………………………………………………4
2.5 抗旱能力……………………………………………………5
3指挥体系及职责………………………………………………5
3.1 指挥体系……………………………………………………5
3.2 职责…………………………………………………………5
4预防及预警……………………………………………………6
4.1 旱情信息监测及报告………………………………………6
4.2 预防措施……………………………………………………6
4.3 预警…………………………………………………………6
4.4 发布预警信号…………………………………………10
5 应急响应…………………………………………………10
5.1 应急响应总体要求……………………………………10
5.2 Ⅰ级响应…………………………………………………10
5.3 Ⅱ级响应…………………………………………………13
5.4 Ⅲ级响应…………………………………………………15
5.5 Ⅳ级响应…………………………………………………17
5.6 响应结束…………………………………………………19
6后期处置……………………………………………………19
6.1 损失评估…………………………………………………19
6.2 灾民救助…………………………………………………19
6.3 效益评估…………………………………………………20
7保障措施……………………………………………………20
7.1 资金保障…………………………………………………20
7.2 物资保障…………………………………………………20
7.3 应急备用水源准备………………………………………21
7.4 应急队伍保障……………………………………………21
7.5 技术保障…………………………………………………22
7.6 宣传与培训………………………………………………22
海兴县抗旱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适应新时期抗旱工作需要,加强防旱措施,增强干旱风险意识,提高抗旱应变能力和抗旱主动性,减轻旱灾影响和损失,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2 工作原则
1、坚持“体现以人为本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原则
2、坚持“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
3、坚持“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
4、坚持“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的原则
5、坚持“科学、合理、实用、便于操作”的原则
1.3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关于加强城市抗旱工作的意见》
1.4 预案分表及适用范围
抗旱预案分为地方总体抗旱预案,城市(城区)专项抗旱预案和流域专项抗旱预案三类。
地方总体抗旱预案主要用于指导所辖行政区域的城乡全面抗旱工作,分省级、地级、县级三个层次编制。
城市(城区)专项抗旱预案主要用于指导城市城区范围内的抗旱工作,流域专项抗旱预案主要用于指导流域内跨行政区域的抗旱水量调度工作。
2 基本情况
2.1 自然地理情况
2.1.1地理位置
海兴县位于沧州东部,东临渤海,西界盐山、孟村两县,南依漳卫新河与庆云、无棣县相望,北有黄骅市为邻,全县总面积960平方公里。
2.1.2地形地貌
海兴县处于冀鲁滨海海积丰厚,地势低洼,西南向东北微微倾斜,最高地面高程西部7.2米,最低地面高程东部2.0米,南部、中部较为开阔平坦,沿海有滩涂32万亩,东南地角有一座3.6万亩的人工水库(杨埕水库),中部有一座火山丘小山,海拔35米,河流交错纵横,漳卫新河、宣惠河、大浪淀排水渠由南至北横穿县境,形成三河夹两平原之势。
2.1.3主要河流和湖泊
海兴县属南河系,地处九河下梢,有主要行洪排沥河道五条,分别是漳卫新河、过境河宣惠河、大浪淀排水渠,无棣沟、境内发源河淤泥河,加之县内与其配套的17条干支沟,县内河流纵横交错,汛期行洪排沥、汛后蓄水灌溉,形成网络化排灌格局。
2.1.4气温、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
海兴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海洋影响显著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2.1℃,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6.6℃,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4.7℃,气温年极差31.3℃,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60毫米,境内每年平均径流深76.8毫米,径流量6651万m3,过境水资源最多年平均为引水1000万m3。
