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 OA系统 | ERP系统 | 工程项目管理软件 | 装饰管理系统 | 签约案例 | 购买价格 | 在线试用 | 手机APP | 产品资料
X 关闭
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系统

当前位置:工程项目OA系统 > 建筑OA系统 > 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系统

浅谈安徽省抗旱思路的六大转变

申请免费试用、咨询电话:400-8352-114

简介: 安徽省既是一个水多的省份,又是一个水少、水污染的省份。特别是近年来水少、水污染显得更为突出。进一步加强防旱抗旱减灾工作是新时期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安徽省抗旱工作的实践表明,抗旱减灾工作要立足省情,从宏观、系统、全面的角度,实行六个方面的抗旱思路转变,以不断适应新时期抗旱减灾工作的需要。
关键字:抗旱思路 六大转变

一、牢固树立水危机意识,实现由应急抗旱向全年防旱抗旱的转变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安徽省已发生干旱年份35年,约合三年两遇,加上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城乡人民生活等用水量迅速增加,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尤其是淮北和江淮分水岭地区,水资源短缺现象更加严重。现状中等干旱年份全省缺水60多亿m3。长期以来,安徽省在对待干旱问题上,往往认为抗旱是季节性、应急性、局部性的,警惕性不高,旱情如果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很难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经济结构布局的调整,不仅是夏旱、秋旱,全年任何时候都需要水资源的支撑。而对春旱、冬旱,往往容易产生麻痹思想,人们对其危害性认识还不够。从这种意义上说,必须进一步增强水危机意识,增强做好抗旱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全年防旱抗旱的思想,时刻绷紧抗旱这根弦。在工作部署上,应立足常规,而非应急;在水资源的调配中,既要考虑年际的,更应考虑年内各个阶段的用水需要。

二、加快水源工程规划建设和旱情预测预报,实现由被动抗旱向主动防旱抗旱的转变

  完善水源工程规划,加快水源工程建设,是安徽省防旱抗旱减灾工作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主动防旱抗旱的基础。当前要在水利工程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地完善水源工程规划,分别做好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农村饮用水和重点企业用水规划。规划中,要明确提出不同区域工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指导性意见。要加快多元化、多层次水源工程的建设,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大力兴建和配套骨干水源工程,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大型水库和控制性枢纽,沿江沿淮沿巢兴建骨干灌溉泵站,启动引江济淮工程。加强面上中小型水库、塘坝、水井等水源工程建设,恢复原有水资源存量,并结合水利工程管理制度改革,推行公有私营、私有私营、股份合作等多种建管形式,形成多层次水源工程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墒情测报和旱情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想方设法延长干旱预见期,提高预报精度,为主动防旱抗旱奠定基础。

三、拓宽服务范围,实现抗旱由农村向整个国民经济领域服务的转变

  旱灾影响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近年来,水资源的短缺不仅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在工业及城镇等各领域,其影响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对城镇供水的影响在2000年、2001年的大旱中暴露得十分突出。安徽省有22个县级以上的城市缺水。对此,抗旱工作必须转变观念,拓宽服务领域,变单目标为多目标,把抗旱减灾作为社会系统工程统筹考虑。要加强水资源的优化调度,最大限度地满足各行各业的用水需要。但是,由于水资源的相对短缺,在现有供水条件下,要保证城市供水安全和工农业用水需要,必须走开源节流的路子。对于安徽省来说,水资源承载力的边界是可以扩大的。可以通过实施水资源的开源节流,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江、淮河横贯安徽省境,开源的潜力很大。

  一方面,沿江、沿淮湖泊、洼地实行退耕还湖,增加洪水的有效蓄积量。

  另一方面,巩固、改造现有灌溉和供水工程设施,在具有应急措施、应急时间的情况下,因时因地适当抬高河道、湖泊、水库的正常蓄水位,统筹考虑防汛抗旱两个方面的需求。2002年安徽省在对淮河及其湖泊的控制运用中,首次实施洪水资源化战略。通过精心调度,适当提高沿淮城西湖、瓦埠湖、高塘湖的蓄水位,增加有效蓄水量10亿m3,保证了相关地区的用水需要。节流方面,要大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农业是安徽省用水大户,必须走节水、高效、生态农业之路。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做到既节水又增收。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加快灌区节水改造步伐。重点搞好田间灌溉工程配套和渠道防渗,改进地面灌溉条件,适当发展喷灌和滴灌。对缺水城市要严格限制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发展,着力发展节水型工业和服务业。同时提高工业水重复利用率和使用效率,减少废水、污水排放。发挥水费价格杠杆调节作用,通过科技进步促进节水,限制高耗水产业发展,限制不合理用水,利用经济手段鼓励节水。

