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工程项目OA系统 > 建筑OA系统 > 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系统
推广绿色建筑 促进节能减排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仇保兴
编者按: 中国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事业,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业内外以及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建设领域的节能减耗和污染减排工作,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地把推广绿色建筑作为促进建筑节能模式转变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绿色建筑推广力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福建省于2007年6月18日召开的“绿色建筑博览会”共有165家企业参展,对接项目189个,参观人数达7.6万人次,受到了境内外建筑师、房地产开发商、企业家和市民群众的赞许。 为了进一步推广绿色建筑,促进节能减排。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为“绿博会”撰写专稿《推广绿色建筑促进节能减排》。文章对我国推广绿色建筑遇到的新问题及其应对之策作了详细分析,并就如何大规模大力度推广绿色建筑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走出认识误区推广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生活的空间,同时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即建材的生产和运输、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维护到拆除建筑原材料回用的整个过程)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是以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来建造低环境负荷下安全、健康、高效、舒适的环境空间,是人、环境与建筑共生共容、永续发展的新建筑模式,是“四节两环保”的建筑。所谓“两环保”,第一是对外部的生态环境保护,对大自然最低的干扰;第二是对室内环境保护,增进居住人的健康。 绿色建筑并不是昂贵的建筑。在一些人的认识中,把绿色建筑与超低能耗建筑、高科技建筑并列,这是一个误区。到目前为止,一些科技人员撰写的一些文章中,有时也出现这样的习惯性错误。根据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一般意义上来讲,绿色建筑比普通建筑的成本并没有提高,因为用了可循环的材料。尽管有些绿色建筑采用了太阳能,但是总的成本折算起来还是比较低的。如许多绿色建筑采用遮阳板、结构风道等,就是学习本地传统建筑节能的一些办法。 绿色建筑不是形式呆板的建筑,可以形式多样而且鼓励创新。一方面吸收传统建筑节能的理念,充分体现本地化;另一方面又全面进行材料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充分体现自主创新、依照本地气候创新。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也是我国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 绿色建筑不是仅有绿化的建筑。利用绿化节能,只是绿色建筑的一小部分功能。绿色建筑是利用绿化进行节能和净化空气,达到节能和“两个环保”的要求。 绿色建筑不等于是高科技的建筑。绿色建筑的本质是一种气候适应性建筑,所采用的技术大都非常简单,有些在我国古代就已应用。如徽派建筑就是典型的小气候调节型的建筑,非常热的夏天,到了房间里也觉得很凉快。徽派建筑大多两层结构,一楼住人,二楼堆放稻草和粮食,粮食和稻草就成为隔热层,建筑上层与下层、内部与外部温差相差5摄氏度之多。徽派建筑的地窑是把季节性的热能储藏在地下,然后用温差为建筑取暖或降温,这是一种很简单的技术。 采取中国特色“双跨越”战略,抓好建筑节能工作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高速发展期,建筑能耗占社会能耗的比重快速增长,约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已经占全社会总能耗的约28%。“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承担着我国全部节能任务的41%,只有通过建筑节能模式的创新,通过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才能实现全国节能减排的目标。同时实现节能目标与节能模式方面的“双跨越”式节能战略,是总结国际上发达国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从我国国情出发的必然选择。 中国特色的“双跨越”建筑节能模式具体指节能目标上的跨越。我国建筑节能的目标是:通过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到2010年城镇建筑节能率达到50%,其中各特大城市和部分大城市率先实施节能65%的标准。开展既有居住和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尤其是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大城市要完成改造面25%,中等城市完成15%,小城市10%;在此基础上,到2020年实现大部分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对于新建建筑,东部地区要实现节能75%,中部和西部也要争取实现节能65%。 节能模式上的跨越。坚持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和推广绿色建筑同步发展,逐步提高绿色建筑的比重,以避免出现发达国家那样进行再改造而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的情况。其中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公用建筑应该率先采用绿色建筑的标准规范。这是必须做的,如果推行不力,我们就会付出惨重的代价,而这个代价已经被发达国家的建筑节能历史所证明。 两种节能模式有不同的适用面。一般的建筑节能适用于结构简单的普通住宅和厂房以及北方地区,促进围护结构节能性能的提高,必须要强制性实施。