2.2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2.1海兴县辖3个乡,4个镇,2个农场,共197个行政村,全县人口2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5万人,非农业人口2.6万人,农村人均纯收入2306元。
2.2.2本县耕地面积28.091千公顷,有效灌溉面积10.8074公顷,旱涝保收面积5.532千公顷,农作物总插种面积(含蔬菜瓜类)26.96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8.98万亩,总产量9.23万吨,油料播种面积3.66万亩,总产量0.27万吨,棉花播种面积5.64万亩,总产量0.36万吨。
2.2.3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了县工、农业与第三产业的长足发展,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12.3亿元,第三产业3.6亿元。
2.3 水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我县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8851万m3,靠现有蓄水工程拦蓄后利用水利工程一次最大拦蓄水能力5164.13万m3,全县地下水可开采量521.6万m3,动水位51.5米,静水位30米,年平均水位下降1.5-2米。
2.4 旱灾概况
1949年后的旱灾
1952年春旱连伏旱,海兴辖地成灾面积1.44万公顷。
1968年大旱,海兴2至8月降雨21次,但降雨量仅有122毫米,全年降雨量为221毫米,成灾面积1.2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0%。
1989年大旱,成灾面积2.1万公顷。
1997年大旱,农作物受旱面积25.18万亩,因旱粮食减产0.66万吨。
1998年大旱,农作物受旱面积39.4万亩,因旱粮食减产0.4万吨。
1999年大旱,农作物受旱面积40万亩,因旱粮食减产0.3万吨。
2000年大旱,农作物受旱面积36万亩,因旱粮食减产2.75万吨。
2001年大旱,农作物受旱面积16万亩,因旱粮食减产6.63万吨。
2002年大旱,农作物受旱面积39万亩,因旱粮食减产5万吨。
2003年大旱,农作物受旱面积17万亩,因旱粮食减产4.413万吨。
2.5 抗旱能力
我县境内有小型水库一座,防潮闸2座,节制闸2座,引水闸3座,小型闸12座,有排、引涵洞210座。扬水站总提水能力16m3/秒,深浅机井311眼,坑塘146个,河道总长269.45公里,总蓄水能5500万m3(包括漳卫新河800万)。由于海兴县地处九河下梢,地上蓄水完全靠汛期蓄入,平均可浇30万亩次。已初步形成抗御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工程体系。
3 指挥体系及职责
3.1 指挥体系
县人民政府设立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地点设在水务局。明确任务,强化职责,按分工职责,责任到人,并下发了海字[2006]37号文。(附本材料内)
3.2 职责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组织领导全县的防汛抗旱工作。
指挥部职责
1、制定全县防汛抗旱实施方案和抢险预案,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全县防洪抗旱工作。
2、对主要河道、水库和重点水利工程实施防汛抗旱调度。
3、收集传递雨情、水情、旱情,并进行监测预报。
4、组织防汛抗旱物资器材的储备和调拨。
5、协调、指导防汛抗旱服务工作和防汛抗旱服务中心的业务工作。
6、受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组织实施河道、水库防洪监督执法,协调解决防洪人水事纠纷,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
4 预防及预警
4.1 旱情信息监测及报告
海兴县旱情信息监测由海兴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负总责,监测内容由各乡镇(农经办)按照本乡镇所辖区域旱情设专人10天向县防汛抗旱办公室进行一次汇报,对水量、水质监测,受旱面积,抗旱措施做好信息反馈,按时向市防抗办做出汇报。
4.2 预防措施
在旱情发生前,县防抗办组织县抗旱服务站抢修队,对全县境内所有抗旱设施进行普查,作出维修、更新方案,由技术人员组织各乡镇(区域内)的工程进行抢修,制定调水方案,充分利用节水工程,制定相关措施责任到人,把有效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4.3 预警
4.3.1 干旱预警
根据《农业旱情旱灾评估标准》中的旱情评定指标,结合我县干旱缺水情况,把抗旱预案的预警等级分为Ⅰ级预警(特大干旱)Ⅱ级预警(严重干旱)Ⅲ级预警(中度干旱)和Ⅳ级预警(较重干旱)
(1)Ⅰ级预警
①气象局:做好气温、降水、蒸发等气象资料的测报工作,并作出短期预报,根据天气形势,适时做好人工增雨作业。
②农业局:密切注视旱情变化,加强土壤与商情监测,及时指导农民采取适当抗旱措施,因地制宜实施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栽培技术。