四、加强非工程措施的研究,实现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协同抗旱的转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过去单纯依靠水利工程进行抗旱已难以适应新时期抗旱减灾工作的需要。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的联合运用是抗旱减灾的必然。新时期,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非工程措施建设。

  一是认真落实水资源“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的运行机制。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统一审批城乡水资源的开发、配置与利用。对跨行政区域和重点水源工程的水量分配,要由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供水计划。界定水功能区划及分析不同干旱频率情况下的抗旱水量平衡。各级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根据同级政府和抗旱指挥机构的决策,行使水量调度的行政职能。要抓紧制定行业用水定额。结合定额,推行水权制度,节水奖励,超用累进加价或罚款,从而把节水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建立和完善形式多样、灵活机动的社会化抗旱服务体系。截至2003年初,安徽省在易旱县已建立65个县级抗旱服务组织、6个抗旱综合示范片、县以下抗旱服务队376个,在抗旱斗争中,起到了示范和骨干作用。今后要对所有易旱县建立社会化抗旱服务组织网络,逐步用市场经济手段解决农村一家一户抗旱难的问题。综合抗旱示范片要规范出几种建设和管理模式,探索一条适合安徽省市场经济需要的高效抗旱新路子。

  三是积极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安徽省旱灾的主要成因是降雨在时间、地域上的分布不均,而人工增雨是调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旱灾。因此,要加强人工增雨的研究工作,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统一组织下,开展有针对性的人工增雨,提高抗旱减灾效果。

五、加强水污染防治,实现单纯注重水量向注重水量水质的转变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忽视了环境保护,由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造成水资源污染加剧。部分地方甚至身在“水乡”却“望水兴叹”。要解决安徽省干旱缺水问题,必须将防治水污染和治理水土流失结合起来,切实保护水环境,实现水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为主向源头控制为主的战略转移,全面实施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强对污染排放单位的审核和监管。把水资源保护与加强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淮北地区继续搞好农田林网化建设。江淮丘陵区要继续组织实施“把树种上,把水留住”工程,加强水土保持,涵养水源。沿江、沿淮要逐步退耕还湖,增强湖泊蓄水和湿地面积,努力建设生态水利。

六、建立健全抗旱法律体系,实现由单纯行政抗旱向依靠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共同抗旱的转变

  长期以来,加强领导,依靠行政手段是推动抗旱工作的主要方式。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单靠行政推动显然是不够的。安徽省在开展抗旱立法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依法抗旱的重大意义。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抗旱也不例外。我国已经加入WTO,抗旱工作更需要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来规范。《安徽省抗旱条例》已于2003年2月1日起施行。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好条例,是安徽省推行依法抗旱的重点。当前,一方面要大力学习宣传抗旱条例,另一方面,要将抗旱条例中的有关条款一一落实到抗旱工作中去,发挥抗旱条例应有的作用。同时,利用经济、技术手段推动抗旱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必将大大提高安徽省抗旱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总之,要以新水法和抗旱条例实施为契机,进一步更新观念,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更加有效地组织开展抗旱减灾,促进安徽省抗旱工作再上新台阶。

发布:2007-07-28 12:41    编辑:泛普软件 · xiaona    [打印此页]    [关闭]
相关文章:

泛普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系统其他应用

项目管理工具 禅道项目管理软件 梦龙项目管理软件 微软项目管理软件 装饰管理系统 装修预算软件 项目计划软件 项目进度管理软件 软件项目管理工具 材料管理软件 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系统 项目管理系统 施工管理软件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软件 工程管理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