而绿色建筑更适用于公用建筑、具有创新性的建筑以及气候条件四季分明的地区。绿色建筑适用范围量大、面广,南方地区更适合推进绿色建筑。 扎实工作有效推进可持续发展 有了正确的思路,我们还需要扎扎实实地行动起来,推进建筑节能和推广绿色建筑。 (一)继续加强建筑节能体制机制建设 完成《节能建筑评价标准》、《既有建筑设备工程鉴定与改造技术规范》的制定和《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的修订。争取尽快制定发布“建筑节能标准体系”;研究完善经济制度,强化政策激励,形成鼓励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绿色建筑的财税政策体系,会同有关部门修订《墙改基金征收管理办法》;积极培育建筑节能服务体系,力争印发《关于建立建筑节能服务体系》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建筑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方面推行清洁生产机制;加强建筑节能机构建设,增强行政管理能力。 (二)落实新建建筑节能管理相关措施。 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力度,着力抓好新建建筑施工阶段执行标准的监管。实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落实《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中,做出相关规定。实施新建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强化施工阶段节能标准执行的监管力度,力争年底施工阶段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80%以上。 (三)稳步推进北方地区供热体制改革和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 继续积极推动采暖费补贴“暗补”变“明补”改革,加快推进供热商品化、货币化。推行按用热量计量收费,明确供热计量的技术路线,新建建筑必须配套安装供热采暖分栋或分户计量系统及温控装置,既有建筑通过计量改造达到分栋计量的要求。制定热分配表、小流量热计量表等产品标准及推广应用技术目录。完善供热价格形成机制,落实《城镇供热价格暂行管理办法》,培育有利于节能的供热市场。加大北方地区城镇供热管网等供热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力度。督促各地落实国务院确定的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1.5亿平方米的工作任务。研究利用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工作的相关政策,下发《关于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 (四)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建设及运行节能管理。 对新建大型公共建筑,认真贯彻《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建立对设计方案公开透明的专家评审和社会公示制度,严格执行工程建设节能强制性标准,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审批、核准和开工建设的强制性门槛。项目建成后应经建筑能效专项测评,凡达不到工程建设节能强制性标准的,不得进入市场。 对既有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继续加强运行节能监管,在各示范省、市开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和能效公示工作,在此基础上,抓紧研究制定用能标准、能耗限额和超限额加价、节能服务等制度,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开展“节约型高等学校”建设工作,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加强节能节水工作的意见》。 (五)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促进建筑用能结构调整。 抓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示范项目工作,扩大示范规模,加强示范项目的管理,确保示范项目顺利实施,实现预期节能环保效益。完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标准,制定适用于不同气候区域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关键技术设计指南、施工关键技术指南、关键设备可靠适用性评估标准等。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产品产业化基地建设示范工作,带动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太阳能、沼气、秸秆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解决农村地区用能问题,促进农村建筑用能合理增长。 (六)加大绿色建筑的推广力度。 组织实施“绿色建筑科技行动计划”。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试点,建立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组织实施“100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与100项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建设工作。 (七)依法加强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 切实履行政府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公共管理职责,依法行政,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做好建筑节能检查,对各地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 (八)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继续办好每年一届的“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和福建省“6?18”绿色建筑博览会,充分发挥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国际交流的平台作用。 继续组织实施好已经开展并且取得一定成效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为国内相关政策的研究制定提供借鉴。包括:1.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GEF)“中国供热改革与建筑节能项目”;2.中德技术合作“中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GEF“中国终端能源效率项目”(建筑包部分);4.中法“中国住宅领域提高能效与可持续发展项目”;5.中荷“可持续建筑示范项目”等。 积极拓展国际科技合作渠道,开拓新的国际合作项目。积极引导国际社会关注和支持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充分利用和落实我国政府及我部对外签署的协定、合作协议和备忘录等,拓宽深化合作领域,挖掘新的合作项目,争取更多地引入国际上的技术、理念、经验、人才和资金。