③电力局:通过限制自备井提水用电量,限制其提水量,优先保证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
④自来水公司:优先保证居民生活用水和电力,通讯城镇生命线用水,实行定时定量供水。
⑤水务局:鼓励农民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因地制宜发展地下管道输水和地上塑料软管输水,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发展灌溉,滴灌等节水工程措施,减少输水损失,降低农田灌水定额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灌水质量,扩大灌溉面积,实现有水资源发挥更大效益,请示上级主管部门,争取引蓄外来客水,增强我县抗旱能力。
⑥民政局:做好农村贫困户和低保户的困难救济工作,全面维护社会稳定。
⑦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随时掌握旱灾情及发展趋势,及时向抗旱指挥部通报旱情,灾情及抗旱工作情况。
⑧抗旱指挥部:强化抗旱工作的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实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强化抗旱水源的科学调度和用水管理;指挥部加强会商,分阶级部署工作,按预案启动各项措施;动员各科局、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技术人员分片包村,组织调拨抗旱物资,使所有提水设施充分利用起来,使旱情控制到最佳状态。全力保证农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维护社会稳定。
(2)Ⅱ级预警
①气象局:做好气温、降水、蒸发等气象资料的测报工作,并作出短期预报。根据天气形势,适时做好人工增雨作业。
②农业局:密切注视旱情变化,加强土壤墒情监测,及时指导农民采取适当抗旱措施,因地制宜实施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栽培技术。
③水务局:鼓励农民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因地制宜发展地下管道输水和地水塑料软管输水,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发展喷灌、滴灌等节水工程措施,减少输水损失,降低农田灌水定额,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灌水质量,扩大灌溉面积,使现有水资源发挥更大效益。请示上级主管部门,争取引蓄外来客水,增强我县抗旱能力。
④抗旱指挥部:组织各成员单位进行抗旱工作会商,研究部署抗旱工作,进一步落实各部门抗旱职责,落实抗旱资金和抗旱物资。
⑤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随时掌握旱灾情及发展趋势,及时向抗旱指挥部通报旱情、灾情及抗旱工作情况。
⑥广电局:向全县人民通报旱情信息,宣讲抗旱知识和节水措施,提高全县人民节水意识,全民动员,搞好抗旱工作。
⑦电力局:搞好电力供应,协调好各行业间用电关系。
(3)Ⅲ级预警
①气象局:做好气温、降水、蒸发等气象资料的测报工作,并作出短期预报。根据天气形势,适时做好人工增雨作业。
②农业局:密切注视旱情变化,加强土壤墒情监测,及时指导农民采取适和抗旱措施。倡导农民调整结构,减少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引进抗旱作物品种。
③水务局:注视水量供求变化,根据既定原则加强抗旱水源的管理和调度,帮助农民进行农田灌溉,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情况。水务局抗旱服务站向农民进行农田灌溉,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情况。水务局抗旱服务站向农民提供优质灌溉设备,并提供设计、安装、维修等一条龙服务。
④电力局:搞好电力供应,协调好各行业间用电关系。
⑤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掌握抗旱准备工作和运行情况,及时向抗旱指挥部汇报。
⑥抗旱指挥部:根据旱情发展趋势,做好旱情分析,适时对抗旱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明确各部门职责。
(4)Ⅳ级预警
①气象局:作好气温、降水、蒸发等气角资料的测报工作,并作出短期预报。
②农业局:做好土壤墒情检测监测,及时指导农民采取适当抗旱措施,保障农作物正常生长。
③水务局:确立“先生产、后生活、先地表、后地下,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做好抗旱水源的管理工作,协调各行业间用水关系。
④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人员对全县各行业,各部门需水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掌握社会各方面的用水需求。
4.4 发布预警信号
在Ⅰ、Ⅱ、Ⅲ、Ⅳ级干旱情况下,由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预警信号。
5 应急响应
5.1 应急响应总体要求
应急响应分为四级,应急响应等级与干旱预警等级相对应,发布干旱预警,即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响应。
5.2Ⅰ级响应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Ⅰ级响应:
(1)土壤相对湿度小于30。
(2)在作物生长需水关键期连续无雨日数大于60天。
(3)全县受旱面积达到25.3万亩,成灾面积13.2万亩,绝产面积5.7万亩。
(4)全县饮水困难人口1.45万人。
5.2.1 工作会商
抗旱工作会商的主持人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主持,参加成员气象局、农业局、电力局、自来水公司、水务局、民政局。指挥部统一指挥,统一调度。
5.2.2 工作部署
抗旱指挥部要明确抗旱工作开展程序,包括组织动员方式(下发通知、召开专题会议)动员对象、工作重点等,明确抗旱信息统计报送制度。
5.2.3 部门联动
按照各成员单位职责和抗旱工作需要,各部门、各单位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如下:
县抗旱指挥部:负责组织领导全县的抗旱工作。
财政局:负责组织实施全县抗旱和救灾经费预算,及时下拨中央、省、市专项经费并监督使用。
水务局:负责指导全县抗旱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农业局:指导调整农业结构,推广农用旱作农业节水技术。
广电局:负责组织电台、电视台开展抗旱宣传工作,及时准确报告旱情、灾情。
气象局:负责天气气候监测和预报工作。
5.2.4 协调指导
上级领导机关对基层抗旱工作进行指导和帮助。统一调控和调度全县水利、水电设施的水量;组织、指导抗旱服务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县抗旱指挥部负责与省、市抗旱办随时保持联系,做好上传下达工作。
5.2.5 方案启动
为启动我县抗旱方案的付诸实施,海兴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时召开专门会议,动员各部门和各乡镇分管这项工作的主要领导广泛发动群众,层层签定责任状,把抗旱工作当作一项政治性任务来抓,要统一部署,强化领导,明确责任,按照抗旱水量调方案、节水限水方案以及各种抗旱设施启动的条件和任务层层抓落实,步步要效益。以达到抗旱减灾保效益的目的。
在方案启动的同时,要组织好抗旱工作专用车辆,安排专项经费,组织好专业技术人员做好服务,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5.2.6 宣传动员
出现旱情灾害后,事发地的抗旱指挥机构可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报经当地政府批准,广泛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置,信息发布形式包括电视广播,组织报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
5.3 Ⅱ级响应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Ⅱ级响应:
(1)土壤相对湿度为45-40。
(2)在作物生长需水关键期连续无雨日数41-60天。
(3)全县受旱面积达到11.8万亩,成灾面积8万亩,绝产面积4.2万亩。
(4)全县饮水困难人口1.03万人。
5.3.1 工作会商
抗旱工作会商的主持人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主持,参加成员气象局、农业局、电力局、自来水公司、水务局、民政局。指挥部统一指挥,统一调度。
5.3.2 工作部署
抗旱指挥部要明确抗旱工作开展程序,包括组织动员方式(下发通知、召开专题会议)动员对象、工作重点等,明确抗旱信息统计报送制度。
5.3.3 部门联动
按照各成员单位职责和抗旱工作需要,各部门、各单位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如下:
县抗旱指挥部:负责组织领导全县的抗旱工作。
财政局:负责组织实施全县抗旱和救灾经费预算,及时下拨中央、省、市专项经费并监督使用。
水务局:负责指导全县抗旱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农业局:指导调整农业结构,推广农用旱作农业节水技术。
广电局:负责组织电台、电视台开展抗旱宣传工作,及时准确报告旱情、灾情。
气象局:负责天气气候监测和预报工作。
5.3.4 协调指导
上级领导机关对基层抗旱工作进行指导和帮助。统一调控和调度全县水利、水电设施的水量;组织、指导抗旱服务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县抗旱指挥部负责与省、市抗旱办随时保持联系,做好上传下达工作。