摘自《中国建设报》2008.06.18
节能减排降耗 绿色环保和谐 第二届海峡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博览会今日开幕
第二届海峡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博览会(以下简称“绿博会”)于6月18日隆重开幕。第二届“绿博会”由福建省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再次联手,共同举办。本届“绿博会”将围绕“节能减排降耗,环保绿色和谐”主题,展示内容更有针对性,在项目对接和技术需求征集上比往届更有深度,并以专业展示和城市节能作为亮点。
此次展示内容着力关注民生性和与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技术问题,展示方式贴近民生,突出实物和模型,增强可看性。一是范围扩大,从建筑节能向城市节能扩展,涵盖整个建设行业;二是突出集成,确定城市节能、建筑节水、建筑电气与节能监管、暖通空调、建筑门窗进行专业技术应用系统集成展示,提升新技术新产品工程应用的可比性和可操作性;三是突出世界500强、国内大企业支撑地位,提升参展企业、技术产品的档次和水平。目前经专家委员会审定公布了参展项目253项,其中有江森自控有限公司、美国特灵空调公司、杰富意工程株式会社等1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据了解,第二届“绿博会”在项目对接和技术需求征集方面比往届更有深度。一是跟踪落实去年对接项目,对去年“绿博会”189个对接项目进行梳理。其中转化形成合同项目106个,对接成功率56.1%,其中已开工建设项目94个、开工率达88.7%。二是全面发动新项目对接,利用各种会议场合布置项目对接,下发通知分解任务。同时加强新对接项目督促指导,组织人员深入各地推动项目对接,提高项目对接覆盖面。三是注重分专题开展项目对接,先后举办了数码中央空调热机应用、自流平水泥、金刚砂耐磨地坪应用与施工技术、蒸压加气混凝土生产企业信息技术交流、铜包铝绝缘电缆产品应用技术、透水砖产品技术、垃圾压实机等专题推介会,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促进先进技术产品在建设领域对接,还协助福建省发改委做好“全省节能减排专场对接会”。四是主动走访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省建科院等高校科研单位,与相关科研人员座谈建设领域科研项目,寻找项目对接线索,推进科研成果在行业对接落地生产。
据悉,本届“绿博会”以节能减排降耗、绿色环保和谐为主题,以城市节能减排、绿色建筑、节能建筑、智能建筑等典型工程实例为内容,以“五个突破”、“六个突出”为特色。“五个突破”是指在征集项目、项目对接、展区布局、项目内涵、表现形式五方面要有新突破。“六个突出”则是突出绿色环保安全技术产品,突出体现南方和亚热带地方特色,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和项目对接,突出专业求精和综合技术集成;以专业展示和城市节能作为谋划亮点,主要展示城市建设的节能新技术。本届“绿博会”还同时举办论坛,围绕“绿博会”主题,面向省内外广征论文,并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包括台湾学者上台演讲。
此次“绿博会”的筹备工作,受到了省部领导的高度重视,联合成立了“绿博会”领导小组。今年1月14日,福建省省长黄小晶对办好“绿博会”提出“今年应有新突破”的总体要求;福建省副省长苏增添也作了批示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提出要实现“五个突破”,明确筹备方向。福建省建设厅副厅长翁玉耀表示,“绿博会”将会一届比一届办得好。本届“绿博会”不仅发动充分、对接成效明显,而且布展周密。
摘自《中国建设报》2008.06.18 记者 刘萍 李书烜
- 1中国石化首套LNG项目实现中交
- 2项目管理与招标采购考前复习指导(28)
- 3建筑企业施工工期风险探究
- 4关于钻孔灌注桩护筒埋设的说法,正确的有那些
- 5某工程地下室防水专项方案
- 6【工程实录】18000冷吨中央空调主机房安装实录
- 7项目对应聘人员面试的管理规定有哪些?
- 8德国DARDA液压岩石混凝土分裂机
- 92015湖南造价工程师报名的时间
- 10经营烧烤店多长时间可以收回成本?
- 11蒙西华中铁路公安长江大桥4#主塔墩钻孔桩完成灌注
- 12郭本恒:奶企不计成本人盯人仍遭质疑
- 13喷射混凝土的施工要求
- 142013广东造价报名时间为7月23日-8月12日
- 15关于尾矿库排水设施设计改进建议
- 16关于招标工作具体时限的说法,正确的有什么
- 172015二级建造师考试复习:悬挂式全玻幕墙施工工艺
- 18屋顶绿化的植物怎么选择?有什么要求?
- 19清水砖墙勾缝施工工艺
- 20项目管理与招标采购考前复习指导(41)
- 21挂靠集体企业设置经营过程的违法性
- 22某卷烟厂智能照明系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232015年招标师《招标采购案例分析》知识点精选9
- 24气压高程测量
- 252011年一级建造师考试《铁路工程》案例分析(10)
- 26低迷期成本管理:裁员?小心降错成本!(一)
- 27安全工程师初始注册申请材料
- 28监理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复习要点监理概论(十五)
- 29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8p
- 30中铁五局西宁站改过渡车场及过渡便线轨道铺设顺利完成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路160号1层9号
重庆公司:重庆市江北区红旗河沟华创商务大厦1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