5.3.5 方案启动
为启动我县抗旱方案的付诸实施,海兴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时召开专门会议,动员各部门和各乡镇分管这项工作的主要领导广泛发动群众,层层签定责任状,把抗旱工作当作一项政治性任务来抓,要统一部署,强化领导,明确责任,按照抗旱水量调方案、节水限水方案以及各种抗旱设施启动的条件和任务层层抓落实,步步要效益。以达到抗旱减灾保效益的目的。
在方案启动的同时,要组织好抗旱工作专用车辆,安排专项经费,组织好专业技术人员做好服务,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5.3.6 宣传动员
出现旱情灾害后,事发地的抗旱指挥机构可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报经当地政府批准,广泛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置,信息发布形式包括电视广播,组织报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
5.4 Ⅲ级响应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Ⅲ级响应:
(1)土壤相对湿度为55-45。
(2)在作物生长需水关键时期连续无雨日数26-40天。
(3)全县受旱面积达到6.74万亩,受灾面积2.7万亩,绝产面积1.04万亩。
(4)全县饮水困难人口0.82万人。
5.4.1 工作会商
抗旱工作会商的主持人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主持,参加成员气象局、农业局、电力局、自来水公司、水务局、民政局。指挥部统一指挥,统一调度。
5.4.2 工作部署
抗旱指挥部要明确抗旱工作开展程序,包括组织动员方式(下发通知、召开专题会议)动员对象、工作重点等,明确抗旱信息统计报送制度。
5.4.3 部门联动
按照各成员单位职责和抗旱工作需要,各部门、各单位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如下:
县抗旱指挥部:负责组织领导全县的抗旱工作。
财政局:负责组织实施全县抗旱和救灾经费预算,及时下拨中央、省、市专项经费并监督使用。
水务局:负责指导全县抗旱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广电局:负责组织电台、电视台开展抗旱宣传工作,及时准确报告旱情、灾情。
气象局:负责天气气候监测和预报工作。
5.4.4 协调指导
上级领导机关对基层抗旱工作进行指导和帮助。统一调控和调度全县水利、水电设施的水量;组织、指导抗旱服务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县抗旱指挥部负责与省、市抗旱办随时保持联系,做好上传下达工作。
5.4.5 方案启动
为启动我县抗旱方案的付诸实施,海兴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时召开专门会议,动员各部门和各乡镇分管这项工作的主要领导广泛发动群众,层层签定责任状,把抗旱工作当作一项政治性任务来抓,要统一部署,强化领导,明确责任,按照抗旱水量调方案、节水限水方案以及各种抗旱设施启动的条件和任务层层抓落实,步步要效益。以达到抗旱减灾保效益的目的。
在方案启动的同时,要组织好抗旱工作专用车辆,安排专项经费,组织好专业技术人员做好服务,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5.4.6 宣传动员
出现旱情灾害后,事发地的抗旱指挥机构可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报经当地政府批准,广泛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置,信息发布形式包括电视广播,组织报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
5.5 Ⅳ级响应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Ⅳ级响应:
(1)土壤相对湿度为60-55。
(2)农作物生长需水关键期连续无雨日数14-35天。
(3)全县受旱面积达到2.95万亩,成灾面积1.02万亩。
5.5.1 工作会商
抗旱工作会商的主持人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主持,参加成员气象局、农业局、电力局、自来水公司、水务局、民政局。指挥部统一指挥,统一调度。
5.5.2 工作部署
抗旱指挥部要明确抗旱工作开展程序,包括组织动员方式(下发通知、召开专题会议)动员对象、工作重点等,明确抗旱信息统计报送制度。
5.5.3 部门联动
按照各成员单位职责和抗旱工作需要,各部门、各单位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如下:
县抗旱指挥部:负责组织领导全县的抗旱工作。
财政局:负责组织实施全县抗旱和救灾经费预算,及时下拨中央、省、市专项经费并监督使用。
水务局:负责指导全县抗旱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气象局:负责天气气候监测和预报工作。
5.5.4 协调指导
上级领导机关对基层抗旱工作进行指导和帮助。统一调控和调度全县水利、水电设施的水量;组织、指导抗旱服务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县抗旱指挥部负责与省、市抗旱办随时保持联系,做好上传下达工作。
5.5.5 方案启动
为启动我县抗旱方案的付诸实施,海兴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时召开专门会议,动员各部门和各乡镇分管这项工作的主要领导广泛发动群众,层层签定责任状,把抗旱工作当作一项政治性任务来抓,要统一部署,强化领导,明确责任,按照抗旱水量调方案、节水限水方案以及各种抗旱设施启动的条件和任务层层抓落实,步步要效益。以达到抗旱减灾保效益的目的。
在方案启动的同时,要组织好抗旱工作专用车辆,安排专项经费,组织好专业技术人员做好服务,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5.5.6 宣传动员
出现旱情灾害后,事发地的抗旱指挥机构可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报经当地政府批准,广泛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置,信息发布形式包括电视广播,组织报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
5.6 响应结束
5.6.1 旱灾、缺水得到有效控制,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可以结束紧急抗旱期。
5.6.2 依照有关紧急抗旱期规定征用和调用的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在抗旱期结束后应当及时归还;造成损坏或者无法归还的,按照国家、省和本市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偿或者作其他处理。
5.6.3 紧急处置工作结束后,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协助政府进一步恢复正常生活、生产、工作秩序,尽可能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6 后期处置
6.1 损失评估
明确对旱灾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的单位和工作要求
抗旱部门针对抗旱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总结、分析、评估,征求社会各界和群众对防汛抗旱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找出问题,从抗旱工程的规划、设计运行、管理以及防汛抗旱工作的各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以进一步做好抗旱工作。
6.2 灾民救助
在紧急情况下,应充分利用公共广播和电视媒体等手段发布信息,可依法征用、调用车辆、物资、人员等,全力投入抗旱抢险,并由民政部门逐村逐户进行调查,对灾民进行部门救助和社会救助(捐款、捐物)解决,并做到灾情及时上报。
6.3 效益评估
应急响应结束后对抗旱预案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修订和完善,抗旱预案的制定,可有效地实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战略目的,使抗旱工作做到求实、有备、应急,增效科学合理的实施效果。据估测,抗旱预案各项制度落实后,抗旱进度可提前10天,损失可减少40%左右,为今后的抗旱工作能够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经验和教训。
7 保障措施
7.1 资金保障
中央财政安排的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费,用于补助遭受特大水旱灾害的乡镇。县政府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各部门捐助,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动员全县干部职工进行捐款。此款项用于本县内遭受严重干旱的乡镇、村,对抗旱资金做到专户、专人管理,成立抗旱救灾办公室,各负其责,让受灾农民安全度过灾难。
7.2 物资保障
抗旱物资筹集和储备实行“分级负责、分级储备、分级管理”以及“按需定额储备、讲究实效、专物专用”的原则,采取国家、省级、地方专储、代储和单位、群众筹集相结合的办法。
县抗旱指挥部指定储备的物资由物资储备单位负责储备,物资种类及数量按抗旱预案落实到单位,县储备物资数量不足时,由县抗旱指挥部向上级抗旱指挥部申请调抗旱物资,各乡镇及水利工程应储备一定数量的抗旱物资,当乡镇储备物资消耗过多,不能满足抗旱需要时,应及时启动县储备物资。
县抗旱物资调拨原则:先调用县抗旱物资,在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可调用其他乡镇的抗旱储备物资。
县抗旱物资调拨程序:由乡镇人民政府向县抗旱指挥部提出申请,经县防抗指挥部批准同意后,由县抗旱办公室向代储单位下达调令。
7.3 应急备用水源准备
当发生供水危机时,有关部门对地表水,地下水和外调水实行统一调度和管理,严格实施应急限水,合理调配有限的水源,协同水质检测部门加强供水水质监测,最大程度保证城乡居民和村民生活和重点单位用水安全。针对供水危机出现的原因,采取措施,尽快恢复供水水源,使供水量和水质正常。
7.4 应急队伍保障
当因供水水源短缺或被破坏,供水线路中断,供水水质被侵害等原因而出现供水危机,由当地抗旱指挥机构向社会公布预警,居民、企事业单位做好储备应急用水的准备,有关部门做好应急供水准备。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抗旱义务,在抗旱期间,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抗旱指挥机构组织动员社会公众力量投入抗旱救灾工作。县抗旱指挥部管理的抗旱队,由县抗旱指挥部负责调动,上级抗旱指挥部的抗旱队,由县抗旱指挥部向上级抗旱指挥机构提出调动申请,由上级抗旱指挥机构安排,一但出现旱情,立即投入抗旱救灾工作。
7.5 技术保障
监测旱情,及时分析旱情变化发展趋势,密切掌握旱情、灾情及抗旱工作情况,及时分析旱情灾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电视媒体适时向社会通报旱情信息。
改进旱情信息采集系统,使旱情信息在30分钟内传到县抗旱办,加强和改进与乡镇信息系统,县抗旱指挥部建立专家库,当发生旱情时,由抗旱指挥机构统一调度,派出专家组,指导抗旱工作。
7.6 宣传与培训
对抗旱节水知识通过媒体进行宣传,引起社会公众关注,实行分级负责制。
采取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各级抗旱指挥机构统一组织培训,培训工作应做到合理规范,课程、考核严格、分类指导,保证培训工作质量,培训工作应结合实际,采取多种组织形式,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每年汛前下属乡镇分三批进行,每批培训日期为2天,定员为每村1人。
附:海兴县抗旱预案简表
海兴县抗旱预案简表
预警等级
耕地受旱情况
农村饮水困难情况
影响人口
(万人)
会商主持人
响应
措施
面积
(万亩)
占耕地面积比例
(%)
缺水
人口数
(万人)
占农村人口比例
(%)
红色
25.3
60
1.45
7.4
1.45
指挥长
橙色
11.8
28
1.03
5.3
1.03
指挥长
黄色
6.74
16
0.82
4.2
0.82
副指挥长
蓝色
2.95
7
防办主任
- 1绿色建材的概念和意义
- 2高校工程项目的内控管理浅议
- 3长春市某政府新建办公楼工程隔墙板抹灰裂缝处理技术交底记录
- 4某污水处理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72P
- 5蓝光国际广场推广策划报告
- 6严格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 7某双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图中存在的绘图错误有
- 8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检验批填写范例
- 9导线测量及内业计算
- 10建筑施工钢筋制作工程技术交底
- 11哈尔滨2008年全国造价员证书首批合格人员名单
- 12在日本北海道空知郡的富田农场
- 13建筑工程单位工程资料整理指南
- 142014年一建市政公用工程复习—泥水式盾构的泥浆性能控制
- 15重庆市某别墅群混凝土施工方案
- 16商业广场地下室高大模板施工技术交底
- 172015年监理工程师《理论与法规》每日一练(4.14)
- 18呼和浩特某住宅混凝土施工方案
- 19浅析砖混结构设计二
- 202011一级建造师《工程经济》试题例题(1)
- 21贵州某电站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22【硕士】连锁型自保温混凝土砌块墙体热工性能分析
- 232011年一级建造师考试《建设工程经济》冲刺题(17)
- 24运用QC方法确保空间异型无装饰清水砼柱浇筑一次成优
- 25某石油公司办公楼水电工程施工方案
- 26国产CAD的发展历程
- 27[重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及竣工验收培训讲义(PPT,145页)
- 28三角测量平差原理及在桥位测量中的应用
- 29监理工程师考试辅导:工程变更的监控
- 30一建矿业工程知识点:砌体结构的一般特性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路160号1层9号
重庆公司:重庆市江北区红旗河沟华创商务大厦1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